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自...研究——以《湘行散记》为例_李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443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自...研究——以《湘行散记》为例_李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自...研究——以《湘行散记》为例_李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整本书阅读的初中语文自...研究——以《湘行散记》为例_李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汉语文教学137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提 要】统编版语文教材每册除了“名著导读”的设置外,还另外推荐了两本自读书目,自读书目的阅读可以有效沟通学生课内外的语文阅读。七年级上册的朝花夕拾之后的自读推荐书目为湘行散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推进学生对此书的自主阅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二是设置专题,构建体系;三是鉴赏感悟,情感思辨。通过这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湘行散记的阅读指导,能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时的着力点,促进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提升学生的自读能力,逐渐探寻出散文中的情感意蕴。【关键词】名著导读 自读书目 湘行散记统编版语文教材相较于之前版本的教材而言,在教材中新增

2、了名著导读版块,提升了学生阅读的比重,增加了学生阅读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七至九年级学段的阅读与鉴赏对整本书阅读的要求是这样表述的:“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探索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分享阅读感受;开展专题探究,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名著阅读作为重点部分,对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都有着关键作用。统编版语文教材每一册在名著导读中,除了以一些指定的主题阅读作品作为必读作品之外,同时还推荐两本自读名著,作为学生阅读书目的补充。相较于学生自行选择的良莠不齐的课外阅读作品,教

3、材中推荐的课内自读书目能够作为初中阶段学生提升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至关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总目标中对阅读能力是这样表述的:“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能结合自己的经验,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语言文字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时,能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科素养。本文结合当前语文教育实践中的现状,以从七年级整本书阅读中选取的湘行散记为例,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如何进行自

4、读书目的阅读切入,将自读书目的阅读真正落实到当前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湘行散记是沈从文从京回湘时所写的一篇散文集,由 12 篇散文组成。这部作品中描述了沈从文保留着原始湘西风情而又发生变化的故乡,同时也呈现出沈从文对社会、人生、历史的独特感悟,文中包含了作者的哀戚、希望与悲悯。七年级的学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对于散文虽然也有了一些课内篇目的学习经历,但是,自行阅读湘行散记,要想真正读懂、读透、读到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进行自行阅读时,教师除了需要调动学生自身在之前从教材和课堂中学到的阅读经验之外,还需要设计一些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来加以引导。一、由浅入深,层层递

5、进湘行散记这本书是朝花夕拾之后的自读推荐书目,二者必然有一定的关联性,湘行散记是朝花夕拾阅读经验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阅读朝花夕拾中积累的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可以运用到推荐书目的阅读中。朝花夕拾这一单元主题是“如何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中选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讲述鲁迅童年的嬉戏与学习生活。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与幼年鲁迅年龄相近,可以很好地体会到幼年鲁迅妙趣横生的经历,减少对于名著的陌生感。因此,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到朝花夕拾,再到湘行散记,能够基 于 整本书阅读的初 中 语 文 自主阅读策略研究以湘行散记为例李 莎DOI:10.14014/11-259

6、7/g2.2023.08.045汉语文教学1382023 年第 8 期(总第 332 期)逐渐实现课内阅读到课外自主阅读的过渡,促进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沟通。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湘行散记可能不会像阅读朝花夕拾那样轻松,但是,教师可以围绕两本书的关联之处,比如结构、主题、语言等,引导学生走进名著。这一举措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发展,由课内选文联系到名著,再由名著到自主推荐书目,层层递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也在这种迁移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从结构方面而言,两本书都属于散文集,对于散文集的把握不仅在于单篇,把单篇贯穿起来,整合在一起,才能使散文集达到像散文一样“形散神聚”的效果,从中

7、读出作者在作品中所寄予的情怀。比如,湘行散记中的 12 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返乡途中的风土人情及人事;返乡途中新结识的朋友;返乡途中的回忆和重逢的故人。从主题而言,朝花夕拾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和青年求学的历程,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合了作者对于往事的回忆和对时弊的议论。湘行散记记述了作者回乡探亲时,在湘西的所见所闻和回乡记忆,在书中同样刻画了许多独具湘西风情的人物,传递出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和悲悯情怀。在语言方面,写读书笔记是进行阅读的重要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全书、概括内容、摘抄好词好句、撰写心得体会等。也可让学生在散文中找寻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进行分析,加强对乡土情感感悟的拓展

8、。阅读的过程中,做到读写结合,促进学生对于阅读收获的内化。同时,一些景色描绘的句子也是品析语言风格的重要切入点。如:“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这段描写午夜渔民打鱼时的环境,文字极富感染力,突出了一种神秘、幽远的氛围。教师可以对课内鲁迅作品以及朝花夕拾的语言风格进行引导,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行体会、概括、品味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学生在欣赏散文时,也可以加深对此书的完整印象。统编语文教材配套阅读书目中会有编者做的一些阅读提示,教师应该借鉴这一类提示和关键性的语句设置问题。如:“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怎样的感情?引发怎样的思考?”教师让学生

9、自主交流,促进问题的展开,为阅读提供更有效的思考与拓展。二、设置专题,构建体系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统编版语文教材朝花夕拾名著导读中列举了相关的读书方法和专题探究。教师在设置湘行散记的导读策略时,既可以对湘行散记做一些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教材出发,举一反三,设置相关专题阅读,把握书中的关键场景和人物形象。湘行散记的 12 篇散文中,有多种形式的散文命题。比如,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五个军官与一个煤矿工人等是围绕人物进行的,桃源与沅州箱子岩是以地点命名的,还有的文章是以时间命名的。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教师可以组织群文阅读,把相关的文章设定为一个

10、整体,使之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湘行散记中最关键的两大元素是湘西之景和湘西之人,把握这两方面离不开学生的审美能力。课程目标中的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学生通过感受、理解、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湘行散记的故事背景是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古城,其中有很多富有地域文化的事物与人物吊脚楼、赛龙舟、水手等,阅读时。一些明显带有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和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学生切入的角度。比如,端午赛龙舟就在作者的极力渲染下传递出一种奔放壮烈的豪情,表现出湘西人民的勇敢、雄健,以及延绵不绝的生

11、命力。辰河小船上的水手和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刻画了湘西一种典型的职业水手,水手作为湘西土地上一种特有而常见的职业,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在辛酸而又艰难的环境中谋生,他们朴实、淳厚,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和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是书中让作者印象深刻的两个朋友: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风雅幽默,重情重义,随性洒脱;“印瞎子”开朗聪明,相信好运,却在参加革命失败后一蹶不振。学生除了可以同时进行书内人物的联读之外,也能延伸到其他书目。比如,将“印瞎子”和 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进行对比,探寻同样追求革命的二人在遭遇理想失败后有何不同的结局,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因此,教师在引导、布置学生

12、进行名著阅读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含有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篇章设置成群文阅读,分析沈从文笔下的关键场景和典型人物能够传达出的湘西情怀。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与把握,促进学生审汉语文教学1392023年第8期(总第332期)美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使其形成符合自身能力与习惯的阅读经验,自主地在课外完成自主阅读相关作品的阅读。三、鉴赏感悟,情感思辨阅读文学作品,不仅仅局限于语言文字层面的学习。初中生的思维能力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初步具备感知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在进行自主阅读的引导时,也应有所拓展,对名著进行鉴赏、体会,使学生在阅读作

13、品之后真正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价值与美的感受。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到底讲了什么?笔下的湘西社会究竟是怎样?原本是怎样?为何会变成这样?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这是需要让学生关注到,并且教师应该点拨到的读懂此书的几个关键问题。湘行散记通过描写风景、记述人事来展现湘西风情之外,也记录了这片原始土地受到外界冲击所产生的变化,在湘行散记一书中,有许多篇目都透露出沈从文对故土湘西凤凰的复杂情谊。沈从文少时从军离家,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闯荡生活,他见过底层人民遭受封建专制的压迫与不幸,对于湘西底层人民始终怀有温热的同情与关爱。除此之外,沈从文回到湘西之后,发现外面的功利思想已经侵蚀故土,这片土地原有的淳朴民风已经分

14、崩瓦解。在一个个充满传奇的故事下,处处都包含了作者对于这片土地原始活力发生变化的隐忧与叹息。桃源与沅州反思了“文明”与“堕落”的关系,虎雏再遇记箱子岩在感动于原始生命的力量的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其无从改造与转移的忧惧。沈从文对湘西的人与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理解,在这片充满生命力的土地上,他用朴素而有表现力的语言传递出对于湘西的复杂感情。初中生在品读此书的时候,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关思考与感悟。教师可以在布置阅读任务之前,对学生初步阅读进行疑问整理,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使得学习任务更加贴近学生要求。只有对文本感知到位,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中所寄寓的情感,做到真正的深层阅读,从内核深处,提

15、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湘行散记凝聚了沈从文对湘西土地的偏爱与怜惜,隐忧与沉痛,让七年级的学生读出这几层复杂的感情确实存在难度。但是,这正是沈从文通过湘行散记的描写想要传递出的情绪,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切入一些课内作者的生平、作品,延伸到此,促进学生的理解,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和补充,激发学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期待,丰富整本书的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设置分享交流的环节,对学生成果进行展示与评价反馈,这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湘行散记的认识,也能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不同阅读时期,对于读书体会的把握与碰撞,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四、结

16、语湘行散记的导读应该抓住以上三个方面,既要读出单篇散文的“整”,也要读出单篇散文汇成一本书的“整”。在进行梳理结构、品鉴语言以及设置专题探究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行途地点和人事出发,通过文本阅读,将复杂的情感渗透到自己的意识里,从作者散漫诗意的语言中理解作者在“散记”中传达的主要情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循序渐进,真正读懂文本想要传递的信息。在日常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自读书目能够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切近实际的课外阅读方案,让学生在学习自读书目的时候,真正做到有效阅读,实现自读书目的内化与自身阅读鉴赏能力与经验的提升与积累。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名

17、著的感悟,还能够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也能从名著中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内学习任务繁重,制定正确的阅读引导策略,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实现和有效学习,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些对于初中整本书阅读而言十分重要。注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参考文献陈书桂 2020 初中选集类整本书统整导读策略例谈以 为例,中学语文教学第 11 期。杨 兰 2021 乡土湘西的“常”与“变”读沈从文的 和,今古文创 第121期。张天宝 2022 以 为例看散文文本的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第 9 期。(通信地址:225009 扬州大学文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