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8517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黑龙江省大庆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考试)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2、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士,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之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

2、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领公孙衍发起“五国相王”运动,即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带动中原各国国君纷纷称王。下列选项中,与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时代潮流一致的是( )A“相地而衰征”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燔诗书而明法令”D“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的“现代化”内涵是( )A从贵族政治到平民政治B从君主专制到君民共主C国家管理制度化、有序化D从礼仪规范到中央集权

3、5、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6、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7、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

4、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8、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善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9、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10、 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为科举竞选,三也。”材料所述的第三

5、级演进是( )A分封制最终走向了解体B中央集权国家开始出现C考试选拔官员成为定制D官僚政治制度逐渐形成11、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 )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D.“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12、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多无山川险阻可依。元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地方割据 B管理体制创新 C加强经济管控 D体现因地制宜13、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进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

6、主要途径是( )A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4、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15、有学者总结,中国古代“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C元朝 D清朝16、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

7、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17、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A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B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C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D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18、“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8、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19、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20、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21、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

9、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且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2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明内阁成员可有可无 B批评太监干政C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批评皇权过重23、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

10、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24、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25、葛荃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教程中提到:“官僚制下的官吏系统是君权统治的延伸,朝臣贵族和各级官吏所拥有的只是从王权派生或分解出来的政治经济特权,而非法定的以自由和平等为前提的政治权利”。材料最能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 B专制主义 C事君以忠 D尊君

11、敬祖第卷(综合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7分)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 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

12、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2分)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6分)并分析其意义。(4分)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

13、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

14、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4分)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3)据材料二、三,并联系所学,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9分)历史答案选择题:DCDCB DDBBC AABDD BDACB BDBDB材料题

15、1.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7分)(2)分封诸侯王国。(2分)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命官员、收取赋税。(4分)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2分)(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2分);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2分);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2分)。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4分)2.(1)制度:察举制。(2分)说明: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4分)(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4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6分)(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9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