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原铜锭检验作业指导书A0.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78409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铜锭检验作业指导书A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原铜锭检验作业指导书A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荣祥五金锻冲压铸造有限公司 标 题 铜锭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版 次 A/0 制订部门 研发部 制订日期 2012.05.15 页 次 4 / 4 一.目的:对铜锭的外观、成份、镜面抛光、金相组织、显微组织及晶粒的大小、抗脱锌性能等进行检验,以确保质量合格。 二.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铜锭化学成份、镜面抛光、外观等方面的检验规则; 1.2 本规范规定了铜锭的质量状态标识; 三.作业程序: 1. 要求 1.1 外观 1.2 化学成份 1.3 镜面抛光 1.4 宏观金相 1.5 显微组织及晶粒大小 1.6 抗脱锌性能 2. 外观 2.1 检查方法:目视; 2.2 铜锭表面应光洁,不得有飞边、毛刺、熔渣; 2.3 铸锭断口组织致密,不得有熔渣和夹杂物; 2.4 不允许有浇注时的收缩裂纹; 2.5 铸锭上表面收缩良好,无明显的收缩不良特征; 2.6 成分标签单与产品规格标签单应贴在同一块铜锭表面。 3. 化学成份 3.1 检查方法:光电直读光谱仪; 3.2 铸锭化学成份按照BS EN 1982:2008铜及铜合金-锭与铸件,GB/T8737-1988铸造黄铜锭的要求进行判定; 3.3 需方对铸锭的化学成份有特殊要求时,可以按照供需双方的标准要求另行商定; 3.4 每炉取1个样品进行成份分析; 3.5 测试样品必须干燥、平整,每个样品需测试三个有效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3.6 我司主要铜锭牌号的化学成份标准 牌号分类 铜锭化学成分,wt.% 代码 名称 Cu Pb Al Sn Fe Ni 其他 Zn 杂质 G01 A+级 59.0~60.0 1.2~1.6 0.6~0.7 0.10 0.03~0.10 0.10 / 余量 0.2 G02 A级 59.0~60.0 1.2~16 0.6~0.7 0.10~0.20 0.10~0.20 0.20 / 余量 0.3 G24 B级 58.5~59.5 1.0~2.0 0.6~0.7 0.20~0.35 0.20~0.35 0.35 / 余量 0.5 G03 C级 58.0~59.5 1.0~2.5 0.6~0.8 0.80 0.60 0.80 / 余量 0.8 G04 DZR 61.5~63.0 0.8~1.5 0.6~0.65 0.20 0.04~0.20 0.30 As:0.02~0.25 余量 0.2 G05 低铅2 60.0~62.0 0.15 0.6~0.7 0.20 0.20 0.30 Bi:0.6~1.0 余量 0.2 G06 低铅3 60.0~62.0 0.25 0.6~0.7 0.20 0.20 0.30 Bi:0.6~1.0 余量 0.2 4. 镜面抛光检验 4.1 检验方法:目视,要求左右裸眼视力在1.0以上,不借助任何放大工具; 4.2 检验条件:在自然光或光照度不低于300LX(相当于40W的日光灯光照强度)光线下检验; 4.3 取样数量:每炉从4块不同位置的铜锭上各取1个样品进行抛光检验,每炉共检验4块; 4.4 样品大小:样品抛光面为浇注铜锭的整个横截面; 4.5 抛光工艺流程:50#砂带→180#砂带→320#砂带→600#砂带→布轮→风轮; 4.6 抛光后用干净的软布擦干净,按照5.1条,5.2条的要求进行检验; 4.7 A级铜锭按照抛光1级要求检验,达到1级要求的铜锭才能判定为合格; 4.8 B级铜锭按照抛光2级要求检验,达到2级要求以上的铜锭才能判定为合格; 4.9 C级铜锭按照抛光3级要求检验; 4.10 铜锭抛光检验等级具体要求 等级 1 2 3 硬质点个数 0~1 2~3 <6 4.11 硬质点为直径小于0.2mm的点状突出物; 5. 宏观金相组织 5.1 将抛光后的样品用流动的自来水、无水乙醇依次冲洗干净,并使用吹风机将表面吹干; 5.2 在通风处使用稀硝酸对铜锭抛光面进行腐蚀,显示出金相组织后,立即用水进行冲洗; 5.3 然后用无水乙醇清洗,用吹风机吹干表面后检验宏观金相组织; 5.4 宏观金相组织标准等级图示例; 3 4 2 1 5 说明: 铜锭宏观金相组织标准等级示意图 1级:精炼合格; 2级:精炼欠佳; 3~5级:精炼不合格。 5.5 宏观金相组织判定标准分为1~5级,如6.4条所示。 5.6 精炼1级为完全合格,2级可以特采为A级铜锭; 5.7 其他等级的宏观金相组织属于不合格精炼组织; 5.8 宏观金相组织等级分类说明 等级 说明 备注 1级 铜锭外侧为均匀连续的粗晶粒组成的结晶带,内部为均匀致密的细晶粒 精炼最好 2级 铜锭外侧为不均匀、不连续的粗晶粒组成的结晶带,内部为均匀致密的细晶粒 精炼欠佳 3级 铜锭外侧无粗晶粒组成的结晶带,内部晶粒较粗大,肉眼不易分辨 稍作精炼 4级 铜锭外侧无粗晶粒组成的结晶带,内部晶粒较粗大,肉眼易分辨 未作精炼 5级 铜锭外侧由粗针状晶粒组成的结晶带,内部晶粒非常粗大,肉眼很容易分辨 未作精炼 5.9 检验数量:每炉检验1个样品。 6. 显微组织及晶粒大小 6.1 检验标准: 6.1.1 GB 6394-2002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量方法; 6.1.2 BS EN ISO 2624-1995 Copper and copper alloys. Estimation of average grain size; 6.1.3 ASTM E112-96(2004)e2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verage Grain Size; 6.1.4 YST347-2004 铜及铜合金 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6.2 检验设备:金相切割、镶嵌、抛光设备,金相显微镜; 6.3 铜锭平均晶粒直径小于50μm; 6.4 铜锭显微组织中,α相含量必须大于15%; 6.5 晶粒大小均匀、呈颗粒状分布,无严重的树枝状结晶; 6.6 显微组织应无夹渣,无未熔化的紫铜颗粒及大块的铁等夹杂物; 6.7 铅或铋颗粒应弥散细小、并且分布均匀,无团状聚集,无晶界偏聚。 7. 抗脱锌性能测试 7.1 DR铜锭需要进行抗脱锌测试; 7.2 测试标准 7.2.1 AS 2345-2006 Dezincification Resistance of Copper Alloys; 7.2.2 GB/T 10119-2008 黄铜耐脱锌腐蚀性能的测定; 7.2.3 ISO 6509-1981 Corrosion of Metals and Alloys-Determination of Dezincification resistance of brass. 7.3 检验设备:金相制样设备,水浴器,金相显微镜; 7.4 取样数量:1炉取2个样品进行测试; 7.5 取样位置:铜锭横截面正常结晶的细晶粒区域。 7.6 合格标准:根据客户的要求或标准的要求进行判定。 7.7 DR铜锭需检查每一块铜锭上是否均有“DR”标识; 8. 记录表格 8.1 《产品质量检验记录表》 JY-F-Q-137 8.2 《成品检验记录表(铜锭)》 JY-F-Q-164 编制: 审核: 批准: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技术指导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