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为加强企业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规范生产现场作业行为,避免或降低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特制订本管理制度。2.企业区域内进行危险作业均适适用于本管理制度。相关方在企业内进行危险作业也适适用于本管理制度。3.危险作业包含:3.1危险区域动火作业3.2.受限空间作业3.3 临时用电作业3.4高处作业3.5大型吊装作业3.6交叉作业3.7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4管理职责4.1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实施以下管理职责:4.1.1负责本管理制度起草和修订工作;4.1.2实施危险作业现场监督检验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4.1.3为危险作业提供安全技术支持;4.1.4有权利停止危险作业
2、,并组织危险作业隐患排查治理;4.1.5有权利为违章指挥、违规操作人员进行处罚。4.2企业分管安全、生产副职责任人应实施以下管理职责:4.2.1负责审核本管理制度起草和修订;4.2.2组织分管部门和人员实施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2.3实施危险作业现场监督抽查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4.3企业各部门、车间是各项危险作业直接管理部门,管理职责以下:4.3.1负责管理各自危险作业根据本管理制度实施;4.3.2实施危险作业现场管理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4.4各班组是危险作业直接管理单元;4.5班组长是生产现场危险作业直接责任人4.5.1负责从事危险作业申请;4.5.2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安全技术方法;4
3、.5.3负责危险作业前、中、后自查。4.6作业人员是危险作业直接责任人4.6.1负责根据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4.6.2严格实施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方法。4.7监护人员职责4.7.1监护人应严格实施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4.7.2坚守岗位,做好监护工作,不得擅离职守;4.7.3掌握基础应抢救援知识和技能。5.企业严格实施“危险作业到现场”、“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和“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5.1“危险作业到现场”是指各层级人员必需在危险作业前、中、后期到现场推行对应职责。5.1.1作业人员(包含操作人员、监护人员、指挥人员等)必需在生产现场,不得擅离职守。5.1.2各项危险作业中极易
4、造成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较大经济损失,班组长、部门车间经理应在现场监控。5.1.3分管生产、安全副职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时不定时到现场进行检验。5.2“危险作业逐层审批”是指各项危险作业必需经过班组长、部门(车间)经理、分管生产、安全副职责任人、专职安全管理部门逐层审批过程。5.2.1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必需建立在危险作业到现场基础上进行。5.2.2危险作业许可范围、许可证应在各单项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中明确。5.2.3危险作业许可证应由班组长负责填写和办理。5.2.4各级人员应正确填写危险作业许可证,内容真实清楚,字迹工整,不得涂改和增补。5.2.5审查和审批不得单独出现“同意”、“根据规章制度实
5、施”或“根据安全管理人员要求实施”等简单、推脱语句。5.2.6危险作业许可证应永久保留至安全管理部门5.2.6危险作业到现场和逐层审批职责权限按下表实施。 制度人员危险作业到现场危险作业逐层审批自查现场管理监督检验申请审查审批作业人员班组长部门、车间经理分管生产副职责任人分管安全副职责任人安全管理部门/人员5.3“危险作业安全交底”是指各项危险作业中极易造成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较大经济损失,必需在作业前召开专题安全交底会。5.3.1危险作业安全交底会应由分管生产副职责任人组织;5.3.2危险作业相关部门、车间经理,班组长,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必需参与交底会;5.3.3班组长负责将安全交底会内容宣贯
6、至班组组员;5.3.4安全交底会内容应最少包含生产作业项目、人员设备进度安排、安全技术方法、应急方法等。5.3.5安全交底会相关统计应永久保留至安全管理部门。5.3.6需要召开安全交底会危险作业应在各单项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中明确。6.危险区域动火作业6.1动火作业是指一切可能产生火焰、火花或赤热表面作业。6.1.1金属焊接、切割作业;6.1.2喷灯、火炉、熬沥青等;6.2危险区域分类6.2.1一级危险区域6.2.1.1油类、危险化学品类、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管系,和管系连接设备;6.2.1.2油类、危险化学品类、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储罐、容器和周围10米区域内;6.2.1.3喷漆车间、探伤车
7、间、燃气锅炉和锅炉房;6.2.1.4其它易燃易爆区域。6.2.2二级危险区域6.2.2.1配电室、控制室、监控室6.2.2.2原材料、中间材料和成品仓库(非易燃);6.2.2.3设备检维修动火作业(非一级)6.2.3三级危险区域,危险原因低于二级动火作业区域进行动火作业。6.3动火作业逐层审批和许可证管理6.3.1一级危险区域和二级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应实施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制度,推行危险作业许可证。6.3.2三级危险区域动火作业不实施。6.4相关人员职责6.4.1动火作业操作人员6.4.1.1严格根据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6.4.1.2严格实施动火作业安全方法;6.4.1.3有权拒绝无审
8、批、无安全方法、无监护人动火作业。6.4.2监护人员6.4.2.1严格根据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施;6.4.2.2严格实施动火作业安全方法;6.4.2.3保持警惕,不得擅离职守。6.5审批程序6.5.1班组长填写动火作业许可证,提出动火申请;6.5.2部门、车间经理对动火作业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和名字;6.5.3分管生产、安全副职责任人审批动火作业,签署意见和名字;6.5.4安全管理部门对动火作业进行审批,签署意见和名字。6.6动火作业安全技术方法6.6.1动火作业人员属于直接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要求,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6.6.2动火作业前应检验作业用设备和工
9、具,确保安全可靠;6.6.3动火作业前应准备好防火方法:6.6.3.1核实清楚动火作业地点情况和毗邻部位情况。毗邻部位包含动火地点周围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情况;6.6.3.2动火作业应该清除作业地点和毗邻部位易燃物;6.6.3.3易燃物不能清除,应采取有效隔离方法;6.6.3.4动火作业应准备好消防水、消防器材或消防砂等;6.6.3.5动火作业地点和毗邻部门应该有专员监护;6.6.4一、二级动火作业应实施逐层审批制度,正确填写动火作业许可证6.6.5动火作业应在审批时间和地点进行,不得超出审批时间或在未审批地点动火作业。6.6.6超出审批时间、新动火作业应重新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6.
10、6.7动火作业用气瓶6.6.7.1氧气瓶、乙炔瓶、二氧化碳瓶、氩气瓶等应摆放在固定位置,临时摆放应稳固;6.6.7.2气瓶不得摆放在高温区域,不得靠近探伤室放射源;6.6.7.3气瓶应该直立摆放,乙炔瓶和氧气瓶之间距离不得小于5米;气瓶和动火地点间距不得小于10米;6.6.7.4乙炔瓶应安装防回火装置;6.6.8动火作业应确保有效通风,车间内应确保通排风装置开启,有限空间内应确保有专门机械通风;6.6.9六级以上大风(含六级)不得进行动火作业;6.6.10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应清除下方易燃物,并设有专员监护;6.6.11一级危险区域动火作业和6.2.2.3项动火作业应召开专门安全交底会。会议应明
11、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员、安全技术方法和应急方法等。6.6.12管线维修作业时,作业前必需先查明管线走向、内部介质及周围环境情况,要依据具体情况,制订作业方案,采取安全可靠防火方法后,方可动火作业。6.6.13储罐、容器动火,必需先核实清楚盛放介质,属于易燃易爆物质应进行气体置换或清洗,经过可燃气体检测合格方可进入动火作业。7.受限空间作业7.1一切通风不良、轻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设备、设施和场所全部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空间)。在受限空间作业全部称为受限空间作业。7.2受限空间分类7.2.1一类受限空间作业7.2.1.1盛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罐体、容器和管道;7.2.1.2受限空间
12、(罐体、容器和管道)进行涂装作业;7.2.2二类受限空间作业7.2.2.1盛放非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液体潮湿罐体、容器和管道进行电气焊、带电作业;7.2.2.2不含有火灾、爆炸危险有害原因其它受限空间7.3作业审批管理7.3.1受限空间作业实施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制度。即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需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7.3.2受限空间分类中第7.2.1.1项应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其它项危险原因较大,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7.3.3审批程序7.3.3.1班组长明确进入受限空间种类、作业项目、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填写许可证;7.3.3.2部门、车间责任人对危险
13、空间作业进行审查,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7.3.3.3受限空间分类中第7.2.1.1项应由分管生产副职责任人进行审批,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7.3.3.4安全管理部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受限空间作业进行审批,签署作业安全方法和姓名。7.3.4许可证中应写明以下内容:7.3.4.1受限空间具体情况,盛放介质;7.3.4.2作业项目和作业人员;7.3.7.3有针对性、有效安全技术方法。7.3.5许可证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永久存档于安全管理部门。7.3.6每个许可证只能针对一个作业项目或一个作业地点。看成业时间、作业项目改变或作业地点变动,必需重新办理许可证,原许可证作废。7.4安全技术方
14、法7.4.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7.3实施,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7.4.2安全隔绝7.4.2.1受限空间和其它系统(容器、管系等)连通必需采取有效隔离方法;7.4.2.2安全隔绝可采取关闭阀门、插入盲板、拆除等方法,应尽可能同时采取2种方法以确保有效安全隔绝;7.4.2.3安全隔绝处(切断阀门等处)应在显著位置悬挂警示标志;7.4.2.4安全隔绝处应依据作业实际情况设置监护人。7.4.3清洗置换7.4.3.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应依据受限空间盛放介质特征,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7.4.3.2清洗或置换工作应委托含有符合国家、天津市要求资质单位进行;7.4.3.3清洗置换工作应进
15、行安全交底,制订清洗置换工作计划、安全技术方法和应急方法等;7.4.3.4清洗或置换后气体、液体应根据国家、天津市要求进行处理,严禁私自存放或排放;7.4.3.5清洗或置换后应对受限空间内氧气,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受限空间。7.4.4气体检测7.4.4.1气体检测包含氧气含量检测、易燃易爆气体检测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7.4.4.2气体检测工作应委托含有符合国家、天津市要求资质单位进行;不得委托不符合要求单位或个人进行;7.4.4.3气体检测应使用符合标准、质量合格且经过校正仪器;7.4.4.4气体检测地点、次数、间隔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或技术要求;7.4.4.5
16、气体检测结果应立即、如实统计在气体检测汇报单上,并由检测单位和检测人签字盖章;7.4.4.6氧气含量应最少在18%以上,但不得大于富氧环境;7.4.4.7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应符合GBZ2中要求量;7.4.4.7易燃易爆气体含量应低于其爆炸下限1%;7.4.4.8气体检测不合格应采取有效方法,重新进行清洗置换或进行机械通风,直至气体检测全部符合要求;7.4.4.9气体检测人员应正确穿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具,不得携带违禁物品(易燃易爆、电子、非有色金属等物品)7.4.4.10气体检测中,应有专员监护;7.4.4.11一类受限空间必需进行气体检测,全部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作业;7.4.4.12气体检测应提前
17、一小时停止机械通风,受限空间静置一小时后取样分析,气体含量合格方可进入。7.4.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个体劳动防护用具。7.4.5.1在有毒有害介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拴安全绳;7.4.5.2在易燃易爆介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7.4.5.3 在酸碱等腐蚀性介质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等;7.4.5.4安全鞋鞋面和鞋底不得有金属物体,不得粘有金属焊渣;7.4.5.5在产生噪声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耳塞或耳罩,拴安全绳;7.4.5.6受限空间内喷漆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机械通风条件下可佩戴防毒口罩,穿喷漆专用
18、服装;7.4.5.7受限空间内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安全带金属部门应用绝缘胶布包好。7.4.6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确保有效通风7.4.6.1打开人孔、观察孔、风门等和大气相通部位进行自然通风;要求最少打开2处,且相距最远2处以确保有效循环风;7.4.6.2进入受限空间内作业应确保有效机械通风,排除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7.4.6.3受限空间涂装作业前、中、后应确保有效机械通风;涂装作业后应确保二十四小时机械通风,直至漆膜根本干透,可燃气体浓度低于爆炸下限1%;7.4.6.4使用风管、风带进行机械通风时,应确保风管或风带无破损,捆绑牢靠,且深入到受限空间最底层;7.4.6.5当采取管道送风时,
19、应确定风源和管道内介质;7.4.6.6严禁向受限空间内充纯氧、窒息气体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7.4.7受限空间监护7.4.7.1受限空间外设置警示牌,警示牌应注明受限空间情况、作业情况和进入受限空间人员情况;7.4.7.2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将工作证或号牌挂在警示牌后方可进入;离开受限空间应撤下挂在警示牌上工作证或号牌;7.4.7.3受限空间作业应设置专员监护;7.4.7.4危险性较大、工程复杂或受限空间出入口较多,应依据实际情况设置多名监护人;7.4.7.5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前,作业人员应同监护人统一联络信号;7.4.7.6监护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脱离岗位;因特殊情况必需离开,应联络班组长
20、安排另一监护人,待另一监护人到位且交接完成后方可离开。7.4.8照明及用电7.4.8.1易燃易爆受限空间照明应使用防爆灯;7.4.8.2干燥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36V,在潮湿、狭窄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12V;7.4.8.3使用超出安全电压手持电动工具应配置独立漏电保护器;7.4.8.4潮湿受限空间带电作业,作业人员应确保工作服和手套干燥,站在绝缘板上,确保受限空间接地可靠;7.4.8.5进入受限空间电源线应采取必需保护方法,预防绝缘破损;7.4.9进入受限空间内动火作业,应根据本管理制度第6项要求,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准备好各项安全方法;7.4.10受限空间出入口应确保通畅;7.4.11进
21、入受限空间内带电作业,应同时办理临时用电接线单,由专门电工接线;7.4.10进入受限空间内高处作业,应同时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7.4.11进入受限空间气焊胶管(氧、乙炔、二氧化碳、氩气等)应确保完好无泄漏,割焊炬和胶管应随人出入受限空间。7.4.12受限空间作业完成后,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具设备全部撤离无误后,方可封盖受限空间出入口。8.高处作业8.1高处作业定义8.1.1高处作业: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或2米以上有可能坠落高处进行作业。8.1.2坠落高度基准面:经过可能坠落范围内最低处水平面。8.2高处作业分级高处作业分级依据GBT3608-高处作业分级实施。8.3高处作业分类8.3.1设备设施
22、固定爬梯(直梯、斜梯)至高处;8.3.2脚手架作业8.3.3升降机等移动平台作业8.3.4高凳等固定平台作业8.4作业审批管理8.4.1第8.3.2、8.3.3和8.3.4项高处作业实施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制度。即高处作业前,必需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8.4.2第8.3.2项脚手架高度超出10米应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其它项危险原因较大,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8.4.3审批程序8.4.3.1班组长明确高处作业种类、作业项目、作业人员、监护人员等,填写许可证;8.4.3.2因作业需要搭设脚手架,应同时填写脚手架搭设申请;8.4.3.3部门、车间责任人对高处作业进行
23、审查,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8.4.3.4高处作业第8.3.2项中,脚手架搭设应由分管生产副职责任人进行审批,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8.4.3.5安全管理部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高处进行审批,签署作业安全方法和姓名。8.4.4许可证中应写明以下内容:8.4.4.1高处作业具体情况;8.4.4.2作业项目和作业人员;8.4.4.3有针对性、有效安全技术方法。8.4.5许可证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永久存档于安全管理部门。8.4.6每个许可证只能针对一个作业项目、一个高凳、或一个脚手架。看成业时间、作业项目改变、作业地点、作业用设备设施变动,必需重新办理许可证,原许可证作废。8.5脚手架8.
24、5.1脚手架搭设和验收应实施申请、审批制度;8.5.2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应委托含有符合国家、天津市要求资质单位进行;脚手架搭设人员应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8.5.3企业应同脚手架搭设单位签署安全协议,要求其搭设或提供符合标准要求脚手架;8.5.4任何人员不得搭设、拆除或更改脚手架。8.6升降机等移动平台8.6.1升降机属于特种设备,应根据国家、天津市相关要求进行注册登记和定时年检;8.6.2升降机使用应根据操作规程实施。8.7高凳等固定平台8.7.1高凳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8.7.2高凳制造焊接应符合工艺要求,确保牢靠可靠;8.7.3高凳高度不得超出6米;8.7.4任何人员不得更改高凳
25、结构,不得加高或加长。8.8安全技术方法8.8.1高处作业应该根据8.4实施,办理高处作业许可证;8.8.2高处作业前,应对高处作业使用设备设施和安全技术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8.8.3高处作业设备设施发觉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联络相关部门处理。异常情况未根本处理不得恢复高处作业。8.8.4高处作业人员属于直接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要求,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8.8.5对患有职业禁忌症,包含: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精神疾病,或年纪大于50岁,连续作业时间超出4小时,视力不佳不得进行高处作业;8.8.6高处作业应正确佩戴安全带,高挂抵用。安全带
26、应悬挂在作业处上方牢靠构件或专为安全带用钢架或钢丝绳上,不得系挂在移动或不牢靠物件上,不得系挂在尖锐、棱角或炽热部位。8.8.7夜间高处作业应确保有效照明;8.8.8便携式木梯和便携式金属梯梯脚底部应坚实,不得垫高使用。踏板不得有缺档。梯子上端应有固定方法。立梯工作时角度以755为宜。梯子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连接方法,且接头不得超出1 处。连接后梯梁强度,不应低于单梯梯梁强度。折梯使用时,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铰链应牢靠,并应有可靠拉撑方法。8.8.9遇有6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下,严禁露天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后进行高处作业,应采取可靠防滑、防冻方法,立即清除水、冰、霜等。8.8.10
27、恶劣天气后,露天高处作业设备设施应重新检验,对松动、变形、损坏、脱落等异常情况立即处理;8.8.11作业人员不得负重攀登,不得手持工具攀登进行高处作业;8.8.12高处作业中所使用工具、零件等应放入工具袋中,不得向下方扔掷任何物体;8.8.13高处作业和其它作业交叉进行时,不得上下垂直作业。8.8.14作业人员不得在高处休息、娱乐;8.8.15高处作业完成后,应立即清理清扫高处废料、垃圾等;8.8.16高处作业未根本安装、或未根本拆除物件应有保护方法,预防掉落;8.8.17高处进行临时带电作业,应同时办理8.8.18高处进行动火作业,应同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并严格实施动火作业安全方法。9.起
28、重作业9.1起重作业就是依据科学原理,利用多种设备(吊运工具及辅助设施)将50千克(kg)以上物体依据生产需要从A处移至B处活动。9.2起重作业分类9.2.1一级起重作业(即大型吊装作业)9.2.1.1起重量超出30吨起重作业;9.2.1.2被吊装物体体积较大、形状复杂物件或精密度高设备设施9.2.2二级起重作业9.2.2.1起重量小于30吨且体积形状简单物件9.3作业审批管理9.3.1一级起重作业实施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制度。即起重作业前,必需办理起重作业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9.3.2一级起重作业中,起重量超出50吨,或第9.2.1.2项应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其它项危险原因较大,依据
29、实际情况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9.3.3审批程序9.3.3.1班组长明确起重作业种类、作业项目、起重机司机、司索、指挥和监护人员等,填写许可证;9.3.3.2部门、车间责任人对起重作业进行审查,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9.3.3.3(起重机司机管理部门)对起重作业进行审查,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9.3.3.4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主管对起重作业进行审批,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9.3.3.5起重量超出50吨或第9.2.1.2项应由分管生产副职责任人进行审批,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9.3.3.6安全管理部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起重作业进行审批,签署作业安全方法和姓名。9.3.4许可证中应写明以下内容:9.3
30、.4.1起重作业具体情况;9.3.4.2作业项目,起重司机、司索和指挥;9.3.4.3有针对性、有效安全技术方法。9.3.5许可证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永久存档于安全管理部门。9.3.6每个许可证只能针对一个作业项目或一个作业地点。看成业时间、作业项目改变或作业地点变动,必需重新办理许可证,原许可证作废。9.4起重吊索具9.4.1作业人员应根据吊索具作业指导书中要求,正确使用起重吊索具;9.4.2作业人员使用吊索具前,应对吊索具进行检验;9.4.3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吊索具。9.5轻小型起重设备9.5.1轻小型起重设备包含:手拉葫芦和电绞关9.5.2作业人员应根据轻小型起重设备作业指
31、导书中要求,正确使用轻小型起重设备;9.5.3作业人员使用轻小型起重设备前,应对设备进行检验;9.5.4电绞关使用应填写临时用电接线申请,使用前应检验电气线路和锚固装置;9.5.5严禁使用不符合要求轻小型起重设备。9.6安全技术方法9.6.1起重作业前应根据9.3实施,办理起重作业许可证;9.6.2起重作业人员属于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必需持有效特种设备操作证上岗。严禁无证操作或无证指挥;9.6.3起重作业人员必需明确企业起重机械性能参数,明确起重机械各个工作机构,多种安全装置等基础常识。9.6.4作业人员有以下情况不得从事起重作业:9.6.4.1两眼视力低于0.7;当起升高度在20米以上,两眼视
32、力低于1.0;9.6.4.2色盲;9.6.4.3晕高;9.6.4.4患有癫痫、高血压、心脏病、眩晕、突发性昏厥、听觉障碍;9.6.4.5其它不适于起重作业疾病及生理缺点者。9.6.5起重作业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体劳动防护装备,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带,高挂低用。9.6.6起重指挥在指挥起重作业时不得戴手套。9.6.7起重作业人员必需根据正确方法使用、检验、保养和报废吊索具。每次使用之前必需仔细检验吊索具,达成报废标准严禁使用;9.6.8钢丝绳断丝情况,可根据指导书要求降级使用;9.6.9起重作业前必需核实清楚被吊物相关参数,包含被吊物重量、重心、形状、吊点位置。9.6.10以下情况需要进行试吊。试吊前
33、应先检验制动器,试吊高度小于50mm且短行程,确定无误后再平稳吊运。9.6.10.1被吊物重量重心不能核实清楚;9.6.10.2起重量靠近起重机械额定起重量;9.6.10.3被吊物属于大型、复杂物体。9.6.11吊索具种类、规格、长度选择必需合理,索具之间夹角不得大于120;9.6.12采取正确吊装方法吊运物体,严格遵守“起重十不吊”要求9.6.12.1超负荷不吊;9.6.12.2无专员指挥、指挥信号不明、光线阴暗看不清不吊;9.6.12.3物件捆绑不牢或捆绑不符合工艺要求不吊;9.6.12.4外拉斜挂不吊;9.6.12.5金属构件未根本割断、埋在地下物件不吊;9.6.12.6氧气瓶、乙炔瓶无
34、专用吊栏不吊;9.6.12.7物件利边缺口未加衬垫不吊;9.6.12.8起重机有隐患、吊索具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9.6.12.9工件上站人或有活动物件不吊;9.6.12.10液体盛装过满、无专用吊具不吊。9.6.13被吊物起吊后,起重机司机、司索、指挥及其它作业人员均不得站在下风向,包含:死角、被吊物可能发生倾翻方向等。9.6.14起重作业位置周围及运行路线上无气瓶、无电源线或其它和起重作业相悖物体。9.6.15作业现场应疏散和起重作业无关人员;9.6.16起重司索:9.6.16.1当多人司索同一被吊物时,起吊前应先做好呼叫应答,确定司索无误后,方可专员指挥吊运。9.6.16.2捆绑后留出不受
35、负荷绳头,必需绕在吊钩或被吊物上,预防被吊物移动时挂住沿途人或物件。防脱钩挡板必需回复到正确有效位置。9.6.16.3卷扬起升前,司索人员手应该离开吊索具,以免发生物体打击事故。9.6.16.4吊运中做好监护,提醒周围作业人员离开吊运路线。9.6.16.5卸下物件堆放必需整齐平稳,不得压在电气线路或动力管道上面;不得堵占消防通道。9.6.16.6堆放重合物体时,应垫好衬垫物,不准强行抽拉钢丝绳。对于易滚动物件在堆放或叠放时,应做好防滑方法。9.6.16.7吊运成批零星小物件时必需使用专用吊篮、吊斗等。9.6.17起重指挥9.6.17.1专员指挥,指挥时必需做到手势信号清楚正确无误,使用对讲机联
36、络时发出指令清楚正确。9.6.17.2吊运中发觉捆缚松动、吊索具发生异样,应立即指挥停止吊运平稳放置地面。9.6.18起重司机9.6.18.1起重机司机只听从指挥人信号,当多级指挥时,起重机司机应只听从第一级起重指挥人指令。9.6.18.2不管任何人发出危险信号时,起重机司机必需立即停车。9.6.18.3当靠近卷扬限位器,大小车临近终端或和邻近起重机相遇时,速度要缓慢,按钮应变为“点”击。9.6.18.4起重机司机在正常操作过程中,不得进行下列行为:A.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B.利用打反车进行制动;C.将极限位置限制器断开后进行吊装作业;D.用紧急开关替换一般开关;E.带载调整起升、变幅机
37、构制动器,或带载增大作业幅度。9.6.18.5严禁被吊物在人头上越过或停留,应使被吊物沿吊运安全通道移动。9.6.18.6同一轨道上两台起重机大车运行轮之间要保持大于500mm距离。9.6.18.7不许可同时操作任意两个运行机构,即大车行走机构、小车行走机构和卷扬上升下降机构中任意两个不能同时动作。9.6.18.8吊运时,不得抽吊物体。9.6.18.9同时吊运两件以上重物时,要保持匀速缓慢,物件平稳,不使物体相互碰撞。9.6.18.10起重机不载荷运行或作业结束后时,吊钩应上升至一人以上高度。9.6.18.11吊运中途不得停留或将物体长时间悬吊在空中,遇有突发情况(停电、机械故障等),在被吊物
38、下应立即拉好警戒围栏和设专员监护,并立即撤离吊物下作业人员,严禁行人和多种车辆从被吊物下穿越。10.交叉作业10.1交叉作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工种在同一个区域同时施工称为交叉作业;10.2交叉作业分类10.2.1两个相悖(相抵触)作业,即两种作业产生物质或能量相互作用发生事故;10.2.2上下、左右作业,即一个作业产生物质或能量轻易造成周围其它作业人员伤亡10.3作业管理10.3.1生产作业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交叉作业产生;10.3.2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合理安排生产作业项目和进度,避免交叉作业产生;10.3.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批各项危险作业,避免交叉作业产生。10.3.4安全管理
39、人员/安全管理部门有权利有义务停止交叉作业,提出有效可行改善提议。10.4安全技术方法10.4.1属于第10.2.1项交叉作业,应立即停止其中一项作业确保生产安全。10.4.2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现场交叉作业进行分析,停止一项作业后应确保不遗留隐患,另一个作业进行时不发生事故。10.4.3交叉作业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位置必需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10.4.4交叉作业各工种进行左右交叉作业时,应该设置护栏、防护网等安全方法。周围作业人员必需处于依各作业点确定可能包含范围半径之外。10.4.5安全管理
40、人员应分析每种作业和交叉作业危险有害原因,提出切实可行安全方法,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作业人员。10.4.6交叉作业地点应在显著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注明交叉作业项目、可能造成事故和安全方法等。10.4.7作业人员应严格实施各自危险作业安全方法。10.4.8交叉作业不得占用安全通道,而且确保通道通畅;10.4.9夜间、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交叉作业;11.临时用电作业11.1临时用电作业是指因施工、检修需要,凡在正式运行供电系统上加接或拆除如电缆线路、变压器、配电箱等设备和使用电动机、电焊机、潜水泵、通风机、电动工具、照明器具等一切临时性用电负荷,通称为临时用电。11.2临时用电接线审批管理11
41、.2.1临时用电作业接线实施逐层审批制度。即临时用电作业前接线必需办理临时用电接线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11.2.2审批程序11.2.2.1班组长明确临时用电接线电气设备、作业人员、作业地点、电气线路监护人等,填写许可证;11.2.2.2部门、车间责任人对临时用电接线进行审查,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11.2.2.3安全管理部门/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对临时用电接线进行审批,签署作业安全方法和姓名。11.2.2.4设备管理部门/设备主管对临时用电接线进行审批,签署意见和姓名。11.2.2.5临时用电接线使用完成,设备管理部门电工拆线。11.2.3许可证中应写明以下内容:11.2.3.1临时用电具体情
42、况,用电设备情况;11.2.3.2作业项目、作业人员和接线使用时间;11.2.3.3有针对性、有效安全技术方法。11.2.4许可证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永久存档于设备管理部门。11.2.5每个许可证只能针对一个临时用电设备或临时用电地点,当临时用电设备或地点、作业项目发生改变,必需重新办理许可证,原许可证作废。11.3安全技术方法11.3.1临时用电接线应由设备管理部门电工负责,严禁其它人员私自接线、拆线、改线。11.3.2接线人员属于直接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效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11.3.3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应按供电电压等级和容量正确使用,所用电气元件应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临时
43、用电电源施工、安装应严格实施电气施工安装规范,并接地良好。11.3.4临时用电电源线不得跨越或搭接喷漆车间、气瓶、仓库等易燃易爆区域;11.3.5防爆场所进行临时用电作业,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达成对应防爆等级要求,或采取对应防爆安全方法。11.3.6临时用电接线应确保设备和电源绝缘、接线保护盒完好;11.3.7临时用电源线应架空,采取绝缘铜芯线。架空线最大弧垂和地面距离,在施工现场不低于2.5m,穿越机动车道不低于5m。架空线应架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木、脚手架和起重机械轨道上。11.3.8电焊机等电源线不能架空,应确保绝缘良好且应铭牌标识,严禁设置在机动车辆经过区域,不能设置在钢结构下方。
44、11.3.9行灯电压不应超出36V,在尤其潮湿场所或塔、釜、槽、罐等金属设备作业装设临时照明行灯电压不应超出12V,变压器应采取隔离式变压器。11.3.10临时用电设施,应安装符合规范要求漏电保护器,移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应一机一闸一保护。11.3.11临时用电作业人员、接线人员应对临时用电线路进行巡查,立即排除异常。11.3.12临时用电源线进入受限空间部分,应在尖锐利边处加保护,不得挤压,不得靠近热源。12.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12.1设备设施检维修作业是指为了保持和恢复设备设施要求性能而采取技术方法,包含各项检验、修理和保养作业。12.2作业分类12.2.1企业自行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12
45、.2.2相关方对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12.3作业管理12.3.1设备设施检维保工作应根据年度设备设施检维保计划实施。12.3.2设备设施大修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应实施危险作业逐层审批制度。即作业前,必需办理设备设施检维保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12.3.3设备设施大修作业、安全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应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其它项危险原因较大,依据实际情况实施危险作业安全交底制度。12.3.4不实施逐层审批和安全交底制度,应由设备主管部门对各部门进行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通知。12.3.5审批程序12.3.5.1设备主管部门按计划提出设备设施检维保申请,属于相关方进行,应实施相关方资格审查工
46、作;12.3.5.2设备主管部门应组织安全交底会议,对设备设施检维保工作进行通知和部署;12.3.5.3分管生产/安全副职责任人对设备设施检维保工作进行审批,签署作业意见和姓名;12.3.5.4设备主管部门和安全主管部门应制订对应安全技术方法,明确各单项危险作业和交叉作业,并组织实施安全技术方法。12.3.6书面安全技术方法应附在许可证后。12.3.6.1许可证中应写明以下内容:A.设备具体情况、设备检维保单位情况B.危险作业情况、交叉作业情况C.有针对性、有效安全技术方法D.作业责任人、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员等12.3.6.2书面安全技术方法应该包含:A.技术方法B.组织方法、教育方法C.应急方法12.3.7许可证字迹清楚正确,不得涂改,不得代签,永久存档于设备管理部门。12.3.8每个许可证只能针对一个设备设施检维保作业,当设备设施、作业时间、作业地点改变,必需重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