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3.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78713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2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 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C.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属:撰写。 C. 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恣:任意。 D. 深昧求贤之意也 昧:冒犯。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B.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C.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D.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11分) 将去洛阳,灯下感赋 (清)陈维崧 露幌风帘思不禁,巡檐背手重沉吟。 一城汉苑隋宫地,几夜零砧断杵心? 菊到将离分客瘦,天因离别酿秋阴。 偃师①明发应回首,洛水嵩云②深更深。 注:①偃师:河南县名,位于洛阳东面。②洛水嵩云:洛河之水,嵩山之云。洛河流经洛阳,嵩山在洛阳东面。  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以首联和颔联为例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的颈联做简要赏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劈波斩浪的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望舒的《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这个姑娘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3)但我不能放歌,⑤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樊哙所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的一句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抗战将领刘放吾 刘放吾,湖南贵阳人,生于1898年4月17日。刘家祖祖辈辈靠耕读勤俭持家,家境殷实。刘放吾的父亲喜欢读书,经常以《朱子家训》及“曾文正治家之道”训导他们。青少年时期的读书、务农和传统的家教,让沉默寡言的刘放吾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生活作风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到黄埔军校去”成为当时年轻人最时尚的口号。1926年6月,刘放吾从湖南省桂阳蓝嘉联合中学毕业后,深受湘军领袖曾国藩思想的影响,辗转来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军事。三年后,刘放吾毕业,在蒋介石的中央军校教导队当了学生队排长。在这里,士兵们操练时用的都是最新的装备,训练的也是新装备体制下的新战术。但是,不像在战场上那样,有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只能认认真真地通过训练磨练意志。刘放吾在这样的环境中,默默地、踏踏实实地干了很多年。后来,蒋介石为了补充国民党军的抗战力量,组建新三十八师,孙立人任师长,刘放吾离开了教导队,任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团长。   1942年2月,为了协助驻缅英军抗击日寇对缅甸的进犯,保卫西南大后方的安全,国民党组建中国远征军。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随三十八师于4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后,驻缅英军孤傲自大,日军三十三师团轻易地就将英军第一师全部和第七旅一部包围于宾河南岸的仁安羌东北地区。英军反复突围,均无功而返。在这紧急关头,驻缅英军司令向中国远征军发出驰援请求,师长孙立人立即要求刘放吾迅速驰援解围。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敌人,刘放吾没有惊慌失措,而是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战前的充分准备。在一一三团的攻击下,日军苦撑了三天,就仓皇溃退了。事实上,刘放吾当时带去的官兵只有八百多人!就是这八百多中国勇士,在刘放吾的指挥下,不仅击溃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寇两个精锐联队一万余人,而且成功救出了被围的已经绝望的七千名英军。此举令那些骄傲的盟军都不得不对中国远征军另眼相看,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仁安羌大捷”后,刘放吾率领一一三团奉令掩护英军及杜聿明部队撤退,转战卡萨。任务完成后,转进野人山原始森林,经历了一个月千辛万苦地翻山越岭,终于在5月30日,在南先庆趁着黑夜,在敌人炮艇的巡逻下,泅水横渡大江,进入印度,归还建制。在渡江前,刘放吾发出两通电报:一通发到军令部给何应钦,一通发到师部给孙立人。电报里只有两句话:“刘团今夜渡江,不成功,就成仁。”渡江之后,无线电浸水,无法和外界联系,谣传刘团全军覆没,那时刘放吾的妻子正在贵州都匀,闻讯后当场昏厥。   “仁安羌大捷”是近代以来中国军人在境外第一次打败日寇的战役。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甚少提及第一一三团的战功,更少谈及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第一一三团团长刘放吾,一切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性情敦厚、淡泊名利的刘放吾,从此选择了沉默寡言,不在任何人面前谈起自己的“当年勇”。在派系严重的国民党军中,刘放吾虽然在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但这是一个只能得到一些微薄薪水的闲职,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   1994年,刘放吾在美国洛杉矾逝世,享年九十五岁。他的次子刘伟民在整理刘放吾的日记时,看到父亲在记述仁安羌大捷时引用的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刘放吾戎马一生,热血忠诚,而这短短的几句诗中,也透露出他对战争残酷的无奈。 (摘编自《刘放吾:蒙尘半个多世纪的抗战将领》,《名人传记》2015年第9期) 相关链接:   ①刘伟民再三追问,父亲才说了一些与“仁安羌战役”有关的细节:“新三十八师多为湘兵。当时我们练兵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官兵必背《曾胡治兵语录》,因此秉承了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另外就是对士兵的严格训练。我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每人每天跑五千公尺;射击时,不瞄准不准发,每发必中,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实弹射击,几乎所有官兵的命中率都在七成以上。练兵千日,用兵一时,仁安羌战果源自平日训练。”    (“铁血社区”《我的团长刘放吾》)   ②他爱读曾国藩家书及治军文献。不论练兵、治军及治家,他都以曾国藩的言行为典范。我们在他的遗物中找到多本破旧的曾文正公的文集。每页均有他读了多遍及加注的痕迹。可见他对曾公文献的重视。     (《潇湘晨报·刘放吾:从抗日名将到煤球店老板》)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刘放吾喜欢读书,热爱耕种,吃苦耐劳,淡泊名利,这源于他青少年时期的耕读生活和父亲经常用朱熹、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对他的教导。 B.刘放吾在中央军校教导队做学生队排长,在这一时期,虽然这里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但他却通过训练,磨练了意志,提高了战术素养。 C.“仁安羌大捷”中,刘放吾率领的一一三团不仅歼灭了日寇两个精锐联队,救出被困的七千名英军,而且振奋了中国抗日将士的军心。 D.在进入印度归还建制之前,刘放吾曾发电报表达“不成功,就成仁”的决心,由于渡江后无法与外界联系,外界误以为一一三团已经全军覆没。 E.在国民党军的历史记载中,刘放吾的功劳都归到了孙立人及三十八师的名下,但他并没有主动申辩与争取,从此,他的事迹被人们逐渐淡忘。 (2)取得“仁安羌大捷”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结尾交代刘放吾在日记中引用《陇西行》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放吾有着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随着孙杨、宁泽涛等人的强势崛起,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已经不可_______。 ②现在之所以有人误将贵阳目前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________,是因为在过去一年里,贵阳奇迹般地创造出五个“中国第一”,大有实现弯道超车的势头。 ③花千骨怎能和赵丽颖_______?虽然近期由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的玄幻古装电视剧《花千骨》热播叫座,花千骨红得发紫,但毕竟是赵丽颖入骨入心演绎的功劳。 A.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同日而语 B.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等量齐观 C.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相提并论 D.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等量齐观 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作为网络问政的新形式,政务网站不能仅仅做出姿态,更要俯下身子,贴近民生,关注群众的基本需求,才能推动政府工作的科学发展。 B. 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如今的少年宫一直沿用几十年前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还是开设学前班和培训班,这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公益性主题活动也难以有效开展。 D.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15.仿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特点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6分) 希望是冷冷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作(60分) 16.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的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 请以“心灵的底片”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民乐一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1.B【解析】过于绝对、强加关联,原文第4段为“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选项却换成了“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并不是“当今家庭生的”的“必然行为”,二者间构不成必然联系。 2.A【解析】扩大范围,据原文第7段尾句可知,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选项偷换成了“传播微信的人”。“ 传播微信的人”包括“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也包括“看微信,也看网络、报纸”的人。 3.D【解析】因果倒置,据原文第7段首句可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是原因而非结果。 4.D【解析】昧:不明。回答此题,可用代入法。 5.B 6.C【解析】“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调出京城,“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 【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怀恨很深。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8.答案:抒发了诗人即将离别洛阳时的留恋与感伤。(2分)首联“思不禁”直接点明诗人离开洛阳前心绪不宁、浮想联翩的情形,“巡檐背手”“重沉吟”则将作者内心情绪具体化、动作化。(2分)颔联借洛阳汉苑隋宫的遗迹、牵人魂魄的断续捣衣声的描写,间接表现诗人对洛阳的留恋。(1分) 9. 答案:①拟人,菊花因离别在即而分外寒“瘦”,天气因离别在即而“酿”出秋阴,移情于物,化静为动,渲染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②借景抒情,菊花分外寒瘦,天空秋阴浓厚,哀景寄托了离别在即的感伤与留恋之情。(每答对一点给3分,手法1分,赏析2分) 11.(1)答B给2分,答D给3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析】A项“热爱耕种”属主观臆测。C项“歼灭”错,原文是“击溃”。E原文“刘放吾的事迹从此被人们逐渐淡忘”中的“此”指的是“1946年被委任为少将高参”后。  (2)①战前准备充分:面对强大的敌人,刘放吾要求全团上下即刻熟悉地形,尽快做好准备。②士兵作战勇敢:刘放吾采取曾国藩治湘军方式,秉承湘军的忠义勇精神,作战勇敢。③部队训练有素:刘放吾按照《陆军步兵操典》规定训练士兵,而且三个月一次实弹射击,士兵们射击命中率达到七成。(先概括再阐释,每点2分,共6分)   (3)①从内容上看,刘放吾引用唐代诗人陈陶的《陇西行》既传达出“不顾身”的热血忠诚,也表现其对战争残酷的无奈。②从结构上看,呼应前文内容,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后曾发“不成功,就成仁”的电报,并令妻子昏厥。③从表达效果上看,引用刘放吾日记中的记述更真实可信,也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鲜明,丰富了文章内容。(每点2分,共6分)   (4)①淡泊名利的态度;②踏踏实实的作风;③卓越的军事才能;④誓死报国的决心⑤对读书的热爱。(每答出一点1分,结合材料分析1分,给满8分为止。如有其它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12. C【解析】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的比较。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看待或谈论。①根据“中国男子游泳项目的实力和过去相比”及“不可”的否定表述,选用“同日而语”;②中人们将贵阳的经济总量与一线城市的经济总量放在一起看待,故用“等量齐观”;③中人们把“花千骨”和“赵丽颖”两个不同的人放在一起谈论,故用“相提并论”。 13.A【解析】B.结构混乱,去掉后面一个“防止”; C.搭配不当,“顺应”不能对应“需要”;D.句式杂糅,应改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装饰家居”或“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 14.C 【解析】 ①③为递进关系,应该连用,排除B项。根据“只不过滋味而已”这句话的意思,④应放在最后,⑤与④的关系密切,⑤应放在④之前;另外,画线句前强调的是人对生活的态度,⑥应承前连接,放在首句。故排除A、D两项。 15.【答题示例】 希望是茫茫大海上明亮耀眼的灯塔,让你在暗夜中找到航行的方向。 希望是漫漫沙漠中水草丰美的绿洲,让你在绝望中饮到生命的甘泉。 (答案不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