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77844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知识讲解-春江花月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江花月夜编稿:姜虹 审稿:王娜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介绍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工诗,尤擅七言。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

2、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对诗歌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七言歌行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 顶峰上的顶峰” 。字词汇总滟滟(ynyn):波光荡漾的样子。霰(xin):雪珠。扁(pin)舟子:飘荡江湖的客子。扁舟:小舟。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

3、,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反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理清结构 【高清课程:春江花月夜析读5:4527:45】月亮是这首诗的最重要的意象,在本诗之中,月亮可谓是无处不在,按照景、理、情的逻辑顺序,月可以分为三种,景中之月,理中之月,情中之月。景中之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前两句写月出:这月出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诗人面对的是春江,看到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生”字需要玩味。其实

4、也可以用“升起”的“升”字,但是失去了明月活泼的生命感。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异曲同工。这两句开篇,写一轮明月随潮涌生,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景象壮阔、气势宏伟。初唐、盛唐的诗歌多数像青壮男子,大有屹立在天地之间,吞吐乾坤之气。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前句还是继续了浩大的场景,后一句则充分显示了“孤篇压倒全唐”的气概。这一句是虚写,而这个虚写比前一句想象海上生明月更为令人惊叹,因为它告诉我们,这首诗不仅仅是写一己之悲欢,而是写宇宙天地间的大境界: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何处,便是处处,我们每个人都是站在土地上,但并没有站在宇宙间,我们都会发一些感慨,但

5、发的仅仅是一己之悲欢,没有打通世间景、情的能力。张若虚开篇两句关于月色的虚写,便一下子超越了平凡。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诗人眼前的一切都消融在月色之中,天地浑融一体,分不出边际。这个略显霸气的明月将一切都囊括在自己的光辉里,于是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颤动着的空气,细密得若有若无的花林,还有蒙蒙眬眬隐约着的沙滩它们使月光飘动、闪烁,散发着淡淡的香味。花林、沙滩、自己已经不存在,它们只是月光的某种属性,是月光的一部分。面对此景,作者轮转了思维,他试图将我们带入到另一种意境之中,面对着这样的景致,让我们感到一丝隐隐的怅惘。月光笼罩了一切,月光使它们都成为幻象

6、。作者的情绪由热烈转向虚静,刚刚那个生命力十足的月亮,完美的月亮,忽然在纤尘不染的一色江天之下,便成了一轮孤月。理中之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一个神奇的天问。谁是第一个见到月亮的人?没有答案,也不好确定答案。因为,见到月亮这个表述是有着双重含义的。见到月亮,可能是人人都有这个机会,但是一见到月亮,便生出无限的惊喜,丰富的情愫,体验到与孤月与自己共鸣共生的,那便寥寥无几了。江月又在哪一年开始照人呢?这个问句更为孤绝,江月仿佛也成了宇宙中有生命特征的一员。这

7、轮孤月又何尝不是一直在等待呢?古人写月,多是写花前月下男女之情、天涯共此时的思乡怀人之意,少有张若虚这样的宇宙天问。唐代更是如此。唐诗多是气象丰厚,包含哲思的诗句并不多见,尤其是初唐盛唐的阶段更是绝无仅有。这样的疑问、哲理是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孤篇压倒全唐的最重要理由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亘古不变,人生却来去匆匆。人在与月初相见那一刹那应该有着无限的惊喜,但人类生命又给月亮带来什么呢?人的生命太短暂了,太虚幻了,它甚至来不及举起头来问候一下那轮明月,就匆匆逝去,淹没在汩汩的流水中,不留下任何痕迹。人类生命不过是个虚幻的瞬间显现,永恒的只是月亮。月

8、亮又如何呢?月亮也因自己的永恒而孤寂:只能默默送走流水。明月在岁月中渐渐冷却,渐渐高高地挂起,它注视着的目光里,应该有失望,应该有怜悯。这里,张若虚有没有惆怅?当然有,从个体的角度来看,生命的短暂,抵不上亘古长存的江月,这难道不让人惆怅吗?但是,张若虚并没有仅仅只看到个体的存在,他说“人生代代无穷已”,个体生命消逝了,可是人类薪尽火传,依然可以世代守望江月。这就是大家风范,张若虚在这首诗里一直没有拘泥于一己小我,而是把自己置身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链条中去张望,去审视,去发问,去回应。这便使诗歌具有了一种穿越古今、跨越时空的大气与魅力。让无数后来者读到之时都怦然心动,从而念念不忘。春花春月,流水

9、悠悠,面对无穷宇宙,深深感到自己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它是走向成熟期的青少年时代对人生、宇宙的初醒觉的“自我意识”:对自身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对这种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惆怅和留恋。人在十六、七岁或十七、八岁,在将成熟而未成熟,将跨进又尚未跨进独立的生活程途的时刻,不也常常经历过这种对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的觉醒式的淡淡哀伤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张若虚的理中之月是如此的新鲜,又如此的感人,既不做作,又不晦涩。他一下子就说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们念叨着这样的诗句,即使似懂非懂,也觉得余香满口。而可能恰恰是这似懂非懂,让

10、我们有着再次咀嚼的愿望。情中之月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诗歌的第三部分是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在这思念之情中,月又充当怎样的角色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当诗人用“谁家”、“何处”来发问时,他所要描述的实际是一个无家不有、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离别。这是一个永恒的、超越的生命之问。在月明之夜相思,

11、更加让人无所适从。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相思,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月光照在镜子上,镜子更亮了,思妇面对妆镜,镜子里映出姣好的容颜,月光里也映出了自己的容颜,审视自己的容颜,可惜没有欣赏自己的人。徘徊,月徘徊,一是因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徘徊,人徘徊。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月是有情之月,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

12、拂”两个痴情的动作,我们可以窥测到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思妇先是不懂月色,以为这是搅扰人的,但思妇转而理解了月之深情。其实,那轮古往今来的明月不也在孤独和期待之中吗?当它如此痴迷地纠缠着那个少妇的时候,当少妇沉浸在无边的思念之中时,月亮和人不再有隔膜,她们交融为一体。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凭着自己对孤独的真切体会,凭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和月光汇而为一。这时,鸿雁翩飞,鱼龙潜跃,江水中荡起美丽的波纹。感情使个体生命绚丽,心中的月光亦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时候,生命不再虚幻,她和月光一起在飞。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离别不仅是寂寞

13、,离别还催生着温情。对离别执著的人,也就是对温情执著的人。“闲潭落花”是一个清丽的梦境,梦境后,是一颗让人深深感动的满怀期待的心。生命就要在落花流水中耗尽了,但没有悲愤,没有悔恨,只有无尽的悠悠别情。在一个被浓浓的月光所包裹的夜晚,让我们一起相思吧,诗人说“碣石潇湘无限路”,即使爱人永远不会回来,我们也要紧紧地拥抱这轮月亮。这时,不再有对虚无的恐惧,有的只是此时的欢愉,巨大的幸福像潮水一样涌来,温暖了我们。宇宙不再冷寂,片片温情如花一般,在这春江花月夜里绽放、摇曳。一般来说,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往往是凄苦冷清,可是张若虚偏却写得温情脉脉。用自己的生命赋予江月以温情,从宇宙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4、确证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短暂,人生如逝,但温情,恰是人类在这宇宙间之所以立足的理由和根据。以上是从月的角度,分析了这首诗作。写作特色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具有韵律美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

15、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诗句韵律婉转,对仗工整,加上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又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艺术结构严谨完美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善于烘托和铺垫第一段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青春的哀愁。接着诗

16、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了宇宙永恒、时空久远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欣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知识迁移比较本诗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参考答案】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含蓄。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

17、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张九龄的月夜怀远意境宏大壮阔。起句“海上生明月”就很有气势,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却自然具有一种雄浑阔大的气象。接着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拓展阅读月之拓展 【高清课程:春江花月夜析读32:3043:31】月亮,在中国人心里一直是深情的,略举几首诗,对月的意象做一点拓展:缠绵之月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

18、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面对明月,苏轼唱起窈窕之章,窈窕之章指什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月光皎洁,月光徘徊,温润,月如窈窕美人,羞羞涩涩,迁延顾步,缠绵多情。人亦如月般柔美,多情。衬出月下美人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花前月下。月光不但衬出美人,也给美人以朦胧的意蕴,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这就是为什么月能生发出纯美、缠绵的情感的原因。相思之月:月意象探源羿射十日,万民皆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托与姮娥。逢蒙往而窃之,窃之不成,欲加害姮娥。娥无以为计,吞不死药以升天。然不忍离羿而去,滞留月宫。广寒寂寥,怅然有丧,无以继之,遂催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欲配飞升之药,重回人

19、间焉。淮南子,有删节姮娥就是嫦娥,古代等级制度森严,汉朝皇帝叫刘恒,姮娥则必须改字,叫嫦娥。嫦娥被迫吞下不死之药,思念家人,欲返人间。这就是月亮为什么能代表思念的最初记载。当然,也有对嫦娥的飞升原因持相反意见的,认为她为了成仙,偷吃仙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长夜漫漫,嫦娥久不成寐。但她后悔了,孤寂吞噬了之前飞升时的快乐。但不论嫦娥是何原因飞升到月亮上的,都表明了嫦娥奔月故事是相思主题的渊源。最深情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以月来表达相思怀人的诗句有很多,最深情的一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

20、,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的亮度是一样的,不会因为这是故乡,便更加明亮。如果我们以物理学的角度来读诗的话,便失之机械了。其实,这种错觉恰恰表达了思乡之切的最真实的心理。补充一首诗: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分手后相思,做梦也想和恋人在一起,可是见面后,却觉得这是在梦中了。久忆成梦,几回以梦为真,而今重逢,又不免疑真为梦,往昔只盼梦中相逢,今宵唯恐相逢是梦。这种真实与虚幻的交错,恰恰写出相思成灾时的真实的心理感受。理想、愿望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

21、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就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贾平凹月迹月代表了缠绵之情,相思之意,人生苦短的哲理,很少有人跳出这样的窠臼。贾平凹另辟蹊径,以孩童的心态与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出中秋之月迹,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作品中的“月”已经成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正如文中“三妹”所言“月亮是个好”。孩童对它的热切的盼望、寻找、争执的过程也正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不断探寻、追求、领悟的过程。 月光温润,人皎洁如玉,月映出爱美之柔情;月色清冷,人长夜不眠,月勾起相思之情意;月出永恒,人生忽如寄,月带来苦短之哲思;这多情的月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