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816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襄阳市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襄阳市职业教育积极依托行业、企业和社会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创建与行业企业互动的培养方式。围绕“产业襄阳”重点工程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围绕襄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以及对各个层面、各种类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规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重点强化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构建满足地方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从表1可以看出,本地三所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都紧密围绕襄阳市七大主要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

2、车类和高端制造装备类,专业布点数充足,技能人才储备量大。汽车产业作为襄阳市的支柱产业,其全生态产业链以汽车整车制造业为龙头,向上可延伸至原材料生产企业,如钢铁、石化、玻璃、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等行业;向下可延伸至汽车后市场领域的衍生服务,如汽车改装与美容、汽车维修等行业,以及支撑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交通体系、金融体系、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体系、产业文化体系等。其中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的重点,汽车服务贸易体系是产业链的纽带,汽车再制造业是产业链的延伸方向,支撑汽车产业基础是产业链的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大力发展,促使汽车产业同步转变,涵盖了研发、设计、制造、

3、使用等产业领域,汽车产业生态链正在重构。汽车的产品形态变革导致汽车产业向更低碳、更智能、更便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王琼,柴长富(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襄阳441021)摘要:高素质技能人才对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襄阳市都市圈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关键时期,襄阳三所高职院校以“三链融合”“万亿级汽车走廊”“144”三大产业链为基础,致力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积极推动襄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助力襄阳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工资待遇、医疗教育等条件更具吸引力,势必造成人才外流。因此,多举措促进毕业生留在襄阳就业创业显得尤为重要。文章

4、从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三个层面提出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的对策及建议,促使职业教育与襄阳产业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培育本地支柱产业急需人才。关键词:襄阳;职业院校;就业率;技能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584-(2024)02-0007-05收稿日期:2023-12-20作者简介:王琼(1979-),女,湖北老河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柴长富(1985-),男,湖北郧县人。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教学质量管理。2024年4月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yang PolytechnicApr

5、.,2024Vol.23 No.27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捷的方向发展,必然引领汽车企业商业模式、生产制造模式,乃至整个产业生态的全方位革新。三所高职院校汽车大类专业布点数最多,特别是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类别最全,涵盖了汽车产业链全过程所需的各类人才,学校有三分之二学生所学专业都与汽车产业有关联1。二、襄阳高职院校毕业生留襄发展存在的问题表2三所高职院校20212022年襄阳就业情况一览表指标毕业生人数本地就业人数就业率(%)2021年7 2904 12256.542022年8 4684 72755.82从表2可以看出,襄阳三所高职院校20212022年为地

6、方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人才支持,这与职业教育的初衷“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相一致,但本地就业率仅为50%左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需要,以往企业推行的内部短期培训班已经很难满足当前企业用人需求,而且从人才培养的规律来看,这种短期集中培训不适合当前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对完善、系统完备的培养机制,培养周期一般较长,这样的人才对于产业的发展及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作保障,反之,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软实力,更是培养大国工匠的摇篮。文章以20212022年本地高

7、职院校毕业生留襄就业情况为基础,随机选取三所高职院校多个专业1 000名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毕业生留襄就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描述如下。一是校企合作深度不足。职业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但是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全面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如 机械加工 是一门系统的课程,教学过程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企业仅要求工人能够生产汽车某一个零件,即掌握岗位对应生产环节的某一门技能即可。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的理论性、全面性与生产车间重视操作、专而精的需求还存在差距。有些技能岗位如模具制造等技术含量高,技能人才培养周期长,对硬件设备、场地要求都比较高,也受限于师资力量等因素,导致了三所

8、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限制了技能人才的培养2。二是学校与企业订单培养规模较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襄阳市三所高职院校积极尝试与当地企业开展订单班,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各县市区开设的“小学教育订单班”、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与东风康明斯开设的“发动机维修订单班”、襄阳科技职业学院开设的“江山重工数控班”等。这类学生毕业后定向输送到企业,反响较好。不足之处是订单班未能覆盖全部专业,其培养的学生规模不到10%。三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主动性不足。通过对部分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当前多数企业对于自身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责任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

9、限性,缺乏主动培养人才的表1三所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对接襄阳七大产业一览表产业大类新能源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三所院校开设专业大类交通运输大类电子信息大类装备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农林牧渔大类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开设专业布点数12171682417对接产业类别新能源汽车整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智能联网汽车、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消费电子、集成电路、汽车电子、襄阳云谷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农机装备化学制剂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装备、储能装备、汽车轻量化材料、无机非金属及先进高分子

10、材料、新能源领域材料、前沿高端材料现代农业生产、家庭农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商贸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数字产业、健康养老服务8王琼,柴长富: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意识,现有相关政策在硬性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也存在缺失。大多数本地企业还停留在“学校教育培养人才、企业直接使用人才”的传统思想层面。特别是在学历内卷的大环境下,企业拥有更多的选人用人自主权,热衷于选拔高学历人员。因此,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不够明确、规范;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没有获得明显的“好处”,以市场供需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3。三、提升本地就业率的途径及策略

11、当前,襄阳市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基地,企业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襄阳市“144”产业链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缺口依然很大,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匮乏,技术技能劳动者人数比例偏低而且层次结构不合理,不同程度制约了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为更多留住三所高职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近几年襄阳市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显著,每年有近一半的高职毕业生外流,造成本地企业招人难、用工难。为切实提升三所高职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应形成合力4。(一)政府发力点1.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远规划,扩大本地职业技能人才培

12、养规模。在新时期高质量与高标准、全面协同与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逐渐提高。在此大背景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显得尤其重要。襄阳市现有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提升速度与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不成正比,人才培育基础不够牢固,需要扩大现有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增加新的与地方产业密切对接的专业群。2.启动“经济杠杆”,通过财政激励政策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当前襄阳市对于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给予相同标准的办学经费支持,无法发挥政策经费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调控引导作用。建议实行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提高对与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和紧缺工种对应的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同时对新设置专业和

13、扩大规模的专业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加大扶持力度,为高职院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改善实训条件提供有力保障,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5。3.加强政策宣传力度,让襄阳市“人才新政”切实落地。襄阳市2022年出台了“1+7”人才新政,其中有不少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优惠政策。要在襄阳三所高职院校和企业中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宣传力度,力求使人才政策得到最大限度落实。(二)行业企业的着力点1.行业企业应深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实现“双赢”。创建所属产业与职业教育的“命运共同体”,让企业真正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改革,为学生顶岗实习安排“一对一”指导。行业协会为产业学院发展搭建

14、平台,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与职业素质培育三者有机结合,帮助其快速成长为适应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能人才,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效益快速增长,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双赢”局面。2.企业应建立技能人才持续发展培养机制。企业应抓住“校企协同育人”这一主线,落实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创新运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襄阳本地企业应破除“唯学历、唯经验”的入职标准,联合高职院校共同搭建“互联网+就业”平台,精准分析用人需求,为高职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园区,针对技能型人才有的放矢地提供定期培训、常态化指导。在工资福利政策等方面着重向一线岗位倾斜,按照相关标准要求为毕业生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强化

15、员工合法权益保障。3.加强专业建设指导,提升学校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每年定期发布襄阳市支柱产业人才需求计划,引导高职院校开展专业建设。深入推广“三单”模式,即企业按需求“点单”、学校按任务“下单”、政府按效果“买单”。改变当前专业设置及规模取决于学校招生数量的盲目状态,提高专业与襄阳市产业需求的匹配度,解决企业用人的后顾之忧,为学校专业发展提供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精准指导。建议由政府部门组织调研,摸排主导产业、重点企业生产用工需求情况,编制技能9第23卷第2期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型人才专业需求规划,发布高职专业建设指南,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真正破解企业用工荒。

16、(三)学校努力的方向1.积极推动政校企联动,搭建“五维一体”育人平台。学校应聚焦地方产业、谋划政校企行多方联动,成立襄阳市域产教联合体,主动服务襄阳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集“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创新创业”五个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见图1),将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互聘教师团队,使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真正培养“适销对路”人才。55D=KK-66G45图1“五维一体”育人平台2.校企联合共建高质量“订单班”、扩大“订单班”专业覆盖面。学校要积极面向市场、适应企业需要,开展“订单班”教学,同时应主动联系相关企业,在所有专业中都探索尝试开

17、设对应的“订单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遵照教学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合作企业生产特点灵活调整课程设置,“订单班”的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需求挂钩。在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利益和要求,确保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合作互利。企业选派技术专家讲授部分专业课程,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训,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形成“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就业”的校企合作机制。3.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新就业单位推介活动。学校要着力构建“全覆盖、分时段、有侧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并作为必修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心设计遴选职业

18、规划课程内容,将地方行业产业发展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辩证地看待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将职业规划教育深度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职业认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克服“随大流、盲目追求高薪”等浮躁思想,向着既定职业发展目标持续用力。创新就业单位推介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进校园活动。设置就业实践课程,增加职场体验模块,深入襄阳本地企业进行工作体验,让学生提前参与企业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企业文化。将就业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多储备当地企业岗位供学生选择,带领学生主动深入了解当地企业招聘需求、岗位标准、具体工作内容和个人发展

19、前景,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岗位所需实践技能,不断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归属感,从而提升当地就业的稳定性6。四、结束语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具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在人才强国和技能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千方百计地实施了一系列技能强市工程,成功申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襄阳市工业经济量质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襄阳市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基地,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支持与激励等方面应进一步共同努力,吸引更多本地高职毕业生留襄就业创业

20、,夯实“144”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襄阳都市圈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10王琼,柴长富:襄阳市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及策略研究参考文献:1 王硕.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合肥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问题分析 J.现代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2019(2):76-77.2 赵洪鹏.初探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 J.营销界,2020(24):39-40.3 赵斌,孙标,胡革.产教融合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探析 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79-82.4 刘海明,谢志远,刘燕楠.高职教育人才转型的战略思考:推进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兼谈高职院校“新

21、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略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82-188.5 马德洁.就业政策变迁对大学生人力及社会资本与就业的影响 D.长春:吉林大学,2017:19-24.6 苏跃飞.温州高职院校提升毕业生本地就业率途径研究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中国商论,2020(9):193-196.A Research on Approaches and Strategies to Improve Local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from Xiangyang VocationalCollegesWang Qiong,Chai Changfu(Xiangya

22、ng Auto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Xiangyang Hubei 441021,China)Abstract:High-quality skilled talent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regional industries.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gyang urban agglomeration andprovincial sub-central city,t

23、he thre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iangyang,based on the three industrialchains of three-chain integration,trillion-class automobile corridor and 144,have been committed to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They actively promote the economic and socialdevelopment of Xiangyan

24、g and facilitate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However,themore attractive salary,medical,and educational conditions in first-tier cities such as Beijing,Shanghai,andGuangzhou are bound to result in the braindrain.Therefor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ake multiple measures

25、to promote graduates to stay in the local area for employment,entrepreneurship,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propose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local employment rate of graduates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government,enterprises and colleges,promo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mmunity of shared destiny between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local industries,and jointly cultivating talents urgently needed for local pillar industries.Keywords:Xiangyang;vocational colleges;employment rate;skilled talent cultivation(责任编辑:漆福刚)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