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1.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786384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历史11月月考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11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2.《诗•商颂•殷武》说:“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说明商朝( ) A.实行分封制维护社会秩序 B.以宗法制维系国家政治统治 C.以武力、德政维护民族关系 D.稳定了与周边民族的联盟关系 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其中“最有生气的成分”是指:( )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度 D.军功爵制度 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5.据秦琅琊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6.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7.《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8.“永乐时,内阁初设,阁臣与部臣为平交,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材料表明:(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B.内阁地位上升,职权逐步强化 C.明朝中后期皇权渐趋衰弱 D.内阁职能强化,行政效率提高 9.某同学在学习了必修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以后把“古代中国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作为其探究课题,为此他在网上搜集了下列史料,你认为在其史料中与这位同学探究的课题关系最直接的是( ) A.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C.洪武九年,太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D.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10.1896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1897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 ) 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 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 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 1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2.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 A.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13.据考证,“到1937年,中国所有陆军装备的轻武器几乎都可以自给了”,同时一些复杂的重型装备也被大批生产出来。这反映了中国( ) A. 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代 B.国防近代化在持续推进 C. 对抗日战争已运筹帷幄 D. 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14.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C.抗日英烈都牺牲于1937-1945年间 D.国民政府的军队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1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常熟有个叫曾含章的人在《避难纪略》中写道:“令业户(指地主)领伪凭,日田凭,诱以领凭之后得以收租,卒无一人应之者。盖明知租之必不能收,而深虑贼之知为业户而加害不休也。”这一记载( ) A.可体现出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B.反映了《天朝田亩制度》颁行的局限性 C.表达了他对清政府不作为的不满 D.不是对太平天国土地政策的如实反映 16.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 C.实现了生话上的移风易俗 D.颁布<中华民临时约法> 17.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 )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18.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19.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 A.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B.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C.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21.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23.“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24.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人大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国家权力的唯一机关 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 A.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D.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27.2015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8周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文中的“伟大创举”是指( ) A.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政府组成人员全部来自少数民族 D.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8.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B.我国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多 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9.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 A.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B.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30.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道:“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目的是( ) A.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B.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C.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31.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32.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3.下面是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据表。 “屋子”打扫干净了,但“客人”迟迟不来的理由是( ) A.外交政策受意识形态的束缚 B.中苏结盟严重威胁西方国家 C.西方国家采取封锁包围政策 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不够壮大 34.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 35.20世纪50 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36.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3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同俄罗斯、越南、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发展友好关系。这主要说明新时期我国( ) A.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B.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建立和平的周边环境 C.重视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 D.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8.“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30 年后”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开发开放了上海浦东地区 B.加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D.主导成立亚洲投资银行 39.2001年中国作为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为APEC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2003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东南亚海啸灾难发生后,中国政府大力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积极参加亚太地区事务的根本目的是( ) A.为本国经济建设创设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B.促进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合作与共赢 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D.与美、日等国抗衡,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 40.21世纪初,我国加强了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历史成果是( ) A.发展与东南亚联盟友好关系 B.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经济活动 C.成立多方互赢的上海合作组织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三个小题,41题22分,42题18分,共40分) 41.(20分)从专制到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根据图示判断两图分别属于哪一朝代,并将图示按照标号补充完整。(6分)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构建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8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建立初期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6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以政治上的承认,那对远东各共产党国家的政权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政权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1950年美国国务卿助理杜勒斯在加尼福尼亚商会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 (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日电)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天上午与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胡锦涛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保持两国高层交往的积极势头。第二,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第三,加强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第四,加强两国在反恐.核扩散.防控禽流感问题上的合作。第五,扩大两国在人文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对华是怎样的政策?(4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总方针是什么?(2分)取得了哪些成就?(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对此应该怎样评价?(8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D 3.C 4.C 5.C 6.C 7.B 8.B 9.C 10.C 11.A 12.A 13.B 14.D 15.A 16.B 17. D 18.A 19.C 20.C 21.B 22.A 23.A 24.C 25.A 26.C 27.D 28.C 29.B 30.C 31.A 32.B 33.A 34.B 35.C 36.C 37.B 38.C 39.A 40.C 41.(1)朝代:秦朝、唐朝。(2分) 填空:①丞相;②御史大夫;③门下省;④尚书省。(4分) (2)权力归属: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答临时大总统亦可);司法权属于法院。(6分) 基本原则:按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2分) (3)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答出3点即可得分,概念表述要准确。) 42.(1)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外交上包围威胁,军事上孤立中国(4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2分)打破西方孤立,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步入世界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6分) (2)中美两国的关系由敌对到缓和,由对抗到对话,由敌人变成朋友。(2分)中美两国的友好交往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友好交往是主流。但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曲折中发展。(6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