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7650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2 年度外语学科专项“粤港澳中小学语言类教材中核心价值观的隐喻性建构及其认同研究”(编号:GD22WZX01-03)的研究成果儿童隐喻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潘 攀(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州 510631)摘要:通过对近年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和分析,发现此领域研究内容涵盖了儿童隐喻理解能力和产出能力、特殊儿童隐喻能力和普通儿童隐喻能力等各个方面,运用了神经心理学研究法、横断式实验研究法、纵向观察研究法和定性研究法等。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均偏重于儿童隐喻理解能力,而隐喻产出能力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研究比较欠缺

2、;横断式实验研究居多,历时跟踪研究较少。因此,未来儿童隐喻研究应更重视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发展和历时跟踪研究方法的应用。关键词:隐喻能力;横断研究;历时研究中图分类号:G612;H1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4)02-0108-05The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on Children s Metaphoric CompetencePan Pa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

3、bstract Through a categorized review and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 children s metaphorical competence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covers various aspects of children s metaphorical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 the meta-phoric competence of ordinary and e

4、xceptional children and adopts many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neuropsychological cross-sectional ex-perimental longitudinal observational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Generally speaking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tend to be more concerned about children s metaphor comprehension ability rat

5、her than children s metaphor production which is more typical in the research on preschool children s metaphor production and most of the studies are cross-sectional experimental studies while only a few studies are longitudinal studies.Therefore future research on this field should pay more attenti

6、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 childrens ability to produce metaphor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longitudinal study method.Keywords metaphoric competence cross-sectional study longitudinal study 隐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之一,直接参与概念系统的形成,是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机制。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有助于揭示大脑中概念的形成和相互映射关系,探究人类认知发展过程。一、儿童隐喻能力研究范畴儿童隐喻能力研究主要涵盖理解能

7、力、产出能力、教学研究、特殊儿童和跨语言研究等多个方面。(一)理解能力研究在特定隐喻类型的理解能力研究中,学者们分别聚焦心理物理隐喻1、情感隐喻2、空间运动隐喻3、时空隐喻4等。在对一般发展规律的研究中,学者们分析了语境、语言熟练度、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等不同因素对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影响。Vosniadou5认为,儿童能够使用语言和场景中的信息,理解隐喻句的隐含义。年龄较小儿童对隐喻句的解读更加依赖场景,而随着儿童知识的增长,隐喻理解对语言和场景的依赖逐渐减弱。Johnson6发现,隐喻能力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而相对于年龄的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和语言背景对隐喻能力的影响较弱。另有学者提出

8、 3 岁和 4 岁儿童在理解指称表达时能够进行隐含8012024 年 1 月下半月刊(总第 203 期)教育的类比空间推理,儿童在早期的语义范畴化过程中具有形状偏好7。通过语篇或语言互动研究考察儿童隐喻理解能力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Cameron8分析了英国小学儿童对科普文章中的隐喻解读,以及教师使用的解释性隐喻,并发现教师不恰当的隐喻解释或选择会障碍学生隐喻学习潜能发展。Taylor9探索了对小学课堂上自发语言中的创意表义语言进行多模态分析的方法。国内学界发现儿童隐喻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低龄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局限于字面意义,四五年级约 10 岁之后能够理解隐喻的引申意义10

9、。李运华11考察儿童身体隐喻和非身体隐喻解释能力。有学者考察具身情绪对小学儿童隐喻理解的影响,发现四年级是具身情绪对儿童隐喻理解选择偏好影响的一个转折期12。(二)产出能力研究研究者通过复述、解释、多项选择和完成句子、访谈录音分析、在校学习录音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诱导隐喻产出,收集语料,并分析其隐喻类型和发展过程。少数研究者13将视角投向学前儿童,研究发现,学前儿童具备使用隐喻语言的能力,隐喻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出现在三到五岁之间。周榕14从儿童产出时间隐喻的情况,来考察汉语学龄儿童时间隐喻表征能力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使用不同概念域来喻指时间的先后次序。发现小学三四年级是隐喻能力的转折时期。该研究

10、对国内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吴念阳等15聚焦中小学生作文中空间维度词的出现时间、顺序和使用频率,着重甄别“高/低”的隐喻域分析,揭示儿童抽象概念和空间概念发展之间的关系。(三)教学研究有学者将儿童隐喻能力发展和儿童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提出儿童隐喻能力包括能够分辨合适使用隐喻的场合、对隐喻进行适当的解释、理解隐喻的多重含义、找到上下文中隐喻语言并明辨其意义、使用隐喻达到认知和情感目的等五个方面,并探讨了语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16。也有其他学者探究类比在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的重要作用、隐喻语言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和对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认识有怎样的教育意义。Erdo ga

11、n 和.Erdo gan13将学生完成“写作像”所使用的隐喻分为 14 类,考察土耳其小学生对于写作的认识。国内研究者也开始探究隐喻发展对教学的启示17。(四)特殊儿童研究研究者考察特殊儿童(语言学习障碍、孤独症、听觉障碍、大脑损伤等症状儿童)的隐喻能力,并通过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隐喻能力的对比,来探索人类隐喻加工的过程。Lorusso 等18选择了言语能力受损儿童、非言语能力受损儿童和正常发展儿童,考察不同组儿童对动宾组合的本义或隐喻使用的接受度及其加工过程。闫菲菲对学龄前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进行了隐喻能力测试,描述了自闭症儿童和普通儿童隐喻能力的差异,分析了自闭症儿童隐喻能力的特点19。(五

12、)跨语言研究跨语言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探索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儿童隐喻能力的异同,以发现人类认知的共同规律为目标。Johnson20研究了影响双语儿童(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跨语言迁移的因素。实验发现,对于两种语言的隐喻理解分数,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隐喻理解水平与非言语的心智能量、言语的概念掌握等依存于语言的认知发展变量紧密相关。相对来说,语言本身的熟练度与隐喻理解能力关联较弱,也不具备跨语言关联。隐喻能力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的趋势,而相对于年龄的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和语言背景对隐喻能力的影响较弱。zallkan21研究以英语和土耳其语为母语的儿童运动隐喻的理解,找到了两种不同类型语言中,儿童

13、在隐喻理解能力发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基于中国儿童隐喻研究的发展,一些国内学者开始尝试对比中外儿童隐喻发展的异同,但此类研究尚未全面展开。二、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方法(一)神经心理学研究法随着神经学和心理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一些语言9012024 年 1 月下半月刊(总第 203 期)教育具身情绪:是一种新型的理论观点,它认为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是身体反映在前的。这种观点强调情绪并非纯粹的心灵活动,而是与身体状态紧密相关。相关的行为和脑机制研究表明,情绪加工过程中确实存在身体的参与。因此,情绪具身观为情绪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情绪的本质。研究者开始尝试使用

14、神经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隐喻,但以儿童为被试进行的神经心理学研究,仍是凤毛麟角。Lorusso18等运用 ERP,对40 位意大利儿童作为被试进行句子可行性判断任务实验,判断隐喻句是否可以为被试接受。目前此类研究虽然数量不多,但能够客观、直观地呈现隐喻加工过程,必将对儿童隐喻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二)横断式实验法这是目前儿童隐喻研究领域最常见的方法,研究者通过横断式实验考察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隐喻能力。此方法对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要求较高。研究材料的选取和设计一定要符合被试的年龄特点。实验任务效果,受到实验语境和实验材料语言的复杂度的影响。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通过形容词与感觉域匹配,隐喻义/本义、本义

15、/错误义、隐喻义/错误义二选一补全叙述,阅读以隐喻句结尾的短文并表演,回忆故事中的隐喻,隐喻句进行问答并打分,诱导重复任务等形式进行。国内学者采用横断实验,研究儿童隐喻能力。通过先导测试、故事理解测试和开放型采访测试,得出4岁儿童即能在中性语境中理解隐喻句,也能在高度预测的语境中对隐喻的映射做出言语性解释,这种能力在 5岁阶段得到了突破性发展而达到成熟22。进行横断实验研究,能够准确地控制实验条件,得到客观的实验数据,呈现当前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状况,然而,众多的横断式研究只是针对发展的某个阶段,对于整个发展轨迹及其背后的机制,无法进行整体性的描述和分析。(三)纵向观察研究法Moore23跟踪研究

16、一名儿童在其父亲去世后,在随风飘去的“气球”和离去的“父亲”之间,建立起了隐喻映射,并以此逐渐理解了“死亡”这一概念,形成了这一物理心理隐喻的过程,并分析了背后的心理原因。易叔儒24运用调查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个案纵向观察法,对长期跟踪调查的两名说汉语儿童语料中选取 52 个对称观察点,对其早期隐喻语言使用的总体情况、对修辞格明喻、暗喻、借代、拟人和夸张的始现时间、频率和特征进行研究。杨先明25则采用群案纵向研究法,将收集的语料以及 CHILDES 中的汉语儿童语料整理成一个总语料库,以组块分析得到的定量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定性分析,对儿童语言发展的阶段性进行了研究。纵向跟踪研究能够不间断地呈

17、现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的全貌,深究其背后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过程,有助于分析儿童隐喻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因此,应受到此领域学者的足够重视。(四)定性研究法有关儿童隐喻是否是真正的隐喻,学者们曾有不同观点。对此,Vosniadou26提出了判断隐喻的两条标准。Gardner 和 Winner 发现隐喻产出能力发展的 U 型曲线,即在学龄前,隐喻产出非常普遍,而在小学阶段,这一能力衰退,而在青春期前继续恢复增长27。Tourangeau 与 Sternberg 认为隐喻程度取决于源域和目标域分属的不同范畴之间的距离,距离越近,隐喻程度越弱28。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以语义域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如果理解了某语

18、义域中的一个成员的隐喻义,那么对该语义域其他成员的隐喻义理解也就随之而来;儿童对越早习得并区分清楚的概念域的隐喻使用的理解就越早29。可见,未来研究应关注儿童自主隐喻产出中所使用的源域和目标域概念,以此来考察认知能力发展,验证和丰富认知发展理论。国内学者30对儿童的中英文书面语料做了定性的分析和描述,分析了不同阶段儿童隐喻的特点,发现学龄前儿童往往无意识的使用隐喻,他们的隐喻性思维具有象征化、泛灵论倾向,还有新奇性和荒谬性并存的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儿童能够有意识地创造出直观的、拟人化的隐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隐喻性思维具有抽象化和系统化的特征。三、讨论与展望在研究内容方面,隐喻理解能力研究成果较为

19、丰富全面。从特定隐喻类型的理解,到影响隐喻理解能力的因素的分析,再到隐喻能力的发展阶段,研究者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任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0112024 年 1 月下半月刊(总第 203 期)教育ERP(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论,它旨在将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如人力、财务、物力等,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规划和分配,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质量。ERP 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管理信息系统,它集成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和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跨部门、甚至跨公司的信息和数据共享,优化企业的供应链和客户关系,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20、争力。而隐喻产出能力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学前儿童隐喻产出研究,成果较少。学前儿童具备使用隐喻语言的能力,隐喻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出现在 3 到 5 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处于对诸多概念从未知到已知的发展过程当中,而在这一认知过程中,隐喻呈现怎样的发展阶段和趋势?不同语言儿童在这一阶段的隐喻产出具备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国内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成果不多,对于隐喻产出能力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汉语儿童隐喻能力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其中出现哪些不同类型的隐喻?对于不同种类隐喻的掌握呈现什么样的规律?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将汉语和英语儿童隐喻能力进行比较,进而探究人类语言发展与认知

21、发展的关系,认识人类认知发展的共同规律。因此,学前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研究,尤其是隐喻产出能力发展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在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大多采用横断式的实验研究,可控性强、针对性强,省时有效。然而目前有关隐喻发展能力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较大分歧,甚至有些是完全相反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同的实验方法造成的。因此,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儿童隐喻能力发展过程,总结其中各阶段的特点,尤其是概念发展和映射的规律,只是靠横断的、实验的研究是不够的,也需要对儿童进行自然生活语境下的、历时的、跟踪研究。这样能够真实地、客观地记录儿童隐喻产出的自然状态,不受研究者思路和实验设计的影响。横断实验研究与个案

22、跟踪研究相结合,将更有助于呈现学前儿童隐喻能力发展全貌。而运用语篇分析法、神经心理学研究法等,进行儿童隐喻能力研究,将会为这一研究领域开辟一片新的天地。由于儿童年龄和认知特点的特殊性,在收集自然产出语料,和寻找研究被试方面会有一定难度和阻碍,这也是目前此类研究尚不多见的重要原因。四、结束语本文以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为线索,对国内外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回顾和现状分析,并指出未来儿童隐喻能力研究应更重视学前儿童隐喻产出能力发展,和历时跟踪研究方法的应用。以期能有助于国内该领域研究者明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汉语儿童隐喻能力研究,探索儿童隐喻能力发展的普遍规律,并为隐喻认知

23、研究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CICONE M,GARDNER H,WINNER E.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in psychological metaphors 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1981(1):213-216.2WAGGONER,JOHN E,MESSE,et al.Grasping the meaning of metaphor:story recall and comprehensionJ.Child develop-ment,1985(56):1156-1166.3SEYDA OZALIKAN.On learnin

24、g to draw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hysical and metaphorical motion:is metaphor an early emerging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capacity?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05(2):291-318.4 LAUREN J STITES,EYDA ZALIKAN.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and explanation of spa-tial metaphors for ti

25、meJ.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2013(5):1123-1137.5VOSNIADOU S.Contex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 compre-hensionJ.Metaphor and symbol,1989(3):159-171.6JOHNSON J.Developmental versus language-based factors in metaphor interpret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1(4):470-483.7 RUBIO-FERNND

26、EZ,SUSANNE GRASSMANN.Metaphors as second labels:difficult for preschool children?J.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16(4):931-944.8CAMERON L.Metaphors in the learning of science:a discourse focus J.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2(5):673-688.9TAYLOR R.Messing about with metaphor:multi

27、modal aspects to children s creative meaning making J.Literacy,2012(3):156-166.10余渭深,蒋联江.儿童对隐喻性成语认知理解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42-145.11李运华.儿童身体隐喻理解能力的发展:语境的作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46-49.12陈巍,李黎.具身情绪启动对不同年级儿童隐喻理解偏好的影响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137-141.13ERDOGAN T,ERDOGAN.A metaphor analysis of

28、the fifth grade students perceptions about writingJ.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2013(4):347-355.14周榕.儿童时间隐喻能力发展趋势初探J.现代外语,2003(3):221-231,221.15吴念阳,杨艳芳,刘剑.儿童书面语空间维度词“高/低”隐喻域的认知J.集美大学学报,2007(3):11-15.1112024 年 1 月下半月刊(总第 203 期)教育16CAMERON L.Discourse contex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

29、r in childrenJ.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and society,1996(1):49-64.17高维,武秀霞.儿童的隐喻思维及其教学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5(6):30-35.18LUISA L M,MICHELE B,VIRGINIA B,et al.Processing sen-tences with literal versus figurative use of verbs:an ERP study with children with language impairments,nonverbal impair-ments,and ty

30、pical developmentJ.Behavioural neurology,2015(1):1-21.19闫菲菲.学龄前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隐喻能力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20JOHNSON J.Factors related to cross-language transfer and metaphor interpretation in bilingual children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1989(2):157-177.21 LEYDA.Metaphors we move by:children s developing u

31、nderstanding of metaphorical motion in typologically distinct languagesJ.Metaphor and symbol,2007(2):147-168.22刘正光,米小玲.学龄前儿童隐喻理解能力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6):40-44.23MOOR B.A young child s use of a physical-psychological metaphor J.Metaphor and Symbol Activity,1988(4):223-232.24易叔儒.英汉儿童隐喻能力发展对比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

32、学,2012.25杨先明.0-5 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26VOSNIADOU S.Children and metaphorsJ.Child develop-ment,1987(3):870-885.27 HOWARD G,ELLEN W.The development of metaphoric competence:Implications for humanistic disciplinesJ.Criti-cal inquiry,1978(1):123-141.28TOURANGEAU R,STERNBERG R J.Understanding an

33、d ap-preciating metaphorsJ.Cognition,1982(3):203-244.29KEIL,FRANK C.Conceptual domain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metaphorJ.Cognitive development,1986(1):73-96.30白丽芳.儿童隐喻性思维的特点及其发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53-57.作者简介:潘攀(1977),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认知与外语教学。(责任编辑:赵良)(上接第 99 页)参考文献:1李占国.诉源治理的理论、实践及

34、发展方向J.法律适用,2022(10):3-16.2曹建军.诉源治理的本体探究与法治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5):92-101.3张汉元,孙卫华.探索与完善:诉源治理的机制路径研究 以构建我国基层农村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必要性为视角C/山西省法学会.第十四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论文集(上),2021:796-804.4吴明军,王梦瑶.诉源治理机制下法院的功能定位J.行政与法,2020(7):87-95.5龙飞.“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实证研究:以重庆法院实践为样本J.法律适用,2019(23):76-88.6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郭彦.内外共治:成都

35、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新路径J.法律适用,2019(19):15-23.7韩梅.人民法院诉源治理研究:以 S 省 C 市法院的探索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0.8王冉.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立法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9廖永安,王聪.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立法论纲:基于地方立法的观察与思考J.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4):1-15.10陈俊伶,胡宇,吴莹.诉源治理实质化社会治理新格局J.人民法治,2019(11):88-91.11刘畅.京津冀地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司法流程再造:以诉源治理推进纠纷“一站式”多元解决为视角J.天津法学,2019(4):96-103.12王聪.作为诉源治理机制的行政调解:价值重塑与路径优化J.行政法学研究,2021(5):55-66.13罗莎莎,居丹丹,唐灿.“三段式”分层诉源治理模式息纷止争N.法治日报,2022-08-02(4).作者简介:方皓(1993),男,汉族,安徽宿松人,中共池州市委党校(池州行政学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法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与政治制度。(责任编辑:杨超)2112024 年 1 月下半月刊(总第 203 期)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