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故城县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专题一 考试时间:2016年9月 命题人: 满分:106分一、单选题(共80分)1.(2分)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2.(2分)下图是江苏丹徒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王将宜地封给一个贵族,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由此可知,该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B.说明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C.反映了周天子的权威削弱D.体现了周王对功臣的重视3.(2分)下列史实
2、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2分)记载,西周时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这一材料说明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等级关系明确而严格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D.血缘与政治关系结合5.(2分)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对此,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B.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C.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D.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6.(2分)下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
3、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7.(2分)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周武王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 B.功臣和先代贵族均可受到分封C.姬姓贵族在分封对象中居少数 D.周武王认为姜尚是灭商的最大功臣8.(2分)依据
4、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A.奴隶主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9.(2分)广州市花都区步朗头村“以湘公祠”匾写:“不孝子”。其中“不孝子”与“以湘公”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下列哪项制度A.宗法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封建制度10.(2分)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分封卿大夫。以下说明,最为恰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的卿大夫也以周天子为大宗,而不以鲁
5、国国君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卿大夫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再分封卿大夫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国伯禽为另一族,在宗法上,两者并无关系11.(2分)荀子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事最能说明A.分封制在周初扩展了西周疆域 B.周公是分封制的开创者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D.周公代周天子处理政事12.(2分)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
6、.列国内乱,诸侯兼并13.(2分)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副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再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14.(2分)西周时期,一位诸侯王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又娶了一个妾,该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再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该诸侯王死后,继承他王位的应是A.女儿 B.大儿子 C.二儿子 D.三儿子15.(2分)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在相关
7、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卿大夫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B. C. D.16.(2分)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 A.负责地方行政 B.定期朝觐皇帝C.监督监察百官D.拥有世袭权利17.(2分)我国史学家陈旭麓说:“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由此可见,秦始皇的做法有利于( )。 A.扩大政治统治基础 B.确保天下共主地位C.防止官僚贪污腐败 D.建立中央集权体制18.(2分)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皇权至高无上 B.朝臣参与议政C.皇帝任免官员 D.地方服从中央19.(2分)秦始皇设立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其直接目的是( )。 A.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B.直接管理全国军队C.加强京畿地区治安 D.消除地方割据势力20.(2分)下图是我国古代秦朝政府的组织结构图,它所反映的本质特征是( )。 A.中央官员互相牵制 B.实行皇位世袭制度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21.(2分)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秦王,奋六
9、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他为能够有效地“制六合”而采取的措施是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统一文字C.统一货币 D.统一度量衡22.(2分)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23.(2分)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票(4枚),力求多元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下列内容最为恰当的是商鞅像 秦始皇像 秦半两钱 西安兵马俑 秦长城A. B.C. D.24.(2分
10、)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这主要是因为他( )。 A.继承了秦国的王位 B.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灭六国后统一天下 D.成功修建万里长城25.(2分)秦始皇曾经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确立皇帝制度 B.推行郡县制度C.设立三公九卿 D.建立中央官制26.(2分)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实行“朝议”制度C.实行三公九卿制 D.实行宗法制27.(2分)下图为2005年3月在台北市展出的清乾隆碧玉“八珍耄念之宝”玺印章,即乾隆皇帝的印章。皇帝称号始于
11、 A.秦王嬴政 B.夏王启C.黄帝 D.商王纣28.(2分)在秦朝,采取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这对于政治决策的重大意义是A.安抚群臣,为君主效力 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C.展现民主,体现君主关怀 D.进行廷辩,显示大臣才能29.(2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30.(2分)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12、.便于扩大秦国版图31.(2分)关于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政治制度的基础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直接原因 以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主要特征 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A. B. C. D.32.(2分)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建元六年“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为徼,通零关道、桥孙水(今安宁河)以通邛都”。历史上西南地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于 A.商代 B.周代 C.春秋战国 D.秦代33.(2分)秦朝修筑了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其目的是A.加强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B.为征服岭南地区运
13、输兵员和军需物资C.灌溉岭南地区水稻产区 D.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34.(2分)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依次是A.郡县(道)乡里 B.郡乡县(道)里C.县(道)郡里乡 D.郡县(道)里乡35.(2分)选举是近代民主制中官员产生的重要方式,而在秦朝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36.(2分)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完全正确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
14、的时间都有错误37.(2分)元史地理志:“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下列关于元朝地方行政区划设置表述错误的是A.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 B.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C.行省行使权力时不受中央的节制 D.在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38.(2分)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下列有关这项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皇帝决定国家的法律以及政策 B.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不受制约C.皇帝决策要得到群臣一致同意 D.官僚体制以维护皇权作为准则39.(2分)我国古代民间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俗语。其中,“州官”最早的职能
15、是( )。 A.掌管地方行政事务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C.管理地方军政大事 D.总管地方财政收支40.(2分)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西汉设立“中朝” 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 宋代设立枢密院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共26分)4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诸侯,嗣也。礼记王制篇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
16、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朱绍侯中国古代史请完成:(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依据这两则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3)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2.(8分)识读下
17、列图片: 图1 图2请完成:(1)图1、图2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地方管理体制?它们的大规模实行是在哪一时期?(2)上述两种地方管理体制有哪些主要不同?其中,图2中地方管理体制的实行有什么重要意义?4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 唐人沈既
18、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题干反
19、映了宗法制的基本法则。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D6.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可知西周时期分封制的基本情况,故选D项。7.答案:C 解析:周初分封的对象主体是姬姓贵族,故选C项。8.答案:C 解析: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诸侯用九鼎殉葬(天子标准),说明这种等级秩序遭到破坏,即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C项。9.答案:A 解析:“不孝子”应该是“以湘公”的后代,他们之间有着血缘关系,反映了宗法血缘关系。10.答案:C解析:西周宗法制中,除了周天子是绝对的大宗外,其他大宗、小宗都是相对的。周天子
20、分封诸侯,周天子即是大宗,各诸侯为小宗;诸侯若再分封卿大夫,则诸侯为大宗,卿大夫为小宗。因此题干中周天子封伯禽于鲁国,则周天子为大宗,伯禽为小宗,鲁国内部又再分封,则鲁国国君为大宗,再分封的卿大夫为小宗。11.答案:C12.答案:C解析:鼎是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楚庄王敢观兵于周郊,问鼎大小轻重,说明他有取代周天子的野心,进而反映了周初的分封制走向了瓦解,故选C项。13.答案:C 14.答案:C 解析: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故选C项。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B20.答案:C21.答案:A 解析:郡县制代替分
21、封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故选A项。22.答案:D解析:秦朝官制中,皇帝至高无上,下设“三公”。其中,太尉掌管军事,但秦始皇要控制军权,故太尉职位空缺;御史大夫的存在自然更多地体现在分散相权,牵制丞相方面,故选D项。23.答案:D解析:注意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商鞅是秦国人但不是秦朝人,故排除,选D项。24.答案:C 25.答案:B 26.答案:A 解析:西汉初年,统治者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设立了一些王国,形成了郡国并行的地方政治制度。27.答案:A28.答案:B 解析:
22、多数人讨论国家军政要务,可以集众人之智慧,减少决策的失误。29.答案:B 解析:郡县制的确立,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任命,有效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30.答案:C31.答案:A解析:导致秦二世而亡是因为秦的暴政,与秦的政治制度无关,故结论错误;秦灭六国,只是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此后,中国又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及五代十国的分裂,故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A项。32.答案:D 33.答案:B34.答案:A解析: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35.答案:D36.答案:C 解析:科举制自隋朝开始,科举制的产生有很大的积极
23、作用,故选C项。37.答案:C解析:行省是中央为管理地方而设置的机构,直接听命于中央,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不可能不受中央节制,故选C项。38.答案:C 39.答案:B40.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41.答案:(1)制度:分封制度。原因:周王按爵位高低赏赐诸侯土地,受封的诸侯应向周王尽一定的义务,定期朝见周王;否则,将会被治罪或遭到周王率领的天下诸侯的讨伐。(2)制度:宗法制度。最大特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3)关系: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共同作用:维护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对巩固西周的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42.答案:
24、(1)图1:分封制,西周时期;图2:郡县制,秦朝。(2)主要不同: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时期,郡县制盛行于我国整个封建社会;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以地域关系为基础;分封制使地方拥有相当的独立性,郡县制实现了地方权力向中央的集中;分封诸侯世袭王位和封地,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分封制容易滋生地方割据势力,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发展。意义: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43.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及第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及第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考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