收藏 分销(赏)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8003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浸润式 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立场、特征与启示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林原董小玉【摘要】高考作文测评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浸润式”文化融入的高考作文命题遵循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在积极借鉴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指向能力考查的作文题型改革、创设文化情境与理性思辨交融的内容变革,并以文化贯通逻辑统摄文化元素的有序融入,推进作文从应试化向应用化的语用转变,提升了高考作文文化育人的价值共识与行动自觉。未来,高考作文命题应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导向,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持续优化文化情境的设计,激活深层文化理解与个性表达;接轨国际测评理念研制新题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积极擎画中

2、国式现代化高考作文改革新图景。【关键词】高考作文命题;浸润式;文化融入;文化情境;理性思维语文建设随一着高考改革的持续深化,高考命题理念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 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 。浸润“三种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成2024.03为核心素养导向下语文高考改革的实践逻辑2,这既与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强调文化“浸润式”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又与变革考试内容与命题形式的时代发展诉求相统一。廓清这一命题设计的基本立场与本66质特征,有助于优化高考作文命题设计理念与程序,对提升高考作文育人实效、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一、“浸润

3、式 文化融入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立场所谓“浸润式”文化融人的高考作文命题,是指以文化性内容为试题载体与言语实践空间,强调人与文化的有机关联、深度互动,引导考生在文化理解与书面表达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内化其思维方式、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与文化成人。这一命题设计的基本立场是由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精神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成就经验所共同规定的。1.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 这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了价值遵循,即

4、高考作文命题必然承载服务人才选拔的国家意志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功能。立德树人从源头上确立了“德”在育人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对爱国情怀、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等价值观的引领,无疑包含着弘扬优质民族精神与以文化人的价值旨归。而各有特点且一脉相承的“三种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沃土,也是语文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据此,立德树人作为贯穿高考作文的价值内核,指导作文命题将“三种文化 有机整合与巧妙融人,引领学生在具有历史厚重感与时代鲜活性的试题中获得整体文化感知与价值认同,在具有文化品性的命题中激活思维、化育品格,进而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与时代使命形成正确认识。2.立足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导向高考作

5、文命题要立足学科层面回答何以立德树人的关键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评价PINGJIA力及其品质”4,这标志着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转向与语文教育观的重新校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 的话语争锋在这一理念下得以弥合,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特质得以彰显,这不仅意味着语文学科育人方式及过程将走向综合实践化,同时这一变革取向也决定了“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5 的命题设计逻辑。高中新课标设置

6、的学习任务群包括大量形式丰富且带有明确目的驱动的写作任务,如读书笔记、文学评论、报告、演讲、访谈等,本质上是应“提升思维品质”的要求,从课程层面对写作及其考查内容进行设定,其深层要旨在于向“人”回归,以深度情境化的学习方式杜绝言语实践中的虚假参与。“浸润式”文化融人的命题设计正是借助情境与任务,引导学生在真实开放的文化场域中与生活互联、与生命共振,从而导向语言表达的个性化与思维发展的纵深化。这既是高考作文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也是回归写作本质的必然要求。3.依托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成功经验自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历经二十余年的探索,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也不乏一些失败

7、教训,这是反思当下高考作文命题取向与明晰未来行动图式的经验依托。从命题指导思想来看,素养导向与人本关怀日益增强。主要表现在,开放性与导向性相统一的命题崛起,更具自由度、多元性、创造性的话题作文、新型材料作文成为主流题型。从命题价值定位来看,写作与思维的关系逐渐明朗,重视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根植“工具价值论”而附加于高考作文命题的溢出功能被摒弃,呼吁“理性的清明”成为作文命题的强烈共识,指向思辨性、逻辑性、批判性的写作被大力倡导。这既是对国际写作测评理念的回应,也是高考作文服务人才选拔的应然取向,更是对“人”的主体性的确认。从命题内容来看,“大文化观”导向明显,充分彰显了对社会生活、时代进步、技

8、术发展、国际浪潮等的关注,而多元文化符号与文化情境的设计则反映出命题者对作文育人逻辑的深刻认识。从文体的要求来看,创新意识日趋自觉,作文命题冲破传统固定的三大文体,立足学生个性发展与智性思维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这些成就与经验成为深刻撬动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支点,引导作文试题命制转向“浸润式 文化融人新范式。二、“浸润式 文化融入高考作文命题的本质特征1.价值回归:实现高考作文文化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要求高考作文发挥文化育人功能,这意味着,高考作文命题既要回应教育传承文化与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又要以文化为介质深人个体“存在之思”,派生出生命意义构建与人格发展的育人价值。文化育人的关键

9、在于“化”与“育”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其渗透性、浸润性的行动表征。近年来,作文试题以更富文化内隐性、思维进阶性与表达张力性的逻辑架构进行命题设计,不仅重申了文化育人的价值主张,也促进了写作表达中“生命之我”与“文化之我”的协同发展,2 0 2 3 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尤为凸显。第一,以内隐性的文化表征促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诸如“辉煌历史”“伟大人物”“崇高精神”等宏大叙事被摒弃,命题转向了个体叙事的文化生活或文化认知,引导考生深人试题背后并与文化相遇。新课标I卷“故事是有力量的 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形象有机勾连,呼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时代要求,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

10、探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新课标卷“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可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去洞见“静 作为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印记。第二,以导向深广的思维进阶推动对当代文化的参与及反思。作文题面趋向简洁明快,鼓励考生透过有限的材料逐层推进打开思维空间。全国乙卷“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二元对立可在“损人不利已”与“合作共赢”的普遍道理中开掘,亦可在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中通向对“和合”中华文化基因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阐发。上海卷“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以疑问句的方式杜绝“是”或“不是”的简单回答,导向趋于完整、深刻透视问题本质的文化哲思与价值审辨。67第三

11、,以尊重个性的表达张力引导在真实写作中获得主体生成性发展。七套试题通过感性与理性的平衡、具体与抽象的互动、当下与未来的勾连,兼顾课标多样性表达旨趣,赋予个体言说以极大张力。全国甲卷“人技术时间”的话题可切人数字化时代人与时间主客关系的审思,亦可在记叙或情中书写个体对当下的感受或对未来的想象。新课标I卷“故事是有力量的”可透过“故事”与“人”的关系,拆解出听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处在故事中的人三种不同的主体身份,这将带来层次丰富的思维角度与言说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延续了2 0 2 0 年以来的“诗歌写作”,在守正中创新,充分尊重学生写作个性与言语人格。2.题型革新:彰显“主体在场”的能力指

12、向型新式题型随着综合素质与能力考查成为考试评价的主流话语文建设语,新型材料作文题型设计在聚焦能力考查中得以不断优化并广获认可。针对不同能力考查角度,我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试题大致可分为四类:材料阐释类、话题思辨类、交际语境类(任务驱动型)、创意类7,2024.03但总体上仍以材料为基本介质。2 0 2 3 年高考作文命题涵盖上述四类题型,以鲜明的能力考查指向与“主体在场 昭示了作文题型改革的新内涵与新要求。总体上看,2 0 2 3 年作文命题以材料阐释类为主,全68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卷、北京卷、天津卷均属此类。这类题型往往在材料中有或隐或显的立意导向,要求考生在给定的主题范围内确定写

13、作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展开阐释与论证。如,“好的故事”指向“正能量”故事,“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暗示了用理性、审慎的态度去面对个体成长的题旨。试题从主体的生命立场出发,题面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等为表征方式,强调考生在写作中以“我”的眼光和立场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倡导讲真话、作真文。试题材料命意制而不,虽限定但仍有立意自由。如,“安静一下不被打扰”,既可顺着题旨作文,也可反向立意,满分作文关门,但请开窗则另辟蹊径,论述独处的同时强调要与外界互动。质言之,材料阐释类作文考查学生在关注现实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对材料作出带有“个人印记”的理解、分析,在写作过程中避开“非我化”

14、的拙劣图解与“题云亦云”,展示自己对观点的认识深度与表达力度。话题思辨类作文在开放性话题中设置内在的矛盾冲突点,引导考生深人二元或多元对立的矛盾中进行观点选择,测评考生对问题本质进行分析与归因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全国甲卷考查面对技术发展的“双刃剑”,如何抓住人与技术、时间所构成的复杂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并正确处理。上海卷延续了近年一贯的“哲思味”,引导学生跳出认知惯性,避免泛泛而谈的同质化表达,在展开独立思考过程中去探寻“好奇心”之外更丰富更深层的内驱力。北京卷的微写作设置了具体交际语境,赋予考生以班级成员、文学专栏作者的角色,要求完成说理短文和文学短评,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书面表达解决问题的

15、能力,而诗歌(抒情文字)和记叙文写作的命题要求则指向创意类题型,为学生的形象思维与个性表达留下余地。3.内容变革:创设文化情境与理性思辨交融的表意空间如果说2 0 1 7 年2 0 2 2 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改革上已然有意识地倾向于创设文化情境与倡导从个体立场导向理性表达的写作,如,史记材料、古诗词、红楼梦新中国成立7 0 周年、五四运动1 0 0 周年、奥运会等内容频繁入题,并着意引导学生在辩证思维中实现“历史”与“现实”“小我”与“大我”的链接,那么,2023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在文化与思维互融方面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命题者敏锐地捕捉到课标中“情境”这一高频词通过创设文化情境与理性思辨交融

16、的表意空间对作文命题内容进行了创新探索。第一,文化内容重心下沉,增强主体与文化世界的意义联结。命题明显将文化内容从令人“仰视”的“三大文化”下沉到考生置身其中的广阔的时代文化与切近个体的“存在之思”,如,技术发展对掌控时间的影响、是否建立微信公众号的讨论、对安静成长空间的追寻等,均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语言储备,在文化理解与反思中构建意义;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好的故事”“为青春续航”“探索陌评价PINGJIA生世界”等命题则跳出狭隘化“自我”的圈囿,走向个体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融合统一。第二,文化情境虚实有度,导向由浅人深的思维发展层级。情境可以是具体

17、显明的,也可以是抽象虚化的,前者以任务驱动型试题为主,如,北京卷的班级公众号创建与读书专栏短评写作;后者则以对立统一的哲思情境为主,如,全国甲卷与上海卷,而上文提及的材料阐释类命题则介于二者之间。一般而言,抽象文化情境的写作对思维能力要求最高,具体情境则相对容易把握,但层次丰富的文化情境设置有助于增强主体的参与性,可为能力有别的学生提供思维进阶的条件保障。4.考查功能:从写作应试化转向写作应用化的语用重塑长期以来,我国高考作文具有文学写作及思想表达的倾向性,这种考试较为依赖对写作意图的把握和写作技巧的表现8 。高考作文测量功能也容易因之异化为应试型消极语用,即在领会命题者“授意”下展开对“正确

18、思想”“高尚情感”等的平面化复写或文学性转写。一直颇受诉病的“高考体”“文艺腔”“假大空”等问题都根源于此。而更为灾难性的后果是,应试状态下的“作文模式训练使多数学生陷入话语分裂状态,甚至导致话语人格的堕落”。“为考试而写作 的消极语用遮蔽了语言运用的本质及其价值真谛,割裂了“人”与“文”的内在关联,导致人的主体性阙如,严重背离了高考作文育人价值。进人2 1 世纪,高考作文命题一直致力于挣脱功利性应试锁,回归作文测评与语言教育的价值本源。从消极语用到积极语用的功能转型,旨在激活写作主体在语言运用中的灵思进发,释放其思想与情感的活力、语言表达的创造力。高考作文在从应试化转向应用化语用的重塑过程中

19、,重在将学生视为“个人主体”,考查其进行独立思考和运用语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 0 2 3 年高考作文命题在这点上抵达了一个“高峰”,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以实用类文体写作检测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基本写作能力,倡导以质实文风扭转华而不实的不良倾向。第二,以思辩性写作考题提供切入复杂矛盾的多维分析角度,考查学生“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 1。第三,“非预制性 文体要求对长期以来思维规训化、结构格式化、技巧套路化的“伪写作”予以纠偏。总之,只有接通个体语言表达与智性思维的通道,完成从“语言驭我”向“我驭语言”的范式转型,才能在语言实践中实现人的

20、存在意义。5.文化含量:以文化贯通逻辑统摄文化元素的有序融人“文化传承与理解 是新时代高考作文测评的重要使命。以文化贯通逻辑统摄文化元素的有序融人,已成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价值共识与行动自觉。纵览近五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文化融入”的容量逐年递增,辐射“三种文化”与当代文化,融人方式也从表层的生硬嫁接走向深层的巧妙融人。具体而言,“文化融入”遵循“历时一共时”融通逻辑,以文化的整体性、关联性、时代性引导学生邀游于多样文化元素所创设的深层文化意义空间,达到文化育人的系统效应。在历时层面上,试题命制贯通古今文化,将同根同源、一脉相承的“三种文化”有机整合与多维渗透,增进考生对自身文化本源的感知

21、和理解,促使其在当下时代语境中搭建起与厚重历史文化血脉关联的精神纽带。研究发现,2 0 1 7 年2 0 2 1 年高考作文试题对中国元素中“三大文化 的呈现趋向多元,频次也更为密集 1 2,而2022年的作文命题与往年最明显的不同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含量特别丰厚 1 3 ,且侧重于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审视。尽管2 0 2 3 年作文命题趋向文化内隐化,但在其中仍可寻绎“三大文化的身影。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出自古代典籍增广贤文,“安静一下不被打扰”蕴藏着中华传统文化“静”在当下时代生活中的能量释放,周恩来自励联、“好的故事”均在深层次指向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程中的

22、精神宝库。如果说历时层面的文化融人重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那么,共时层面的贯通逻辑则指向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对当代文化的关注与辨析。高中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69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 1 4。据此,跨国别文化、地域文化、多元社会文化均应被纳人作文命题选项之中,引导学生以全球化的文化视野与批判性眼光,对“他域文化”与本土的多元文化加以鉴别,增强其价值判断力,以此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体认,进而构建个体的文化精神谱系。如,2 0 2 0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以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外名句组成作文命题材料,让考生开放文化心态,在本土与外来的文化互融中获

23、得审视本民族文化的新视界。同年新高考卷,以中华地名创设情境,融人对地域文化、乡土文化的关切。此外,抗疫阻击战、北斗导航系统、北京奥运会等内蕴民族精神的文化事件,以及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数字化生存等与考生高度关联的文化元素频繁出现在近年高考作文命题中,致力于引导考生在传统与当代、个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的交互中,探求文化现象背后的语文建设价值意蕴,前瞻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未来方向。三、“浸润式 文化融入高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启示1.坚定文化自信导向的命题立场,强化社会主义2024.03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性增强文化自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诉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教育的内核。新时代下的高考作

24、文应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70显作文命题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导向功能,但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方式与内在机理,进而发挥高考作文育人效能,则是命题改革需要不断思考的核心问题。笔者从近五年尤其是2 0 2 3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探索中提炼了一些有益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符合教育规律与学科育人特点的前提下遵循“高站位一低落点”的命题原则。所谓“高站位”,是指高考作文命题要始终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维度的价值追求,而“低落点则旨在以春风化雨的试题设计渗透价值观念与人文精神,消除“唱高调”“伪作文”的命题弊端。第一,命题者要把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着力点,即

25、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研究者更详细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含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世界观和方法论、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三个一级指标 1 5 ,这既是语文课程文化育人的目标所指,也是高考作文命题价值天平的“准星”。第二,深度挖掘与细化三个一级指标的价值类目,并以之作为命题的思想内核。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年版2 0 2 0 年修订)的育人目标,梳理“三大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条目。第三,聚焦价值着力点,与多形态的文化载体实现有机融合。如高中新课标强调高考作文命题要立足文化自信,“努力呈现经

26、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相关内容 1 0。事实上,只有将命题触点落到与写作主体密切关联的、生动鲜活且富有审美性的社会文化生活上,才有可能引导考生深人自身文化根底,获得切已的文化体验与理性认知。2.持续优化文化情境的设计,激活深层文化理解与个性表达高中新课标提出基于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营造“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1 7,质言之,“好的情境”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社会生活的真实性与丰富性、文化面向的内隐性与张力性,以“参与度、深刻度和多样度”1 8 作为文化情境创设的衡量标尺。事实上,文化与生活水乳交融

27、,文化的表征无处不在,文化情境的创设也就不拘一格。基于课程标准并在文化情境创设上持续发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从不同维度出发,拓展文化情境的范畴或类别。有研究者按照与写作任务的关联程度,将文化情境分为材料例举型和任务要素型1 9;或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进阶模型创设文化情境,包括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化体验型情境、以疑问句方式呈现的文化探索型情境、比较和鉴别型文化情境、反思型文化情境 2 0 ,为高考作文命题走向优质情境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向。此外,还可根据考查能力的侧重点,创设指向发现问题能力的话题型情境与指向解决问题能力的交际型情境;从文化形态上,可开发历史文化情境、跨文化

28、情境与哲思文化情境;从文化心理认知角度,可评价PINGJIA生成“认同型”文化情境与“认异型”文化情境,等等。第二,丰富文化内容的含量,拓展文化情境的意义生成空间。基于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从“三大文化”元素的多样态呈现与跨文化议题、多元化时代文化摄人,挖掘文化符号背后的价值意涵,突破狭小的文化视界,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砥砺思维,在书面表达中重构文化认知与情感体验。同时,应注重探寻跨文化的共通价值。例如,“民主”“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应引导学生在中外文化比较中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思辨能力2 1 。第三,尊重主体差异,提高文化情境的体验性与参与度。基于主体生

29、活认知与表达潜能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文化情境与考生的生活距离、思维发展水平的差距,追求试题的审美愉悦、内涵张力,激活写作主体的表达欲,使之能够以独抒性灵的表达方式去体察个人成长与文化的遇合。3.接轨国际测评理念研制新题型,促进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持续推进人的思维现代化是国际高考作文改革的普遍共识与理性追求。目前,法国BAC考试与美国SAT考试是全球范围内颇有影响力的大规模测试。前者以哲思色彩闻名,通常以开放性的话题与宏大的两难性问题导向学生的自我经验与理性反思。后者则凸显问题意识与逻辑思辨性,聚焦衔接高校研究性学习所需的学术能力,鼓励探究性论证或思辨性写作。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均以理性思维能力为

30、考核重心,题型上向智性议论型写作聚拢。我国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在与国际作文测评先进理念进行深度接轨的同时予以科学的本土化转变,不断研制有助于提升思维品质的高考作文新题型。第一,彰显独立人格,开拓思辨性写作类型新格局。无论是法国哲学作文试题还是美国“学术能力倾向测试”,其基本精神皆在于强调以独立人格为根基的思维能量释放,思辩性写作自然成为接轨国际写作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前景 2 2 ,这也跟高中新课标所提出的“学术性小论文写作”高度统一。本质上,思辨性写作超越了结构化的文体知识体系,指向“功能性作文题型。有学者从批判性思维教育、功能文体学和教学实践角度将思辨辩性写作划分为观点表达型、观点阐释型、哲理思

31、辨辩型、学术分析型、宣教说服型五种类型 2 3 1 ,有助于指导高考作文命题的思维测评走向精细化。在测评实践中,思辨性写作已然突破模式化的“考试文体”界限,从不同角度衍生出诸如哲思、史论、时评等新体式,而高中新课标中的“学术性小论文写作 类型,如文学评论、研究性论文等也有待纳人高考作文命题,以此鼓励学生理性思维的驰骋与个性化的创新表达。第二,强化综合能力,研发立体式的“分析性写作”题型。“分析性写作”是美国SAT考试自2 0 1 6 年开始采用的全新题型,要求考生在阅读源文本(source text)的基础上撰写分析性文章 2 4 。这类题型从平面化的书面表达能力考查走向了统合文献阅读、辩证分

32、析、观点提炼、自主表达多维融合的立体式言语实践。2 0 2 3 年的“老高考新课标卷 适应性测试作文题以及在2 0 2 3 年高考作文新课标卷中首次出现由“源文本+提示性材料+写作要求”共同构成的“分析性写作”命题 2 5 ,这既与国际作文命题理念接轨,同时与我国“读写融合”的传统理念不谋而合。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提及2 0 2 3 年高考测评中出现的“源文本”是从试题的阅读板块延伸而来的,这不仅体现出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意图以及追求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也为学生应对深层抽象的哲思型命题提供了一个有感性包裹的思维“缓冲带”。第三,扎根民族精神,导向经典阅读的“文化滋育型 试题。文化(文学)

33、经典是一个民族思想的源泉,可为高考作文命题提供人文精神的支撑,指引学生回归具有本国原创性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精神,同时也是高考作文命题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品位跃升的重要依托。法国BAC考试作文命题的话题往往源自其深厚的哲学或社会学经典,如以尼采、叔本华、卢梭、杜尔凯姆等学者的论著节选或观点摘录,导向对伦理道德、情感意志、文化反思等经典问题的求异思维。在联结经典阅读的作文题型创新方面,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总体思路虽契合国际作文测评的理念与实践,但仍须以文化自觉的理性认识进行实践统整。目前,论语红楼71梦唐诗、对联等中华经典元素可散见于高考作文命题之中,但文化资源的挖掘与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未来,可将“文

34、化滋育型”作文试题的触角延伸至更为宏阔的中华文化宝库,真正将高考作文文化育人价值深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积极壁画面向未来的中国式高考作文改革新图景。蹈参考文献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1 9:8.2魏本亚.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高考变革实践逻辑 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 0 2 0(1).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 0 2 2-1 0-2 6.45101416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语文建设中语文课程标准(2 0 1 7

35、 年版2 0 2 0 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2 0:4,4 8,1 3,5,前言4 5,4 8.6顾之川.高考语文试题的价值取向及其启示 .基础教育课程,2 0 2 3(8).刀唐玖江.高考命题作文的四种类型及教学建议 .语2024.03文建设,2 0 2 0(9 上)上接第5 7 页8邓飞.中美比较视闯下高考作文测试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展望 J.考试研究,2 0 2 0(6).9董承理.将写作学习从“作文”中解放出来一一论写作教学必须改革 J.教学月刊(中学版),2 0 0 7(1 0).1潘涌.解放语言创造力一一论历史新时期高考作文四十年改革.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36、版),2 0 1 8(4).1224李熹.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价值导向与试题形态创新 J.中国考试,2 0 2 1(9).13孙绍振.议论文为主导的历史走向和严峻的挑战评2 0 2 2 年高考作文命题 J.语文学习,2 0 2 2(8).152025李熹,核心素养导向下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创新实践一以老高考新课标卷 为例 J.语文建设,2 0 2 3(5 上).18管贤强.价值、文化和行动:高考语文作文命题的三重逻辑 J.中国考试,2 0 2 1(1 1).19李熹.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探究J.中国考试,2 0 2 3(6).2荣维东,唐玖江,唐心悦.坚定文化自信,推动语文课程创新

3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0 2 2 年版)解读 J.教师教育学报,2 0 2 2(6).22潘涌,张星.中美高考“写作 科目的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 0 1 6(8).23荣维东.高考思辨写作功能类型初探 .语文建设,2021(7上).对火车上众人的劝说,她没有留宿,而是迫不及待想回72去,期待着同学们的盘问。实际上,这表现出香雪急于得到现代社会的认同,想要与城里同学平起平坐。学者倪文尖将香雪的出走与回归归因到公社,“公社 引发了主人公踏上火车去拿鸡蛋换塑料铅笔盒的英雄主义行为,又同样决定了英雄主角最后的回归,尤其是作家对这回归的最高赞美。香雪身上逐渐显现出一种孤独感。这种孤独感是

38、追求知识的孤独,是冒险者的孤独,是成长为现代主体、拥有自我意识觉醒的孤独。可以说,香雪是鲁迅所说的铁屋子中的一个,觉醒的她惊醒了沉睡的台儿沟和姑娘们。她们即将接受现代文明的洗礼。在传统与现代的对接中,她们是受益者,或是受害者。但无论怎样,此时的她们无比欢乐。正如铁凝所说:“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留参考文献张钰杰.论哦,香雪诗意的“火车 .名作欣赏,2023(20).25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 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0:2 2,7 9.3吴迎君.电影时空双重叙述探析 ,符号与传媒,2 0 1 1(4),4马大康.拯救时间:叙事时间的出场 .文艺理论研究,2009(3).6米歇尔福柯.不同空间的正文与上下文 M.陈志梧,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1:2 2.7刀倪文尖,文本、语境与社会史视野 ,文学评论,2 0 2 0(5),8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2 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