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817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Feb.,2024Vol.45 No.16收稿日期:2023-05-12作者简介:曹均学(1964),男,四川武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三农”问题;赵艳,(1996),女,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三农”问题。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曹均学,赵艳(西华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摘 要: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人才撬动乡村振兴大舞台。当下我国乡村振兴人才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具体

2、体现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失衡、人才机制不合理。只有积极引进人才、大力培育人才、设法留住人才,才能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人才队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词:乡村振兴;人才振兴;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73.2024.01.00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 9乡村振兴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业农

3、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2 17现阶段,如何引才、育才、留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考虑的问题。一、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意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重视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才”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城乡发展大局概括出的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不仅是对乡

4、村振兴内涵的提炼,同时也指明了乡村振兴的路径。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扩大人才队伍、繁荣文化事业、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基层组织,其中,扩大乡村人才队伍是贯穿乡村振兴五大路径的关键因素。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全局意义。(一)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必然成为新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一方面,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要完成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重要任务,农村工作不可忽视。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5、36.11%,由此可见,只有统筹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才能消除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性。另一方面,推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农业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第一,应鼓励农村一、二、三产业并行发展,调整原有单一产业布局,多轨道谋求农村产业振兴。第二,将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理念、媒介、方法相结合,使之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从而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必须依靠人才,人才是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要素,决定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及产业理念的更新,因此,在乡村振兴中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6、。(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率,关键在人7曹均学,赵艳: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及其对策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强有力的组织力量能够将乡村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有效整合起来,提升治理效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将组织振兴的发展目标明确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3 8乡村组织振兴,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培养有干劲、能干事且作风优良的乡镇领导班子,建立适应新农村的机制;另一方面,为减轻政府组织的压力,促进农村社会多元化发展,也要发展社会组织。新时代,只有紧抓乡村人

7、才振兴,才能为乡村治理输送有能力的村“两委”班子以及基层治理人才,更好地发挥其为村民服务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作用,更好地领会中央文件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执行好上级政府的任务要求,从而助力乡村振兴。(三)优化乡村生态环境,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关键在人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而且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生态环境发展作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方面,与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为解决当下环境困境,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党中央

8、提出我国的发展应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城乡环境治理,更好地平衡发展与生态的关系,力求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提升生态宜居水平,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重点促进产业兴旺,以生态文化为基础增进乡风文明,以生态整治为平台历练乡村人才。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全社会的公共事业,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承担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责任,更需要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为实现乡村生态共建共享,众多学者对生态振兴展开研究,提出了诸多具有创新性的路径,而要将这些路径落到实处,需要一批具有生态保护理念、

9、懂生态环境治理的人才带头践行生态保护措施,创新生态管理方式,将生态治理落到实处。(四)繁荣乡村文化,打造优良乡村风貌,关键在人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乡村振兴起到导向和精神引领作用。文化振兴对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气质、价值认知都有很大的塑造作用,从而有利于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足感,进而以一种健康、饱满的精气神投入乡村振兴工作。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青壮年涌入城市务工,使原有的乡村文化娱乐活动传承断裂,乡村文化氛围和村民的凝聚力急剧下降。随着脱贫攻坚的完成,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已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制约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关键在于

10、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为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党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所以“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4 116。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的外部环境,重塑新时代农村文化,能引导广大乡村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扭转群众缺乏信仰、精神空虚、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现象,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党中央提出应高度重视文化振兴的要求,为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方向。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才”。高素质人才能够利用其学识传承优秀本土文化,利用现代新媒体向世界各地传播当地文化,利用其智慧丰富乡村文娱形式、繁荣乡

11、村文化从而呈现出更好的乡村精神风貌。未来,在乡村文化振兴的征程上,必须抓好“人才”这个主体。二、乡村人才振兴面临的困境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加速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党中央、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学术界高度重视乡村振兴,不仅在资源分配上向农村倾斜,而且也输送了一大批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人才,乡村人才队伍逐渐壮大。但由于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持续发挥作用,农村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一)乡村人才总量不足,难以承担乡村振兴重任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 991 162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63.89%,5 且目前我

12、国城镇化率仍然呈上升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从现实性来看,改革开8湘南学院学报2024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年轻人在城市优越的环境、充足的资源、优越的薪酬等条件的吸引下,通过接受教育奋力走出大山,扎根城市。加上城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不断优化,这使得经济回报低,公共服务不健全,条件艰苦的农村丧失吸引力,从而形成了城乡不对等的人才流动状况,乡村人才回流难度加大。农村青壮年和农村精英群体,纷纷到城市谋生;越来越多的乡村青少年通过考试“离乡离土”,绝大多数定居城市 6 109;部分低龄老人前往城市照顾孙辈;农村长居人口为高龄老

13、人群体,农村人才空心化严重。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只有 1 690 多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 3.3%。据 2022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近五年来,除 2020 年受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农民工人数短暂缩减外,2018 年至 2022 年农民工规模总体呈上升趋势,乡村劳动力的持续流失,使农村空心化加剧,乡村现有人才队伍难以承担乡村振兴重任。(二)乡村人才质量不高,影响乡村振兴进程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在党中央高度呼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下,我国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尤其在人才总量上有所突破,但人才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我国乡村人才结构严重失衡,这已严

14、重影响到乡村队伍建设的质量,而我国乡村人才结构失衡主要体现在人才年龄结构、人才类别失衡以及受教育程度低上。第一,人口年龄结构失衡。普查显示,我国 2016 年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共计 31 422 万人,其中 35 岁及以下 6 023 万人,占比 19.17%,36 至 54岁 14 848 万人,占比 47.25%,55 岁及以上 10 551万人,占比 33.58%。7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人口严重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第二,人才类别失衡。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每一个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8 144正是乡村振兴

15、的全面性决定了其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中生产经营类人才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乡村管理、科学技术、社会服务型人才明显不足,从而使得乡村振兴“五兴”并举难以落实。人力资本异质性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内部具有差异性,内部各种层次的人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否则,将出现人才边际收益递减效应。9 34因而,推进乡村振兴既需要懂生产经营、懂高新技术的“武状元”,也需要懂社会宣传、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的“文状元”,只有改善过去单一的人才类别,调整现有人才队伍中各类人才的配比,才能真正将二十字方针落到实处,从而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第三,乡村劳动者受教育程度偏低。全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学历占 43.

16、4%,初中学历占48.4%,高中及中专学历占 7.1%,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2%,乡村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新知识、新技术以及新理念难以在乡村得到推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振兴的进程。(三)乡村人才机制不优,难以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乡村人才振兴迫切需要系统性的人才机制作为保障,人才机制是一项包含培育、引进、管理、评价、服务、使用等环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乡村面临引才、育才、留才难等问题,其根源在于机制不完善。第一,引才育才缺乏规划性。从人才供给的角度而言,不论是内生人才的培育,还是外生人才的引进,都应做到供需相适应,各地应当根据当地自然禀赋、发展规划和现存人才

17、情况合理对未来人才需求的数量、类别做出研判和规划。我国乡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盲目追求引才数量,忽略人才特征与乡村发展的适配性,从而使我国乡村面临人才规模无效膨胀以及人才结构失衡的困境。第二,乡村人才管理机制不科学。由于乡村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人才,且从事乡村人才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缺乏系统的人力资源知识培训,从而使乡村人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效率低下,不能适应乡村人才振兴的需求。第三,人才激励机制不到位。当前我国乡村在人才激励上缺乏目的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人才激励不仅应服务于“引才”的增量,更需保持引进人才的稳定性,即人才能将自己的职业规划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以乡村振兴谋发展,

18、以人才发展促振兴的和谐画面。当前,部分乡村在制定人才激励机制时缺乏目的性,未就“引才”与“留才”分别制定激励机制,一刀切式的激励机制收效甚微。同时,很多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实用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人才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对引入的人才也没能做到完全专业对口,降低了人才个人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配合度,久而久之将严重影响乡村人才振兴。一方面,将导致乡村现有人才工作成就感低,怀疑乡村振兴和个人发展能否相互促进,从而动摇投身乡村振兴的决心;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质性激励且没有良好的晋升通道,9导致外部人才引进工作举步维艰。第四,人才评价机制不规范。现阶段,我国乡村人才评价机制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不明确、评

19、价维度单一化、评价程序不规范以及评价结果主观性强等方面,人才评价机制的不规范使得人才评价工作的公正性难以保证。第五,人才服务机制不完善。当前大量乡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乡村日益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城乡公共服务的不均衡,人们难以抵挡住城市丰厚的养老、教育、医疗资源诱惑而留在乡村。第六,用人机制欠完善。由于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我国部分乡村地区在分岗时不考虑人才专业类别而随机分配,难以达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一方面将导致人才自我价值感丧失,另一方面使得乡村人才回报率低下。三、破解乡村人才困境的对策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助力乡村振兴,必须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组合拳,从根源上破解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瓶颈。(一

20、)广纳社会英才,拓宽引才渠道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各类人才共同努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应拓宽引才渠道,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一,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生长于乡村,在物质和精神上与乡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具有一定农业知识和技能,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力量。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应利用血缘关系、乡愁情怀以及乡村振兴的机遇动员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在增长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传递孝道文化等方面能发挥良性作用,从多方面助力乡村振兴。第二,畅通城乡智力通道,吸引城市精英助力乡村振兴。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高素质人才纷纷涌

21、向城市,从而形成城市就业压力大、农村人才空心化的恶性循环。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乡村振兴,国家应给予乡村更多政策优惠,鼓励年轻人以乡村振兴谋发展,以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应完善诸如高校、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支教等城乡智力互通渠道。第三,鼓励大学生扎根乡村建功立业。在乡村人才匮乏、城市就业压力大的双重背景下,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大学生下乡建功立业意义重大。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发力。首先,高校是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应发挥向乡村输送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主体作用。高校应通过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三农”情怀,通过开设涉农课程和技能培训提

22、高人才质量,通过就业指导和政策宣讲增强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信心。其次,为鼓励大学生下乡,政府应当向赴乡大学生提供一定保障,如增加编制、优化职业晋升通道、提高职业补贴等。再次,汇集社会一切积极力量。如媒体发挥政府喉舌的作用,大力宣传乡村振兴的福利政策,营造大学生下乡就业光荣的社会氛围;企业家下乡创业,为赴乡大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岗位;等等。(二)构建科学有效的培育体系,厚植育才沃土人成才,在教化。提高乡村人才质量,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关键。一是乡村领导班子应大力宣传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增强村民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二是依托职业中学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职业中学对农业相关专业学

23、生的培养应本土化、特色化,为当地输送从事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解决当代农籍青年丧失农业技能、农作意识淡漠的困境。三是依托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农业管理人才,实行乡村振兴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情况对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对报考乡村振兴紧需专业的学生给予免学费以及生源地就业的扶持,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同时调动农籍大学生回流乡村的积极性。四是重视农村继续教育。随着我国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中的技术含量增强,传统农民的观念、知识结构以及专业技能等不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同时,随着农业产业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农村继续教育必须加强,定期对农业

24、人才进行业务技能、创业技能、农业发展新理念培训,定期选送优秀农业人才到全国示范村庄、科研院所、高校进行深造,达到开阔其视野、引导其吸收新知识以及增强其投身乡村振兴信心的目标。五是挖掘农村现有人才的潜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开始活跃于农村生产第一线。10 80要深入挖掘有农业情怀的“田秀才”、有文化自信的“乡村工匠”、有绿色发展理念的“土专家”、有乡土情结的“乡创客”和能全面振兴乡村的“双创新农人”。打造开放的农村培育体系,使义务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全过程助力乡村振兴,从而不断为乡村振兴培育适配人才。曹均学,赵艳:乡村振兴面临的人才困境

25、及其对策10湘南学院学报2024 年 2 月(第 45 卷)第 1 期(三)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构筑留才驿站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扩大乡村人才总量,同时要留住现有人才,充分实现现有人才价值最大化。盘活乡村现有人才的活力,使人才鼓足干劲助力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尤为重要。现有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着针对性弱和缺少实质性激励的弊端,不能带给人才实质性利益,使得其缺乏工作热情,自我效能感低,久而久之便产生职业倦怠。激励机制的优化,关键是将激励机制落到实处,能够满足人才的需求。根据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阶段,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总的来说,人

26、的需求可概括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方面。在设计乡村人才激励机制时,应当物质精神双管齐下,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调动乡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提升驻乡人才福利待遇,扩大人才发展空间。政府应适当调整城乡编制分配,增加农村编制岗位;推行“政府补贴+绩效考核”的弹性收入机制,在收入分配上发挥政府补贴的保底作用和绩效的激励作用;对驻乡创业者给予政策和税收上的扶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优化人才考核、晋升机制,为乡村人才留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二,满足驻乡人才精神需求。一方面,畅通城乡交流通道,鼓励地方定期组织市、县、乡镇团建活动,从而为乡村人才提供新技术、新理念以及情感交流圈;另一方面,镇政府应设立

27、各种荣誉称号,定期开展表彰大会,对优秀人才给予奖赏,从而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第三,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为人才及其家属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鼓励人才投入乡村振兴事业。乡村谋振兴,人才需先行。扎实推进人才振兴,不仅是对党的二十大“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精神的贯彻,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进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新时代,要突破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必须打好引才、育才、留才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注释:数据来源于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

28、局 2017 年 12 月 16 日共同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具体网址:https:/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22-10-26.2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J.求是,2022(7).3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N.人民日报,2018-09-27.4 徐平,李媛媛.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意蕴 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5 国国务院第七

29、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七号)EB/OL.(2021-05-11)2023-04-10 .https:/ 徐姗姗.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的乡村人才振兴研究 J.农业经济.2021(6).7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五号)EB/OL.(2017-12-16)2023-04-10.https:/ 赵少华,刘格菁.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9 丁孝智,叶子飘,张华.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层次结构的分析模型 J.开发研究,2009(4).10 王华彪,白振荣.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J.知与行,2023(2).(责任编辑:周凝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