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甲字
第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某某农家风情园
建设单位:某某农家风情园
编制日期:2009年11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4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占地面积
(平方米)
21001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8900
总投资
(万元)
18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13.5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7.5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1企业概况
某某县农家风情园位于新疆某某县境内,总投资180万元,占地面积约21001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8900平方米,于2007年5月修建完成并投入运营。
某某农家风情园,是一家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会所。风情园内建有配套建设普通(标准)客房、蒙古包、民族歌舞风情宴会厅、钓鱼厅、花卉大棚等设施。
某某农家风情园现有员工32名,其中管理人员6名,主要负责度景点全年的日常管理;工作人员26名,主要负责景点游客的服务工作。
某某农家风情园主要以某某地区游客为主,日最大游客承接量为200人次,日平均接待游客100人左右。
2项目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自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再单纯追求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而是更加注重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选择同家人或朋友一齐去风情园、风景区度假旅游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放松、愉悦身心的生活方式,这在无形当中刺激了新疆旅游业及其相关配套行业的快速发展。
新疆旅游具有特殊地缘和资源优势,其旅游资源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而且涵盖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沼泽、湖泊、绿洲等,呈现多层次奇特景观。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十分广阔的前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与此同时,我们也明显的可以看到,新疆旅游业与发达省区旅游业相比,尚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并完善。如:各旅游景点分散,且大多分布在远离城市的山地、沙漠等人烟稀少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大多旅游景点缺乏系统开发,不仅景点特色得不到体现,而且电力、供水、餐饮、住宿、通信、银行、医疗、环保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也极不完善。这些问题不仅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也限制了新疆旅游业及其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
因此,在人们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加、新疆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诸多问题急需完善的背景下,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在保持“食、住、行、游、购、娱”旅游业6大要素中“食、住”环节的同时,向“游、娱”等综合性方面发展,投资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某某农家风情园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不仅顺应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也为企业自身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的法规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要求,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特委托我部对该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我部在承担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即派有关人员对该建设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工作,现按有关技术规范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编制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3项目内容及规模
(1)项目名称
某某农家风情园
(2)项目位置
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位于新疆某某县境内。风情园北侧靠近蔬菜大棚,南侧为居民区,西侧为耕地,东侧为公路,附近无明显环境敏感建筑及区域。其地理坐标为:38°25′00″N,77°14′45″E。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1。
(3)项目内容
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为新建工程,总占地面积约21001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其内主要建筑设施有:
民族歌舞表演厅:内配有配合歌舞表演的相应音响设备。
客房:共计10间,均为砖混结构平房,其内配有电视、淋浴等标准客房基础设施。
民族风情蒙古包:共计4间,其内配有电视、卡拉OK、桌、椅等基本生活娱乐设施。
钓鱼厅:平房1间,砖混结构。
卫生间:共计2处,均为水冲厕所。
花卉大棚:平房1座,屋顶有机玻璃搭建而成,采光性好,大棚内种有各种花卉。
化粪池:共计1处,主要用于储存生活污水,待其隔油、沉淀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另还建有地下水井1处,厨房1处,营业厅1处。
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
(4)项目投资
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总投资为180万元,全部新疆某某农家风情园有限公司业主自筹。
(5)配套设施
1 ①给水、排水
本项目供水由某某县供水所供应,产生的生活废水排入园区内化粪池经处理后排走。
②供电
本项目用电由某某县电力公司集中供应。
③供暖
某某农家风情园目前无集中供暖设施,因此采用壁挂炉燃烧天然气供暖方式。
④交通、通讯
本项目位于某某县主干道上,交通较为便利。
本项目场地处在电信和移动通讯业务范围之内,通讯条件能够满足本项目需要。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位于某某县境内,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建综合性服务会所,周围无工矿企业,多为村民住房及生态果园,以下为本项目相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中SS、CODcr、BOD5、NH3-N等主要污染物排放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要求,对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大。
(2)项目区内未建垃圾池,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严重影响周围景观。
(3)项目园区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值较高,且未采取有效降噪措施,对周围声环境及居民影响较大。
(4)项目园区内由厨房产生的油烟较大,未采取处理措施,对园内空气造成不良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理位置、水文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气象、生态等):
1、地理位置
某某县位于新疆西南部边陲、昆仑山北麓,帕米尔高原南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布古里沙漠之间的叶尔羌河冲积扇平原中上游,位于东经76°1′57〞—77°46′30〞,北纬37°27′30〞—39°15〞。南于泽普、叶城相接,西靠英吉沙县和阿克陶县,东与麦盖提县相连,西北与岳普湖县、疏勒县为邻,西南与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县境平均海波1231.2m,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长,东西窄,南北最长190公里,东西最宽处为56公里,总面积为8195.69平方公里。
本项目区地理位置见图1。
2、水文条件
某某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叶尔羌河、提孜拉甫河流经县境,水资源总量26.1亿m3,其中地表水年径流量16.9亿m3,地下水总储量9.2亿m3,是典型的灌溉农业县。
本项目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稳定水位在地表以下约7m,年内变化幅度0.8—1.2m,水质良好。
3、地质条件
某某县地处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其土质系海底基岩风化而成,县境在大地结构属于塔里木绿洲一部分。主要为帕米尔山前冲积扇和叶儿羌河三角洲。这两块平原从大的地貌类型上说,皆属于喀什格尔三角洲,为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绿洲。构造上为南天山-西昆仑山的山前凹陷地区,早第三纪时期为古地中海海湾,晚第三纪以来海底台基急剧上升,该凹陷带随之上升成陆地后不断沉积叶尔羌河等河水冲刷而至的第四季沉积物,发育成现代平原地貌。
本项目区场地土属Ⅱ类中软构地,覆盖层厚度7—20m,地层二元结构,松散层岩性一般以粉土为主,局部有粉沙透镜体,剪切波速150—250m/s:基层为居厚卵砾石层,剪切波速大于500m/s。松散层允许承载力为70—90千牛/平方米。
4、气候气象
某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资源,四季分明,气候干燥,日照长,水份蒸发量大。年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2.3℃,年日照时数296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6.6毫米,无霜期192天,昼夜温差大,能满足农作物一年两至三熟的热量要求。其主要气象要素特征值如下:
年平均气温 0.9℃ 极端最高气温 39.4℃
极端最高气温 39.4℃ 年平均相对湿度 65%
年平均风速 2.0m/s 夏季平均风速 3.0m/s
冬季平均风速 1.2m/s 年平均降雨量 100.0mm
年平均蒸发量 100.0mm 年平均日照时间 2862.8h
5、土壤、植被及生物多样性
(1)土壤
某某县境内主要是灌淤土和下潮土,地质优良,宜于各种作物种植。土壤1-9米为黄土(灌淤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棕漠土等),为三级非自重湿陷场地,9-26米为砂卵石,26-80米为岩性砂石,少量砂,静水位11.3米,地耐力一般在9-12吨/平米之间。某某县共有耕地1.26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4.87万公顷。在平原中,砾石戈壁、沙丘占15.74%,荒草地占41.83%,水渠、道路、居民点占3.76%,林地占3.25%,水库、洼地占7.45%,河道占1.51%。沙漠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西部,东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尔苏接壤,西部为布古力沙漠。
项目区位于帕米尔高原山前冲积扇,海拔在1150—1180m,主要由平原土壤构成,受河流及流域影响较显著,在叶尔羌河流域冲积平原、洪积扇边缘和三角洲地带,土壤分为草甸土、灌淤土、潮土、水稻土、沼泽土、棕漠土、盐化和风沙土等组成。
(2)生态植被及野生动物
某某县共有草场面积20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3万公顷,林地面积3.52万公顷,林木覆盖率5.1%。野生植物有37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有甘草、麻黄、贝母、党参等,其中甘草产量较高。树种有杨树、柳树、桑树、沙枣、槐树、梧桐、松树、杉树、柏树、红柳、胡杨、沙棘等。果树有桃、杏、梨、苹果、巴旦木、葡萄、无花果、石榴、樱桃、阿月浑子、核桃等。甜瓜和西瓜质地优良、含糖量高。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还有水稻、大麦、高粱、油菜、胡麻、葵花、花生、芝麻、小茴香等。药用植物有甘草、党参、麻黄、雪莲等数十种。动物家畜有羊、牛、马、驴、驼、骡、猪、兔等。野生动物有狐狸、野猪、大头鱼、叶河鲟、黄羊、狼、云豹、黄羊、雪豹、雪鸡、野兔、松鼠等,还有种类繁多的飞禽。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政区划分
某某县辖7个区公所,7个镇、22个乡:某某镇、恰热克镇、艾里西湖镇、荒地镇、阿瓦提镇、白什坎特镇、依盖尔其镇、古勒巴格乡、阿热勒乡、恰热巴格乡、托木吾斯塘乡、英吾斯塘乡、乌达力克乡、阿热斯兰巴格乡、孜热甫夏提塔吉克族乡、亚喀艾日克乡、喀群乡、藿什拉甫乡、达木斯乡、米夏乡、伊什库力乡、拍克其乡、塔尕尔其乡、阔什艾日克乡、墩巴格乡、阿拉买提乡、阿扎特巴格乡、巴格阿瓦提乡、喀拉苏乡。境内有某某农场。
2、政区人口面积
全县面积7960平方千米。总人口66.67万人。民族有维吾尔、汉、回、塔吉克、乌孜别克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6%,城镇人口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2.5%。
3、工业
现某某工业已基本形成拥有纺织、建材、电力、煤炭、农副产品初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其中纺织工业目前拥有纺锭15200锭,汽流纺1176头;电力工业目前总装机容量39935KW。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建材工业拥有10万吨水泥生产线一条,煤炭工业设计生产能力达40万吨/年,果蔬加工目前已拥有10吨/小时杏酱生产线,铅锌冶炼设计生产能力达18000吨/年。农副产品加工业目前拥有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等。
4、农业
近年来,某某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提出了农业精品富民战略,把特色产业作为振兴某某经济突破口,着力打造“ 三大”工程,全面发展“果林、蔬菜、优质专用粮、棉花”四大优势产业。加快了60万亩无公害巴旦姆、5万亩无公害蔬菜、60万亩棉花、5万亩大米、2万亩玫瑰花五个万字牌基地建设步伐,培育了特色经济带。形成了具有某某特色的县域经济新格局。
某某县有丰富的优质棉花资源,有"叶尔羌"牌棉花这个全国知名品牌,有种植优质棉、高产棉的优势,有开发棉纺产品的潜力。一直以来,棉花是种植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总产连续多年超过百万担,并多次荣获全国棉花生产先进县。为充分利用棉花产业这一资源优势,计划把棉花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引进棉花深加工企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生产要素配置上积极向龙头企业倾斜,加强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同时,以此为龙头,延伸棉纺织行业深加工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织布、制衣的蓬勃发展,形成优质棉制品重要生产基地。
5、交通文化
境内交通便捷,路网众横交错,315国道、215省道贯穿全境。2003年底,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2.9公里。全县程控电话装机27834门,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用户已达到21186户,互联网用户1115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3部。
全县有乡级文化站28个,图书馆28个,村级文化室462个。有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将达到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有县级文工团1个,年上演节目270场次。
有各级各类学校286所,在效学生165284名,小学生入学率99.5%,中学入学率89.2%,“两基”巩固率小学达99.7%、初中达99%。2003年高考录取475人,录取率76.2%。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
6、科普卫生
现有各类科技人员7587人,其中高级职称54人,中级职称1482人。实施科技项目141项,申请专利6项,有26项成果获国家、省、地奖励,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0%。
农牧民群众传统性体育运动广泛开展,每逢节日,各族群众都举办刁羊、摔交、沙哈迪和达瓦孜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平均每年举办县乡运动会27场次,有3个乡镇被授予全国农村体育先进乡镇。全县有8个县直医疗卫生保健单位,29个乡镇卫生院,319个村医务室(其中甲级村医务室139个),卫生技术人员1183人,医院床位1220张,全县每万人拥有医生18人,每万人拥有床位19张。
7、风景名胜
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特色突出。旅游景点有喀尔苏的沙漠景观,达木斯的原始森林,依干其水库、维吾尔音乐经典《十二木卡姆》的创作者阿曼尼沙汗陵墓等。有阿勒屯麻扎、阿孜勒清真寺等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项目区范围内没有文物古迹。
项目行政区划属喀什地区某某县。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1.1监测数据来源
本次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引用喀什地区环境监测站2007年10月16日~20日对项目区附近范围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来评价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时间为连续5天监测,SO2、NO2每天采样时间不小于18小时,TSP每天采样时间不小于12小时。
1.2评价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详见表1)
表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单位:mg/m3
污染物名称
SO2
NO2
TSP
取值时间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日平均
年平均
浓度限值
0.15
0.06
0.08
0.04
0.30
0.20
1.3评价方法
监测项目为TSP、SO2、NO2,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评价方法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公式为:
式中:Ii:i污染物污染指数;
Ci:i污染物实际浓度值,mg/ m3;
C0i:i污染物评价标准浓度值,mg/ m3。
当I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不超标;当I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超标;当I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处于临界状态。
1.4评价结果
监测数据具体见表2。
表2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日均值) 单位:mg/m3
日期
SO2
NO2
TSP
10月16日
0.014
0.008
0.707
10月17日
0.013
0.004
0.649
10月18日
0.026
0.006
0.712
10月19日
0.014
0.006
0.738
10月20日
0.019
0.004
0.688
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监测、评价结果统计表(取5日均值)单位:mg/m3
污染物
SO2
NO2
TSP
污染指数
0.115
0.047
2.329
是否超标
未超标
未超标
超标
由表3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中的TSP日均浓度值均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其余两项指标均未超标,评价区域主要的污染物为TSP。其超标原因主要是:某某县地处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气候干燥、降水量极少,易出现沙暴天气。
2、水环境质量
2.1地表水监测状况
2.1.1监测数据来源
喀什地区环境监测站于2007年10月21日对叶尔羌河引水干渠做现状监测。监测项目有:pH值、CODcr、BOD5、挥发酚、氯化物、氨氮、氰化物、铜、锌、铅、砷、汞、六价铬、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粪大肠菌群共17项。
2.1.2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见表4。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单位: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pH值(无量纲)
6-9
13
镉≤
0.005
2
溶解氧≥
5
14
铬(六价)≤
0.05
3
高锰酸盐指数≤
6
15
铅≤
0.05
4
化学需氧量≤
20
16
氰化物≤
0.2
5
五日生化需氧量≤
4
17
挥发酚≤
0.005
6
氨氮(NH3-N)≤
1.0
18
石油类≤
0.05
7
总磷≤
0.2
19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8
铜≤
1.0
20
硫化物≤
0.2
9
锌≤
0.3
21
粪大肠菌群(个/L)≤
10000
10
氟化物(以F-计)≤
1.0
22
硫酸盐(以SO42-计)≤
250
11
砷≤
0.05
23
氯化物(以Cl-计)≤
250
12
汞≤
0.0001
24
硝酸盐(以N计)≤
10
2.1.3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其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为:Sij= Cij/ Csi
DO的标准指数为:SDOj=;
;
式中:SDoi,j———溶解氧浓度指数;
T———水温,℃;
DOj——所测溶解氧浓度,mg/l;
DOf ——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DOs ——溶解氧的地表水水质标准,mg/l;
对于以评价标准为区间值的水质参数(如pH为6-9)时,
其单项指数式为: pH的标准指数为:
式中:Si,j ———某污染物的污染指数;
Cij ———某污染物的实际浓度,mg/l;
Csi ———某污染物的评价标准,mg/l;
SpH,j———pH标准指数;
pHj ———j点实测pH值;
pHsd ———标准中pH的下限值(6);
pHsu ———标准中pH的上限值(9)。
2.1.4评价结果
地表水监测及评价统计结果表见表5。
表5 地表水质量监测结果 单位:mg/L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序号
监测项目
监测结果
1
pH
8.36
0.91
10
铅
0.005
0.10
2
CODcr
9.60
0.64
11
汞
0.00002
0.40
3
BOD5
1.00
0.33
12
砷
0.004
0.08
4
挥发酚
0.001
0.50
13
六价铬
0.002
0.04
5
氯化物
92.42
0.37
14
硫酸盐
114.0
0.46
6
氨氮
0.049
0.10
15
硝酸盐
6.563
0.66
7
氰化物
0.001
0.02
16
亚硝酸盐
0.002
0.02
8
铜
0.02
0.02
17
粪大肠菌群
2400个/L
2.40
9
锌
0.02
0.02
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评价区域地表水除粪大肠菌群超标外,其它监测项目均在标准范围内,符合评价标准,粪大肠菌群超标是由于人类活动频繁,造成部分地区的地表水中粪大肠菌群超标。
3、声环境
为了解工程所在区域环境噪声现状,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项目区域声环境进行监测。
3.1监测数据来源
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特点,噪声环境现状调查范围为新建项目范围,项目区布设4个监测点,分布在项目区边界东、南、西、北面。监测仪器使用AWA6218B型精密噪声统计分析仪,监测前用声级校准器进行校准,测量时传声器距地面1.2m。
3.2评价标准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3.3评价方法
依照GB/T14623-200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噪声监测。现状评价方法采用噪声污染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Pn=Leq/Lb
各监测点等效A声级计算方法:
式中:Leq——在T段时间内的等效连续A声级,dB(A);
Li——第i次读取的A声级,dB(A);
N——取样总数。
3.4评价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
表6 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时间
监测点
监测结果
监测时间
监测点
监测结果
昼间
东
31.3
夜间
东
28.5
南
30.8
南
29.7
西
33.6
西
30.9
北
57.0
北
44.5
从表6结果可以看出,各监测点位的噪声污染指数小于1,也符合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因此评价区域内的声环境较好。
本项目位于某某县,该区为典型人工经营农村生态环境系统,项目区及其周围区域无工矿企业,也无高层建筑和大型设施,更无医院、河流、湖泊、水库、自然保护区、军事要地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区地表未硬化,植被以人工种植防护林为主,无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及文物古迹,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及污染源排放特征,确定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
1.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不会因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受到影响;确保项目所在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中二级标准的要求;做到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气能够达标排放。
2.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水环境不会因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受到影响;确保叶尔羌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的要求,做到本项目所产生的废水能够达标排放。
3.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不会因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而受到影响;确保项目所在区域的背景噪声强度控制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要求内;做到本项目所产生的噪声能达标排放。
4.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卫生和景观,确保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均能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不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5.保护项目区所在区域的动植物及原始生态环境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
3《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
4《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
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国家及自治区环保局规定的“十一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结合本项目污染源排放特征、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等因素,确定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CODcr、生活垃圾,建议按污染物达标情况下其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为:
CODCr:0.08t/a;
生活垃圾:23.8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住宿
(民族风情蒙古包,标准客房)
休闲娱乐
(包括生态园及休闲娱乐区)
餐饮
(包括厨房、民族风情蒙古包)
莎车县供水所供水
供电公司集中供电
天然气供气
厨房、餐厅废水
日常生活
污水
厨房油烟
化粪池
生活垃圾
粪便
社会噪声
机械噪声
汽车
外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图3 莎车农家风情园工艺流程简图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
由于本项目已投产运营,故本次评价不对施工期污染因素进行分析。
2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
运营期间,本项目主要污染工序见表12。
表12 本项目营运期主要污染工序一览表
污染类别
编号
污染源
名称
产生工序
主要污染因子
废气
YG2
厨房油烟
厨房烹饪过程
油烟
废水
YW
生活污水
游客、员工生活过程
SS、CODCr、BOD5、NH3-N
噪声
YN1
设备噪声
通风、音响设备
工作过程
机械噪声
YN2
人群噪声
游客娱乐过程
社会噪声
固废
YS1
生活固废
游客、员工生活过程
生活垃圾
YS2
锅炉固废
锅炉清渣过程
煤渣
生态
基本不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处理后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厨房油烟
油烟
8mg/m3 0.05t/a
2mg/m3 0.01t/a
水污染物
住宿、餐饮、娱乐场所
生活污水
SS
200mg/l 0.53t/a
20mg/l 0.05t/a
CODCr
300mg/l 0.8t/a
30mg/l 0.08t/a
BOD5
160mg/l 0.43t/a
16mg/l 0.04t/a
NH3-N
30mg/l 0.08t/a
4.5mg/l 0.01t/a
动植物油
25mg/l 0.07t/a
3.8mg/l 0.01t/a
固体废弃物
住宿、餐饮、娱乐场所
生活垃圾
锅炉房煤渣
生活垃圾
23.8t/a
0t/a
噪声
主要为通风、音响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及游客产生的社会噪声,均属间歇排放,噪声强度在75-95dB(A)之间,通过为通风设备加装消音器,在娱乐场所建隔(吸)声墙、安装隔(吸)声门窗,对音响设备运行和游客娱乐时间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在景区四周建隔声绿化带等措施,可使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降低20-40dB(A),能够做到达标排放。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新建建筑(构)物及设施较少,项目区绿化面积为18900m2,绿化率达90%,基本保持了项目区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很小。
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本项目已建成并投产运营,故本环评不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气主要为锅炉烟气和厨房油烟。
①锅炉烟气
本项目锅炉房配备1台小型节能燃煤锅炉,用于部分时段为景点游客和员工提供生活所需热水。该锅炉所用燃煤来自喀什地区,年耗用量约为5t,煤质分析见表13。
表13 煤质分析表
指标
水分
Mad(%)
全硫
St,d(%)
灰分
Ad(%)
挥发分
Vdaf(%)
发热量
Qg,d(MJ/kg)
成分含量
4.7
0.8
18.8
10.8
28.6
锅炉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SO2。但由于该锅炉为小型节能锅炉,自带净化烟气装置,该锅炉烟气中烟尘、SO2等污染物排放浓度很小,均能达到《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Ⅱ时段排放标准,要求锅炉烟气经20m高的烟囱高空排放。
由于锅炉烟气排放源强很小,几乎不对周围大气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仍可维持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水平以上。
②食堂油烟
一般厨房食用油耗油系数为0.07kg/人·天,本项目年工作天数为180d,每天平均有130人用餐,则食用油耗油量约为9.1kg/d(1.6t/a),一般油烟产生量占食用油耗油量的2-4%,取均值3%,则油烟产生量约为0.27kg/d(0.05t/a),油烟产生浓度约为8mg/m3。为消除油烟对室内空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求厨房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对油烟进行处理。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相关规定的要求,综合考虑本项目厨房规模,确定油烟净化装置的油烟去除率为75%,则油烟排放浓度约为2mg/m3,排放量约为0.06kg/d(0.01t/a),经处理后的油烟排放浓度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相关排放标准,再经排烟管道高空排放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本项目员工总数为32人,日均承接游客数量为100人,年工作天数为180天,按每天每人用水0.1m3/d,排水量为用水量的85%计算,则本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1.2m3/d(2020m3/a),污水中主要污染因子的浓度约为SS:200mg/l、CODCr:300mg/l、BOD5:160mg/l、NH3-N:30mg/l、动植物油:25mg/l。
由上述可知,本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生活污水如直接排放,则其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加之本项目所在地尚无集中式二级污水处理厂,因此要求建设方建造污水处理设施。
此外,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995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饮食娱乐服务企业环境管理的通知》中饮食服务企业废水排放口必须安装隔油装置的要求,因此建设方应在污水排放口安装隔油装置。经处理后,污水处理装置对NH3-N等污染物去除率可达65%以上,对CODcr等污染物去除率可达60-75%以上。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可用于项目区绿化,对周围水环境影响极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主要噪声源为景点内人群集中场所通风、音响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机械噪声及游客娱乐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噪声,其排放均属间歇式排放,噪声强度在55-75dB(A)之间。
据对有关资料的类比调查得知,噪声源四周如果有相对封闭的墙体及绿化隔声带时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隔声效果,可降低噪声强度约20-40dB(A)。本项目生态园等人群集中场所墙体均为封闭砖混结构,其周围一般设有绿化带,因此本项目产生的噪声经墙体和绿化带隔声及距离衰减后,项目区界外噪声强度基本能控制在55dB(A)水平以下,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
此外,考虑到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情况,本环评要求建设方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低噪声通风设备,或为其加装减振、消音装置。
②加强对音响设备运行时间及游客娱乐时间的管理,严禁在午休及深夜时间运行音响设备或是在室外进行高噪声娱乐活动。
通过采取以上噪声污染控制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各类噪声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游客、员工产生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按照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kg,员工总数为32人,日均承接游客数量为100人,年工作天数为180天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32kg/d(23.8t/a),集中收集至景点内的垃圾池后定期运至某某县垃圾填埋场卫生填埋,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3.生态及景观影响分析
本项目位于某某县,当地属典型人工经营农村生态环境系统。项目区及其周围区域无工矿企业,也无高层建筑和大型设施,更无医院、河流、湖泊、水库、自然保护区、军事要地等环境敏感目标。项目区地表未硬化,植被以人工绿化植物为主,无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及文物古迹,生态环境原始状态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项目区及其附近区域无集中供排水管网。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由某某县供水所供给。另外景点内1口地下水井出水主要用于灌溉果树,能够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至景点内化粪池处理后,能够达标排放,可用于项目区绿化。供电由乡供电所集中供给,可满足本项目用电需求。本项目位于某某县主干道上,交通便利,便于度假村每日所需日常生活用品的调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