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98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刘 蓓 江西嘉业建设工程集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 摘要:摘要:随着国民经济与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数量与日俱增,其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项目,相关人员必须对施工技术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效率。后浇带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中极为关键的组成环节之一,其可以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由于收缩导致墙体产生开裂的现象,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因此,相关部门及人员必须对后浇带施工技术产生充足重视,分析施工环节影响因素,选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显著提高建筑质量水平。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践
2、措施进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给予相关人员资料参考,推动建筑工程可持续性良好发展。关键词: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TU318 后浇带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与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主体由于混凝土不均匀沉降或自身收缩等现象,会产生有害裂缝,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有效解决此种情况,但在实际施工环节,如若相关工作人员考虑不周,不具有完善的保障措施,则极有可能产生墙面渗漏开裂或建筑上部结构构件产生缺陷等情况,严重危害建筑主体质量安全。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性能与价值,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工作人员必
3、须严格遵从相关规范及技术要求,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保证后浇带预留位置的精准度,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显著提高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1 后浇带施工概述 1.1 后浇带施工技术概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对建筑工程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建筑工程正逐渐向更美观、多元化、多功能的角度发展,各项施工技艺不断创新升级,显著提高建设水平的同时,为建设企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施工压力,施工难度更高,更难掌控施工质量1。现代建筑工程同传统建筑相比,其主要应用混凝土进行施工,由于其自身性能影响,施工环节常常会出现多种病害问题。因此,工作人员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
4、况,选用合理的后浇带施工技术,以此消除施工环节不良影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施主要是遵从相关法律法规,依靠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预留临时施工缝,将建筑划分不同区域,随后工作人员须对建筑工程整体收缩情况进行实时观测,对各个施工缝进行混凝土浇筑,顺利完成整体施工。合理有效的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实施可以显著消除裂缝现象,避免建筑中产生应力,有效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后浇带施工技术如图 1 所示。图 1 后浇带施工技术示意图 1.2 后浇带技术类型 1.2.1 沉降后浇带 随着城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如今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为了解决土地问题,建筑物之间距离逐渐缩短、建筑物自身高
5、度逐渐增长。如若相邻的建筑物处于不同沉降差下,则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带来严重影响。沉降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则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差,降低不均匀沉降的影响,提高建筑物安全稳定性。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99 1.2.2 温度后浇带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随着水分的逐步消失,自身形态发生改变,当其完全固化后,由于内部出现应力,会导致混凝土整体产生裂缝。为了避免裂缝的出现,工作人员往往会在施工环节预留一定位置,即使外部温差变化过大,也可解决混凝土的收缩现象。但此种方式并不能彻底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应力过于聚集的情况,此时则需工作人员开展温度后浇带技术对混凝土内部作用力进行缓解
6、,降低温度影响力。但工作人员需注意伸缩缝与温度后交代技术二者应相辅相成,同时出现开展合理化施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1.2.3 伸缩后浇带 浇筑结束后,混凝土自身需要经过凝固成型的过程,其水分不断蒸发,结构有所收缩,整体形态逐渐缩小,此种变化将会直接影响工程施工质量。伸缩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则可妥善消除此类不良影响,对混凝土整体结构进行二次修补。最佳时机是在浇筑完成后两个月内,工作人员在首次浇筑过程中需提前预留好合适的间距,一旦发现预留间距小于混凝土变形程度后,则需利用收缩后浇带技术进行修补,其可以有效应对控制混凝土收缩产生的结构变形现象,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1.3 后浇带技术实施的必要性
7、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极易由于其结构不均匀、承受荷载不均匀或地基较弱等多种因素,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导致建筑物自身出现垂直裂缝。而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科学划分,使其自由收缩、沉降,直至各个部分完美达到稳定状态后,工作人员可再次利用后浇带技术对各个构建进行连接,既妥善解决施工环节存在的不均匀沉降现象,还可保证建筑整体性。混凝土材料具有极强的热胀冷缩性,与水接触会释放大量热能,增加混凝土体积,引发裂缝,严重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而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可将混凝土分为多种区块,快速消散其内部热量,给予其更多自由收缩的空间,以此降低混凝土裂缝产生概率2。2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实践要点 2.
8、1 施工前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后浇带施工技术实施质量与建筑工程施工效率。首先,后浇带技术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器械设备,机械设备的参数与性能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建筑企业需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技术要求,准备对应的机械设备,为了减少施工过程成本投入,建设企业也可以租赁的形式引入设备。对入场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后,确保设备以稳定的状态投入工作。其次,后浇带技术的实施具有极为严格的要求,建设企业需安排持有有效期内特种作业的人员开展工作,正式施工前,建设企业应对工作人员实施培训及技术交底,使其明确掌握后浇带技术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施工目标,避免因人为因素对建筑工程带来不良影响。再次,建设企业
9、需要选择带有齐全销售资质的供应商与其合作,严格审查入场材料的合格证明,避免不合格材料入场,以此保证施工质量与效率。最后,在建筑工程正式施工前,建设企业需明确后浇带技术实施方向,利用方木及铁丝网为其预留位置,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做好接缝工作,并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做好防渗漏处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在两个月内实现混凝土构件的收缩,针对高层建筑而言,建设企业需在沉降后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2.2 科学选择施工位置、形式与尺寸 针对建筑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是极为关键的组成环节。工作人员首先需要确定后浇带位置,以此发挥后浇带施工技术功效。工作人员需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剪力墙是承受荷载较
10、为集中的位置,后浇带位置的设计不能放置其中间位置上,且后浇带的预设应不影响剪力墙结构的完整性3。其次,当工作人员对板和梁结构进行施工时,可以将反弯点处作为后浇带预设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不良影响,降低混凝土构件压力。最后,工作人员在施工环节需对后浇带的间距及宽度进行合理设计,以免引发后续出现动力效应不足等现象,导致模块之间连接不佳。一般情况下,后浇带的宽度往往会设置为 0.8m、1m、1.2m 等三种类型,工作人员需结合施工现场温差及建筑的整体跨度进行综合考虑,设定合理的后浇带宽度与间距,以此形成稳定有序的施工效果。同时,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的选用后中文科技期
11、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100 浇带断面形式,提高建筑工程的稳固性。一般情况下有 V 形缝、企口缝、平直缝及阶梯缝等多种断面形式供工作人员选择,在选用环节,工作人员必须考虑截面本身具有的特性,以免其对混凝土结构带来不良影响。如若建筑工程板或墙体结构厚度小于 0.2m,则最佳采用平直缝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既可以获得理想的施工效果,也可降低整体施工难度;如若厚度为 0.3m 左右,则可采用阶梯缝进行后浇带施工技术;如若墙板厚度超过 0.5m,工作人员需利用凹形框或凸形框的形式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4。结合建筑工程参数指标合理设置后浇带也是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如若混凝土结构截面为矩形,
12、则工作人员应将后浇带间距控制于 30m40m 之间,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还需时刻注重天气情况。2.3 钢筋配置工作 在建筑工程中开展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工作人员不仅要保证投入钢筋材料的质量,还需严格控制钢筋尺寸,使其在混凝土中发挥其应有的功效。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利用螺纹钢筋制作后浇带,在钢筋交叉位置需完全绑扎,为后续振捣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极少数情况下,工作人员也会利用偶数钢筋绑扎。在焊接过程中,钢筋的搭接长度应为十倍钢筋直径,焊接距离应大于端头 0.1m,以此保证钢筋的稳定性5。在施工环节,工作人员应尽可能避免将钢筋切断,对各个构件及钢筋进行合理配置。如若混凝土构件跨度较大,则可依据实际情况
13、适当对钢筋进行切割处理,并严格控制焊接质量,以此保证钢筋具有良好的贯穿效果,避免建筑整体后期出现受力变形情况。2.4 混凝土浇筑工作 一般情况下,不同种类的后浇带具有不同的浇筑时间。针对沉降后浇带而言,工作人员必须等待建筑主体沉降稳定后,再开展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针对收缩后浇带而言,需要在两侧混凝土浇筑 60 天,等待其基本收缩完成后,再次实施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浇筑时工作人员需选择大于等于 5的较低气温天气执行,一旦外部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将会对混凝土最终强度带来直接影响。在振捣之前,工作人员应对后浇带周围混凝土上存在的钢丝网、砂石等附着物进行凿除处理,将残留杂物冲洗干净,对钢筋进行除锈
14、。一旦发现有任何弯曲变形的钢筋,应对其调直绑扎,固定应尽可能选择无收缩微膨胀的混凝土材料,且强度等级应比初始浇筑两侧强度等级高,以免混凝土在浇筑后期产生收缩开裂情况。在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需对厚度进行严格把控,使其在 0.20.3m 之间,分层浇筑间隔控制于一小时之内,以免混凝土产生分层现象或钢丝网出现形变6。在浇筑过程中,泥浆流失是极为常见的现象,工作人员必须对模板之间的拼接间隙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模板的稳定性。在振捣过程中,振保棒移动间距不应过大,应严格遵从逐点移动、快插慢拔的原则,上层混凝土应至少插入至下层 5cm 以上,确保两层混凝土之间可以充分结合。后浇带混凝土浇筑环节如图2所示。图
15、2 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图 2.5 施工缝处理工作 当建筑工程垂直施工缝浇筑结束,混凝土进入初凝状态时,工作人员需利用压力水对其反复进行冲洗,直到骨料出现。也需对钢丝网进行冲刷,确保钢丝网始终处于洁净状态。如若在特殊情况下,工作人员还需对其进行专有的监督、检查,如若整体施工环节采取木质模板,则需要将其完全拆除后进行浇灌。在以上施工环节中,一旦工作人员发现极为明显的缝隙,需及时对其进行修补,而后依据建筑实际情况对表面进行有针对性处理。2.6 混凝土养护工作 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后,工作人员不可将施工材料或垃圾废物堆弃于后浇带周围,应在两端搭建良好的防护措施,观察两端支护效果,运用多种合理的支护手段,直
16、至混凝土彻底固化、满足施工标准后,再进行拆模处理。在拆模过程中,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工作人员需及时进行补救,例如一旦发现支护物产生松动或移位现象,则极有可能建筑物整体结构产生裂缝,会对后续浇筑效果带来直接影响。为了延长建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101 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后浇带的价值,提高建筑物整体质量,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工作人员应将麻袋、布料等物品覆盖与混凝土表面,并以洒水的形式保持表面湿润。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后需养护两周左右,保证施工质量。3 结束语 后浇带技术的应用实施对建筑工程具有极为关键的价值,其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温度因素造成混凝土产生裂缝或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带来的影
17、响,保证建筑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建设企业需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后浇带施工技术具有的特征,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技术要点,完美实现公司效益与社会效益一同提升的目标,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性良好发展。参考文献 1姜涛.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实践研究J.门窗,2020(16):30.2刘超群.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 建材发展导向(上),2023,21(1):93-95.3张秀娣.后浇带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践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3):158-160.4赵童飞.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运用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11):123-125.5梁发荣.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要点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3,22(5):55-57.6周晓航.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与财富,2020(1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