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特征探微.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4758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55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特征探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特征探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特征探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30 期李显梅(湖北省旅游学校,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不仅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男女之间的两性相爱,还描绘了一种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爱恋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神奇和浪漫色彩的爱情世界。虽然蒲松龄通过小说所表达的爱情观念带着一些传统烙印,但更主要地是体现了一种现代社会平等与自由的恋爱价值观。蒲松龄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见解是相当独到的,他的一些进步观念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探析 聊斋志异 爱情与婚姻情节,阐述了其中传达的婚姻家庭观以及对当下婚姻家庭的启示意义,倡导心灵上的共鸣、携手同行、互信互爱的爱情婚姻价值观是应当继续传承并发扬的。

2、关键词 聊斋志异;婚恋故事;启示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959(2023)30-0008-03聊斋志异 婚恋故事特征探微作者简介:李显梅(1974-),女,汉族,湖北宜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文学类。百年好合的爱情婚姻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蒲松龄的志怪小说集 聊斋志异 也不例外,可谓算得上一座理想王国的爱情殿堂,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一定的开放、自由和创新性。让我们共同走进 聊斋志异 这部文学巨作,仔细品茗蒲松龄笔下亦真亦幻的爱情婚姻故事。一、聊斋志异中的爱情与婚姻情节所依托的基础(一)以相知相爱为前提在蒲松龄的作品中,人们看到了对生活的无限热

3、忱和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充满了对于理想爱情的不懈渴望。封建时代,婚姻往往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清时期,“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也被广泛接受,甚至成为一种道德准则,正常的男女交往却被视作离经叛道行为。但是,聊斋志异 超越了这种“准则”,塑造出许多与传统观念对立的角色,特别是 聊斋志异 中的女性表现尤为突出。她们敢于挑战那些阻碍其寻找真正爱情的枷锁,大胆无畏地追寻真爱,毫不犹豫地表达真情实感。在蒲松龄笔下的世界中,大部分感情表现在女性对男性的单向主动追求的描写之中。例如,人们可以在他的作品 白秋练 看到少女被书生才情折服主动求婚这样的情节:少年书生慕蟾宫乘舟夜行望月吟诗,“一吟一听”不经意间

4、引起了少女白鲟精白秋练的注意,情愫暗生。后来,白秋练因为这份情感痛苦不已直至生病不起。白秋练的母亲爱女心切夜晚带她来到那叶小舟旁请求见面。眼前这个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的女孩儿,“为郎憔悴却羞郎,可为妾咏”的羞涩请求让书生激动不已。书生三吟王建“罗衣叶叶”之作之后,少女大病立愈,美好爱情就此展开。(二)以两情相悦为基础蒲松龄所描绘的女性通常都是美丽动人的,然而她们并未利用自己的美貌去吸引男人。如果男性只是被女人的外貌所吸引,这就是一种受本能欲望驱动的关系,并不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关系。只有超越这个阶08段且实现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志趣上的相投才是爱情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深层次的精神交流已经超过了一般意义上

5、的“以貌取人”的世俗恋爱观。嘉平公子 就是一篇讽刺“以貌取人”的佳作,它提醒人们要更深入地理解对方的人格品质,不能只停留在对方的外貌上。这是作者对于理想化情感关系赞扬态度的一种表现手法。在 连生 这部作品里,主人公乔生与连城是一对心意相通的知己。乔生曾说:“连城,我知己也。”这里表达了乔生对连城的知遇知己之情的欢喜。后来,连城患上了罕见的疾病,要用一块年轻男子的胸口肉做药引子。乔生听到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拿起刀子割下自己胸脯上的一块肉。连城的病果然好了。不幸的是,不久后,连城再次发病离世,这让乔生陷入极度的悲伤之中,甚至灵魂都跟随她去了阴间。后来,他们得到别人的帮助重返人间。两人经历了各种磨难和

6、坚定不移的斗争,最终结为夫妇。蒲松龄曾对这种情感做出如下评述:“一笑知之,许之以身,以感结而不能自己也。顾茫茫海内,遂使锦绣才人,反倾心于峨眉之一笑也。悲夫!”从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众多描绘可以看出,他颂扬的是一种灵魂与精神上的完美伴侣关系。(三)以相互信任为根基蒲松龄强调建立稳固的婚姻关系是以信赖彼此、尊重彼此为基础,尤其反对彼此之间的怀疑及猜忌。例如,公孙九娘 葛巾 这些作品都表达了这种观念。公孙九娘 讲述了一个名叫莱阳生的男子在外地的亲戚家帮忙处理丧事时,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公孙九娘。尽管身为鬼,但九娘拥有出众的美貌和才能,她与莱阳生的相遇瞬间点燃了他心中的爱情火焰。他们很快相恋并且步入

7、了婚姻殿堂,上演了一段“人鬼情未了”的传奇故事。有一天夜里,当莱阳生询问关于妻子居住村庄的名字时,引发了九娘的痛苦回忆,请求丈夫把她的骸骨埋在母亲的墓旁。自此之后,他们的生活再无交集。次日早晨,莱阳生才想起忘了问妻子墓地的具体标志,去寻找的时候,看到的是满眼的荒冢,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回到家乡,辜负了对妻子的承诺。半年后,莱阳生再次回到那个地方寻找爱人,结果在一个荒僻坟地遇到了深爱的女人,但对方并没有回应他,并化作一道轻烟消散不见踪影。这个情节旨在提醒人们,在爱情里的男女需要保持真诚坦率且充分沟通交流,才能避免产生矛盾误会,甚至造成永久分离。葛巾 讲述了一个爱情和婚姻因疑心而终结的故事,警醒人们:

8、有爱在,莫生疑。洛阳人常大用因对牡丹的热爱达到了痴狂的状态,并因此与一位美丽的女子葛巾相识,一见钟情。虽然好事多磨,但几经周折,终于如愿以偿。二人结婚生子,家道“小康”,日子过得像神仙一般。后来,葛巾将自已的叔伯妹妹玉版介绍给常大用的弟弟常大器,二人结为夫妻。后来,葛巾言及自己姓魏,母亲受封为“曹国夫人”。常大用疑心葛巾为花妖,托故回曹州探询,终于弄清葛巾的身世。葛巾知道此事伤心至极,与玉版一起扔下孩子离去。在葛巾扔下孩子的地方,一朵盛开的牡丹绽放出来,它那丰满的花瓣与翠绿的枝叶使得整个世界都为之倾倒这就是洛阳牡丹的由来传说!再后来,常大用感到无比后悔自责,因为他的猜疑破坏了原本美满幸福的家庭

9、。正如著名作家鲁迅所言:“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情感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二、聊斋志异 爱情婚姻观的进步体现(一)追求爱情是张扬个性自由的在封建社会,那些被困于社会最底层、饱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生活充满了无尽的苦痛,她们无法摆脱由父母和媒人的婚姻安排。各种利益驱使下的家族背景成为了爱情发展的巨大障碍。蒲松龄亲眼见证了官员腐败,风气颓废,习俗糜烂,因此想要借助妖狐鬼魂来表达自己的孤独愤懑之情。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正是明末清初,内忧外患。尤其在男女婚恋问题上,人们的观念正在经历剧变。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萌芽和新的思想理念的逐渐涌现,追求平等和个性自由的主张崭露头角。

10、特别是明朝中晚期,女性对自我的认知开始逐步增强。“余窃谓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答以女子学道为见短书)“才智过人,识见绝甚男子不如也”(才识)。蒲松龄的思想受到了明代思想家李贽的影响,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着重突出女性能力,倡导女性独立自强。显而易见,蒲松龄敏锐地捕捉了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在思想革新浪潮中高举尊崇个性独立的大旗,支持恋爱自由,并坚信自我追寻的爱情是最美的。因此,他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以及为了爱无所畏惧的男性角色,并以此来呼唤对个性自由的支持,构建出一

11、个理想化的浪漫新评论092023 年第 30 期世界,让束缚人们的封建礼教在爱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在蒲松龄笔下,主动追寻的爱情是曲折与美好的、是勇敢与不羁的,是那些渴望思想解放的新一代青年人所向往与追求的,更是体现出一种倡导人权进步的方式,即爱情和婚姻都应由他们自行决定。(二)爱情平等是不以贫富而论的爱情中的平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男女性别和家庭经济地位的平等,二是个人身份上的对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视为当时的婚配标准。这种“平等观”极大地限制并抑制了年轻人对于幸福婚姻和爱的渴望,同时也导致了很多因传统女性价值观所引发的情感悲剧。然而,在 聊斋志异 里,年轻男女敢于挑战社会规范,

12、不受封建礼教的约束。蒲松龄在书中表达出一种愿望,即人们应该摒弃贫富贵贱的偏见来寻找理想伴侣。他还提到过,如果想要找到好的另一半,就不应考虑对方是否富有或贫穷。例如,在 端平公子 的故事中,一位女子为了避免嫁给一个才学浅薄的男人,她毅然选择了离开。通过这样的描写,人们看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种呼声,那就是倡导平等、自由的爱恋和婚姻,这是当时的普遍观念无法接受的。虽然三纲五常仍然存在,家庭条件也依旧适宜,但要追寻平等的爱情却并非易事,如果思想不解放又怎么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呢?(三)衡量爱情是以至情为上的受到汤显祖关于“真情”理念的影响,同时也有冯梦龙对于“情教”观念的启发,众多婚姻与浪漫的故事展现出一

13、种核心的主题,那就是强调至情的思想。这体现在情侣间相互尊敬、平等地追求爱情并欣赏彼此的爱意上,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角色,他们都可以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也可以在为爱死后再重新活过来。这些故事里的主角们可以因为感情走到一起,也可能因为感情而分离。这种情感被认为是非常真实的且深入人心,他们在追寻真爱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艰辛和痛苦。由蒲松龄创作的故事和情感描绘都是基于其真实的生活经历,也反映着他实际的生活。作为一个失意文人,他在异乡漂泊,与家人聚少离多,难以享受到家庭生活的乐趣。尽管有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但现实中的困境使得他只能怀揣满腔孤独愤慨,寻找不到理解自己的“知己”。因此,聊斋志异中

14、大量的恋爱观念和生活体验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于完美婚姻的深深向往和渴求。三、聊斋志异 爱情婚姻观的当下启示蒲松龄在书中描绘的男男女女都致力于寻找基于彼此信赖、理解与尊重之上的爱人知己。然而,在当前,有一部分人的关注焦点转向了对象的家庭背景及财富状况,甚至是容貌美丑等表象因素,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交流。现代年轻人在选择恋爱伙伴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策略性的方法,如满足对方的喜好,从而使双方情感逐渐升温。但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方法,无法承受长期或一生的时间检验。一旦情侣步入了婚姻阶段,开始面对日常生活的繁杂事务,问题便会出现,因为人类很难一直抑制真实的自我并始终保持伪装。因此,唯有寻求到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另一半,方能

15、实现完美的婚姻关系。回顾历史上一些名人的故事,他们的配偶几乎全部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毛泽东和杨开慧、马克思与燕妮、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等。这些人都因拥有共同的梦想或是相同的爱好,进而产生深厚的感情,最后成为志同道合的夫妻。只有建立起彼此间的信赖和尊重才能构筑稳固的感情基础。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最终会感到厌倦,即使是美丽的容颜也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唯一能够留下来的就是那些真心实意、志趣相投的知己、爱人,陪伴着我们经过漫漫的生命历程。总的来看,通过对 聊斋志异 婚恋故事特征进行探微,我们可以发现蒲松龄对于爱情与婚姻的见解是相当独到的。他的一些进步观念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倡导心灵上的共鸣、携手同行、互信互爱的爱情婚姻价值观是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并发扬的。参考文献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15.2路大荒.蒲松龄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陈炳熙.聊斋境界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4周先慎.明清小说 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马瑞芳.马瑞芳趣话聊斋爱情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6吴珊.论 聊斋志异 婚恋篇中关于爱情婚姻的三个要质J.才智,2011(07).(责任编辑姜巧玲)1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