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2546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36 卷第 1 期2024 年 2 月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Xich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36,No.1Feb,2024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黄远春摘要:通过探讨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内涵,强调培养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的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中存在问题,并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跨学科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跨学科的学习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以及提供跨学科的评估方式和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培养跨学科教学素养的途径,以期为培养师范生成为具有跨学科视野和能力的优秀教师提供参

2、考。关键词: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路径中图分类号:G65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24)01009507收稿日期:2023-06-10基金项目:四川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地方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的探索和实践”。作者简介:黄远春(1967),男,四川通江人,西昌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E-mail:。一、跨学科相关概念“跨学科教学素养”包含“跨学科”“跨学科教学”和“跨学科教学素养”三个层次。(一)跨学科“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一词最初是由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伍德沃斯(Robe

3、rt S.Woodworth)于1926 年在他一篇名为跨学科(Interdisciplinary)的文章中提出,其最初的含义是跨越两门及以上学科联合进行的实践活动。分析近十年相关的研究,学者们共同倾向认为,“跨学科”是指将不同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知识和技能相结合,以解决特定问题或创造新知识领域,强调了学科间的深度融合、交流与合作1。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24.01.01295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二)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跨学科教学成为一个独立而被广泛接受的教学理念则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左右,而跨学科教学的实践

4、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和推广则是在20 世纪90年代后,比如当时德国在中小学盛行“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择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展开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2。近年,国内研究者袁俐等3认为,跨学科教学是一种渗透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形式,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超越单一学科的边界,以多学科的知识网络整合所教学科知识系统的教学活动。于国文等4认为跨学科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同时可以基于各学科自身内在逻辑,寻找不同学科知识间的联结点,进行整合教学,建立起不同学科知识的意义联系,让线性的传统知识教学转变为网络的现代知识教学,认为跨

5、学科教学秉承的是建构主义逻辑,强调通过现象、主题、项目等建构起不同学科间的知识关联。国外研究者 Bowers等5提出的“交叉学科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加强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Jacobs 等6提出的“跨领域教学”涉及从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中获取信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我国现阶段中小学所探索的跨学科教学,是一种融课程观、知识观与方法论于一体的教育实践,它是在解决真实问题的驱动下,以学科间共有大观念指引单元主题,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自然交叉互汇,构成一个完整教学单元的课程实践。它旨在打破传统学科边界,促进知识的交叉与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具体实

6、现上,新课改方案指出可以通过设计跨学科课程或项目,将不同的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改方案(2022年版)也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也需要倡导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达、书面报告、实验演示、社会调查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三)跨学科教学素养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是教师素养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教师素养“不是一个固化的实体,而是一个动态的要素结构”7。相比之下,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待提高。梳理近年来的研究,国内学者阚维等8认为,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包括学科融合意识、交叉知识结构、跨学科思维和交叉教学策略能力等四个方面。

7、胡庆芳等9研究者提出了七个方面的素养,综合起来可以归结为:学科融合的认识、思维方式和方法策略、课程整合能力、教学策略设计、多元评价、自我学习和不断发展。朱德全10认为,教师跨学科素养是教师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跨学科教学情意的综合体。而在国外,Beane11提出了教师跨学科教学的三个重要方面,包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现实世界与学校学习结合起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同时,Vescio等12也给出了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四个维度,包括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跨学科连贯性、专业发展。综合起来,我们认为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是指教师具备在教学实践中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教

8、学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包括多学科知识储备、跨学科理论和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教学知识、跨学科融合教学情意、跨学科教学课程和项目设计能力、跨学科教学实施能力、跨学科教学评价反思能力等七个方面。随着我国新课程方案的实施,跨学科教学在教育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方案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提出及其要求在各学科不少于10%课时的规定13,将引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学的改革。余96黄远春: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雪莲14认为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师资培养必须从“学科型”向“跨学科型”转型,为此,要改革教师培养体制,改革培养目标,打破学科知识中心型、理论知识深化型的教师教育格局,培养具有复合

9、知识、能力结构的“通才型”师资培养模式。跨学科教学素养作为新发展阶段教师专业核心素养发展的“新格局”“新高度”和“新要求”,是教师直面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的“课堂革命”挑战,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素养,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提高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迫在眉睫。二、高校师范生跨学科教学培养存在问题(一)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缺乏跨学科理念随着我国高校“四新”建设的不断深入,许多高校也开始加强对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的课程设置。例如,增加跨学科教学相关的选修课程或课程模块等。师范生所接受的教育也逐渐从单一学科转向通过跨学科融合来进行15。但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

10、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中较少涉及跨学科相关素质的要求,全程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没有兼顾行业要求与学科内在逻辑,学科逻辑不顺,缺乏对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理解,导致难以将各个学科领域进行整合和协调,跨学科统整性不足,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难以有效实现跨学科教学,导致学生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不够全面。无法培养具备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从而无法满足中小学对跨学科教学的需求。(二)教学资源结构性不合理,不能够满足跨学科教学需求跨学科教学需要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由于经费投入的整体规划不足,导致教学资源结构性不合理。一是跨学科教学课程设

11、计和教材编写方面的缺乏。跨学科教学需要综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没有相应的跨学科教材和课件,缺乏可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跨学科教育资源;二是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缺乏。跨学科教学需要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但一些学校的教师教育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并未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要,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比如虚拟实验室、图书馆、数字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在线授课平台、数据分析工具等;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缺乏。跨学科教学需要具备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来进行整合和协调,但是教师在专业知识上存在局限性,缺乏跨学科教学中所需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四是适合跨学科教学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和考核

12、制度缺乏。跨学科教学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科对学生的要求不同,但学校缺乏适合跨学科教学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无法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应该加强跨学科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投入,包括跨学科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学生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跨学科教学提供足够的支持和保障。(三)教学方法创新不足在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中,教师需要积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讨论、协作学习、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强化互动和参与性,激发师范生的创新思维,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帮助师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3、跨学科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紧跟中97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小学新课改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但是现实中高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不能很好地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求,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利于师范生对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这也会对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影响。(四)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完善实践是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环节,师范生可以将跨学科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掌握跨学科教学的具体操作技巧和策略。但是一些综合性高校师范教育的实践环节设置不够完善,实习管理存在漏洞,跨学科实践的方案不完备,高校和实习基地的

14、衔接沟通粗糙,实践渠道不畅,难以为师范生提供足够的有效的实践机会。三、师范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素养培养路径(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跨学科培养的课程体系师范院校应立足于 2022 年版课程方案培养目标和课程理念,紧扣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中融入跨学科培养的理念和目标要求,培养的师范生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具有跨学科教学素养,能够在中小学开展某学科的教学及跨学科融合教学。在毕业要求及毕业要求指标点中明确跨学科教学能力和素养的要素。二是调整课程结构、补充新课程理念相关内容、在通识课初中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模块设置包括跨

15、学科教育相关课程,如跨学科教育学、创新思维与设计、STEM教育等。这些课程不仅要注重理论研究,更要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了解跨学科教育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建立跨学科教学意识,认识到跨学科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培养的第一步。同时,增加跨学科实践课程和跨学科实践课时,创新教法训练课程等,在实践中掌握跨学科教学的技能和策略,培养师范生的跨学科教学素养。三是建立分类别学科知识融合课程,分类别学科知识融合课程是指将两个或者更多不同学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设定交叉点或者应用形式,让教材内容的交叉点贯穿整个学期的教学和讨论16。建立分类别学科知

16、识融合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更好地掌握跨学科教学的要素和教学策略,为日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二)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强化师范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认同师范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包括新的教育理论、跨学科教学方法和技术等,以便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把跨学科教学理念融入每门课程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联系,拓展知识面,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领师范生学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认同17。一是加强师资培训。高校教学发展中心需要组织专门的师资培训,如跨学科教学培训、教育技术培训等,以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18。同时

17、,邀请优秀教育、教学专家进行指导,引导教师和师范生参与跨学科教学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强化师范生跨学科融合教学理念的认同。二是建立交流平台。教师范专业教师可以参加教学研讨会,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和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可以建立跨学科虚拟教研室,与其他学科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并提供相互学习共同备课的机会,共同开展跨学科教学,从而不断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方式。三是支持教师课程教学改革。从政策、经费、教学98黄远春: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资源支持教师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设计具有跨学科融合特点的课程,倡导学科之间的互动与融合,提高师生对于跨

18、学科教学的认知和理解19。四是广泛阅读。广泛阅读也是提升跨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的阅读,除了要阅读、丰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广泛阅读其他方面的书籍,尤其是涉及学科交叉的知识,必须自己先搞明白,并能进行知识的整合处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学得扎实深刻又轻松愉快。五是教师教学的反思。师范专业教师需要不断评估自己的跨学科教学效果,并进行反思,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更新教学理念和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三)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师范生跨学科思维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师范生跨学科思维,是当今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探究式、合作式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9、为学生的未来发展作出贡献。通过探究式、合作式教学,鼓励师范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建立跨学科视野,通过设计和引导学生完成真实且有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关于教育公平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将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时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公平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跨学科思维和教学素养。一是采用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比如采用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有挑战性的、

20、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任务来推动学生的学习。整个过程包括课题选择、计划与设计、实施和探究、展示和评价。该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引导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或情境中,从多个学科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式学校,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跨学科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的发展20。二是采用问题驱动的主题式学习。问题驱动的主题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驱动,以主题为载体,让学生通过研究、探究、解决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学习方法。在这种学习方

21、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学生则是主体,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达到学习目标,问题驱动的主题式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采用视觉化思维工具进行跨学科教学。例如,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采用情节图、人物关系图等思维导图工具;在学习科学知识时,可以采用实验流程图、物质循环图等思维导图工具等,用于呈现和整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建立跨学科知识框架,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关联,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21,适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跨学科背景的教师教育综合型人才。四是采用大

22、概念、大单元设计开展教学。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强调知识整合、跨学科应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但是它们的重点略有不同。高校大单元教学是将课程内容按大单元进行划分,每个大单元包含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跨学科的知识,它的重点在于知识的整合和跨学科应用。大概念教学是以概念为主线,通过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强调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重点在于概念理解和应用。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促进跨学科合作和思考。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99西昌

23、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使教学更加有效。(四)提供跨学科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提升跨学科视野提供跨学科学习资源,鼓励师范生跨学科学习,提升师范生的跨学科视野和综合素质。这对于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能力的,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建立跨学科的学习社区。建立跨学科的学习社区,需要明确建立学习社区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具体的策划方案和组织方案,包括确定学习小组的组成和分工、确定学习资源和活动等。再通过宣传和招募,吸引师范生积极参与学习社区,同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如书籍、期刊、网络资源、研讨会、讲座、实践活动等。也要建立学习社区平台,如微信群、QQ群、在线论坛等。平台

24、应该具有互动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师范生可以在学习社区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探讨跨学科问题和挑战,解决实际问题等。为了确保师范生跨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需要提供跨学科的评估方式和反馈机制。评估方式可以是学习成果展示、考试、论文等,反馈机制可以是学习社区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二是组织跨学科的讲座和研讨会。组织跨学科的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学者,让学生了解不同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应用。22三是指导师范生广泛阅读。为师范生提供跨学科阅读材料,例如学术论文、教育报告等,让师范生在阅读中获得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了解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2

25、3四是提供跨学科的网络选修课程和项目。开发跨学科的网络选修课程和项目,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它们进行整合和应用。(五)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师范生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获得跨学科教学的经验,锻炼跨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要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包括见习、研习、实习、校外社会实践、参加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方式。一是在教学见习、研习中,通过观摩、讨论、分析优秀的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课堂教学案例,让师范生反复体会如何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提升跨学科教学设计的能力。二是在教学技能实训课程中加强师范生跨学科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练。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师范

26、生分析和研究成功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熟悉具体的设计策略和实施过程,并从中汲取经验。另一方面,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设计和实施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让师范生在实训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跨学科教学设计,提升跨学科教学实施的实践能力。三是在校外社会实践、科学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组织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共同合作并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或项目,亲身经历并参与跨学科项目设计或教学设计的过程,提升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四是在实习中重视学生跨学科教学的指导和训练。首先,在教学实习中安排一位专门指导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的导师,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师范生在实践中

27、进一步熟悉跨学科教学的核心原则和方法。其次,在教学实习中鼓励学生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到一个教学单元或课程中,设计和实施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亲身体会跨学科教学的挑战和机会,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自己的跨学科教学水平。第三,在教学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跨学科教学的自我反思总结,并接受实习指导教师的反馈,通过反思和反馈,推进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的持续改进。(六)建立跨学科融合教学素养的评估体系建立针对跨学科融合教学素养的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和反馈学生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100黄远春:师范生跨学科教学素养及其培养路径探索为培养优秀师范生提供参考和指导24。多元的评估体系能够清晰明了地反映师范

28、生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情况,包括学习表现和实践表现,具有可测量、可比较、可反馈的效果。例如,设置跨学科实践作业和项目实践,由跨领域的评价专家评估,评估对象不仅有学生的成果,也可对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成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促进完善教师教育。师范生作为未来中小学教育的主力军,其跨学科教学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构建跨学科培养的课程体系,重视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丰富跨学科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建立评估体系等,能够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和实践水平,促进其成为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教师。参考文献:1 李江.跨学科性的概念框架与测度J.图书情报知识,2014(3):87.

29、2 杜惠洁,舒尔茨.德国跨学科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28-32.3 袁俐,姜声扬.校企合作型师资团队建设在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17,31(5):603-605.4 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7):57-63.5 BOWERS C,DIEZMANN C M,ROONEY D.An explo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J.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8,62(1):20-32.6 JACOB

30、S L C,PURSELL G.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interdisciplinary pedagogyJ.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2017,106(1),8-13.7 邹键.试论外语教师的基本素养结构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93-958 阚维.教师跨学科素养的发展路径和方法以IB课程MYP项目中的教师发展为例J.人民教育,2017(Z3):24-28.9 教师跨学科能力发展项目组,胡庆芳,朱远妃.教师跨学科能力的理想、现实与实现J.上海教育科研,2

31、020(2):76-78.10 朱德全,彭洪莉.教师跨学科教学素养测评模型实证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2):1-13.11 BEANE J A.Curriculum integration and the disciplines of knowledgeJ.Phi Delta Kappan,1997,78(7):518-525.12 VESCIO V,ROSS D,ADAMS A.A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 on teaching practice

32、 and student learn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8,24(1):80-9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 余雪莲.从学科型到跨学科型师资的培养中国教师教育对基础教育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应对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78-82.15 宋歌,王祖浩.国际科学教育中的跨学科素养:背景、定位与研究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19,48(10):28-43.16 赵倩,章飞.新时代职前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报,2

33、020,38(4):73-77.17 田娟,孙振东.跨学科教学的误区及理性回归J.中国教育刊,2019,312(4):63-67.18 朱立明,马振,冯用军.我国教师专业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9,297(12):80-87.19 陈涛.跨学科教育:一场静悄悄的大学变革J.江苏高教,2013,170(4):63-66.20 安桂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整合:特征、形态与维度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9):48-54.21 陈英和,张淳俊.基于跨学科概念图的跨学科知识整合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7-44.22 邹晓明.跨界学习:非

34、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生成的有效路径J.教育探索,2019(5):5-10.23 周振宇.项目式学习:内涵、特征与意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9(10):40-45.24 王奕婷,吴刚平.芬兰基于跨学科素养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0-43.(下转第111页)101邓海霞,刘永红: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困境与优化路径15 姚澍.法律硕士教育的定位、不足与完善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67-70.16 胡婧.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2022(12):247-249.Problems and O

35、ptimization Paths of Training Masters of Law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DENG Haixia,LIU YonghongAbstract:Human society is accelerating its steps to march into the digital era,when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improve social governance,and constant

36、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has become an irreversible trend.With more than 20 years of development,the training of masters of laws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our country.However,in response to

37、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we still fac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cross-integration of law and related disciplines,backward teaching methods,and defective education mechanism.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digital era,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tersec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aw a

38、nd related disciplines to build digital law discipline,adapt to the need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constantly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enhanc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etc.,so as to constantly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Masters of

39、laws in the digital era.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cultivate high-level,application-orien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legal talents with both moral and legal equipment and digital literacy.Keywords:digital transformation;Master of Laws;talent training;dilemma;optimization pathThe Path of Interdisciplin

40、ary Teaching Literacy Cultivation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HUANG YuanchunAbstract: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literacy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by exploring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literacy.It also points out the current p

41、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literacy among students,and proposes way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literacy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system for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establishing an interdiscipl

42、inary learning community,providing diversified learning resources and activities,as well as setting up interdisciplinary assessment methods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a reference to train students to become excellent teachers in the future with interdisciplinary awareness and competence.Keywords:normal college students;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literacy;training path(上接第101页)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