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868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三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25 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和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51 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52从娱乐、信仰、礼俗和语言文字等方面,了解民众的精神生活状况及其变化。63 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本课时“传统城市的新气象”讲述了宋元时期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城市格局的变化和城市商业、市民生活的繁荣,为下文交代了经济背景。本课时教学的关键点之一是要

2、搞清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发生转移的原因和它的历史进程。另一关键之处就是“两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与“传统城市出现新气象”之间的逻辑联系。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学生都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但是他们感兴趣的是历史事件,但是对于历史上的文化、经济的内容学生由于往往不是很感兴趣。另外,由于初二的学生对于经济原理接触较少,所以对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在课前印制了一些课堂补充资料,课堂中设计了一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着部分内容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课堂内容。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归纳及分析和论从史出的能力;2、了解当时

3、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阅读各种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对同类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3、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二、过程与方法:1、提供丰富的史料,使学生感知、体会有关历史现象。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让思考中理解和评价历史现象;2、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收集有关信息。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和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

4、点:传统城市新气象的具体体现。宋元商业繁荣的表现在传统城市出现了新的气象,以北宋都城汴梁市井街道的繁华景象为典型。商业的繁荣还带来了许多新事物,如: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和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和中国第一枚商标、最早的广告。教学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学时可通过深圳的经济发展分析、让学生认识社会战乱和安定,劳动力的多少,生产经济、生产技术、自然环境等都是关系经济兴衰的重要因素。还可采用竞赛方式,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加以概括和提炼,既能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又能增强学生创新精神,还可调动学习积极性。五、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主体探研法、分析讨论

5、法。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组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六、教学准备收集和整理唐宋经济发展的有关资料和图片:唐长安、宋东京城市布局示意图、清明上河图片段、历代典型货币图片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场景,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条件,把学生按座位分成学习小组,印发学生课前学习资料,并要求学生作必要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准备工作。七、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从大家平时的了解和感受中,你认为我国哪一带的经济相对较发达?(南方沿海一带)那么,我国南方经济是否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呢?设计意图

6、:通过学生现实感受出发,更有说服力,也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力。【展示】我们来看看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西汉时期南方情况所作的描述:(出示资料)“南方地广人稀,人们以稻米、鱼为主食,还采集果实贝类为食,刀耕火种,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承转】由此可见西汉时南方经济水平怎样?(相对落后,经济重心当时在北方)。【叙述】那么,南方经济在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呢?又是在什么时候超越北方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转移的过程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课件展示】 魏晋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朝后期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宋时期长江流域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彻底确定下来【提问】中

7、国古代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何在呢?【讨论】请大家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一个地方经济比如深圳要迅速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分组讨论得出:良好的环境包括安定的社会环境、适宜的自然地理条件、充足的劳动力、工具与技术的进步、交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等。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比较了解的深圳为例来说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从而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心转移的原因。【提问】那么,我国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得到持续发展,超过弱方,是因为具备了其中哪些因素呢?学生分组讨论引出: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和平;北方人民的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相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承转】全国经济重心转移

8、完成后,南方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呢?首先我们来看看农业的发展。【课件展示】“谚语辨析”:展示南宋“农耕图”和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提问】这一谚语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南宋时太湖流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提问】是什么原因促使当时农业迅速发展呢?【课件展示】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应用优良品种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图片展示秧马和占城稻,并给以介绍)【承转】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手工业迅猛发展,而最能体现当时手工业水平的就是宋瓷【多媒体展示】播放关于宋瓷的短片。设计意图:一方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宋瓷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叙述】通过刚才的短片大家都对宋代的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我们来

9、具体了解一下宋瓷。【课件展示】两宋名瓷分布图【叙述】宋代有很多著名的瓷窑,但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江西景德镇,由于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欧洲人就把标有“昌南”的瓷器称为china,后来,欧洲人就把东方这个盛产优质瓷器的国度称为China,中国的英文名字由此而来。可以说景德镇的瓷器与国同名,至今人们仍将景德镇的精品瓷器作为名贵之物珍藏。【课件展示】景德镇瓷器的图片设计意图:通过瓷器China的由来引发学生兴趣,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叙述】除景德镇外,两宋还有哥窑、钧窑、汝窑、官窑等名窑。【课件展示】哥窑、钧窑、汝窑、官窑等瓷器图片。【转承】农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剩余产品增多,进入流通领域,一部

10、分投入国内市场,一部分拓展海外市场获取利润,从而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城市的繁荣。2、传统城市出现新气象【多媒体展示】清明上河图局部和有关此画的视频。【提问】说说你从录像里看到一个怎样的汴梁城(回答要具体)设计意图: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基本信息,让学生从视频中领略汴梁城的繁华。【转承】刚才我们在视觉上领略了繁华的汴梁城,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传统城市出现了那些新气象。【展示】材料一:唐朝长安城图。(唐朝时改隋朝的都会市和利人市为东市和西市,两市分列于朱雀门的左右,相互对称。)文字材料:长安城内住宅区和商业区是分开的,“坊”为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其中“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

11、聚”。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市布局图。【讨论】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有哪些新气象?1.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了夜市和早市;3.出现娱乐场所“瓦肆”;4.有了专业性市场,如鱼市。5.消防、治安等措施的完备。【过渡】城市格局的变化导致了商业的更加繁荣和发展。宋朝商业的空前发展,不仅繁荣了经济,促进了物资交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特别值得说明的是,由于这个时期商业的发展,另外两个新鲜事:【投影】“纸币的出现”、“商标和广告的出现”【叙述】介绍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提问】交子出现前,人们使用什么货币进行流通?有什么缺点?纸币的出现有什么实

12、际意义?学生讨论后答出:铜钱或铁钱,笨重不易于携带;方便了人们购买商品;为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展示】以及南宋金元时期的纸币,尤其说明元代在世界上最早推性纯纸币的流通。【转承】我们现在知道很多知名品牌和广告语,但是大家知道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商标广告是什么吗?【展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商标和广告。【提问】交子、商标、广告的出现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宋代商业繁荣,出现竞争,当时的社会已经初步具备今天市场经济的特征。【叙述】随着州或府、城、县经济交易功能的增强,工商业市镇逐渐形成发展起来。课堂小结以上我们共同了解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的成因,以及其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

13、现,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传统的城市格局的打破又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使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综合探究活动(角色扮演): 汴梁一日游: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村少年,一日来到汴梁,把你的观后感说出来。(可根据“汴梁一日游”路线图提示,结合清明上河图)东京郊区虹桥 (汴河运货的繁忙景象)新宋门入城逛街 (繁华景象以及城市与农村衣食住行的差别)大相国寺的集市 (大规模集市贸易盛况)酒楼品尝佳肴 (亲口尝尝美味佳肴)课堂小结以上我们共同了解了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的成因,以及其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表现,商业的繁荣和发展又促进了城

14、市的发展,而传统的城市格局的打破又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使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课后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请查阅有关资料,写一篇关于秦汉至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小论文。八、教学提纲二、传统城市的新气象1、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 传统城市出现新气象九、 教学后记:经济知识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比较枯燥,理解上还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将这样一个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将难懂的内容让学生能轻松理解,是本节课老师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考虑,在设计这堂课时,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另外这堂课也体现了这

15、样两个特性:1、内容的多样性本节课还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思想,将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机结合在一起,拓宽了历史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在不同内容和多种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获取整理资料的方法,而且也学会了处理运用资料,从资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方法。2、情感的多样性学习时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学生意志品质的锻炼,都应有所体现,实现思想教育与教学的完整统一,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都得到一次升华。通过对瓷都景德镇的介绍,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古代的先进技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的人。整个学习过

16、程和课堂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团队合作的精神。第三课 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第一课时 (农牧文化的交融)教学目标1. 知道宋元时期并立政权及其更替概况。了解岳飞,能说出他的突出作用。2. 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3. 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仍是古代民族间的战和市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同一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教学方法阅读法 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历史人物岳飞的故事导入讲授新课1澶渊之盟指导学生读图4-64,看看当时政权分布情况一边知道学生读图4-65,一边检要介绍契丹族的情况澶渊之盟在什么情况下签订的?2宋金

17、关系得教学建议知道学生阅读课本,适当补充一些有关女真族的知识。体温:北宋时怎样灭亡的?从而引出南宋健力,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让学生收集有关岳飞的资料,课上相互交流,可使学生对岳飞的优秀品质有一感性认识。结合图4-66,向学生讲述一下宋金和议的史实,提问“如何看待宋金和议“3农牧文化融和的教学建议有很多丰富生动的史例反映出农牧文化的影响与融和教师补充文化碰撞和交流有深刻体会的材料教师指出:文化的 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不过因为双方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双方的地位不是对等的。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文焕融和的具体表现。元朝建立的教学建议教师补充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放映影片学生阅读课本:学生了解元是蒙古族建立的

18、政权,是继唐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王朝。小结第二课时(传统城市的新气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一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归纳及分析和论丛史出的能力。2提供丰富的史料,使学生感知体会有关历史现象。3使学生体验我国宋元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和城市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成就在当时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主体探究法 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从大家平时的了解和感受中,你认为我国哪一带的经济相对较发达?那么。我国南方经济是否自古以来就十分发达呢?新课教学1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教学建议提问: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何在呢?回顾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探讨:一个

19、地方经济要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阅读课本,概括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提问:南宋以前中国的制瓷业的发展变化情况如何?课件展示、2传统城市的新气象的教学建议提问现代城市格局有哪些特点?那么你知道这种城市格局势从什么时候确立的?在此之前的城市格局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然后让学生比较两幅城市平面图的差别阅读课文和清明上河图那时城市生活有哪些特点?交子出现前,人们使用什么货币进行流通?有什么缺点?交子商标和广告的出现说明什么?叙述:随着州霍府,城,县经济交易功能的增强,工商业市镇自古建形成发展起来。教学提纲经济重心南移传统城市出现新气象第三课时(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城市居民,乡村农

20、民以及岁时节日普通大众的社会生活。2阅读文字和图片,描述宋元时期人们的生活情况。并体会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发展变化。3初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人们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创造者。教学方法启发式 对比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中国有哪些创痛节日?这些传统节日你们最喜欢过哪一个节日?你们知道这些传统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人们在节日立又有哪些活动呢?新课教学1关于城镇生活的教学建议阅读课文,概括城镇日常生活的具体表现阅读教材内容和阅读卡,图片,说说当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王安石的元日提问:这首诗反映了哪些北宋过新年的习俗?你们家乡现在过年还保留着这些习俗?现在的过年根北宋时期

21、相比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同之处?2关于乡村部分的教学建议宋元时期农民的精神生活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乡村民众生活如此丰富多彩?材料补充古典小说能反映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水浒传片断问题:材料中李逵和燕青在那里看说平话为什么当李逵高叫时燕青要拦着?材料中反映出正在瓦资勾栏里演出什么节目?除此之外,还演出哪些节目?课堂小结教学提纲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1岁时节日人们的生活城镇人们的生活乡村人们的生活第四课时(文人的世界)教学目标1了解宋元时期在教育诗词 绘画戏曲等方面的主要成就,进而了解宋元时期文人士大阶层的文化世界及其与普通大众的关系。2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由此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

22、史观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宋词元曲宋元时期绘画等都是我国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方法谈话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天净沙.秋思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比较新课教学1宋代的教育宋代同治者为何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读图4-83.4-84,说说重文轻武的国策有什么后果?教师总结士人地位的提高,学校教育的普及,科举考试的扩大为文人世界的多姿多彩提供了根本条件。2关于宋代文人的特征先让学生阅读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歌反映了宋诗的什么特点?一苏轼的词为例,师生共同赏析。学生背诵苏轼的词,细细品味。欣赏图4-85,4-86,试着说说绘画景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为什么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

23、3关于元曲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元曲,然后教师在补充介绍窦娥冤及一些主要剧作家简介其代表作。提出大量作家创作元曲,并流行于民间,说明了什么。元曲盛行反映出什么什么社会特点?关汉卿作为元杂剧作家的杰出代表时这部分内容的重点。窦娥冤故事流传广泛,手人欢迎,说明了什么?教学提纲教育空前发展:学校教育普及科举考试扩大宋元文人世界多姿多彩宋代文人情趣风雅,注重哲学思考宋元文人与民间文化的互动第五课时(古代科技的典范)教学目标1学生对中国古代几大发明并不陌生,探究几大发明的来龙去脉及其政治经济等其他方面的联系。2通过对宋元时期科技成就的学习,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光辉灿烂及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豪

24、感。3通过对毕升发明活字印刷,黄道婆改良棉纺织技术等内容的学习。教学方法讲故事 收集材料整理制作教学过程播放一段人们燃包租放烟火迎新年的影视材料你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科技发明?1活字印刷术读图4-91,感受唐朝掉半数高超的技术水平教师向学生分别讲述一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简易过程。然后知道学生开展教材活动,说说雕版印刷术又哪些缺点?学生思考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有哪些进步?又有哪些缺陷?想一想:转轮排字架势怎么工作的?2指南针准备好指南针指南针有什么用途大家知道我国igudai有哪些指南工具?比较一下,指南针有哪些优点?教师提问: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后,对世界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3黄

25、道婆与棉纺织技术听听另一位普通的劳动妇女黄道婆的故事元木制棉纺车与珍妮纺纱机图对比两者发明,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学提纲火药的发明与活期的发胀及其和政治军事的关系印刷术的继承与创新有司南到指南针刀落盘黄道婆的平凡与伟大第六课时(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对马可波罗事迹的了解和有关宋元泉州港的学习,感受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的发达,中外交流的繁盛。2通过分析宋元时期政治经济科技等各种因素对海外贸易的影响。3使学生感受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方法多媒体运用教学过程展示唐代元代的疆域图提问如此辽阔的疆域,政府怎样有效的管理?那时没有电话电视等现代通信系统,中央的命令怎么传达到

26、边远地区?在驿道上除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还有哪些人呢?络绎不解得人流中走来一位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中关于中国物产各地风俗的内容提问:马可波罗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设想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写对欧洲人会哦产生什么影响?教师提供大量有关泉州内容根据图片内容涉及一些念问题,突出泉州外贸的发达与商业的繁荣?比较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提出为什么汉朝时陆上丝绸之路发达,而耸远古时期则海上丝绸之路发达?讨论宋元时期社会的开放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宋元时期中外经济文焕交流的繁荣,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出现这样一个空前开放和交流局面的原因。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