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江西省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主管单位:江西省林业厅建设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项目责任人:钟世富(江西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 专职副主任)建设目标:通过新建航空护林站,完善全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体系,将井冈山、庐山、南昌西山、武夷山、三清山、武功山等重点火险区及周边主要林区纳入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控制面积达8万km2),充分发挥航空护林的空中优势,增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切实提高江西省森林防火的现代化水平。建设地点:飞行区为南昌昌北国际机场,综合楼等工作区为南昌市昌北凤凰洲新区牛行。建设内
2、容及规模:航空护林站总面积3550m2,以及辅助附属工程;购置航护业务设备71台(套、个),后勤保障设备8台(套、部),办公设备105台(套、组),交通车辆6辆等。建设期限:1年,即2007年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为1706.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592.00万元,占建设总投资的34.7%;设备购置688.20万元,占40.3%;其他费用425.80万元,占25.0%。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中,申请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023.60万元,占60%;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82.40万元,占40%。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
3、和国建筑法;森林防火条例;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LYJ127-91);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LYJ116-87)(试行);航空护林站管理规范(试行)(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2007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林业建设项目管理文件资料汇编(国家林业局计资司2006年10月)。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建设内容单 位数 量备注1建筑面积m235501.1综合楼m225001.2其他辅助建筑m210502设备购置2.1航护业务设备台(套、个)712.2后勤保障设备台(套、部)82.3办公设备台(套、组)1052.4交通设备辆63工程投
4、资万元1706.003.1建安工程万元592.003.2设备购置万元688.203.3其他费用万元425.801.4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建立航空护林站,将我省主要林区和重点火险区纳入全国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填补我省航空护林空白。项目建设将切实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避免和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有利于保障我省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建设目标明确,符合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的确定,是在分析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现状、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针对森林防火的薄弱环节,从森林防火的实际需要出发
5、,综合考虑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的确定合理、可行。全省森林防火组织机构健全、专业扑火队伍组建顺利、全民森林防火意识日益增强,有利于航空护林站的建立和功能发挥。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重中之重的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林业发展大局,事关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对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构成严重威胁。据统计,1988年至2005年,全国年均发生森林火灾7502次,受害森林面积达8万hm2,因灾伤亡205人。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干旱少雨天气日益增多、范围扩大,森林火险等级随之增高;同时,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林区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森林面积增加,森林防火战线加长,任务加重;入山人员增多,火源管理难度加大,森林防火形势日趋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特别是1987年大兴安岭“56”特大森林火灾以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护林防火工作,强调要加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航护、交通、通信等系统建设,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预防和
7、扑救能力,切实保障林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巩固和发展生态建设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航空护林是森林防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阶段先进的防火、灭火手段。航空护林集高新技术于一体,在处置突发森林火灾、重大火场侦察和快速灭火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现代森林防火的一项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手段,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433号) 中明确指出:“要根据扑火实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拓展森林航空消防业务,增加消防飞机数量,充分发挥森林航空消防在偏远林区巡护、快
8、速运送扑火队员和物资、在空中直接灭火等方面的优势,满足重点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支持和鼓励各地开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加强航空护林站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空中林业巡护和直接灭火能力。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而且还有井冈山、庐山、武夷山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区域地形复杂,山势陡峭,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仅靠人工地面深入火场无法及时扑灭,发展航空消防势在必行。目前,江西虽在森林航空消防领域还处于空白,但具有发展森林航空消防事业的有利条件,境内河流、湖泊和水库星罗棋布,可为航空灭火提供丰富的水资源
9、;同时,全省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发展森林航空消防工作,迫切希望通过建立航护站,提高我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2005年1月,江西省政府正式向国家林业局呈送了关于恳请在我省设立航空护林站的函(赣府文20055号),要求在江西省设立航空护林站。2006年10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编制江西省航空护林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2项目必要性分析2.2.1 保护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要重视林业科学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10、高新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火管理与控制等关键性技术。”如何采取先进科学技术手段来达到“发现早、行动快、灭在小”,以控制森林火灾蔓延,航空护林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江西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较丰富,人为活动频繁,森林防火任务十分繁重。据省森林防火办公室统计,2005年度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355次,受害森林面积4626.46hm2,造成6人死亡。森林火灾直接影响了我省林业的健康发展,给局部森林造成严重破坏,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项目的建设对于提高全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减少森林火灾损失,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向前发展,维护全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项目建设是
11、保护我省森林资源和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2.2.2预防和控制火灾,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的需要在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进“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随着造林步伐的加快和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以及长期抑制林火带来的可燃物大量积累,加之全球气候异常,我省森林防火工作面临的形势将更严峻,任务更艰巨。在南昌市建设一个固定的航空护林站,可以满足区域森林防火对航空护林的需要,扩大航空护林覆盖范围。我省实施航空护林,组织人员和航空器执行航护任务,可以实现人员、设备等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从全国来看,在江西等森林分布集中区建设固定的航空护林站,是预防和控制火灾,实施大航护理念,以及提高森林防
12、火综合能力、满足区域森林防火对航空护林的需要。2.2.3提高防火装备水平,适应新时期森林防火的需要我省森林防火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森林防火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多年来森林火灾一直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由于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较差,装备现代化水平低,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现阶段全省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还比较低,发生森林火灾后,难以及时发现和组织扑救,易贻误战机,远不能满足和适应新时期防火工作的需要。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具有四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及时准确监测火情;二是及时实施快速运送扑火队员到火灾现场扑火;三是为各级政府
13、森林防火指挥部侦察火情,实施正确的决策和调度指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手段;四是直接实施洒水灭火,灭火效率高。以上四个方面的作用都是地面手段无法取代的,是森林防火先进生产力的体现。项目的建设将填补我省航空护林的空白,充分发挥航空护林在森林防火中的“尖兵”作用,从而彻底改变只能实施地面扑救森林火灾的现状,提高我省森林防火现代化水平,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以适应新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需求。2.2.4 促进绿色生态、和谐平安江西建设的需要森林火灾不仅对森局部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区域内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学校和人员安全等均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发生森林火灾,不仅影响
14、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林区社会稳定。项目的建设,对于保护我省森林资源,促进项目区森林旅游业健康稳定发展和重要设施安全,维护林区社会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项目建设是促进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建设的需要。3 项目建设条件3.1自然地理条件3.1.1地理位置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为:24293004N, 1133411828N。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邻湖北、安徽。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古称江西省为“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全省南北长约620km,东西宽约490km,土地总面积16.69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
15、74%。3.1.2地形地貌江西属于中国陆台的华南台块,是江南丘陵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复杂多样,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皆有,在地体构造上是重迭的东北至西南走向背斜层与向斜层组成。全省地形特点是三面环山,北濒江湖,中部散布着几个大盆地。在省境周围地带环绕着高峻的山岳,东部有武夷山脉、南部有南岭山脉的大庾山、九连山,西部有罗霄山脉所属的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北部有幕阜山、怀玉山和九岭山及黄山余脉,形成北宽南窄,南高北低,周高中低,朝北开口的地形地势,境内河流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流经丘陵和谷间盆地,向中北部注入鄱阳湖,形成一个完整的鄱阳湖水系。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包括中山和低山)面积占35.9%
16、,丘陵(包括高丘和低丘)占42.3%,平原占21.8%。“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概括了江西的地貌特征。3.1.3气候江西属于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全省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 18 左右。赣东北、赣西北和长江沿岸年均气温略低,约在 16-27 之间;滨湖、赣江中下游、抚河、袁水区域和赣西南山区约在 17-18 之间;抚州、吉安地区南部和信江中游约在 18-19 之间;赣南盆地气温最高,约为 19-20 之间。 全年全省极端最高温度南北差异不大,甚或略呈北高南低现象, 但几乎都接近或超过 40,个别县区日最高气温曾经达到过 44.9。极端最低气温则南北差异较
17、大:九江大部分地区在 -12 到 -14 之间, 个别县区还出现过日最低气温 -18.9 的极端最低值;赣南则在 -5 左右,全省其他地区一般在 -7 到 -12 之间。年均日照时数为 1473.3h-2077.5h。年均降水量1341mm-1940mm,一般表现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区多盆地少。3.1.3水资源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全省共有大小河流3700多条(流域面积10km2以上),其中,100km2以上的河流451条。主要河流有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均汇入鄱阳湖,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完整的鄱阳湖水系,湖口站以上集雨面积为162225km2,其中,
18、境内面积156977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4%。境内除鄱阳湖水系外,还有北部直接汇入长江的长河、沙河等河流,西部有汇入洞庭湖水系的渌水、栗水、渎水等,以及南部汇入东江水系的寻乌、定南水等河流。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工程40万座,其中,水库9700多座,山塘24万多座,蓄水能力293亿m3。3.1.4土壤江西省境内山地(森林)土壤主要有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类型,土层厚度大多为40-100cm,腐殖质层厚大多为8-20cm,土壤偏酸性。土壤随着山地海拔的不同,表现出明显规律性的垂直带谱分布,自下而上,海拔500m以下为红壤,500-800m为山地黄红壤,800-1400m为山地黄壤
19、,1400m以上为山地黄棕壤或棕壤,而海拔1000m以上的山顶往往为山地草甸土。3.1.5植被 江西属于东南部海洋性的中亚热带森林,接近于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境内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复杂,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木本植物119科。拥有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林和人工针叶林等典型森林群落,植被类型包括灌木及小山竹类型、蕨类禾本科类型、针叶林类型、常绿阔叶林类型、针阔混交林类型、常绿落叶混交林类型、竹阔、针阔混交林类型和落叶阔叶林类型。 现有森林植被中针叶树种占优势,尤其是集中连片的人工针叶纯林面积较大,森林火灾极易发生、蔓延。3.2社会经济条件2005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056
20、.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7.37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917.47亿元,增长17.14%;第三产业增加值1411.92亿元,增长10.8%。人均生产总值9440元,比上年增长15.3%。2005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11.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99.47万人,占37.10%;乡村人口2711.77万人,占62.90%。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达8619.66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5.53元,比上年增长7.16%。3.3森林资源现状3.3.1森林资源江西林地总面积1062.9万hm2,占全省土
21、地总面积的63.7%。全省有林地面积871.7万hm2,其中人工林面积207.8万hm2,天然林面积581.5万hm2,毛竹林面积82.4万hm2,总株数15.01亿株。在乔木林中,纯林面积548.1万hm2,占乔木林面积的69.4%;混交林面积241.2万hm2,占乔木林面积的30.6%。森林覆盖率达60.05%。3.3.2动植物资源江西全省种子植物约有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有470种,苔藓类植物约有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500余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活化石”银杏等。此外,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
22、特有。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据不完全统计,全省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之多。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充分表明,包括江西省在内的中国亚热带地区是近代植物区系的起源中心之一。全省现有脊椎动物600余种。其中鱼类170余种,约占全国的21.4%(淡水鱼);两栖类40余种,约占全国的20.4%多;爬行类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5%;鸟类270余种,约占全国的23.2%强;兽类50多种,约占全国的13.3%。鱼类和鸟类种类较多,经济价值较大,成为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的重点。
23、3.4森林防火现状3.4.1森林火灾发生情况江西省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减少火灾损失的目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强化预防措施落实,着力抓好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落实,解决好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探索新路子,开创森林防火工作的新局面,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和蔓延。特别是2003年、2004年全省出现四季连旱的气候条件,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省森林防火总指挥部采取措施,周密部署,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抢前抓早、
24、狠抓落实,有关部门和单位团结协作、齐抓共管,通过全省森林防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的艰苦努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发扬火场精神,顽强拼搏、无私奉献、浴血奋战,克服了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影响,尽最大努力减少和控制了森林火灾的发生,将损失降低到了最小程度,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社会稳定。据统计,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森林火灾2927次,火灾直接损失达10亿元,年均发生森林火灾585.4次;发生重大森林火灾7次,年均1.4次;火场面积5.30万hm2,年均1.06万hm2;受害森林面积2.66万hm2,年均0.53万hm2;火灾造成58人伤亡,年均11.6人。
25、3.4.2防火机构与防火队伍根据森林防火条例要求,我省成立了规范的森林防火机构,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并规定林业部门对森林防火负有重要责任。目前省、设区市、县(市、区)三级设有森林防火指挥部,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森林防火日常工作。林区乡(镇、场)也设置了相应的防火组织机构,部分行政村组建了森林防火小组。根据森林分布和行政区划,划分了森林防火责任区,明确了责任人,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政绩考核范围。目前全省已成立森林防火指挥部119个,防火检查站295个;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343支,队员9052人,义务森林消防队5224支,队员1
26、46962人;专职护林人员27983人,兼职护林人员48512人。全省森林防火队伍已成为森林火灾扑救的中坚力量,森林火灾扑救队伍基本实现了专业化。3.4.3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各级政府把森林防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积极筹措资金,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生物防火林带、预警监测系统、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和扑火物资储备等建设,基本形成“瞭望巡护网络、林火阻隔网络、通信指挥网络和预测预报网络”四大网络体系,森林防火正朝着扑火“队伍专业化、机具化”的目标迈进。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省投入森林防火建设资金累计达49917万元,其中瞭望系统2419万元,通信系统3523万元,阻隔系统23269万元,交
27、通工具6700万元,扑火机具2644万元,其他11362万元。全省现有森林防火指挥车辆291辆,宣传车39辆,运输车168辆,摩托车311辆,其他车辆20辆;超短波电台(含对讲机)5423部,瞭望台380座,望远镜317台;防火物资储备库303座,扑火机具375153台(套、把)。全省已建设防火隔离带73273km,其中生物防火林带41227km。这些基础设为我省的地面森林防火提供了基本保障。4建设目标4.1项目建设目标根据我省森林防火需求,通过新建航空护林站和添置必要的现代化设备,完善全省森林防火基础设施体系,将全省主要林区和重点火险区纳入森林航空消防覆盖范围,充分发挥航空护林的空中优势,建
28、成空中、地面立体式森林护林防火网络,增强森林火灾的应急处理和快速反应能力,切实提高我省森林防火的现代化水平。4.2指导思想与原则4.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森林防火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围绕“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方针和“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装备、一流的科技水平、一流的业务素质”的建设要求,以实现“三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扑救)、“三打”(打早、打小、打了)为目标,立足于租用飞机、租用机场的基础上,建设航空护林站,全面提高森林火灾的综合防控能力,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得到逐步改善,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4.2.2基本原则航空护林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
29、统工程,属于公益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充分发挥工程的整体效能,项目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布局合理,技术措施可靠的原则;(2)重点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3)经济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4.3主要建设任务4.3.1 航空护林站站区建设根据实际需要,拟规划建设航站综合楼1栋,建筑面积2500m2;食堂、警卫室、发、配电房、汽车库、扑火物资库房等其他辅助建筑工程面积1050m2。4.3.2设备购置根据航空护林的需要,按照按需配备的原则,规划购置仪器设备184台(套、个、部、组),其中购置航护业务设备71台(套、个),后勤保障设备8台(套、部),办公设备105台(套、组)。购置航护指挥、通
30、讯、运输等车辆6辆。详见附表1。5 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规模方案项目建筑物建设规模依据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试行)(LYJ116-87)和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组织编报2007年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通知中关于林特航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指标,结合实际需要确定建筑总规模为3550m2,辅助及附属工程按规划建筑需要进行设计。设备配置按新建林特航站的实际需求进行规划。5.2项目功能方案航空护林站的主要功能是巡护监测、火场侦察、机降灭火、吊桶灭火、索(滑)降灭火、化学灭火、空运给养、航空宣传、火场急救以及准确、有效指挥调度地面扑火队伍等。航空护林站的建设根据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
31、和西南航空护林基层航站建设标准的要求,其功能区分为飞行区、地面工作区、生活区以及航护覆盖范围。5.2.1飞行区飞行区是飞机起降的活动区域。包括停机坪、主跑道、滑行道、指示标、地面标志等。根据我省气候特点,开展航空护林主要集中在干旱少雨的秋、冬和早春季节。因此,本着节约土地资源、建设经费、管理维护费、充分利用现有机场飞行设施的原则,本项目不另建飞行区,采取向昌北国际机场租用飞行区的方式。5.2.2地面工作区地面工作区是一个直接为飞行作业服务的辅助区域,也是为飞行和空地勤人员、机降人员提供后勤保障的区域。包括航站综合楼、警卫室、食堂、锅炉房、发配电房、扑火物资库房、汽车库、机降训练塔、大门、围墙、
32、场内道路及院内与外部道路的连接部分等。5.2.3生活区生活区为空地勤人员家属居住区,主要包括家属住宅、围墙及道路等,本项目对生活区不作规划。5.2.4航护覆盖范围根据江西省的地形地势以及森林资源的分布状况,航护覆盖范围以井冈山、庐山、南昌西山、武夷山、三清山及武功山等重点火险区为中心,向周边主要林区辐射,重点航护面积达8万km2。5.3项目选址方案根据我省航空机场的现状和航空护林站的建设需要,经比选,确定本项目飞行区地址选设在南昌市昌北国际机场(南昌市境内有青云普通用机场、向塘机场和昌北国际机场),并依托昌北机场飞行区现有完备的设施设备。由于昌北国际机场是上世纪末规划兴建的,1999年建成并投
33、入使用,与青云普通用机场和向塘机场比较,具有容量大,设施设备先进,发展空间前景广阔。根据西南航空护林站基层航站建设和经验,江西省航空护林站站址(综合楼)选设在南昌市昌北凤凰洲牛行原江西省林木种苗站的土地上,距飞行区(昌北机场)约22km,其中20km为高速公路,从航空护林站到飞行区仅需15分钟左右时间即可到达,符合航空护林站建设的要求。站址占地面积14.07亩,土地为江西省林木种苗和国有林场工作总站(原江西省林木种苗站)所有,经双方协商,项目建设用地采取使用权转让方式,转让费为15万元/亩,期限为长期。5.4项目技术方案5.4.1技术要点飞行区建设:本项目对飞行区的设施不进行建设,采取租用昌北
34、国际机场跑道、停机坪等设施的方式解决。护林防火飞机:根据我国各护林航空站的经验,航护飞机同样采取租用方式,建成的前几年每年租用3架飞机,其中2架直升机(机型为M171),1架固定翼飞机(机型为Y12。地面工作区建设:本着“统筹兼顾、实事求是、立足现实、着眼发展”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设施齐备、工艺先进。仪器设备:本着先进实用的原则,但必须有一定的超前意识,配备的主要仪器设备在10年内不被淘汰。5.4.2技术方案5.4.2.1站区建安工程航站综合楼:综合楼是本航空护林站的主体建筑工程,建筑面积2500m2,为五层框架式平顶建筑(主体部分四层),建筑物占地550m2。该建筑位于站区的中央位置,包括
35、调度指挥室、通讯室、多功能会议室、阅览室、健身房、档案资料室、各职能科室办公用房,以及30-40名机组人员和30-40名机降队员住宿生活用房等。食堂: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50m2,占地面积175m2,位于站区的北面,包括厨房操作间、贮物间、餐厅等,必须能够容纳机组、机降队、航站职工约80-100人同时用餐。扑火物资仓库:为二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50m2,占地面积125m2,位于综合楼的后面,主要用于储藏吊桶、索降设备和扑火机具等。汽车库:为一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00m2,位于综合楼的后面,要能够停放56辆车,并配备车辆修理间。锅炉房:为一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60m2,与食堂并排,主要
36、用于安装供热水锅炉。发、配电间:为一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60m2,用于安装应急发电机组和变配电设备用。警卫室:为一层砖混结构,占地面积30m2,位于大门的北侧,用于值班警卫、信件收发等。索降训练塔:为一独立塔形建筑,高度30m左右,用于训练机(索)降灭火队员。5.4.2.2辅助及附属工程辅助及附属工程是指站区院内部分,包括站区大门、围墙、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电、消防、照明及建筑物防雷等。大门与围墙:为了航护站的安全,在站区四周建金属通透式围墙400m,高度3m,并且建大门1座。绿化、美化工程:站区院内除建筑物、道路和所需要硬化的地面外,其余部分均需进行绿化、美化,绿化面积约3500m2。绿化
37、采用乔、灌、草相结合,选择观赏价值高,树型优美的常绿树种为主。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直接使用南昌市的供水管网系统,水质满足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6)的要求,能直接饮用。从供水管网采用500m左右长、管径DE250的PE管作航站的供水干管,采用胶粘剂粘接。干管在院内成环状,支管根据院内建筑物分布情况布置成树枝状。排水工程:根据航护站区各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及整个庭院布局状况,院内排水体系采用分流制。即生活污水可通过化粪池处理后,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经路边雨水口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排水管采用UPVC缠绕管,专用胶粘剂粘接。供电工程:航护站供电直接由附近城网供给。但考虑到
38、航护站的特殊性,还必须配备1台200KW的应急发电机组,同时配备配、变电设备和充电设备。消防工程:为了做好航护站的消防工作,在综合楼南、北两端各设置1个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型号为SS1001.0型。综合楼每层设置单口单阀消火栓,消火栓口径为DN65,水带长度30m,水枪口径为19,并在消火栓箱内设水泵启动按钮,其它建筑和综合楼内层同时配备干粉灭火器共30台。防雷工程:根据建筑物防雷规范GB50057-94(2000版),综合楼为二类防雷建筑、其它所有建筑物均属三类防雷建筑。因此,各建筑物应分别按二、三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雷措施。道路工程:主要是航护站院内的道路建设,包括院内与院外公路的连接部分和院
39、内硬化地面部分,采用碎石路基,C45砼22cm厚面层,新建道路面积为3000m2。院内照明:在航护站院内沿道路两侧选用金属卤化物光源的庭院灯或草坪灯作路灯照明,路灯布置在离人行道0.5m处,并在综合楼楼梯、通廊口设置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选用自带蓄电池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的灯具。5.4.2.3航护业务设备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降低火灾损失,加快航空护林站建设,提高航空直接灭火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实现航站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需配备以下航护业务设备:调度指挥设备:在开展航空护林、航空灭火工作过程中,空中和地面所有人员的行动均应服从调度指挥控制中心调度指挥。因此,必须
40、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指挥系统。包括建立飞行数字化调度指挥系统1套,配备航行调度指挥台、航行调度工作台各1台,110万电子地形图1套、120万飞行指挥挂图1套、150万地形图台(指挥沙盘)1套。通讯网络设备:为了实现空中与地面,上级防火指挥部门与下级之间形成无障碍的实时联络,必须建立一套全天候的立体通讯网络系统。包括各类固定、移动电台10台、台式、手持对讲机12台、GPS4台及网络通讯设备1套。现场监控显示系统:主要对飞机飞行作业及火场火情等进行实时监控,配备飞行(火灾)电子显示屏1个和火场图像投影仪1台。数据采集、处理保存系统:为了使航护工作开展情况能够完整系统地记录、保存,为今后的航护工作提
41、供借鉴,需配备数码摄像机2台、数码照相机5台、数码编辑机2台、扫描仪2台、刻录机2台、笔记本电脑4台、台式电脑6台和传真机3台。航空灭火配套设备:主要包括直升机吊桶3个、索(滑)降设备4套和空中点火器2个等。5.4.2.4后勤保障设备为了使航护站能够全天候的开展航空护林和航空灭火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后勤保障体系和完善的保障设备。包括应急供电系统1套(发电机组、配、变电设备和充电设备等);综合楼热水供应系统(供热锅炉1台),食堂配套设备1套,健身设备1套。5.4.2.5办公设备配备职能科室的办公设备和多功能会议室、阅览室设备等。包括视频会议系统1套、会议室桌椅1套、阅览室桌椅1套、办公桌椅20
42、套、传真机5台、A3激光打印机4台、喷墨打印机1台、台式计算机20台、复印机2台和文件资料柜50组。5.4.2.6交通设备配备航护站所需的各种车辆,包括越航护指挥车、中型客车、货车、运油车、加油车和电源车各1辆。5.5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方案项目主体工程为航站综合楼,是一栋集航空护林站日常办公、机组、机降队员工作、住宿、通讯导航等设备安装及航护指挥于一体的多功能楼,占地面积550m2,建筑总面积2500m2,五层框架结构。5.5.1各层平面功能设计一层:各职能科室办公室、接待室;二、三层:机组、机降队员住房;四层:资料档案室及健身房、阅览室等;五层:调度指挥室、通讯室及多功能会议室等。5.5.2竖
43、向设计室内外高差0.5m,一层层高为3.90m,二至四层层高均为3.60m,五层层高为3.90m,建筑总高度为24.00m(含发射天线)。5.5.3结构设计自然条件:该项目建在昌北凤凰洲新区内,南昌市已经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布局,场地进行了全面平整,主干道已经修好,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该地块地况条件良好。抗震设防:南昌市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结构选型:该工程五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按三级考虑。荷载选取: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选取楼面荷载,基本风压值Wo=0.45kh/m2,基本雪压值So=0.45kh/m2。设计
44、使用年限: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基及基础设计:该工程为框架结构体系,层数不高,根据现场地质调查情况,初步定为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待地质勘察进行过后,再视具体地质情况确定是否要进行地基处理)。5.5.4防雷接地综合楼为二类防雷建筑,防雷引下线利用柱内2根16主筋通过焊接,利用基础内主筋与地梁主筋焊接作为接地装置。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1。为防雷电波侵入航护站区,综合楼采取有效的防止雷电波侵入措施,并在总配电柜内装设浪涌保护器。5.5.5消防系统本工程设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及灭火器灭火系统。航空护林站消防管网全部采用镀锌钢管,与主供水管联接,形成
45、一套完整的消防供水网络系统。在室外给水环网上设置2套地上式消火栓;室内消火栓采用并联消防泵分区给水系统。室内消防管道布置成环状管网,发生火灾时启动消火栓给水泵向管网供水灭火;调度指挥室、多功能会议室等重要场所均设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其它建筑均按中危险级A类、B类及带电火灾配置,各相应房间及处所均配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发配电房配置推车式。5.6项目功能分区与总平面布置根据护林防火机场工程技术标准(试行)(LYJ 116-87)的有关规定,航空护林站必须包括航站综合楼、机降楼(可与综合楼合建)、空地勤食堂、机降食堂(可与空地勤食堂合建)、警卫室、发配电房、汽车库、扑火物资库、锅炉房、
46、索降训练塔等。江西省航空护林站从用地规划、空间划分、路网布置与绿化配置到各功能区建筑组合,均充分考虑航护站的特殊性,力求营造出航护站工作严肃、生活活泼的现代化文明氛围的环境。设计布置根据新区的统一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土地,尽可能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力求建设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航空护林站。形成一个以综合楼为中心,分别将食堂和锅炉房布设在北面,车库、扑火物资仓库和发配电房布设在西面,索降训练塔布设在西南面,警卫室布设在大门的北侧。各建筑物布局位置见“总平面布局图”。6 消防、安全、卫生、节能节水措施6.1消防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实施细则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
47、,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所有单体建筑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设计,符合防火规范要求。建筑总高度需满足消防登高面要求,且周边与其他建筑物间隔宽敞,符合消防距离要求。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各楼层按规范适当位置布置磷酸钠盐干粉灭火器若干处。消火栓给水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系统均采用热镀锌钢管,当管径DN80时采用螺纹连接,DN100时采用法兰连接。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控制系统,对整栋建筑消防系统进行指挥监控。 所有的走道、消防楼梯间及其前室均采用开窗的方式自然排烟。6.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项目建设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需采取以下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