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
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4
1.1 项目由来及建设的必要性 4
1.2评价目的、原则与方法 7
1.3 编制依据 8
1.4 评价标准 10
1.5 评价等级 12
1.6 评价因子 13
1.7 评价范围 13
1.8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相应的保护目标 14
1.9评价工作重点 17
1.10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17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9
2.1 建设项目概况 19
2.2工程项目组成 19
2.3工程设计指标 21
2.4 工程建成后的排水设施 23
2.5 工程施工方案 25
2.6 施工可行性 26
2.7 工程占地 26
2.8工程分析 27
2.9 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 29
第三章 工程地区环境概况 32
3.1 自然环境概况 32
3.2 社会环境简况 33
3.3 城市排水 34
3.4 项目沿线地表状况 35
3.5 主要环境问题 35
第四章 环境质量现状 38
4.1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 38
4.2大气环境质量 40
4.3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2
第五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5
5.1 工程建设的环境正效益分析 45
5.2 水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5
5.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47
5.4 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2
5.5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5
5.6 工程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 59
5.7地下水评价 59
5.8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62
5.9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62
5.10 环境风险预测与分析 63
第六章 环境保护措施 65
6.1水环境保护措施 65
6.2 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66
6.3施工期噪声控制措施 67
6.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8
6.5 水土保持措施 68
6.6 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69
6.7 社会环境影响减免措施 70
6.8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70
6.9 环保措施有效性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71
6.10 环保工程投资估算 73
第七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4
7.1 目的与遵循原则 74
7.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75
第八章 公众参与 76
8.1 目的和作用 76
8.2调查范围、内容及方法 76
8.3调查结果 78
8.4 信息公式 79
8.5 结论 80
第九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81
9.1环境管理 81
9.2环境监控计划 82
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84
10.1 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 84
10.2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84
10.3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84
10.4 建议 86
4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由来及建设的必要性
1.1.1 项目由来
资阳市辖雁江区、简阳县级市和乐至、安岳两县。雁江区为资阳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沱江之滨。资阳市西接成都市,东邻内江市,是成渝经济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四川省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城市地位十分重要。
沱江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四川盆地内五大水系之一,长约629公里,流域面积2.79万平方公里。资阳市位于沱江中游,是沱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城市,人口集中,污水排放量大,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排水管网系统落后且不配套,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排入沱江,是沱江污染源之一。沱江有机物污染严重,特别是枯水期,河水超标严重。
按国务院要求:“到2005年,三峡库区及其以上主要控制段面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基本得到遏制。”四川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还沱江一江清水”的治理目标。而目前沱江的污染情况已十分严重,水质已达不到地表Ⅲ类水标准,而且未来几年亦将很难达到。近期,沱江已和四川另外一条大河岷江一起被四川省委、省政府列为水环境重点整治流域,沱江全流域的治污已经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本项目是《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修编)》(2006~2010)中的一部分内容,是防治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沱江水域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利于沱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所创造的价值溶于所有生产行业的经济效益中,更多地表现为国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保护资阳市下游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环境,对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防治长江上游一级支流——沱江水域污染,改善沱江水环境,2006年9月12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发改外[2006]485号”文批准了《关于四川省长江上游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利用日元贷款项目书》(详见附件),资阳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利用日元贷款对四川省长江上游中心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子项目,该项目包括污水干管和雨水干管的铺设,其中污水管包括:九曲河南岸的截污干管、马鞍路的污水管网、106省道的污水管网和沱江城市污水管网,污水干管总长31241m;雨水管包括:马鞍路和106省道的雨水干管,雨水干管总长15540m。
项目总投资11949.74万元,其中利用日元贷款8000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精神,项目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向四川省环境保护局申办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根据环保局的批复本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资阳市城投公司于2007年1月委托委托化学工业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和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同进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环评单位接受委托后,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对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编制完成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1.2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本项目是改善资阳城市环境,减轻沱江水体污染,保护长江上游水资源的迫切需要。
沱江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四川盆地内五大水系之一。资阳市位于沱江中游,是沱江流域的一个重要城市,但由于其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污水处理设施严重不足,排水管网系统落后且不配套,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就排入沱江,是沱江污染源之一。沱江有机物污染严重,特别是枯水期,河水超标严重。罗家坝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但由于污水管网不配套,导致污水处理厂无法发挥作用,本项目的实施可使污水处理厂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过去资阳城市排水雨污混流的落后状况,极大改善城市环境。旧城区管网配套改造、新区建设排水管网系统,资阳市的生活污水将经过处理达标排入沱江,从而大大减轻对沱江水体污染,为保护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水资源作出积极的贡献。
(2)实施本项目是加快资阳市城市发展,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的需要。
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二十一世纪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纵深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时期。新的形势为资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使资阳市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切实抓住机遇,应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对城市进行建设和管理,以促使资阳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实现新跨越。
为此,在资阳市的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齐全、城乡渗透、市场繁荣、文明整洁、别具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使之成为成都经济区内环线上东部的中心城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资阳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作为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排水管网环保项目的建设,对加快资阳城市发展,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投资环境,促进资阳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实施本项目是资阳市新区建设的迫切需要
资阳市由县级市所在地变为地级市所在地后,资阳市的城市地位发生了变化。为适应这种变化,资阳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号召,提出了打造“中国西部车城”、“绿色资阳”两大城市品牌和“环境兴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性发展目标。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资阳市各项建设事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特别是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正加速进行。当前不但要重视城市道路建设和环境景观建设,更须重视市政管网改造建设,在改造老城区排水管网的同时,与新区道路同步配套建设排水管网,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而且必须先行的重要工程,是资阳市聚集人气、营造商机、形成良好投资环境的开篇之作,是资阳市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的需要。
(4)实施本项目对拉动资阳市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资阳市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投资也逐年上升。如何筹集城建资金,拓展城建资金渠道,已经成为市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资阳市政府通过实践,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建设和管理城市的新路子,提出把城市建设由事业向产业过渡,逐步实现“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目标,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土地价值大幅提升,促进土地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利用经营土地、经营城市的新理念,以土地换资金,变资源为资本,加快土地资源的资本化,有效增加城建资金,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项目本身的投入对建材、运输、能源等行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同时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改善资阳投资环境、增加资阳市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提供了良好条件,对资阳市经济增长,税收增加将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资阳市排水管网环保项目的建设在加快城市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改善城市环境、减轻对沱江水体的污染、保护长江上游水资源、拉动城市经济,实现资阳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将起到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且迫切的。
1.2评价目的、原则与方法
1.2.1 评价目的
资阳市水环境治理项目是资阳市重要的市政工程,以改善其水环境为目标。根据工程特性及工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
(1)对拟建工程沿线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监测与分析,掌握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
(2)在充分调查工程所在地区环境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管网的走向,结合工程区域环境特点,分析和预测拟建工程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全面评价工程影响区域的变化趋势。
(3)针对不利影响制定相应的减缓措施,以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
(4)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环境的合理性,为工程涉及优化及项目环境保护与环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5)充分、广泛地开展公众参与、协商活动,将公众意见及协商结果纳入工程建设计划及环境保护措施内容。
1.2.2 评价原则
评价工作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如下:
(1)协调性原则
坚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确保工程所地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居环境的改善。
(2)服从性原则
在工程的建设方案应服从于资阳市城市发展规划,为城市功能的完善服务。
(3)全过程原则
在方案设计、比选、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贯彻保护环境的思想,确保环境保护的优先性。
(4)突出重点原则
评价过程中,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和沿线环境特点,针对重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
(5)切实可行原则
针对不利环境影响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应适应工程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具有可操作性和使用性。
1.2.3 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机理分析的定性评价与模式计算的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对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区域噪声主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为主,对生态环境等评价以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影响预测采用模式计算法或类别分析法,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其中重点分析项目实施后带来的正效益影响,以及施工期的不良环境影响。具体评价方法见表1-1。
表1-1 环境影响评价使用的评价方法
评价环节
方法名称
建设方案的初步分析
类比分析法、专家咨询法
环境背景调查分析
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和监测法
方案实施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
矩阵法
公众参与
调查表法、公众咨询
方案实施对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
数学模型法、对比评价法
1.3 编制依据
1.3.1 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4.1;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12.26;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29日国务院发布施行;
(1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11.26);
(11)国务院国发(1996)31号文《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议》
(1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文件环发(2001)56号《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
(13)《关于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环发[1999]107号);
(14)《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1993,6);
(15)四川省政府川府发(1996)142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1.3.2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1995);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
(4)《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局,1986);
(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3.3 贷款项目有关资料
(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利用日元贷款建设四川长江上游中心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的批复》(川府函[2006]89号)
(2)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关于四川省长江上游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利用日元贷款项目书的批复”,川发改外[2006]485号文,2006年9月12日;
(3)资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关于四川省长江上游中心城市排水管网环保项目日元贷款项目建设有关问题的报告》
(4)《日元贷款资阳市水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报告》(初稿);
(5)《日元贷款四川省长江上游城市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项目资阳市水环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
(6)《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7)项目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1.4 评价标准
根据资阳市雁江区环境保护局以资雁环[2006]136号文下达的关于四川省长江上游中心城市资阳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请示,以及资阳市环境保护局以资环建函[2006]223号对该请示的批复,本项目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如下:
1.4.1环境质量标准
(1)水环境
根据水域功能划分,工程所在地区的地表水(九曲河和沱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水质标准。
表1-2 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
指标
标准值(mg/L)
依据
pH
6~9
(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域标准
COD
≤20
DO
≥5
NH3-N
≤1.0
(2)大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见表1-3
表1-3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污 染 物
取值时段
标准(mg/m3)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1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8
日平均
0.12
1小时平均
0.24
TSP
日平均
0.30
(3)声环境
区域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2类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4
表1-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执行标准
等效声级LAep(dB)
昼间
夜间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
60
50
(4)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以改善人居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影响工程沿线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物种多样性为标准;水土流失采用路线经过地区多年平均水土流失量为参考量,按表1-5分级。
表1-5水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级别
侵蚀模数{t/(km2.a)}
轻度侵蚀(无明显侵蚀)
<500
轻度侵蚀
500-2500
中度侵蚀
2500-5000
强度侵蚀
5000-8000
极强度侵蚀
8000-15000
剧烈侵蚀
>15000
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施工期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中二级标准和无组织排放源浓度限值,标准值见表1-6;
表1-6 施工期废气排放标准
评价标准
NO2
TSP
SO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96)表2中无组织排放限值
0.12
1.0
0.40
(2) 废水
施工期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1-7;
表1-7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评价标准
pH
SS
CODcr
NH3-N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6~9
≤700mg/L
≤100mg/L
≤15mg/l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不同施工阶段噪声限值。具体标准值见表1-8。
表1-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1.5 评价等级
1.5.1水环境
本工程新建污水管网31241m、雨水管路总长15540m,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大大削减排入九曲河和沱江的污水,对九曲河和沱江水质的改善无疑具有显著的正效益。根据《HJ/T2.3-93》判断,本次地表水环境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1.5.2 大气
项目对大气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污染物以施工扬尘为主,且大部分以无组织形式排放,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较简单,影响区域有限,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200m范围之内。根据导则的判据要求,将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三级。
1.5.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期间带来的影响这样表现在:
(1) 施工过程对植被的破坏、造成区域水土流失;
(2) 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水、弃渣等。
项目实施区域包括九曲河南岸、马鞍路、106省道、滨铁路B段和候家坪沿江段,其中106省道的管网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相对于道路建设而言管道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沱江城市污水管网滨铁路B段管网已建设完工;沱江城市污水管网的候家坪沿江段现为河滩荒地,管网铺设时会破坏其生态系统;九曲河截污干管铺设于九曲河南岸,该条管线沿线都为已建成区,周围为荒地;马鞍路位于医药、食品工业园内,其周围为景观生态系统。在建设期带来的影响主要在:
(1)临时占地;
(2)施工过程对植被的破坏,造成区域水土流失;
(3)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水、弃渣等。
因此根据HJ/T19-199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将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5.4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根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建设项目建成后功能区属GB3096-93规定的2类标准地区,对声学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由于施工机械的使用而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项目建设附近区域,且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综合考虑受影响人群程度,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1995)的规定,声环境评价为三级评价。
1.6 评价因子
1.6.1 生态环境
植被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
1.6.2 社会环境
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人群健康、公众意见。
1.6.3 水环境
现状评价因子:pH、COD、DO、氨氮;
影响预测因子:根据污水管网建设规划,分析接纳的污水量及相应削减的污染物量(COD、氨氮),从而带来的对九曲河和沱江(资阳段)水质的改善情况。
1.6.4 环境空气
现状评价因子:TSP、SO2、NO2;
影响预测因子:TSP
1.6.5声环境
施工噪声Lep(A)
1.6.6 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弃渣(主要指弃土及建筑垃圾)
1.7 评价范围
根据拟建项目特点,重点考虑施工期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评价范围确定如下:
(1)水环境评价范围
九曲河:九曲河外环路至公安局宿舍下游河段,全场约7674m;
沱江:九曲河与沱江汇合处至南市污水处理厂,全长8500m。
地表水环境影响范围为,南市污水处理厂下游1km处。
(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
污水管线,雨水管线评价范围为沿线两侧200m。
(3) 噪声环境评价范围
污水、雨水管网为沿线两侧100m。
(4)生态环境评价范围
生态评价范围为九曲河工程河岸向外延伸50m(50m外为已建成区),马鞍路两侧约2m的绿化带,106省道沿线和沱江城市污水管网候家坪沿江段管线两侧300m的区域(沱江城市污水管网滨铁路B段的管网已铺设完工),共计面积约6.3km2
1.8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影响及相应的保护目标
1.8.1 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
1、项目施工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
(1)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景观;
(2)施工弃土对环境的影响,表现为干燥天气造成局部区域扬尘,暴雨季节可能形成局部区域水土流失。
(3)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扬尘对声学环境和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影响工程沿线的居民、企业等;
(4)施工废水排放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影响有九曲河。
2、运营期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
(1)有利于项目废水集中收集,对保持和改善区域地表水环境有明显的作用;
(2)有利于食品、工业园和候家坪工业集中发展区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居民的正常生活。
1.8.2 保护目标
1、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2、工程沿线居民点、学校,运输线路两侧的声环境质量;
3、九曲河、沱江评价河段水质;
4、区域内的植被;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本项目管道沿线现有的环境敏感点分别情况见表1-9。
表1-9 工程沿线环境敏感点分布情况表
保护目标
位置
影响源
第一排房距管线水平距离
环境特征
环境要素
G321拆迁安置房
法制桥旁
九曲河截污干管
10m
共60户,约300人
扬尘、施工噪声
教育园区拆迁安置房
学苑路
九曲河截污干管
40m
共50户,约230人
扬尘、施工噪声
市党校
学苑路
九曲河截污干管
30m
约800人
扬尘、施工噪声
三贤祠公园旁的居民
三贤祠旁
弃渣运输噪声
/
约60人
运输噪声
市公安局宿舍、拆迁安置房
滨河西路3段
九曲河截污干管
5m/30m
共210户,约900人
扬尘、施工噪声
都市园住宅小区
滨河西路3段
九曲河截污干管
30m
共60户,约300人
扬尘、施工噪声
住户
马三路
马鞍路污水管网
12m
共20户,约100人
扬尘、施工噪声
农民新村
马鞍路
马鞍路雨污水管网
14m
5户,约20人
扬尘、施工噪声
马鞍山居住区
G321道
马鞍路雨污水管网
15m
35户,约150人
扬尘、施工噪声
106省道两处安置房
106省道旁
G106道雨污水管网
20m/10m
10户/10户,
约50人/50人
扬尘、施工噪声
安置房
滨铁路B段旁
滨江路B段的污水管网
12m
10户,约30人
扬尘、运输噪声、施工噪声
松涛镇候家坪小学
候家坪
滨江路B段的污水管网
20m
800人
扬尘、施工噪声、运输噪声
由此确定本次环评的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目标如下(表1-10)
表1-10 环境保护及污染控制目标
环境要素
控制环境因子
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
施工期
运营期
水环境
SS、COD、氨氮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九曲河、沱江水质
pH
6-9
6-9
环境空气
TSP
<0.30mg/m3
<0.30mg/m3
施工现场人员。
市党校、教育园区拆迁安置房、市公安局宿舍、拆迁安置房、松涛镇候家坪小学、农民新村
声环境
时间
昼间
dB(A)
夜间
dB(A)
昼间
dB(A)
夜间
dB(A)
打桩噪声
<85
禁止施工
<60
<60
土石方开挖噪声
<75
<50
结构施工噪声
<70
生态环境
陆生生物
覆盖度
采取移栽、避让等措施,尽量可能减少开挖和填筑面积,减少施工作用区面积
可恢复区域全部绿化,并维护评价区生态协调性
评价区植物
水土流失
采取有效的临时占地措施,确保临时战场稳定,防止新增水土流失,使工程弃渣防护率达98%以上
作好迹地恢复工作,使可绿化区域绿化率达到95%以上
临时渣场
施工作用区
社会环境
居民点
采取有限措施,维护居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工程沿线
1.8.3 污染控制目标
(1) 水污染控制目标:施工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维持工程河段水域功能级别不因工程施工活动而降低。
(2) 大气污染控制目标: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工程周围居民点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减少施工期粉尘对周围居民点及施工人员的影响。
(3) 噪声污染控制目标:施工区噪声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6297-1996),减少噪声对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等敏感点的影响。
1.9评价工作重点
根据该拟建工程特点及区域环境状况,确定本次评价以施工期施工扬尘、声环境影响为重点,运营期重点论述项目实施对九曲河、沱江水质的改善程度。
1.10 评价方法与工作程序
1.10.1 评价工作程序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准备阶段、调查测试和报告书编制三个阶段,各工作阶段主要工程任务如下:
(1) 准备阶段
进行工程地区环境状况补充调查;对工程建设特性和主要环境影响进行初步分析,遵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拟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计划、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初步确定主要评价内容、评价重点和评价参数,进行公众参与与初步调查,识别公众所关心的本项目实施的主要环境问题。
(2) 调查测试阶段
对初步环境调查确定的主要环境影响和相应的评价因子进行详细的现状复核补充调查和监测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工程地区环境现状评价、工程分析及工程建设和运营对工程地区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初步明确减缓公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的对策措施,了解公众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并将公众意见反馈给设计部门。
(3) 报告书编制阶段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进行环保投资概算和技术经济评价,编制《日元贷款四川省长江上游中心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阳子项目报告书》。评价程序见图1-1
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文件
2建设项目依据文件
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2确定评价重点和专项评价工作等级
3明确各专项评价范围和保护目标
1研究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
2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确定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型
1研究建设项目的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
2开展初步的环境状况调查
3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
1环境影响预测
2清洁生产分析
3选址选线和环境保护措施论证
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相关规划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公众参与调查
1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评价结论
2提出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3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环境状况调查质量现状监测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图1-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1 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日元贷款四川省长江上游中心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资阳子项目;
(2)建设单位:资阳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资阳市城区和候家坪片区;
(5)工程规模:本项目工程包括九曲河南岸从外环路M点至九曲河上N点截污干管的敷设,马鞍路(含马三路)两侧雨水、污水管道的敷设,106省道两侧雨水、污水管道的敷设和沱江城市污水管网的敷设。污水管总长31241m,雨水管总长15540m。
项目地理位置及管路平面布置见附图。
(6)工程总投资:拟向日元贷款折合人民币8000万元,此部分资金约占总投资的67%。由地方及企业自筹作为资本金3949.74万元,此部分资金约占总投资的33%。
工程地理位置见附图
(7)进度安排
本工程建设安排分为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计划在2007年7月开工,2009年年底全部完工,预计工期两年半(不含前期工作)。
2.2工程项目组成
本项目敷设污水管网31241m、雨水管路总长15540m,管材采用外购商品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径介于D500-1400mm之间。污水干管不穿越河流,穿越公路7次。工程预计开挖土方量233905m3,回填土方量195000m3,项目无永久占地,临时占地95200m2。本项目不涉及居民拆迁。项目组成及其施工期和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详见表2-1。
表2-1 项目组成及主要影响一览表
项目组成单位
施工期影响
营运期影响
污水管道敷设
水环境:
施工废水、管道试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大气环境:施工扬尘;
声环境: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
生态环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污染
固体废物:工程弃土、建筑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社会环境:交通影响、景观影响
地下水:管道自然渗水;
地表水:管网检修废水
环境风险:管道破损、溢流污水
有利于推进城市排水系统的完善,改善九曲河、沱江的水质
九曲河截污干管
DN600,3347m(从法制桥至资阳中学上游段,护坡未整治)
DN700,1982m
DN800,2345m(从资阳中学至工程终点,护坡经过整治)公安局宿舍外约800的管道已铺设
马鞍路污水管网
DN500,2821m
(大千大道的污水管网已铺设)
DN500,1985m,马三路的管网拟建
DN600,1717m,马鞍路管网拟建
DN700,1540m,拟建
DN800,2660m,拟建
106省道污水管网
DN600,4741m
拟建
DN800,2794m
DN1000,1396m
沱江城市污水管网
DN1200,2188m
滨铁路B段已建
DN1400,1725m
候家坪沿江段拟建
雨水管道敷设
马鞍路雨水水管网
DN800,2710m,大千大道两侧已铺设
DN800,3646m,拟建
106省道雨水管网
DN1000,1495m
拟建
DN1200,3638m
DN1400,3042m
管沟开挖
挖方
233905m3
填方
195000m3
穿越工程
公路
7
相关工程
临时占地
95200m2
附属构筑物
检查井、跌水井
2.3工程设计指标
本项目实施污水管网31241m,雨水管网15540m,污水管网设置情况具体见表2-2,雨水管网设置情况具体见表2-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4
表2-2 污水管网设计指标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管径(mm)
管材
长度(m)
管道级别
埋深(m)
检查井数量(个)
检查井型号
1
九曲河污水截污干管
DN600
钢筋混凝土管
3347
Ⅱ
3~5
67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700
钢筋混凝土管
1982
Ⅱ
3~5
40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800
钢筋混凝土管
2345
Ⅱ
3~6
34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溢流截流井 10个
2
马鞍路污水管网
DN500
钢筋混凝土管
4806
Ⅱ
3~5
96
φ100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600
钢筋混凝土管
1717
Ⅱ
4~5
35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700
钢筋混凝土管
1540
Ⅱ
4~6
31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800
钢筋混凝土管
2660
Ⅱ
3~6
38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3
106省道污水管网
DN600
钢筋混凝土管
4741
Ⅱ
3~6
95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800
钢筋混凝土管
1396
Ⅱ
3~6
20
φ1250污水砖砌检查井
DN1000
钢筋混凝土管
2794
Ⅱ
3~6
40
φ1500污水砖砌检查井
4
沱江城市污水管网
DN1200
钢筋混凝土管
2188
Ⅱ
3~4
25
矩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
DN1400
钢筋混凝土管
1725
Ⅲ
5~7
20
矩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
表2-3 雨水管网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管径(mm)
管材
长度(m)
管道级别
埋深(m)
检查井数量(个)
检查井型号
1
马鞍路雨水管网
DN800
钢筋混凝土管
6356
Ⅱ
2~4
80
φ1500雨水砖砌检查井
2
106省道雨水管网
DN1000
钢筋混凝土管
2495
Ⅱ
2~4
25
φ1500雨水砖砌检查井
DN1200
3638
Ⅱ
2~5
36
矩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DN1400
3042
Ⅱ
2~5
31
矩形混凝土雨水检查井
表2-4 项目投资估算表
编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估算价格(万元)
技术经济指标
土建费
其他费用
总价
单位
数量
单位指标(元)
Ⅰ
第一部分工程费用
9256.99
9256.99
km
1
106省道
m
1.1
雨水管
1835
1835
m
9175
2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