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宾川四中2015—2016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
4月考试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2、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3、交卷时只交答题卡,请认真填写相关信息。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P--31 C--12 O--16 N--14 Na--23 H--1 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4 g重水(D2O)中所含质子数为0.2NA
B.4.48 L N2与CO的混合物所含分子数为0.2NA
C.6.2 g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NA
D.12.5 mL 16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2.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的结构式:
B.H-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C.O2、O3互为同位素
D.C60、石墨、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预测不正确的是( )
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盐酸至过量,先有沉淀出现,后沉淀溶解
B.向Ca(ClO)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D.向Ca(OH)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变浑浊,继续通SO2至过量,浑浊消失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铝溶于NaOH溶液:
B.铜溶于稀硝酸:
C.碳酸镁中滴加稀盐酸:
D.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6.某pH=2的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Fe3+、SO42-、NO3-
B.Na+、K+、Br -、AlO2-
C.Na+、NO3-、Cl-、SO42-
D.Na+、K+、I-、NO3-
7.汽车剧烈碰撞时,安全气囊中发生反应:10NaN3+2KNO3 K2O+5Na2O+16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是还原剂,其中N元素被氧化 B.生成物中的N2是氧化产物,K2O是还原产物
C.若有65g NaN3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N的物质的量为3.2mol
D.每转移1mol e-,可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35.84L
8.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在水中的溶解性:NaHCO3<Na2CO3
C.与盐酸反应的速率:NaHCO3<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同
9.在HNO3、Al(NO3)3和Mg(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x轴)与生成沉淀(y轴)之间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10. 下列关于氢氧化亚铁及其制备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氧化 B.氢氧化亚铁为灰绿色絮状沉淀
C.可利用上图所示的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D.实验中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应预先煮沸
11.关于SiO2的正确说法是( )
A.是酸性氧化物
B.溶于水
C.其对应含氧酸易溶于水
D.一定不与酸反应
1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Cl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石蕊试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B
向某溶液中先加入稀盐酸,后加入氯化钡溶液
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存在SO42-
C
铝箔插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铝与浓硫酸不反应
D
碘盐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
CCl4层显紫色
碘盐的成分是KI
13.下列物质间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实现的是( )
A.Si→SiO2→H2SiO3→Na2SiO3
B.Al→Al2O3→NaAlO2→Al(OH)3
C.S→SO3→H2SO4→SO2
D.N2→NO2→HNO3→NO
14.在标准状况下,将O2和NO2按1:4的体积比充满干燥烧瓶,把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 上升, 假设烧瓶内溶液不扩散,最终烧瓶内溶液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1/14mol • L-1
B.4/5 mol • L-1
C .1/28 mol • L-1
D.1/42 mol • L-1
15.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16.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H、D、T表示同一种核素 B.F-离子结构示意图
C.用电子式表示HCl形成过程
D.次氯酸电子式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性:LiOH﹥NaOH﹥KOH﹥RbOH
B.金属性:Rb﹥K﹥Na﹥Li
C.与酸反应时Fe能失2e-,Na失le-,所以Fe的金属性强于Na
D.Rb不易与水反应放出H2
18. 下列物质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的是( )
A.NaOH
B.Na2O2
C.MgCl2
D.H2O2
19.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 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0.下列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 HX+HXO
B.HX都极易溶于水,它们的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C.卤素单质的颜色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加深
D.X2的氧化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强
21.碘131是碘元素的一种放射性核素。下列关于I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数为131
B.质子数为78
C.核外电子数为78
D.中子数为53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8分)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空2分,共58分)
2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第5页 共8页 第6页 共8页
共
(1) ②③④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2) ②③⑦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3) ③④分别与①形成10个电子微粒A、B、C、D,其中A和B为分子, C为阳离子,D为阴离子;B溶于A后所得的物质可电离出C和D,则A的电子式 ,B的化学式 ,C的离子符号 。
(4) ⑤和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由④⑤⑧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家用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将该盐溶液滴入KI淀粉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现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已知A是一种常见金属,F是一种红褐色沉淀。
根据上图所示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A、C、F、G的化学式:A 、C 、
F 、G 。
(2 )检验D中阳离子的方法是 。
(3) 保存C溶液时要加固体A的原因是 。
$?(4) 写出下列转化关系的离子方程式。
①A→C: 。
②C→D: 。
2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
(1) 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 已知酸性KMnO4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如图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填装置的编号)。
编号
①
②
③
④
装置
(3) 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 ,B瓶溶液的作用是 ,
C瓶溶液的作用是 。
(4) 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 ,它可确认的产物是水蒸气。
(5) 装置③中所盛的溶液是 ,可验证的产物是 。
25.草酸亚铁晶体(FeC2O4 .2H2O)呈淡黄色.某课题组为探究草酸亚铁晶体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究.
(1)向盛有草酸亚铁晶体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酸酸化的KMnO4溶液,振荡,发现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棕黄色,并检测到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这说明草酸亚铁晶体具有 (填“氧化性”、“还原性”或“碱性”).若反应中消耗1mol FeC2O4 .2H2O,则参加反应的KMnO4为 mol.
(2)资料表明: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一定温度时,草酸亚铁晶体可完全分解,生成几种氧化物, 残留物为黑色固体.课题组根据课本上所介绍的铁的氧化物的性质,对黑色固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
假设一:全部是FeO;
假设二: ;
假设三: .
(3)为验证上述假设一是否成立,课题组进行如下研究.
【定性研究】请你完成下面的内容:
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黑色固体,
【定量研究】课题组在文献中查阅到,FeC2O4 .2H2O受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如下图所示:
写出加热到400℃时,FeC2O4 .2H2O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4月月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C
D
D
C
B
C
D
C
C
B
A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B
B
C
C
B
B
B
D
C
A
22、 (14分)(1)C>N>O; (2)HNO3>H2CO3>H2SiO3;
(3) NH3 NH4+;
(4)Al(OH)3 + OH-AlO2- + 2H2O
(5)ClO- + 2I- + H2OCl- + I2 + 2OH-
23、(15分)(1)Fe FeCl2 Fe(OH)3 Fe2O3
(2) 取D溶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 Fe3+(答案合理即可)
(3) 防止Fe2+被O2氧化为Fe3+
(4) ①Fe+2H+Fe2++H2↑ ②2Fe2++Cl22Fe3++2Cl-
24、(15分)(1) C+2H2SO4(浓) 2SO2↑ +CO2↑+2H2O
(2) ④ ② ① ③
(3) 验证产物气流中是否有SO2 将SO2全部氧化吸收 确认产物中SO2已被B瓶溶液全部吸收
(4) 无水 CuSO4
(5) 澄清石灰水 CO2
25.(14分)(1)还原性 0.6 mol.
(2)假设二: 全部是四氧化三铁 ;
假设三: 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 .
(3)加入适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在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则假设一成立,溶液变成红色,则假设一不成立
FeC2O42H2OFeO+CO↑+CO2↑+2H2O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