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8176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8 2024年第1期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王青林摘要:大学生政治认同关系青年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更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稳定发展乃至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随着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激烈,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联系日益紧密,借助全媒体进一步强化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成为必然选择。基于发挥全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优势,尝试从传播内容建设、传播载体建设、传播主体建设、传播机制建设着手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旨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德智体

2、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447(2024)01-0018-07作者简介:王青林,女,湖北钟祥人,中国大学教学编辑部主任、编审,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持续演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应对与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时更加需要获得人民的政治认同,这关乎在党的领导下能否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其对党、国家、政府、制度等的政治认同程度也决定着其未来发展方向及使命担当的落实,所以通

3、过多渠道全面加强与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成为必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1随着媒体格局不断深化融合,媒体作为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载体也不断顺应网络传播格局及舆论环境变化,逐步演化为全媒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新情况、新背景。全媒体改变着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这对政治认同教育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构建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进一步创新政治认同教育形式,关键在于厘清全媒体传播体系有机构成,即包括传播内容、传播载体、传播主体以及传播机制四个方面。由此,本文从全媒体传播体系构成出发,探究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传播内容全程引领、传

4、播载体全息协同、传播主体全员参与及传播效果全效的路径,从而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政治理想,以正确政治价值观引导自身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切实实现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程信息引领内容为王是主流媒体生存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所以立足内容建设是有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关键。为此,在优质媒体内容供给方面要做到守正创新,在创新内容生产时不仅要注重提高政治站位,还要强化用户思维,转变传播话语体系与丰富叙事形式,从而增强与大学生的联结与互动,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在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提升政治认同引领效果。(一)提升

5、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内容供给质量信息内容既是媒体发展的抓手,又是媒体的生命之源,同时也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具体内容的呈现与表达。发挥全媒体传播体系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就需要考虑生产什19 王青林: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么内容以及如何做到内容的高质量供给。从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内容来看,大体上可以从培育大学生对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价值认同等方面着手,这为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中信息内容的生产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之上,探究如何不断激发全媒体传播体系内容生产活力同等关键,这与全媒体传播内容生产理念密不可分。具体而言:一方

6、面,要凸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在创新性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其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引导作用,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宣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这就要求在全媒体内容生产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守好党和国家发声的重要阵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信息生产,切实引领大学生树立对党、国家、政府等政治主体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另一方面,做到生产原创性精品内容。自媒体的大量涌入促使海量信息生产速度的加快,这不免会导致信息同质化或质量良莠不齐。为了确保大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与精力限度内精准筛选与接收媒体所传播的内容,

7、媒体可以结合自身特点与风格发布内容,完善媒体平台定位、战略、运营、管理等环节,从源头上确保内容生产的原创性,要减少与避免二次编辑或直接转发有关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热点话题,旨在为大学生受众提供精品正能量内容,增强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公信力,切实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感。(二)优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内容话语体系语言是内容呈现与表达的方式,而话语是语言最有影响力的内核。加强全媒体内容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还需要构建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相适应的传播话语体系。要破解媒体传播“有理说不出”“说了没人信”等问题,根本上还需要从话语主体与话语方式两个方面着手把握,建立以政治认同话语体系为核心的全媒

8、体传播结构,实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内容话语体系的优化。一是引导传播话语主体同频共振。当前媒体话语传播去中心化趋势日益凸显,传统权威媒体不再居于绝对传播中心,而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具有商业性质的网络媒体也成为话语传播的发声者,这也为大学生及其他社会受众群体提供了多元话语表达渠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使大学生主动接收并内化政治认同教育的内容,关键是要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使大众网络媒体与主流媒体在政治立场上保持一致,从而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的过程中协同发声,实现各媒体之间、媒体与受众之间同频共振,从而引导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二是调适传播的话语方式。由于传播话语承载着大学生政

9、治认同教育相关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的认知、情感、意志、信仰,最终作用于引导大学生对党、国家、制度等方面产生认同并落实到具体行为层面。晦涩的政治内容话语容易使大学生受众产生距离感,若话语方式运用不当则容易使消极感受加强。所以在促使大学生对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价值等内容的知情意信行转化的认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采取“我说你听”的抽象理论灌输口吻,而是要关注大学生的话语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话语方式呈现政治认同内容,逐步改变大学生对主流媒体内容政治理论性强与说教性强的刻板印象,进而重塑主流媒体话语权,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三)丰富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内容叙事形式“任何叙事都不能

10、展示或模仿它讲的故事,而只能以详尽、准确、生动的方式讲述它。”2构建基于媒介融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而不同媒体在呈现信息内容时所使用的叙事方式各异,所以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对政治认同内容的传播过程中必然需要整合各类媒体传播优势,尤其是结合具体内容选择不同叙事方式,从而在确保明确表达内容的基础上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并内化吸收。为此,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丰富政治认同传播内容的叙事形式,以期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效果。第一,借助立体化叙事形式,使内容呈现多样化符号表达。为了增强用户黏性,各类新媒体平台不断适应与满足年轻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在内容呈现上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实现内容的全天候实时

11、推送。这为全媒体实现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程信息引领提供了技术借鉴。诸如在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伟大成就时,可以运用丰富多样的图片或者纪实20王青林: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影像等方式展开叙事,令大学生直观感受国家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感悟党的领导魅力,切实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第二,发挥微叙事优势,增强文本叙事效果。由于大学生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使得其难以完整地阅读“长篇大论”的文章。对此,可以运用特定的创作手法将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入人心的故事细节进行重新编辑,以短小精悍的作品激发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使其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将宏大叙事与微

12、观叙事相结合,增强内容吸引力。引导大学生认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认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不仅要从宏观角度完整阐释历史与现实内容,同时还要注重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反映大学生现实诉求,从经验层面具象化地阐述鲜活的事例,使其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以载体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息协同作用创新与丰富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载体,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发挥媒体技术平台的政治传播功能。其中,主流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宣传与阐释党的政治主张是其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加强与发挥主流媒体对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的作用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商业媒体等其他媒体

13、主要以营利为目标,导致媒介传播情况较为复杂,这就需要依据不同媒体各自特点进而整合诸媒体独特优势,构建差序传播格局,在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时发挥协同效应。(一)搭建各类媒体平台融合发展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矩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3当前媒体融合呈现如火如荼的纵深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打造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及大学生受众需求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使其在政治认同教育中展现强大势能及动能,需要打造多维度多层次复合型全媒体传播矩阵。由此观之,需要全

14、面认识及整体性把握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等媒体平台的关系,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第一,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信息互动。虽然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容易掌控与把关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但是随着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其以强交互性、去中心化、及时性等特征吸引着大量受众,使得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渠道得以拓宽4。面对此情况,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互动与融合成为必然趋势。例如央视新闻不再局限于电视媒体,同时也开通了微信、微博、微视频账号以及央视新闻客户端,这不仅实现了媒体形式的丰富多样与内容传播渠道的拓展,同时也最大程度发挥其对社会主

15、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定向作用。这也使大学生在随时随地使用新兴媒体时也可以看到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相关推送,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政治认同教育。第二,促进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构建跨媒介格局。主流媒体融入新媒体传播领域,商业媒体自觉承担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责任是题中应有之义。虽然商业媒体市场化特点使之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优势,更注重新颖性的传播形式以不断增强用户吸引力,但是“以商业平台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力量除了少数试点,大多尚未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资质,存在野蛮生长无序竞争的一面”5。针对一些商业媒体为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而存在无序竞争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介入,引导商业媒体积极发挥正面导向作用。为此,关键是要认

16、识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二者的关系:其并非处于对立状态,而是可以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发展。在维护商业媒体追求实现正当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依照相关规定为商业媒体办理服务资质,增强商业媒体的政治责任意识,挖掘其传播主流价值的潜能,实现商业媒体与主流媒体协同高效发展,使之自觉承担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责任,从而强化主流价值对大学生的影响力。第三,统筹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互补分工。“统筹处理好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关键在于受众把握。”6从媒体性质来看,大众化媒体所提供的信息较为广泛,主要贴近受众日常生活,而专业性媒体所提供的信息呈现垂直细分的特点,主要在于满足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需要21 王青林:新时代

17、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注意的是,大学生受众在使用媒体时同样具有差别,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等使其所关注的媒体内容呈现差异化。对此,在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时,既要满足大学生普遍共性需求,也要满足其差异化及个性化需求,推动大众化媒体与专业性媒体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功能与优势。(二)推动多种先进网络技术协同应用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智能传播“5G赋能技术使全媒体之全员全程全息全效得以充分施展和全面释放,扩大了全媒体受众人群和传播渠道,扩展了全媒体发展的产业空间,是撬动全媒体节能增效迈上新台阶的稳固基点。”7大数据、人工智能、VR、AR、MR

18、等前沿信息技术助推智媒体成为媒体发展的最新样态及未来趋势。也就是说,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体系离不开技术支撑,这也要求我们要把握并致力于创新智媒体传播范式,综合运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辅助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传播载体功能。一方面,基于互联网技术打造全息媒体,以多形态、立体化的方式呈现政治认同教育内容。较之于传统媒体以文字、图片等静态形式呈现信息内容的方式,在VR、AR等技术加持下进一步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的融合,可以为受众提供全息化的多种感官体验,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更加立体、全面。对于大学生而言,较之于静态的文字内容或图片的视觉呈现,其更倾向于全方位身临其境感知信息。由此,可以

19、借助成熟应用VR、AR等虚拟技术支撑的媒体平台开展政治认同教育。例如使用移动通信设备识别二维码便可进入“复兴之路”VR展馆,使大学生不用走进现实场馆便可以沉浸式体验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如何一步步走向复兴。这有助于拓展大学生对于信息的主动认知与表达,在发挥媒体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作用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算法技术实现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技术具有价值中立的特性,它既可以助力政治认同内容的传播,也会因应用场景不同而为政治认同内容的传播带来挑战。有学者认为:“算法为迎合受众需要,以娱乐化、轻松化、随意化的话语取悦受众,通过碎片化、视频化、标题化

20、的信息传递意义价值。”8诸如抖音短视频平台,其会依据受众观看某类型视频的时长及偏好,选择性推送视频内容。针对此种情况,实现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全媒体智能传播需要进一步优化算法技术设计,运用主流价值引导算法内容的设计、权重分配及推送等环节,加大官方主流媒体内容、社会正能量内容的推送,弥补因机器算法而产生过度频繁推荐泛娱乐性质的内容,从而逐步化解当前媒体传播存在以算法至上、数据为王的情况。此外,还可以鼓励平台创作与传播有助于教育、规范与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内容,主流媒体可以根据用户算法推荐选择性转发宣传,加大优质视频观看流量,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媒体信息环境,使大学生时刻接受主流

21、意识形态的熏陶,提升其政治认同感。三、以主体建设为关键,全面激发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员参与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体系旨在提升教育效能,而运用全媒体开展政治认同教育还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角色责任,调动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全媒体传播体系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壁垒,为全员参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供了平台依托,也为逐步改变以往对大学生进行政治认同教育时“单兵作战”状态提供了现实可能。合理开发利用并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功能开展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全媒体传播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一)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队伍技术赋权之下人人都具有发言权,随时随地便可以在相

22、对开放的场域中进行互动交往,参与到媒体信息传播活动之中,并且“个体利用技术软件在数字交往场域扮演信息交往的生产者、传播者、消费者,释放个体活力和多元声音”9。由此,构建政治认同教育内容传播的全媒体体系更加需要凝聚多元主体力量,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声,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协同发力。一是组建跨界融合、不同场域的传播队伍。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22王青林: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大众化媒体与专业性媒体融合发展之中必然也涵盖多元主体的融合。一方面,基于认识与把握人人皆媒的形势,激发大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通过不同群体以多样化形式呈现政治认

23、同内容,比如可以发起歌唱祖国相关话题,吸引媒体受众参与话题讨论并鼓励其创作正能量作品,进而使之全方位融入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过程。另一方面,加强政府与非政府两个媒体场域的互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进行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不仅需要运用各级党和政府的主流媒体传播显性直观的政治内容,而且非政府场域的大众媒体也需与政府媒体在思想与步调上保持一致。诸如政府媒体通过制作各类视频呈现中国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旨在以事实向受众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时非政府场域中呈现出专业化大众媒体(PGC)向公众草根(UGC)转移,记录与分享自身生活或评论社会时事,因而需要引导此类传播主体以贴近生活、贴近受众的方式创作内容

24、,以“见微知著”的方式传播主流价值,提升多元主体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参与度,确保全媒体传播队伍的长期性与稳定性。二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协同合作。加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并非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力量,也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学校、家庭、社会及网络的协同合作,在厘清四者之间的关系及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队伍。首先,学校作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主要阵地,通过显性与隐性方式共同作用于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如学校官方微博、微信、抖音号以及学校官方网站等都发挥着宣传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功能,也在大学生日常校园生活之中传播与发布正能量信息。其次,家庭教育对增强大学生政治

25、认同感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媒介技术加持下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更加便捷,而家长同样也需要重视家庭对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主动与学校教育保持同向,做到以身示范,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再次,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也需要调动社会力量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社会与学校、家庭之间的联系,调动各类社会媒体最大限度发挥其政治传播功能,积极讲述与传播中国故事,宣传社会各行各业普通大众的正能量事迹。最后,网络发展在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塑造着新的环境,并且将学校、家庭与社会紧密联系于网络空间之中。比如网络空间中网络名人、红人等在信息传播中具有“粉丝”效应,这就需要关注并引导其积极承担主流意识形态的

26、传播责任,与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承担引导大学生增强政治认同的责任,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备受感染。(二)提升主体素养以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队伍质量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主体建设不仅需要建立多主体参与的传播队伍,关键还在于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传播队伍。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队伍质量,可以从理论素养、政治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技术素养五个方面提升主体综合素养,提升政治认同内容传播效果。第一,增强传播主体理论素养。全媒体传播体系根本在于内容建设,这也要求传播主体在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同时需要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即培养专业理论化的传播主体,要做到准确阐释党的最新理论,认

27、识与理解党和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二,提升传播主体政治素养。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具有较强的政治性,这就要求传播主体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判断力与政治领悟力,提高自身政治站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旗帜鲜明地站稳政治立场,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三,增强传播主体道德素养。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对媒体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组织安排职业道德素质培训活动,使其树立道德规范意识,提升传播主体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素养,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举止,在政治认同内容传播中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避免出现价值偏颇,确保全媒体传播体系在大学生政治

28、认同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第四,涵养传播主体法治素养。由于大众受教育程度不同,一些自媒体存在法治素养良莠不齐的情况,因此,更需要关注并加强对非主流媒体人的法治素养教育。例如,通过宣传与普及国家及行业相关法律知识,增强大众法治意识,在媒体运营过程中规避侵权行为,加强媒体内容建设,使全媒体传播沿着法治轨道运行。第五,提升传播主体技术素养。媒体发展与技术演变相辅相成,把握与运用全媒体传播体系开展大学生政治23 王青林: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认同教育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传播主体要主动学习并掌握最新的媒体技术,在具备媒介素养的同时锻炼基础技术掌握能力,游刃有余地发挥全媒体传播体系对

29、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功能。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有效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效综合影响无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是实现全程信息引领、发挥全息协同作用,还是激发全员参与,最终都落脚于提升全效综合影响。对此,主要从全媒体传播组织管理机制、实施运行机制、互动与反馈机制保障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运作顺畅,这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产生良好成效,延续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效果尤为重要。(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组织管理机制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体系囊括了诸多元素并且涉及面较广,是一个处于动态发展的有机整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统筹协调各个要素,科学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30、,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加强党的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工。一方面,坚持党管宣传、党管媒体原则,严格审核与把关媒体内容。党管媒体不仅仅是管理党媒,还要将管理覆盖到各类媒体中。无论是商业媒体还是校园媒体,都需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做好党和国家政策主张的宣传者、解读者与践行者。针对内容发布与传播要做到自觉严格把关,主动筛选与过滤具有不良导向的负面信息,充分发挥党同人民群众交流的“传声筒”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亲且可信的大国形象,引导大学生形成政治共识,进而增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另一方面,落实传播主体各自职责。全媒体传播体系形成于循序渐进的媒体融合过程,在发挥全媒体

31、传播体系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效果的过程中需要多元主体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守好传播阵地。以官方主流媒体为例,其具有较强权威性与系统性,可以发挥对其他媒体的引导作用,提升官方媒体的资源整合与扁平化管理能力,有助于应对与处理媒介领域存在的传播乱象,进一步增强各个媒体之间信息的良性互动,确保信息传播政治价值立场的一致性。而校园媒体则在借助“三微一端”向大学生传播政治认同内容的同时,也需要关注与传播官方主流媒体的最新信息,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顺势而为,提高运营与管理水平。(二)建立完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实施运行机制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是多种媒体简单叠加,而是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导向的系统组

32、织。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实际构建中,一方面,需要客观综合审视全媒体传播体系内部结构。这就要求把握内容、载体、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继而通过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全媒体传播体系各要素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耦合、有序衔接。理顺全媒体传播体系传播政治认同教育内容的运行机制,必须协调不同要素及系统内部及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实现要素互动中强化相互作用,“在融合中进行专业分工,做到融合与分工并举,形成集约化生产、多渠道传播、多维度呈现、多层面传播的优势”10。整体推进构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全媒体传播体系,将政治认同内容融入媒体信息并精准化推送给大学生,从而有效发挥政治认同内容的正面导向作用。另一方

33、面,统筹影响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及运行所涉及的多方面要素。打造一个包容所有媒体形式在内的、能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和最优化的新传播结构,即全媒体传播体系,需要政策、市场、产业、社会等多种因素的支持。以政策支持为例,党和国家多次强调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并对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予以政策支持,因而在确保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运行中也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把握与坚持“四全媒体”的政策导向,全方位引领大学生政治认同。(三)建立完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互动与反馈机制全媒体传播体系一大功能优势体现为信息的双向互动,这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高度契合。为了切实提升教育互

34、动效果,确保畅通信息输出与反馈渠道,以便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进而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建立并完善全媒体传播互动与反馈机制十分必要。一是建立“媒体公众”双向互动机制。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短视频平台的使用率以24王青林: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构建路径及用户黏性较强,这是因为社交媒体不仅仅是内容供给传播平台,而且在信息交流过程中可以满足受众实时互动需求。对此,可以发挥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强互动体验优势,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全媒体传播互动机制。在传播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时,让大学生在感受平等交往的过程中加深对党和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

35、制度、文化的认同。二是畅通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旨在弥补传统主流媒体信息传播与互动方式的局限,密切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反馈。以微信公众号与短视频平台为例,开通评论功能为大学生提供了发表言论的渠道,对于政治认同教育内容是否真正触动大学生内心,可以直接在评论区获取大学生的信息反馈。可见,有效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与信息发布者之间、不同受众之间的交流,就必须考虑受众需求,针对性建立与完善全媒体传播体系信息反馈机制。参考文献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

36、4.2 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M.王文融,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09.3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 础N.光明日报,2019-01-26(1).4 汪寅,张慧.媒体融合背景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12):108-113.5 支庭荣.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全息透视:系统建构、功能耦合与目标优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32-39.6 蔡斐.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目标、框架要点与推进路径J.学术探索,2023(4):128-137.7 刘

37、文良,李若梅.5G时代全媒体传播研究的新路向J.学术论坛,2021(2):117-132.8 刘磊,张怀承.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算法焦虑”与纾解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24-30.9 郎劲松,李莎莎.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交往逻辑:主体性与主导性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6):19-24,32.10 张锅红.全媒体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21):25-27.Construction of All-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Political Identity Edu

38、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WANG Qinglin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 concerns the extent to which youngsters acknowledge socialist ideology,as well as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politic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ffect of the CPCs ideological constr

39、uction.As competition in ideological field constantly escalates,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all-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ideological work has become closer,which predictably strengthens politic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help of all-media.Ba

40、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all-media in politic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the autho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construction of all-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of political ident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s content,carriers,subjects,and mechanism,which comprehensively advances immers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identity,aiming to enhance their sense of political identity and cultivate all-round talents for the new era.Key words:college student;political identity;all-media communications syst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