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2878607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2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环高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二次联考高一历史试卷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说明西周时期() A.皇权宗法化B.王权专制化C.封国宗亲化D.王国同姓化 2.(在元朝统治期间)推翻蒙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反映了蒙古帝国的() A.民族矛盾特别突出B.中央集权的有效C.行省制度行之有效D.君主专制的弱化 3.唐代科举出身的宰相占全部宰相的50%左右。宰相中多有累世而屡显的家族,400余任宰辅中,崔氏一姓即占32人,杨、杜二姓各占11人,卢氏、郑氏分别占10人和8人。这反映出当时(

2、) A.科举制度不能选拔优秀人才 B.世家大族垄断官员选拔C.门阀士族仍然具有较大影响 D.世卿世禄制度再度实施 4.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这反映了() A.秦国经济较其它诸侯落后 B.秦国政权的集权趋势加强C.秦国盛行残酷的人殉制度 D.秦国政权重视农业的发展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 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西周的

3、宗法制 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6.史书记载,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皆侍中,贵幸用事,始与闻朝政厥后,卫青、霍去病、霍光皆由侍中进,而权势出宰相右矣”这说明汉武帝时() A.内侍干政,威胁皇权 B.崇尚黄老,清静无为C.倚重近臣,削弱相权 D.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7.下列各项中,能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 A.汉代颁行“推恩令”B.宋朝设立三司使C.元朝设立中书省D.清朝沿用行省制度 8.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A.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B.废宰

4、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D.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9.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初实行了() A.察举制B.郡县制C.分封制D.推恩令 10.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是商代的一种主要的纪日方法。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反映出商代 (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影响 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1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自己的后代。对

5、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B.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C.这是社会历史的倒退表现 D.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 12.下列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中,最早出现的是 (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皇帝制度 13.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设置官职B.建立武装C.禹死启继D.制定刑法 14.对王位世袭制本质含义理解准确的是( )A.嫡长子继承王位B.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C.兄终弟及D.父子相传 15.“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

6、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是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 )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 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 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夏商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度 16. 商朝初年的伊尹辅佐汤灭夏,拥有参与商王决策的权力,商朝末年的姬昌是西部方国首领,请问伊尹和姬昌最可能被商王赐予什么官( ) A.师、侯B.士、王C.相、侯D.师、伯 17.杨宁一曾说:“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这表明西周作为一代王朝的最本质特征是() A.统一性与集权性B.分散性与松

7、散性C.统一性与制衡性D.独立性与落后性 18.如图为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历史内涵的解读与历史事实基本符合的是( ) A. 四方诸侯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 B.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初步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C.成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必须严格履行C. D.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权利之间的纽带 19.说文解字:“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故春秋传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据此推断() A.早期郡县为诸侯国君封地B.西周的分封制已萌发了郡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D.早期郡县与秦朝以来有本质不同 20.唐代

8、除开国之君李渊外有19 位皇帝,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只有2 人,由大臣拥立的5 人,由宦官拥立的9 人,特殊事变继位的3 人。这种情况说明唐代() A.统治阶级贪婪腐朽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C.阶级矛盾错综复杂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 21.红楼梦中的贾政是皇帝的岳父和朝臣,而在荣国府内遇有重大事务则由其长兄贾赦决断,这说明( ) 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B.进步思想影响广泛C.君主专制一度削弱D.家庭伦理观念至上 22. 我国当今农村,常见到如图所示的情况: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反而要称呼 六七岁的孩童为“叔叔”或“爷爷”,这说明宗法制 A.强调尊老爱幼B.强调尊卑贵贱C.强调血缘纽带D.强调嫡庶之分

9、23.南宋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记述了宋代所流行的得意诗中的“金榜题名时”与失意诗中的“下第举子心”。这反映了() A.科举对士人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的引领B.宋朝对科举及第者以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C.宋代社会中形成了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D.宋代科举制度向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开放 24.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其重大意义在于:通过制度的刚性和建设性力量,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不少党建专家称其为“改革开放以来最全、最严党纪”与之最相应证的政治制度应该是() A.代议民主制B.分权制衡制C.议会共和制D.监察制 25.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

10、,不能得出:() 发折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军机处见面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述旨将皇帝旨意拟成圣谕旨交皇帝御览过朱皇帝朱笔改定奏折交法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开面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A. 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B. 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 26.历皇帝为了郑贵妃儿子为太子,与臣们前后争十几年终大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明朝时常生这反映了明朝( )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27.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

11、下为家 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 28.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A.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29.秦朝、隋朝均二世而亡,然而汉承秦制,唐袭隋规,汉唐都出现盛世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基于() A.吸取前朝灭亡教训B.恢复发展社会经济C.缓和尖锐阶级矛盾D.维护专制集权统治 30.伏尔泰说:“儿女孝敬父亲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官被称为父

12、母官,而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男性社会地位高B.家国一体的政治特征C.传统道德影响大D.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20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回归传统”、“公务员道德立法”等热词成为2012年两会召开以来的媒体热点。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绕不开我国的早期政治制度。材料一 四子争位: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材料二 2011 年5 月4 日 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

13、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请回答(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这样的传承制度有何作用?(9分)(2)“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其中“授土”与“尽忠”有何具体体现?有何积极作用?(11分)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

14、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摘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 图一 图二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问题:(1) 依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官员上的区别.(6分)(2) 分析、比较材料二中两图的变化,并说明这种变化产生的作用。(4分)(3)根据材

15、料三归纳元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10分) 高一答案和解析 【答案】 1.C 2.A 3.C 4.B 5.C 6.C 7.B 8.B 9.C 10.B 11.C 12.A 13.C 14.B 15.A 16.C 17.B 18.C 19.D 20.D 21.D 22.C 23.A 24.D 25.A 26.A 27.B 28.A 29.D 30.B 31. (1)老三将继承王位。老三是嫡长子。这既保障了贵族统治特权,又有利于凝聚宗族团结,防止内部纷争,同时也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2)指分封制度。“授权”: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臣民

16、分封给诸侯并有世袭统治权。“尽忠”: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力役。 作用:扩大了疆域;稳定了秩序;巩固了统治;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32.(1)区别:分封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实行世卿世禄制;郡县制实行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选贤任能”)。(4分) (2)变化:明朝丞相被废除,皇帝直接掌管六部。作用:加强皇权。(4分) (3)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4分)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4分) 【解析】 1. A项皇权是在秦朝才出现,故排除;本题考查

17、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去思考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 据所学知识,元朝时期,少数民族统治,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成为元朝末年农民战争的重要原因故材料中“推翻蒙统治的,只有民变而没有政变和兵变”,主要指民族矛盾引起的故A正确; 材料中“没有政变和兵变”,说明中央集权有效不错,但不是题干主旨,题干主旨是问推翻元朝的原因,故B排除; 行省制度行之有效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C; 材料中“没有政变和兵变”不能反映君主君主的弱化故D排除 故选A 本题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着重考查元朝的行

18、省制度及民族关系政策,了解行省制度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加强的演变的趋势和的特点,行省制度的设置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深远影响 3. A、科举制度的重大意义是为国家选拨了优秀的人才,故此项错误; B、材料中只是指出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员占一定的比例,而达不到选项说的对官员选拨的垄断,故此项错误; C、材料中表示的含义是虽然科技制度使得优秀的人才得到选拨,但是在官员中世家大族仍占一定的比例,可见门阀士族对科举制度仍有一定的影响,故此项正确; D、世卿世禄制度材料中未涉及,故错误; 故选C 本题以科举制度宰相的出身为切入点,细致地考查了科举制度的不

19、足之处,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中涉及了科举制度,在学习科举制度时,要对科举制度在隋唐以及明清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重点把握,同时结合此题要对科举制度进行综合评价掌握 4. 材料中秦国并没有和其他诸侯国对比经济实力,所以无法看出是先进还是落后,故A项错误; 依据材料“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可知当时秦国聚敛资源能力较强,即中央集权趋势加强,故B项正确; “秦国盛行落后的人殉制度”并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故C项错误; 从材料中不能反映农业发展的现象,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这一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0、,且不断加强 本题考查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题的根据在于根据材料“墓主是春秋时期的秦景公墓内发现了186具人殉,另有3000多件珍贵文物,但铁器只有很简陋的几件”分析 5. 材料中“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说明这个制度重视亲情关系,即重视血缘关系,这与C项的西周宗法制相符故C符合; A项中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强调亲情关系故A项排除;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强调仁政、民本思想,并没有强调亲情关系,故排除B; D项中李贽强调的是追求个性解放自由,不是强调亲情关系,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

21、西周的宗法制,根据教材中的亲情关系,联系宗法制的特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测能力,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了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6. 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汉武帝初年,严助、朱买臣都在皇帝身边侍奉,位贵权重;后来卫青、霍去病、霍光也都是侍中,有权有势出入宫廷而宰相在右(古代中国有“尊左”的习俗),因此材料反映了汉武帝倚重近臣(侍中)建立“中朝”,削弱相权,故C项符合; A项在材料信息中都不能反映,故A排除; 汉武帝时,放弃了汉初体现“无为”的休养生息政策,在各方面采取了“有为”措施,故B排除; 汉武帝建立中朝,任用近侍参与,来削弱相权,不是分割相权,故D

22、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汉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联系教材内容和材料信息,汉武帝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建立“中朝”来削弱相权的措施,了解“中朝”的建立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汉武帝时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的举措 7. ACD三项都是体现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B项,宋朝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对基本关系的认识,考查宋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8. A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题意不符,故A

23、错误; B是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符合题意,故B正确; 内阁没有决策权,故C错误; 内阁并没有被军机处取代,故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收敛性”的含义一是对内集权,地方权力逐渐集中于中央,中央的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明清时期废丞相、设军机处是突出表现;一是对外逐渐走向闭关自守,明清的海禁、闭关自守、广州十三行的设立说明了这一点 本题属于中档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关键是理解“收敛性”的含义 9. 汉朝初年,实行的是郡县、封国并存的制度; A、察举制度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创立的选拨人才的制度,故排除; B、郡

24、县制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排除; C、分封制指的是封国的含义,与材料中的思想之复活,意思一致,故正确; D、推恩令是汉武帝颁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故错误; 故选C 此题以钱穆先生对汉初政治制度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了对汉初政治制度的掌握,并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西汉的郡国并行制度是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要重点掌握 10.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可知这与君主有关,没有体现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排除A;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是在汉代提出,排除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商代君主以天干为名行事,将自己的行为与天的

25、意志有意识地联系在一起,以神化自己的统治地位,使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故B正确。故选B。 11. 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A、B、D三项都正确,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错误,但符合题意,夏朝的建立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不是倒退。故选C项。 12.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根据所学知识,王位世袭制出现最早。夏朝是禹建立的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世袭制。 BCD出现要晚,故选A。 13.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天下为家”、“天下为公”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建立后,禹的儿子启登上王位,王位世袭制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的

26、禅让制。故选C项。 14. 本题考查王位世袭制的概念,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主要是父子相传,也有兄弟相传,叔侄相传。在父子相传中,主要是嫡长子继承,也有其他儿子继位的,ACD不正确。故选B。 15.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家庭中忠诚的成员、亲族关系、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都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的,所以,其根源可以远溯到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A项符合题意;开启“家天下”时代的是夏朝,B项错误;C项同材料所述时间不符;D项同材料无关。故选A项。 16. 本题主要

27、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尹辅佐汤且拥有参与决策的权力应属于中央官制中权力最大的“相”;商代在地方推行方国制度,姬昌是方国首领,应赐予侯或伯爵位。故选C项。 17. 根据题干中“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可知是指周王朝时期诸侯国带有很强的独立性,即该王朝具有分散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 A项中的“集权性”表述错误,C项中的“制衡性”表述错误,D项中的“落后性”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选B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了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分封制的内容,客观评价分封制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古

28、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过程,辨别分封制制和后来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差异 18. 根据所学,根据分封制的特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周王未能实现权力的集中,故排除AB项;在分封制下,各诸侯要严格履行对周天子的义务,故C项符合;西周时期维护统治者之间的纽带是血缘关系,而不是品行,故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了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从中可找到正确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着重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9. A项只是反映了题干中前一部分西周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郡县制的萌发是春秋时期,不符合题意; C项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指的

29、是秦朝郡县制的建立,不符合题意; D项题干中“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为百县,县有四郡”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国的封地;“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也”反映“县、郡”为中国早期的行政区划,两者存在本质区别,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是西周王朝巩固统治的重要措施,是周人对被征服土地和人民实行统治的一种措施,也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方面的再分配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区别: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

30、下实现的,是按照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诸侯王拥有世袭统治权,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20. 材料中指出:在唐朝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只有两人,在皇位继承中是人数最少的,皇位的继承一直延续着西周创制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说明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冲击 A、材料中未涉及统治者腐朽这一内容,故排除; B、君相政争异常激烈,这一问题,在材料中未得到充分体现,故错误; C、阶级矛盾在材料中更是不出寻找对应点,故此项错误; D、这则材料只是说明嫡长子继承

31、制在现实的皇位继承中受到了冲击; 故选D 本题以唐代皇位继承这一现象为考查切入点,考查了在皇位继承时宗法制度的发展状况,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在解答题目时,要结合课本的知识点,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能只是牵强附会,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突出的特点,要对宗法制度的作用有准确的把握 21.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宗法制影响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A项说法错误,“家国一体观念淡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属于无关项,题干没有提及进步思想,排除;C项说法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题干所示

32、现象实际上是皇权强化的体现,排除;贾政是皇帝的岳父,而贾赦是皇帝的长兄,题干所示做法体现出的是浓厚的宗法制观念,D项符合符合题意,正确。故选D。 22. 本题考查的是对古代中国宗法制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反而要称呼”、“ 六七岁的孩童为叔叔或爷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所示现象与宗法制下强调血缘纽带具有直接关联性,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材料信息无从体现“尊老”,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不出“贵贱”,排除B;D项明显属于无关项,排除。故选C。 23. 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对中榜者和失第者的影响,故本题选ABCD从材料中无法得出结论 故选A

3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的认识,考查学生材料分析的能力 24. 依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真正实现让党员干部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可知,与监察制度有关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体现的是权力之间的关系,与题意无关,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的监察制度考查监察制度的内容和范围 古代的监察制度的演变历程:1、春秋战国:御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还没有专职的监察机构 2、秦:创建御史大夫府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

34、3、汉: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增设丞相司直和司隶校尉为中央监察官,在地方设立十三部剌史,监察地方二千石长吏,并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性的地方监察法规,给事中与谏议大夫等言官也已问世 4、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脱离少府,直接受命于皇帝,废司隶校尉,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谏官系统开始规范化、系统化 5、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 6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谏官组织分隶中书、门下两省,形成台谏并立局面 7、宋:设立谏院,台谏职权开始混杂,趋向合一,地方监察设监司和通判,直隶

35、皇帝 8、元:取消谏院,台谏合一地方设行御史台,统辖二十二道监察区,每道设肃政廉访使(提刑按察司),从而使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元朝还制定了一整套的监察法规 9、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 10、清: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清朝还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25. 据所学知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机大臣完成成为皇帝的“办事员”,皇帝完成单独决策,军机大臣无决策权,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以对于军国大事,军机大臣只是协助

36、皇帝处理,而不是负责处理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BCD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清朝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时设置,作为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大臣实为皇帝奴仆,无任何决策权从军机处的特点可对选项排除选择 本题考查材料的准确解读和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了解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强化的表现,认识其发展趋势和影响 26. 材料中“万历皇帝为了立妃儿子为子终因们一致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明时常发生”说明在明朝时期,为官僚政治重组成部分-君主立嫡的继承制,即使君主想变也非常困难,因此表明当时官僚治运行机制成熟,故合;项与史实不君主继以嫡为主而立,不宗的化,故C错误;没有体现皇帝昏庸于朝政的内容,故排除

37、 选A 考查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掌握朝的政治度的进,了解朝的内阁特点 本考查学生正读材料和运所识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君主的继承也是官政治制重要内容 27. 材料中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据所学,是西周的分封制到秦统一后的中央集权制,故B符合; A项是指夏朝的建立,故排除A; C项是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 D项中郡县的设置早在春秋末期就出现,不能反映“履至尊而制六合”,故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涉及到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从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判断,是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的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了解

38、我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演变,认识从分封到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8. 秦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上,虽然实行了中央集权,但有时皇帝仍分王子弟,正是体现了皇权专制,故A符合; 秦统一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实行官僚政治以代替宗法制为基础的贵族政治,故B排除; 西周后,分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纷争,不利于政权的稳定,之后在西汉、西晋、明朝封国问题引起的内乱都能证明,故C排除; 早在秦朝就废除了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此后的朝代虽有分封,但不占主体,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涉及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对古代时常出现的皇帝分封子弟为王的现象

39、,注意与西周分封制的区别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了解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客观评价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29.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有吸取前朝灭亡教训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并不仅仅局限于发展社会经济这一方面,故B项错误;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与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 汉唐沿袭秦隋制度,主要是为了维护专制集权统治的需要,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秦统一后,建立了一套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西汉建立后,承袭秦制,虽略有所改,但在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

40、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故有“汉承秦制”之说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统治者实行的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 30. 本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特征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文官被称为父母官”,与男性社会地位高无关,A错误;家庭的父子关系与国家层面的君臣关系具有共通之处,国家就是扩大了的家庭,皇帝就是大家长,因此“帝王被称是一国的君父”,B正确;传统道德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层面的“儿女孝敬父亲”,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D错误。故选B。 31. 本题主要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史料的能力。 (1)根据所学可知,

41、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从图中老三说自己是嫡长子可知,王位应该由他继承。根据所学说出其理由和作用即可。 (2)经分析可知,“列土封建”指的是分封制,从而可以知道“授土”和“尽忠”指的是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最后要注意结合所学回答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即可。 32. (1)本题考查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材料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和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是官员是否世袭,郡县长官皇帝直接任免,分封制考虑的是血缘关系。 (2)本题考查对君主

42、专制加强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图1是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体现了皇权的集中;图2中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丞相被废除;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宰相的废除加强皇权。 (3)本题考查对行省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就可以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等。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