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宁化城东中学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语基(14分)(一)古诗文积累。(7分)1曲径通幽处, 。 2 ,浅草才能没马蹄。 3知困, 。虽有嘉肴4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动物来表现早春美景的句子是 , 。5论语中表现时间飞速流逝,应珍惜时光的句子 , 。 (二)阅读下面片段,完成6-8题。(7分)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jio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一个慷慨的决定: “万物均有
2、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举世无双。”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ch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6看拼音写汉字或给文中加点字注音。(4分)风韵( ) 险象迭生 ( ) jio洁( ) ch销(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1)心旷神怡:
3、 (2)慷慨: 8在方框处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1分) 二、综合运用(6分)9根据对话情境,完成(1)(3)小题。(7分)“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此现象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学生甲:我觉得大家其实都不愿意闯红灯,实在是等红灯的时间太长了,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过街行人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着才过得去。学生乙:这种现象也需要我们自我反省,我觉得主要原因在于不少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才使得红绿灯形同虚设。学生丙:说的挺有道理。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规也总是心怀侥幸,认为法不责众,所以较难坚守自己的道德
4、底线。(1)学生甲、学生乙和学生丙争论的焦点是:( )(2分)A.“中国式过马路”到底好不好。B.“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C.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处罚措施是否得当。(2)下面的说法与学生丙的说法相符的一项是( )(2分)A.学生甲说得挺有道理。B.“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不能姑息,必须根治。C.“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很多中国人认为法不责众。(3)假如你也参与了此次讨论,你会发表怎样的看法?请将你的理由说清楚。(3分)_ _三 、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
5、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但知其一(
6、11.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2分)阅十余岁古义:()今义:()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12.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翻译 1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表达)((2分) (二)名著阅读:(6分)15请用精简的语言写出有关武松的两个情节:(1): (2): 16繁星春水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17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
7、点的,像蚯蚓和狐狸鼹鼠嘲笑吹牛皮说大话,蚂蚁和蝉讽刺 ,衔肉的狗批评 。(三)现代文阅读:(22分)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完成18-21题。(8分)(1)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的,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8、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
9、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了一篇我新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10、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18.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我”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3个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括号中。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2分)( )-( )-( )19.用文中原句回答: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2分) 20.“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我”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2分)母亲对我: 父亲对我: 21.用文中原句回答,能够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2分
11、 阅读悠长的铃声完成2226题(14分)悠长的铃声毕淑敏雨天,是城市的忌日。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了。“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是有本约翰速度再加了兴奋剂,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是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有一瞬,几乎想席地坐下,喉咙里发咸,仿佛要吐出红色来。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
12、然而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该停止奔跑,我对自己说。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的完结。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时间那么长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者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然后,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筋里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这法子秘不传人,却是百试百灵的。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
13、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我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伸直双腿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终于,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从学院毕业。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样的老人说:“师傅好!”他瞅瞅四周无人,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14、你不要放在心上”他又踌躇了,“我只是想告诉你 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到底是什么事呢?”我的好奇心发作了。“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善地看着我。“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忙不迭地追问。“你千万别介意我不是姓侯,我姓孙”2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2分) 2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4分)(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2)“他
15、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2分) 2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对他作点评价。(2分) 25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来。(答两点即可)(2分) 26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4分) 四、作文(40分)27以“ 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 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