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_宋立丰.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331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4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_宋立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_宋立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_宋立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23 No.62023 年第 6 期doi:10.3969/j.issn.1000-7695.2023.6.004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宋立丰1,苏灵育1,宋远方2(1.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101149;2.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机会窗口理论为解释后发者实现高技术赶超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但其关键概念和运行逻辑仍然较为模糊,较难用于指导实践。机会窗口在高技术产业赶超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重要原因在于其降低后发者的进入成本,而机会窗口理论可以更好地指导实

2、践的关键在于能够在事前获得有效识别。具体而言,低进入成本是机会窗口发挥优势的前提,其逻辑内涵在于客观上存在进入成本降低的事件或趋势,而后后发者对高技术产业作出恰当的应对,引发常规优势后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对先发者的赶超。然而,机会窗口本身具有较大的滞后性,因此从产业层面来看,沉没成本很可能会与低进入成本的优势相抵消,但可以从国家层面出发,结合本国的国情并发挥有为政府作用,通过政策工具提高高技术产业对于机会窗口的识别概率和利用能力。为此,政府应注重根据机会窗口的作用机制,根据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体系化政策,更好地以机会窗口理论指导高技术产业的赶超实践。关键词:高技术产业赶超;机

3、会窗口识别;进入成本;政府干预;竞争优势;自主创新中图分类号:F204;F276.4;G301 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0-7695(2023)6-0022-05 Connotation and Application Path of Opportunity Window Theory of High-tech Industry Catch-up and SurpassingSong Lifeng1,Su Lingyu1,Song Yuanfang2(1.School of Business,Beijing Wuzi University,Beijing 101149,China;2.Sc

4、hool of Busines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Abstract:Window of opportunity theory provides a new analytical perspective to explain the latecomers realization of high-tech catch-up,but its key concepts and operating logic are still fuzzy and difficult to be used in practice.The i

5、mportant reason why window of opportunity plays a role in the process of catching up in high-tech industry is that it reduces the entry cost of latecomers,and the key of window of opportunity theory to better guide practice is to obtain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in advance.To be specific,low entry co

6、st is the premise of opportunity window to play advantage,its logical connotation is that objectively,there is an event or trend of entry cost reduction,and latecomers make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high-tech industry,resulting in conventional advantag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so as to catch up wi

7、th the first mover.However,the window of opportunity itself has a large lag,so from the industry level,sunk cost is likely to offset the advantage of low entry cost.Nevertheless,we can start from the national level,combine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lay the role of promising government,so as to im

8、prove the identification probability and utilization ability of opportunity window in high-tech industry through policy tools.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chanism of window of opportunity,and formulate more targeted systematic polic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high-tech indus

9、tries,so as to better guide the catch-up practice of high-tech industry with window of opportunity theory.Key words:catch-up and surpassing in high-tech industries;identification of window of opportunity;entry cost;government intervention;competitive advantage;independent innovation收稿期:2022-08-02,修回

10、期:2022-10-10项来源: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新基建背景下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研究”(21LLSMC039)进入新时期,国家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科技的竞争,在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科技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高技术产业是科技创新、国际贸易竞争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是现今国家间竞争的主战场。我国高技术产业在不同时期拥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如林毅夫1、Gao 等2的研究宋立丰等: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23所述,20 世纪末,我国成为发达国家高技术产业价值链下游环节的承接主体,在国际产能转移过程中开始融入全球价值链,以生产制造为主,开启了

11、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之后,随着大规模的技术引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发挥后发优势,我国在汽车、通信等领域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实现了对先发国家的追赶,然而,在接近先发国家水平时后发优势消耗殆尽,核心前沿技术难以引进,“后发陷阱”问题越发凸显,且少有实现技术国产替代和技术自主化的高技术产业又在国际竞争中遭遇明显的后发劣势,诸如限制高技术出口、封锁芯片等关键元器件技术和制裁有关科技企业等问题不断涌现,对我国高技术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过去的模式和经验并不能完全解决高技术竞争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我国高技术如何真正实现赶超,如何从跟跑、并跑到真正实现领跑,成为需要回答的紧迫议题3。在这一背

12、景下,机会窗口被提出,用以研究新技术范式在后发国家赶超中的作用,如梁中等4认为,不连续技术的出现通常是后来者的机会之窗,之后,学者们应用机会窗口理论解释部分高技术产业成功赶超的原因,但现有相关研究大多缺少对机会窗口的系统性识别,且对后发国家在赶超先进国家的过程中是否成功抓住机会窗口缺乏统一的标准,更多停留在解释归纳层面,理论成果很难被应用到指导高技术产业的赶超实践中。为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机会窗口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总结出机会窗口理论的解释边界,由此进一步推导出机会窗口的不可识别性,并根据机会窗口发挥作用的机制总结出机会窗口事先不可识别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的逻辑,以提高机会窗口理论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13、1机会窗的理论逻辑与应边界讨论解释后发国家高技术产业实现对领先国家赶超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为后发优势理论和自主创新理论。根据后发优势理论,后发国家高技术产业充分利用自身要素禀赋以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相较于先发者来说更低的单位生产成本实现赶超;而根据自主创新理论,如杨勇等5对国际研发投资与低收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后发国家通过加大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投入以产生更多创新成果,再通过创新成果所带来的收益弥补自主创新的高试错成本,并实现赶超。可以发现,这两个理论对后发国家高技术产业赶超动因的解释逻辑是抓住了单位生产成本和研发投入两个关键因素,这为机会窗口理论如何在赶超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分析思路,即通过定位机会

14、窗口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明确应用该理论实现赶超的机制。1.1产业赶超中的机会窗口理论溯源从机会窗口理论的演化逻辑来看,主要存在两种机会窗口:第一种机会窗口是某一技术体系在先发国家已经成熟的前提下,后发国家通过自身充裕要素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以较低成本实现自身发展,以尽快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追赶;第二种机会窗口是指后发者基于技术轨道不连续性进行的赶超,处于范式转变期的技术会使后发国家与先发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后发国家会较少受到旧技术的范式锁定效应影响,更容易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赶超6。然而有研究发现,技术不连续性并非后发者实现赶超的唯一契机,并进一步把机会窗口分成技术窗口、需求窗口和制度窗

15、口7。其中,需求窗口是由于出现新市场或者后发国家市场出现快速增长的需求,如果这种市场需求并不能通过先发国家的生产来满足时,则会为产业发展提供需求窗口8,如我国高铁产业,哈大高铁、京广高铁等所跑线路长度均超过世界其他国家任何高铁线路,而列车长时间运行所需的独特技术国外无法满足时,我国高铁产业发展即有了需求窗口9。另外,在商业周期中处于市场低迷时期,先发者在市场中陷入困境,后发者更容易以较小的代价进入该市场,进而在景气周期实现对先发者的赶超,这种由于商业周期波动,后发者实现的赶超也属于需求窗口的范畴7。制度窗口是指后发国家通常通过制定一定的制度或者实行监管政策,如关税、准入限制等,为在位企业和后发

16、企业创造一个不对称的环境,后发企业可以通过对其更加有利的政策实现对在位企业的赶超,进而通过制度窗口,后发国家的相关产业得以发展10。有研究从技术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认为在高技术产业的新技术构建期和技术成熟期,后发者的进入成本较低7,原因是新技术构建期对资本和经验的要求较低,知识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故而进入壁垒较低,后发国家可以更低的成本与先发国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对应上述第二种机会窗口,如我国的光纤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成熟期,后发者进入该产业收益成本的不确定性较小,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获取已经成熟的技术,获得次优市场收益11。另外,后发者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低成本要素禀赋,以较小的成本实

17、现对先发者的追赶,这对后发者来说比较稳妥,所对应的是上述第一种机会窗口。因此,可以认为机会窗口在后发国家的高技术产业赶超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重要原因是其降低了后发者的进入成本。1.2机会窗口理论应用边界的辨析与讨论机会窗口理论认为高技术产业后发者是抓住了某种机会窗口从而实现了赶超,如有研究认为我国24宋立丰等: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智能语音产业是因为抓住了我国语音产品需求量爆发式增长这一需求窗口,从而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并成功赶超先发者12,但是应用这种逻辑来解释后发者实现赶超的原因关注的是机会窗口本身,较少涉及对机会窗口发挥作用本质原因的分析,使得机会窗口理论的应用

18、边界较为模糊。以制度窗口为例,高技术产业中后发者通过后发优势实现快速追赶时,同样需要国家辅以配套支持政策来发挥后发优势,那么如何判断这一制度变化是机会窗口还是发挥后发优势的政策工具呢?另外,客观上出现了可能成为机会窗口的关键要素,对后发国家的高技术产业来说就是赶超的机会窗口吗?总体来说,机会窗口理论的应用具有较大随意性,这对该理论的实践应用造成阻碍。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以进入成本为关键判断要素,兼顾后发者的响应,进一步探索高技术产业通过机会窗口取得竞争优势的逻辑,以界定机会窗口理论的应用边界。首先,应存在客观上导致高技术产业进入成本降低的事件或趋势,比如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出现了

19、新市场、适逢产业周期等。具体来看,政府对高技术产业出台一项新政策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后发者进入成本降低,如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日本出台的一系列汽车产业节能减排和产品性能新标准的准入政策,提高了在位企业的合法性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从而变相降低了后发者进入该产业的进入成本;或者政府对国内某一高技术产业新进入者进行政策补助,也会直接降低新进入者的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这种政府出台的,导致在位者和后发者进入成本不均等的政策对应于制度窗口。另外,后发者进入高技术产业会面临较高的经营风险,如梁中等4和黄春等13的研究表明,新兴产业投资失败率为 60%80%,而广阔的市场会显著降低这种高风险。如一个产业

20、在某一国家形成了新市场,会大大降低新进入者的试错成本,从而降低后发者进入的预期生产成本。此外,在某一周期性产业的低迷期,如果后发者进行逆周期的投资收购,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技术、原材料、生产线等,也会使得后发者的生产成本降低,如京东方在液晶产业的低谷期收购了韩国现代的液晶生产线14。以上事件或趋势均直接或间接使得后发者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进入某一高技术产业,由此可见,低进入成本是机会窗口发挥作用的关键要素,是机会窗口发挥优势的前提。其次,当出现了客观上导致后发者进入成本降低的事件或趋势后,只有后发高技术产业作出恰当的应对,机会窗口才可以发挥作用。后发者的应对可以表现为一段时间内产业内或者产业间出现了投

21、资量的反常增长,即一个高技术产业内出现了突然性的大量新企业注册,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 2020 年新注册量达 7.86 万家,同比增长了 70.8%;也可以表现为某一高技术产业内的一些在位企业进行的技术轨道或者自身经营战略的反常投资行为,如三星集团在半导体产业的低迷期识别出此时收购芯片制造设备会是降低其生产成本、扩大自身市场份额的机会,这一区别于原有相对平稳投资和大多数在位企业的逆周期收购的反常投资行为,使其成功实现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赶超15;还可以表现为一段时间内突然性的产业间跨界投资行为的增加,某一产业进入成本降低的可能性吸引众多其他产业的在位企业对其进行跨界投资,例如王

22、珊珊等16提到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跨界对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的投资行为。综上,高技术产业中出现了导致其进入成本降低的客观事件或趋势,如果后发者能够主动对其进行响应,并表现出如上典型的产业内反常增量行为、存量行为和产业间跨界投资行为等,才可以进一步判定其抓住了机会窗口。最后,后发者主动施为抓住降低进入成本的机会窗口,以较低的进入成本成功进入了高技术产业后,更容易引发自身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竞争中常规性的优势,降低了单位成本,或者是掌握了高技术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使得后发者通过发挥后发优势或者利用自主创新等进一步实现对先发者的快速追赶。可以发现,如果应用机会窗口理论解释某一后发赶超现象,以下 3

23、个要素缺一不可:首先,高技术产业出现可能降低进入成本的事件或趋势,就出现了客观的机会窗口,这也是应用该理论的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其次,面对进入高技术产业存在的低成本机会,只有后发者成功识别并主动施为,才能抓住机会窗口并使机会成为现实;最后,后发者实现赶超,需要机会窗口发挥先导作用,以引发后发优势或者自主创新等传统赶超理论中的常规优势。以上三者形成一个闭环,共同构成了机会窗口理论解释高技术产业赶超的逻辑框架,如图 1 所示。宋立丰等: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25图 1机会窗理论的应边界及运逻辑机会窗口理论作为解释高技术产业中后发者实现赶超的新理论,是对后发优势理论和自主创新理论等

24、传统赶超理论的补充。机会窗口往往通过降低某一高技术产业的进入成本使得后发者成功进入该产业,是后发者发挥后发优势或者实施自主创新发挥自身常规优势的先导条件,低进入成本优势为传统赶超理论中的低单位生产成本、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常规优势提供了前提,共同促成了后发者对先发者的赶超。后发者要实现赶超,可结合机会窗口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自主创新理论等传统赶超理论共同进行解释。2机会窗的可识别性讨论对机会窗口理论探讨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得该理论能够指导实践,关键在于后发者能够事前对机会窗口进行有效识别。2.1机会窗口识别的研究一些学者对机会窗口的识别问题进行了探索,例如,有研究强调后发者提高对机会窗口识别能力的重

25、要性,并将这种识别能力分解成市场识别能力、技术识别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分别分析了提高这3种能力的追赶战略以抓住不同类型的机会窗口17;也有研究创新性地对机会窗口出现时的外部环境进行总结,从宏微观层面提出了机会窗口的双重识别逻辑,认为从宏观上应关注某一产业所处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和技术经济的范式转变阶段,微观上则取决于追赶主体的组织警觉和网络连带4。总体来看,现有研究的逻辑大多通过重点关注机会窗口出现时的注意点或者趋势,以提高机会窗口发现和利用的可能性。2.2讨论然而,现有研究并没有给出机会窗口是否能够事先识别的基本的判断,而机会窗口的可识别性问题又直接影响到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和产业干预的方式

26、,因此成为该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一大障碍。所以,结合以上对机会窗口理论逻辑内涵的具体分析,可以对机会窗口的可识别性问题进行初步推断。首先,当有关某一高技术产业可能降低进入成本的事件或趋势出现时,需要后发者分析其能否降低自身的进入成本。进入某一产业,除了显性投资费用外,往往还存在寻租成本等难以计量的隐性成本,所以后发者的进入成本是否会比先发者低往往难以事前确定。另外,整个高技术产业的反常应对具体表现为大规模的相关企业的反常应对,但是此时由于产业中竞争者大都已经进行了响应,就意味着该机会窗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显性的机会窗口,具有高竞争性,使得继续采取响应措施大概率会错失把握机会窗口的先机。最后,当后

27、发者成功抓住机会窗口以低进入成本进入某一高技术产业之后,通过后发优势或者自主创新引发常规优势慢慢形成了自身的竞争优势,但这种竞争优势往往在形成之后才可以意识到,而此时初始的机会窗口可能已经关闭,可见机会窗口本身具有较大的滞后性。从高技术产业视角来看,无法事先识别机会窗口,因为即使进入成本能够事先准确确定,但是相关调研成本等沉没成本往往已经抵消掉机会窗口低进入成本的优势,因此机会窗口理论在产业层面的指导实践作用难以发挥,然而可以从更宏观的视角来探讨。3机会窗应中的政府预讨论有研究从国家政策的视角讨论如何进行干预可以有利于高技术产业通过机会窗口实现赶超,如胡登峰等12通过分析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掌

28、握智能语音核心技术实现快速追赶的成功实践,得出政府要结合国情和产业发展主要矛盾进行创新模型建造以及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产学研通力合作等结论,但是,从某一高技术产业出发去论述如何更好地利用政策工具把握机会窗口不应成为此类研究的重点。第一,国家不应以鼓励高技术产业抓住机会窗口为逻辑起点,因为机会窗口往往是不可事先进行识别的,实际上,国家战略导向、国家资源禀赋、整体大政方针等天然会带来一些非对称性机会窗口,如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赶超凭借的多系统兼容互操作机会窗口在事前并不能识别和预测,但国家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进行了主动推动,创造了机会窗口18,如中国的“双碳”发展目标创造了新能源相关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

29、策性机会窗口。因此,国家战略层面的高技术产业政策制定逻辑应遵循“顶26宋立丰等:高技术产业赶超机会窗口理论内涵与应用路径天立地”的基本原则,“顶天”即政策要符合国家战略的方向,“立地”即制定的产业政策应坚持底线思维,当某一高技术产业如核电产业、云计算产业等不进行干预就会危害到国家安全的时候,应当进行干预以降低其不良影响19。第二,根据国家战略层面政策,国家发改委等具体高技术产业政策制定部门应该有意识地对国家非对称性机会窗口进行研判,区分出由于这一发展周期的禀赋、政策或国际形势等发生变化而客观出现了降低进入成本的趋势的高技术产业。对于客观上能够降低了进入成本的高技术产业,应以更好抓住机会窗口为侧

30、重点对其进行干预,制定相关的政策降低跨行业投资壁垒和信息不对称,以鼓励企业的反常应对;而对于不能降低进入成本的后发高技术产业,辅以其他的追赶战略。第三,当高技术产业的低进入成本优势得以发挥,大量企业抓住机会窗口进入该高技术产业形成反常应对之后,政府还应该对这类产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政策支持,以引导后发者更好地通过后发优势或者自主研发实现对先发高技术产业的快速持续赶超。4结论与展望机会窗口理论作为解释后发赶超现象的新理论,为解决我国高技术产业后发优势消耗殆尽、核心前沿技术难以引进、“后发陷阱”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也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赶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是机会窗口理论本身一些关键概

31、念、应用边界和作用机理等仍然较为模糊,使得该理论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践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此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机会窗口发挥作用的逻辑内涵以及机会窗口理论的应用边界是客观上存在进入成本降低的事件或趋势,兼顾后发者主动的响应,引发常规优势后形成竞争优势实现对先发者的赶超。第二,由于进入成本难以事前准确计量,高技术产业的反常应对事前难以察觉以及机会窗口引发常规优势后实现赶超整个过程的滞后性,使得机会窗口往往不能事先识别。第三,政府应用机会窗口理论应从国家层面制定产业政策,对可以降低进入成本的高技术产业进行准确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企业作出反常应对,同时对这类高技术

32、产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的动态政策支持,引导其更好地发挥常规优势实现快速赶超。机会窗口理论的研究在未来还可以在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上进行进一步拓展。一方面,作为解释性的理论,基于本研究总结的机会窗口理论的逻辑内涵和应用边界,应注重在高技术产业赶超的实践中清晰地分离出机会窗口发挥作用的净效应,明确机会窗口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以及是否与其他机制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等问题,以提高机会窗口理论的解释力和对高技术产业赶超实践进行解释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在实践应用中,根据机会窗口的作用机制,政府可以从国家层次出发,根据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体系化政策,更好地将机会窗口理论应用到指导高技术产

33、业的赶超实践之中。参考献:1林毅夫.后发优势与后发劣势:与杨小凯教授商榷J.经济学(季刊),2003,3(3):989-1004.2GAO X D.Effective strategies to catch up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J.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8,61(3):19-26.3江小涓,孟丽君.内循环为主、外循环赋能与更高水平双循环: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管理世界,2021,37(1):1-19.4梁中,徐函.颠覆式追赶窗口的识别逻辑与响应范式J.科学学研究,2021,39(7):1285-1292.5杨

34、勇,黄德,包菊芬.国际研发投资与低收入国家自主创新能力J.科研管理,2017,38(1):30-36.6McGILL M E,SLOCUM J W.Unlearning the organization J.Organizational Dynamics,1993,22(2):67-79.7黄晗,张金隆,熊杰.赶超中机会窗口的研究动态与展望J.管理评论,2020,32(5):151-164.8ADNER R,ZEMSKY P.Demand-based perspective on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

35、ournal,2006,27(3):215-239.9路风.冲破迷雾:揭开中国高铁技术进步之源J.管理世界,2019,35(9):164-194,200.10KIM D H,LEE H J,KWAK J Y.Standards as a driving force that influences emerging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in the converging world of the internet and thing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2M/IOT patent networkJ.Research Policy,

36、2017,46(7):1234-1254.11姜黎辉,张朋柱,龚毅.不连续技术机会窗口的进入时机抉择J.科研管理,2009,30(2):131-138.12胡登峰,黄紫微,冯楠,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路径及机制: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纵向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2,38(5):188-209.13黄永春,魏守华.后发国家企业实现新兴产业赶超的时机选择研究:基于 GVC 视角下的技术创新 A-U 模型J.南京社会科学,2014(6):7-15.14路风,蔡莹莹.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挑战政府能力:从产业政策的角度看中国 TFT-LCD 工业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10(5):23-

37、47,3-4.15郭年顺.把企业找回来:理解产业政策的微观基础J.公共行政评论,2019,12(1):72-88,212-213.16王珊珊,邓守萍,COOPER S Y,等.华为公司专利产学研合作:特征、网络演化及其启示J.科学学研究,2018,36(4):701-713,768.17李正卫,潘文安.基于动态能力的发展中国家企业追赶战略: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4):100-104.18赵耀升,宋立丰,毛基业,等.“北斗”闪耀:初探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之道J.管理世界,2021,37(12):217-237.19刘剑,苏璞睿,杨珉,等.软件与网络安全研究综述J.软件学报,2018,29(1):42-68.作者简介:宋立丰(1993),男,黑龙江大兴安岭人,硕士生导师,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苏灵育(1997),女,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宋远方(1957),通信作者,男,浙江建德人,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