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省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42/242-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地基
为支承基础土体或岩体。
2.1.2 基础
将结构所承受多种作用传输到地基上结构部分。
2.1.3 复合地基
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增强体。由增强体和地基土共同负担载荷地基
2.1.4 地基处理
指为提升地基土承载力,改善其变形性质或参透性质而采取人工方法
2.1.5 土岩组合地基
在建筑地基(或被沉降缝分隔区段建筑地基)关键受力层范围内,有下卧基岩表面度较大基岩;或石芽密布并有出;露地基。
2.1.6 桩基础
由设置于岩土中桩和联接于桩顶端承台组合基础
2.1.7 扩展基础
将上部结构传来荷载,经过向侧边扩展成一定底面积,使作用在基地压应力等于或小于地基土许可承载力,而基础内部应力应同时满足材料本身强度要求,这种起压力扩散作用基础称为扩展基础。
2.1.8 无筋扩展基础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二合土等材料组成,
2且不需配置钢筋墙下条形基础或朱霞独立基础。
2.1.9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指由载荷试验测定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线性变形段内要求变形所对应压力值,其最大值为比列界现值
2.1.10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载荷试验中单柱许可变形所正确压力值,其最大值不能大于单桩极限承载力二分之一。
2.111 地基变形许可值
为确保建筑物正常使用而确定变形和控制值。
2.1.12 岩体结构面
岩体内开裂和易开裂面。如层面、节理、断层、片理等。又称不连续结构面。
2.1.13 重力密度(重度)单位体积岩土所承受重力为岩土密度和重力加速度乘积。
2.1.14 岩石锚杆
锚杆段置和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岩层锚杆。
2.1.15支档结构
使岩土边坡保持稳定、控制位移而设置结构物。
2.2关键符号
A--------基础底面面积
AP------桩身截面面积
a--------土压缩系数
b--------基础底面宽度(最小地面宽度)t;成立矩作用方向基础底面面积边长
3 DB4/242-
c--------粘聚力;
d--------基础埋置深度或桩身直径;
Ea-------主动土压力;
Es-------土压缩模量;
e--------孔隙比;
F--------基础定向竖向力;
fa------ -修正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或由土抗剪强度指标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G--------恒载;
Ho------基础高度;
Hf-------自基础底面算起建筑物高度;
Hg-------自室外地面算起建筑物高度;
L---------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单元度;
I---------基础底面长度;
M-------作用于基础底面力矩或截面弯矩;
m-------面积置换率,为单位橫截面积和单桩所处理地基单元面积之比;
Pk-------对应于荷载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
Pzo------对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Qpa------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
Qsa-------桩测土摩阻力特征值;
Ra---------端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s-------沉降量;
Up----桩身横面周围长度;
W-----土含水量;
WL--- 液限;
Wp----塑限;
Zn-----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a-------附加应力系数;
ß-------边坡对水平面坡角;
γ-----土重力密度,简称土重度;
;
;
θ-------地基压力扩散角;
μ-------土和挡土墙基底间摩擦系数;
ⅴ-------泊松比;
;
Nb------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
Nd-------基础埋深承载力修正系数;
;
DB42/242-
3基础要求
3.0.1
依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功效要求,因为地基基础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损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程度,和对环境影响程度,将地基基础设计分三个设计等级,设计时应依据具体情况,按表,3.0.1.选择
表 3.0.1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
建筑和地基类型
甲级
关键工业于用建筑及纪念性建筑
30层以上高层建筑
体型复杂,层数相差超出10层高低层连成一体建筑
大面积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建筑物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坡上筑物(包含高边坡)
对原有工程或环境影响较大新建筑物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七层以上通常性建筑物。
乙级
除甲、丙级以外工业和民也建筑物
丙级
场地和地基要求简单、荷载分布均匀一层及七层以下民用建筑物和工业建筑物:次要轻起建筑物
注:
当改造及地基基础工作量大、工艺复杂时,乙、丙建筑物宜提升设计等级。
3.0.2 依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久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对地基变形要求及敏感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 下列要求:
1全部建筑物均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验算,并满足承载力计算要求。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筑物,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2采取天然甲级、乙级设计等级建筑物应进行地基沉降验算。
表 3.0.2所列范围内丙级设计等级建筑物采取天然地基时可不做变形计算,如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仞应做沉降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建筑物存在较大偏心荷载时。
(2)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或基础间相互影响较大,可能引发地基产生过大不均匀沉降时。
(3)基础影响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厚薄不均软土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匀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表3.0.2 天然地基可不做地基变形计算丙级建筑物范围。
地基关键受力层情况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
60《fa<80
80《fa<100
100《fa<130
130≤fa<160
160≤fa<200
200≤fa<300
各土层坡度(%)
《5
《5
≤10
≤10
≤10
≤10
?
筑
类
型
彻体承重结构、框架结构(层数)
≤3
≤4
≤5
≤6
≤6
≤7
单
层
排
架
结
够
(6m柱距)
单
跨
吊车额定起重量(t)
5以下
5~15
15~20
20~30
30~50
50~100
厂房跨度(m)
≤12
≤15
≤18
≤24
≤30
≤30
多
跨
吊车额定起重量(t)
3以下
3~10
10~15
15~20
20~30
30~75
厂房跨度(m)
≤9
≤12
≤15
≤18
≤24
≤30
烟囱
高度(m)
≤30
≤40
≤50
≤75
≤100
水塔
高度(m)
≤15
≤20
≤30
≤30
≤30
容积(m3)
≤50
50~100
100~20
200~300
300~500
500~1000
3应采取桩基时,对于以下建筑物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有必需时尚应进行水平位移验算:
(1)甲级建筑物桩基;
(2)体型复杂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乙级建筑物桩基;
(3)桩端持力层为中、高压缩性土层桩基。
嵌桩岩可不进行沉降验算。桩端持力层为中密及中密以上砂类土、碎石土或硬塑状态以上老粘土当无软弱下卧层时,20层以下对沉降无特殊要求建筑物桩基可不进行沉降验算。
4 采取复合地基及其它人工地基建筑物,沉降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按本条桩基要求实施;
(2)水泥土桩、石灰桩等复合地基及强夺、换填等人工地基,应加固土层以下为中、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沉降验算;
(3)建筑物体形复杂、对沉降敏感时,应进行沉降验算。
5 场地新填土较厚时,应计算填土自重所产生沉降。采取桩基时考虑填土及以下软弱土层产生负摩阻力是对桩基承载力及沉降影响。载深厚软土区尚应考虑大面积填土所造成地面沉降对建筑物功效影响。
3.0.3 常常受水平荷载作用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支挡结构等,和建造在斜坡上或坡肩周围建筑构和结构物,应验算其稳定性。必需应时尚 应验算水平位移。
基础、承台及地下室周围回填应满足设计要求,回填土压实系数不宜小于0.94.
3.0.4 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存在地下结构上浮问题时,尚应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