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第一卷 (客观题,共70分)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建立了一批诸侯国。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
3.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4.公元前74年,汉武帝之孙刘贺被拥立为帝,在位27天被废。汉宣帝时被封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隶属豫章郡。材料信息表明汉代
A.全面推行分封制度 B.郡国并行弊端凸显
C.宗法观念荡然无存 D.侯国曾经归郡管辖
5.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目的是
A.加强专制皇权 B.削弱地方割据势力
C.建立内阁辅政制度 D.提高相权
6.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7.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 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8.“长江的险要重地和满洲防军驻地镇江也被攻占。运河因此被封锁,帝国被切成两半,曾经做过明朝的都城和统治象征的南京也暴露于英军的面前。”材料描述的这场战争
A.使清廷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D.给俄国侵占我国领土提供可乘之机
9.某战役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北洋舰队自此退入威海卫。”有关此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此战发生于1884年 B.此战清军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C.此战清军主力全军覆没 D.此战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0.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1.北京大学房德邻教授赞同以1912年划分近代史的主张。他认为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的意义远远超过1919年五四运动,两者不可同日而语。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支撑该观点成立的理由包括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建立了一个近代国家体制 ④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2.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通过(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3.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中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重要基础。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
A.王明、张国焘 B.蒋介石、汪精卫 C.孙中山、黄兴 D.张学良、杨虎城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理与外国的关系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对外交往中
A.坚持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原则 B.继续“一边倒”
C.大力推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D.倡导建立反对美国的国际统一战线
16.为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了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构想 D.“另起炉灶”政策
17.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一国两制”的提出
C.“和平统一”方针的出台 D.《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18.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下列会议中贴切反映了下侧漫画主题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196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9.雅典实行有报酬的陪审员制度,这种有报酬的公职制度给广大中下阶层的公民提供了极好的政治教育机会。当时雅典的执政者是
A.普罗泰格拉 B.梭伦 C.克利斯提尼 D.伯利克里
20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这一法典的产生源自
A.罗马帝国的对外扩张 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
C.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D.贵族反对教皇的斗争
21.《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年利息最高为8.33%)”;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
A.保留了习惯法的条文 B.维护了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C.否认了高利贷的存在 D.体现了对平民利益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 )
A.实际上确立了议会主权
B.遭到洛克等思想家的反对
C.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D.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3.1787年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其中最高立法权属于
A. 国会 B.各州政府 C.总统 D.最高法院
24.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与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各项权利,分别由各州或人民予以保留。”该规定
A.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B.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促进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D.削弱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25.与马克思共同起草《共产党宣言》的是
A.列宁 B.恩格斯 C.欧文 D.傅立叶
26.二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盟的成立
①促进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②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④加快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地主经济
C.封建国有制度下的经济 D.封建庄园经济
28.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畅销海外的手工业产品有
A.丝绸 B.钟表 C.象牙制品 D.青铜器
29.“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0.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用于
A.灌溉 B.制瓷 C.耕种 D.冶铁
31.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 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32.宋代与唐代相比,在“市”的发展上突出的不同之处是( )
A.出现“草市” B.有专门管理机构
C.“夜市”形成 D.突破了原有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3.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34.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表现为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35.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座位号
高一历史答题卷
第二卷 (客观题,共30分)
36.(1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些公民,不论全体公民中的多数或少数团结在一起,被某种共同情感或利益所驱使,反对其他公民的权利,或者反对社会的永久和集体的利益,造成多数人的暴政。苏格拉底就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佣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作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
——摘自付百平《论雅典民主法制的局限性》
材料二 第三章 “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四章半人半神和花花公子们的集会:1787年5月。……第五章 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之三:6月11日……第十章 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三章 总统制的迷局:7月17日~26日……第十九章 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引自[美国]戴维•O•斯图沃特《1787年之夏:缔造美国宪法的人们》一书的目录
材料三 学者马克垚认为:“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造成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制度缺陷。(3分)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十章、第十九章中目录内容的核心含义。(4分)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是如何警惕“专制政治”的?(6分)
(4) 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原则,若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就某一法案出现严重分歧,他们将如何依照宪法行使权利?(2分)
3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4分)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6分)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5分)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1-5 BBDDA 6-10 CCCBB 11-15 BBADA 16-20 CABDC
21-25 DAAAB 26-30 BAAAD 31-35 ADDCB
36.(1)公民大会易被野心家煽动和控制,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抽签选举的参政方式,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分)
(2)“小州的胜利”:1787年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小州的利益得到维护(或答议席分配)。(1分)“暇不掩瑜”:1787年宪法保留奴隶制,存在种族歧视;但它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主。(3分)
(3)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大权,但各州在行政上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6分)
(4)总统对法案动用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案时,即为有效。(2分)
37.( (1)通商口岸受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自然经济最早开始瓦解。清政府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严格地限制工商业发展。(4分)
(2)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6分)
(3)F1因素: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3)认识:可从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角度回答,也可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难曲折性等方面回答。)(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