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1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优选测定_李希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266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优选测定_李希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优选测定_李希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优选测定_李希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技术研究 T e c h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F O R E S T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 G Y1 0 1 二二三年第五期 林业科技通讯1 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优选测定李希晓,张恩向,赵 满,何明阐,李木东,董诗凡,蔡文良,李富荣,冯岩晃(德宏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瑞丽 6 7 8 6 0 1)摘要:以德宏州陇川县林龄3年的1 7个西南桦(B e t u l aa l n o i d e sB u c h.-H a m.e xD.D o n)无性系及1个实生苗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保存率、指标生长及增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比

2、较。结果表明:以实生苗(C K)为对照,参试的1 7个西南桦无性系在德宏州陇川县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Y L-5、Y L-9、Y L-1 0等3个无性系生长良好,可在本区域推广,其中,Y L-9和Y L-1 0生长表现最佳,且优势明显,可优先选择;通过对1 7个西南桦优良无性系幼林测定,筛选出了适宜本区域推广的无性系种,为当地营建西南桦无性系速生丰产林奠定技术基础。关键词:西南桦;B e t u l aa l n o i d e sB u c h.-H a m.e xD.D o n;无性系;幼林;优选;生长差异中图分类号:S 7 9 2.1 5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 0 9 70 2 8

3、5(2 0 2 3)0 50 1 0 10 4D O I:1 0.1 3 4 5 6/j.c n k i.l y k t.2 0 2 2.1 0.2 5.0 0 0 2第一作者:李希晓(1 9 8 9-),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方面的工作。E-m a i l:7 7 2 9 2 2 6 9 4q q.c o m 西南桦(B e t u l aa l n o i d e sB u c h.-H a m.e xD.D o n)为桦木科、桦木属优良速生珍贵乡土用材树种1,其树干通直、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亦是我国西南部主要的水源涵养林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2。西南 桦 木 材 多

4、年 来 一 直 畅 销 于 国 际 国 内 市场3-4。与此同时,因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天然林资源骤减,木材产量已无法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5。目前云南省已有大面积西南桦人工林,仅德宏在2 0 1 0年时面积已达8.3 8万h m2(1 2 5.7 2万亩)6。但采用西南桦实生苗造林的弊端也接踵而至,林分分化严重、质量低,木材产量根本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7-8。研究表明,采用无性系育林技术是最为行之有效的办法9。虽然无性系育林优势明显,但是不同区域生态的适应性仍存在差异,本研究以德宏州陇川县西南桦无性系幼林为对象,分析不同无性系间保存率、指标生长及增益程度的差异,筛选出适宜本区域种植发展的无性

5、系优势种,为本区域营建西南桦无性系速生丰产林奠定技术基础。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云南省陇川县景罕镇曼面村委会旧院村民小组曼哈河边(2 4 1 9 7 7 N,9 7 9 1 7 8 E)。该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 8.8,年均降水量15 4 4mm。试验地海拔14 1 0m,土壤属中等肥力1 0,种植前为天然林采伐迹地。2 材料及方法2.1 试验材料试验选择林龄3年的1 7个西南桦无性系及1个实生苗人工林为对象,参试1 7个无性系均来自德宏州芒市桦桃岭,由云南省林木种苗工作总站采集外植体进行组培扩繁并培育成袋苗,实生苗(对照)为普通商品混和种,由德宏试验点培育,出圃时均采用达到德

6、宏州西南桦级苗标准的苗木造林。2.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次重复包含1 8个试验处理,1个试验处理为1个小区,采用1 0株小区,分2行种植,小区垂直于等高线排列,株行距3m3m,重复间距为4m;对试验区组进行每木检尺,采集地径和树高的生长数据,并计算出相应的材积;采用S P S S1 7.0和E x c e l软件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西南桦无性系单株干形通直、尖削变化小且相对均匀,所以,将西南桦无性系单株看作标准圆锥体进行材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V=D2H/1 2 00 0 0 式中:V为材积(单位:m3),D为地径(单位:c m),H为树高(单位:m)。3 结

7、果与分析3.1 处理间保存率的差异1 8个处理间的保存率为1 6.7%7 6.7%,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 0 00.0 1,表1)。进一步对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C K(实生苗)保 存 率 最 高,为7 6.7%,独 立 为A组;Y L-1技术研究 T e c h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1 0 2 F O R E S T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 G Y二二三年第五期 林业科技通讯(3 3.3%)、Y L-6(3 3.3%)、Y L-1 6(4 3.3%)、Y L-8(4 6.7%)、Y L-1 4(4 6.7%)、Y L-1

8、 1(5 0%)、Y L-1 2(5 0%)、Y L-3(5 6.7%)、Y L-1 3(5 6.7%)、Y L-1 5(5 6.7%)与C K、Y L-1 7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立为B组;Y L-1 7保存率最低,仅为1 6.7%,独立为C组;剩余的Y L-2(6 6.7%)、Y L-7(6 6.7%)、Y L-1 0(6 6.7%)、Y L-4(7 3.3%)、Y L-5(7 3.3%)、Y L-9(7 3.3%)6个处理与A、B组间无显著的差异,组合为过渡的A B组(图1)。表1 处理间树高、地径、材积方差分析表类目变异来源离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保存率处理间1 38 8 1.4 8 11

9、 78 1 6.5 5 8 8.9 9 90.0 0 0误差32 6 6.6 6 73 69 0.7 4 1-总的1 71 4 8.1 4 85 3-地径处理间2 4 9.7 9 81 71 4.6 9 44.6 9 50.0 0 0误差8 7 0.0 1 22 7 83.1 3 0-总的11 1 9.8 1 02 9 5-树高处理间4 7.5 7 41 72.7 9 82.6 7 60.0 0 0误差2 9 0.7 3 52 7 81.0 4 6-总的3 3 8.3 0 92 9 5-材积处理间0.0 0 21 70.0 0 03.7 5 40.0 0 0误差0.0 1 12 7 80.0

10、0 0-总的0.0 1 32 9 5-图1 保存率对比图3.2 处理间生长表现的差异3.2.1 地径生长的差异 1 8个处理间的地径生长值为5.71 0.6c m,处理间地径生长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 0 00.0 1,表1),继续对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Y L-1 0地径生长最快,达到1 0.6c m,独立为A组;Y L-4(7.2c m)、Y L-2(7.5c m)、Y L-1(7.8c m)、Y L-8(8.2 c m)、C K(8.4c m)、Y L-1 5(8.5c m)、Y L-1 1(8.7c m)、Y L-1 3(8.9c m)、Y L-1 2(8.9c m)、Y L-

11、7(9.0c m)、Y L-5(9.1c m)、Y L-1 4(9.1c m)与Y L-1 0、Y L-1 7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立为B组;Y L-1 7地径生长最慢,仅为5.7c m,独立为C组;剩余Y L-3(9.2c m)、Y L-1 6(9.3c m)、Y L-9(9.3c m)、Y L-6(1 0.0c m)组合为过渡的A B组(图2)。图2 地径生长对比图3.2.2 树高生长的差异 1 8个处理间的树高生长值4.05.8m,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 0 00.0 1,表1),继续进行多重比较后结果表明,Y L-9、Y L-1 0、Y L-1 3树高生长最快,分别为5.8、5.

12、7、5.6m,Y L-1 7、Y L-7、Y L-1 2、Y L-4树高生长最慢,分别为4、4.6、4.6、4.7m,两者存在极显著差异,分别独立为A、B组;剩余的1 1个处理与A、B组间无显著的差异,组合为过渡的A B组(图3)。图3 树高生长对比图3.2.3 材积生长的差异 1 8个处理间材积生长值为0.0 0 40.0 1 8m3,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性(P0.0 0 00.0 1,表1),继续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Y L-1 0材积生长最快,达到0.0 1 8m3,独立为A组;Y L-1(0.0 1 0m3)、C K(0.0 1 0m3)、Y L-7(0.0 1 0m3)、Y L-1

13、 2(0.0 1 0m3)、Y L-8(0.0 1 0m3)、Y L-1 5(0.0 1 1m3)、Y L-1 1(0.0 1 2 m3)、Y L-1 3(0.0 1 2 m3)、Y L-1 4(0.0 1 2m3)、Y L-5(0.0 1 2 m3)、Y L-1 6(0.0 1 3 m3)、Y L-3(0.0 1 3 m3)与Y L-1 0、Y L-1 7、Y L-4、Y L-2存在极显著差异,独立为B组;Y L-1 7、Y L-4、Y L-2材积生长最慢,分别为0.0 0 4m3、0.0 0 7m3、0.0 0 8m3,独立为C组;剩余Y L-9(0.0 1 5m3)、Y L-6(0.0

14、1 5m3)组合为过渡的A B组(图4)。技术研究 T e c h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F O R E S T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 G Y1 0 3 二二三年第五期 林业科技通讯图4 材积生长对比图参试的1 7个西南桦无性系在德宏州陇川县的生长差异 明显,Y L-2(6 6.7%)、Y L-7(6 6.7%)、Y L-1 0(6 6.7%)、Y L-4(7 3.3%)、Y L-5(7 3.3%)、Y L-9(7 3.3%)保 存 率 最 高;Y L-1 7(1 6.7%)最 低;Y L-1 0(1 0.6c m)地径生长最快,Y L-

15、1 7(5.7c m)生长最慢;Y L-9(5.8m)、Y L-1 0(5.7 m)、Y L-1 3(5.6m)树高生长最快,Y L-1 7(4m)、Y L-7(4.6m)、Y L-1 2(4.6m)、Y L-4(4.7m)生长最慢;Y L-1 0(0.0 1 8m3)材积生长最快,Y L-1 7(0.0 0 4m3)、Y L-4(0.0 0 7m3)、Y L-2(0.0 0 8m3)生长最慢。3.3 无性系苗对比实生苗生长量的差异3.3.1 地径生长量的差异 以实生苗地径生长量为标准,无性系苗地径生长量超出率大于1 0%的有Y L-6、Y L-9、Y L-1 0、Y L-1 6。其中,Y L

16、-1 0超出率最大,达到2 6.2%;在0%1 0%的有Y L-3、Y L-5、Y L-7、Y L-1 1、Y L-1 2、Y L-1 3、Y L-1 4、Y L-1 5;低于0%的有Y L-1、Y L-2、Y L-4、Y L-8、Y L-1 7,其中Y L-1 7超出率最低,为-3 2.1.0%(图5)。3.3.2 树高生长量的差异 树高生长量超出率大于1 0%的有Y L-9、Y L-1 0、Y L-1 3。其中,Y L-9超出率最大,达到1 6%;0%1 0%的有Y L-1、Y L-2、Y L-3、Y L-5、Y L-6、Y L-8、Y L-1 1、Y L-1 4、Y L-1 5、Y L-

17、1 6;低 于0%的有Y L-4、Y L-7、Y L-1 2、Y L-1 7,其中Y L-1 7超出率最低,为-2 0.0%(图5)。3.3.3 材积生长量的差异 材积生长量超出率大于等于5 0%的有Y L-6、Y L-9、Y L-1 0。其中,Y L-1 0超出率最大,达到8 0%;3 0%5 0%(不含5 0%)的有Y L-3、Y L-1 6;1 0%3 0%(不含3 0%)的有Y L-5、Y L-1 1、Y L-1 3、Y L-1 4、Y L-1 5;小于等于0%的有Y L-1、Y L-2、Y L-4、Y L-7、Y L-8、Y L-1 2、Y L-1 7,其中Y L-1 7超出率最低,

18、为-6 0.0%(图5)。以实生苗为参照,地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超出率最大的处理分别是Y L-1 0(2 6.2%)、Y L-9(1 6%)及Y L-1 0(8 0%)。Y L-9(1 0.7%、1 6.0%、5 0.0%)和Y L-图5 无性系苗对比实生苗生长超出率图1 0(2 6.2%、1 4.0%、8 0.0%)三项指标超出率均大于1 0%;Y L-2(-1 0.7%、0.0%、-2 0.0%)、Y L-4(-1 4.3%、-6.0%、-3 0.0%)、Y L-1 7(-3 2.1%、-2 0.0%、-6 0.0%)三项指标超出率均小于等于0%;其余超出率在0%1 0%。4 结论通过对林

19、龄3年的1 7个西南桦无性系及1个实生苗对照(C K)的保存率、地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及超出率5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参试的1 7个西南桦无性系在德宏州陇川县的生长表现差异显著,以实生苗(C K)的生长表现为参照,Y L-5、Y L-9、Y L-1 0等3个无性系生长良好,可在本区域推广,其中,Y L-9和Y L-1 0生长表现最佳,且优势明显,可作优先选择。Y L-2、Y L-4、Y L-1 7等3个无性系生长表现最差,其中,Y L-1 7无论是适应性还是速生性均为最差。Y L-3、Y L-6、Y L-1 6等3个无性系速生性优秀,Y L-1 1、Y L-1 3、Y L-1 4、

20、Y L-1 5等4个无性系速生性中等,Y L-1、Y L-7、Y L-8、Y L-1 2等4个无性系速生性差,1 1个无性系中,除Y L-7适应性尚可外,其余均不佳。本试验只局限于西南桦林龄3年无性系人工林进行分析比较,后期生长量的比较有待进一步观测。参考文献:1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 9 8 5.2 曾杰,郭文福,赵志刚,等.我国西南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 0 0 6,1 9(3):3 7 9-3 8 4.3 杨利华,张建珠,童清,等.一年生西南桦无性系生长情况初步调查J.湖北林业科技,2 0 1 4,4 3(3):9-1 1.4

21、 曾杰,王中仁,周世良,等.广西区西南桦天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 0 0 3,2 7(1):6 6-7 2.5 陈朝飞,陈安.西南桦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在我省的技术研究 T e c h n i c a lR e s e a r c h1 0 4 F O R E S TS C I ENC EANDT E CHNO L O G Y二二三年第五期 林业科技通讯皂荚幼苗嫁接育苗技术*刘富华1,王秀荣1,赵 杨1,何可权2(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贵阳 5 5 0 0 2 5;2.独山县国有林场,贵州 独山 5 5 8 2 0 0)摘要:介绍了皂荚(G l

22、 e d i t s i as i n e n s i s)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保存、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技术要点,为皂荚幼苗嫁接育苗技术提供支持,以促进皂荚产业的高效发展。关键词:皂荚;G l e d i t s i as i n e n s i s;育苗;嫁接中图分类号:S 7 9 2.9 9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 0 9 70 2 8 5(2 0 2 3)0 50 1 0 40 3D O I:1 0.1 3 4 5 6/j.c n k i.l y k t.2 0 2 2.0 6.0 1.0 0 0 2 皂荚(G l e d i t s i as i n e

23、n s i s)是豆科皂荚属落叶乔木,喜光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优良的经济生态树种,是贵州省重要的特色经济林木,盛果期在2 0 0年以上。皂荚于2 0 1 8年被列入特色林业来重点发展,以毕节为主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其主要种植区,带动全省皂荚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2 0 2 0年,毕节市皂荚产业产值达4.1 9亿元。皂荚刺可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抗肿瘤1的功效;果皮多用于日化原料;种子是营养保健品,富含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糖;皂荚豆胶是多种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皂荚根系发达,耐干旱,可作为景观林和防护林树种,与松树混交可抑制松毛虫的发生,能改良土壤2。皂荚良种苗

24、木生产数量十分有限,无法满足造林需要,种植过程中大量使用实生苗且盲目引种繁育,导致品种混杂、成活率低、苗木质量差、不结果、所产皂角刺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出现。皂荚嫁接能够保持母树优良性状,克服实生苗变异,提高繁殖无性系优质苗木的效率,是实现标准化生产苗木、提前开花结果和加快良种繁殖的重要手段。李*贵州省特色林业产业科研项目(G ZMC-Z D 2 0 2 0 2 0 9 8)(G ZMC-Z D 2 0 2 0 2 1 0 2);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 0 2 01 Y 0 5 6号)。第一作者:刘富华(1 9 9 8-),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 a i l:1

25、 3 0 6 0 9 8 2 6 5q q.c o m通讯作者:赵杨(1 9 7 4-),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研究。E-m a i l:z h y 7 3 71 2 6.c o m应华3阐述了金叶皂荚嫁接方法并将其推广。张东斌等4和康敬国等5分别对野皂荚和药用皂荚嫁接技术进行研究,取得良好生态经济效益。高苹等6阐述了高效的滇皂荚芽砧嫁接方法。幼苗分生能力强,幼苗嫁接具有愈合力高、伤流小、不易形成隔离层、成活率较高等特点。目前对皂荚的嫁接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野皂荚的嫁接改良技术,对皂荚的幼苗嫁接育苗技术鲜有研究。本文所采用的嫁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接穗容易保存、接穗与砧木愈合良

26、好等优点,嫁接成活后1年生幼苗可达1m,接穗粗度达0.8 c m以上。2 0 2 1年在兴义市贵州欣然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种苗基地进行嫁接试验,嫁接成活率在9 5%以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嫁接育苗技术。本文从皂荚砧木培育、接穗采集与保存、嫁接方法、嫁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皂荚幼苗嫁接育苗技术提供支持,促进皂荚繁育无性系优质苗木进程。1 砧木培育1.1 种子采收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结实量大、荚果饱满的2 0 1 0 0年的母树,于1 0月下旬至1 2月中旬果实变为褐色时用钩刀或枝剪采收荚果。挑选饱满的成熟荚角,采后晾干、碾碎荚果,去除杂质,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

27、伤的饱满种子,干燥通风低温储藏。1.2 种子消毒将种子用0.3%1.0%硫酸铜溶液浸种46h,引种现状J.广东林业科技,2 0 0 3,1 9(1):1 5-1 7.6 聂艳丽,施彬.西南桦优良无性系选育与繁育推广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1 5.7 王达明.西南桦的分布与生态环境J.云南林业科技,1 9 9 2(4):3-8.8 管朝旭,杨明志,曾德贤,等.西南桦组培快繁技术J.西部林业科学,2 0 1 7,4 6(3):7 6-8 1+8 8.9 聂艳丽,董晓光,陆斌,等.西南桦组培扩繁技术研究动态及其营建的无性系林价值品评J.西部林业科学,2 0 1 2,4 1(6):1 0 0-1 0 3.1 0 许本莲.陇川县麻竹产业发展思路J.林业调查规划,2 0 0 4(S 1):2 0 8-2 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