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圈...—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_黄珂.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115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8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圈...—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_黄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圈...—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_黄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圈...—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_黄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52023 No.4城乡规划/Urban&Rural Planning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圈”路径研究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Path of Integration into Circl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on Edge of Metropolitan Area:Taking Quzhous Integration into Hangzhou Metropolitan Circle as an Example黄珂 胡晶 王新峰 阎柳衣 HUANG Ke HU Jing WANG Xinfeng YAN Liuyi摘要在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

2、市群、都市圈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形态和带动区域增长的动力源,目前学术界关于地处都市圈外围、与中心城市有一定空间距离的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研究尚显薄弱。衢州市地处浙江省西部山区,以生态保护和创新发展为己任,对其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总体路径与空间对策进行有益探索,以期为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的“融圈”实践提供参考。关键词城市规划;中小城市;都市圈;一体化发展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gional integration,urban agglomerations and metropolitan circle have gradually become

3、 the main form and regional growth power of urbanization in our country.At present,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which are located outside the metropolitan circle and have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central city is weak.Located in the western moun

4、-tainous area of Zhejiang Province,Quzhou City tak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its responsibility.Making a beneficial exploration on the overall path and spatial countermeasures of Qu-zhous integration into Hangzhou metropolitan circle,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5、practice of“inte-gration into circle”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on the edge of metropolitan circle.Keywordsurban planning;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metro-politan circle;integrated development黄珂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二所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胡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绿色城市研究所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王新峰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二所教授级高级城

6、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阎柳衣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规划二所规划师位优势,“嘉湖绍”将逐步实现与杭州同城化发展,优先获得协同发展红利。2)杭衢主城区的空间距离较远。在浙江省的城市格局中,衢州地处最西南侧,中心城区距杭州中心城区的直线距离约190km,仅次于南部和东南部的台州、丽水、温州,以及东部海岛舟山,甚至安徽黄山到杭州的直线距离也略近于衢州。因此,衢州与杭州实现协同发展的难度大,无法像都市圈内的“嘉湖绍”般与杭州实现传统意义上的空间、产业、设施一体化发展。2 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特殊性与路径判断“衢州融杭”虽存在挑战与制约因素,但综合来看,确实存在内在的必要性、必然性和特殊性。

7、1)按照“山海协作”战略要求,浙江省一直在实施先发地区带动后发地区的战略。如今,浙江建设又被赋予“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任务,未来杭州对衢州的扶持必然持续增长。随着未来杭衢高铁的开通,两地交通时距将缩减至45min,也使衢州有条件与杭州协同联动。2)“衢州融杭”是实现衢州资源价值的必然要求。虽然衢州能级不高、产业结构不优,但是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衢州有两大资源优势:衢州地处钱塘江源头,既是“两山理论”发源地之一,又是浙江“大花园”建设核心景区;衢州享有“东南阙里,南孔圣地”美誉,与杭州文脉同源,只有将自身资源与杭州有效嫁接,真正融入长三角功能体系,才能实现生态文化产品价值,真正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8、。3)从杭州视角来看,建设“世界名城”需要衢州的支撑。杭州需要整合衢州生态与文化产品,进一步提升国际知名度;需要衢0 引言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区域一体化发展总体战略不断深化,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发挥着放大核心城市辐射力、突破行政边界束缚、实现区域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1。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都市圈已进入扩容提质的发展新阶段,杭州市进入“新一线”城市行列后,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杭嘉湖绍”同城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与周边其他城市的联系逐步增强。衢州市毗邻杭州市,在多年山海协作战略的推动下,杭衢两市已形成较为密切的经济联系。2018年,浙江省政府提出打造山海协

9、作升级版的战略部署,杭衢高铁正式开工建设,杭衢强化协作的条件和时机日趋成熟。衢州市顺势而为、主动对接,提出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战略构想,最终在2019年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如何找到“衢州融杭”的战略抓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杭衢一体化发展,是本研究重点回答的问题。1 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制约因素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战略方向虽在各级政府层面已明确,但以通行的学术标准来衡量,现阶段衢州距离真正融入杭州都市圈还有很大差距。1)衢州并非杭州目前区域协同的重点联动方向。在城市群层面,“沪杭甬”协同发展仍是现阶段杭州区域协同重点任务,杭州的经济、人流、物流对接方向仍是上海,处于快速发展期的杭州,虽然已是“新一

10、线”城市中的佼佼者、长三角城市群南翼的核心城市,但仍需借助上海的辐射带动,加速国际化与跨越式发展进程;在都市圈层面,“杭嘉湖绍”一体化发展是近期杭州都市圈的重点任务,凭借与杭州“近水楼台”的区762023 No.4州辐射带动杭州西南地区发展;需要衢州作为桥梁、纽带,进一步辐射西部邻近省市,扩大影响力。综上所述,“衢州融杭”在杭州都市圈的拓展中,扮演着“蓝海”角色,承担着与“杭嘉湖绍”一体化完全不同的战略意义。衢州需另辟蹊径,立足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把握都市圈发展趋势,走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非传统的都市圈融合发展之路。经过研究,将“衢州融杭”的战略重点聚焦在3个方面:山水融杭,文化联杭和创新

11、承杭。3 山水融杭,共筑国际生态典范以钱塘江“拥江发展”战略和杭黄风景走廊为代表,杭州空间重心正从“东接沪甬”逐渐转向“西融山水”,“美丽资源”正在成为促进区域协同的重要抓手。因此,衢州应依托山水生态资源,将“山水融杭”作为融杭的先手棋,深度挖掘生态和人文资源潜力,构筑与杭黄走廊“和而不同、各具特色”的杭衢生态魅力带,共同将杭黄衢区域打造为世界级美丽经济高地。3.1 以水为媒,对接“拥江发展”,杭衢共筑世界级滨水区域对标杭州,衢州也应将“拥江发展”作为落实美丽“大花园”建设、推进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抓手。以江为魂,升级建设衢州大花园;以江为道,共建世界级滨水区域;以江为脉,打造钱塘江活力画廊。杭

12、黄钱塘江诗画风景长卷强调生态保护,以及集名城(杭州)、名江(富春江、新安江)、名湖(千岛湖)、名山(黄山)于一体的山水名胜展示;而杭衢沿江区域是涵盖“山、水、城、田”等元素的沿岸景观。杭衢沿江区域应与杭黄沿江走廊实现错位统筹,打造“和而不同”的杭衢钱塘江活力风景长卷,分别形成各具特色的“世界级滨水区域”,体现2条沿江魅力廊道的差异性。未来杭衢钱塘江活力风景长卷应协调保护开发,全面统筹区域“水网”,制定“控、治、修、建、调、优”等管控策略,实现钱塘江水系的全面保护。同时,打造与中上游差异化的沿江景观,丰富观游体验,重点突出“堰坝陂田”的水乡田园肌理特色,提升识别度与地区活力,并依托相关文创产业、

13、旅游产业和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共绘“活力画卷”。3.2 以山为基,引领揽山发展,共建世界级山地公园杭州“拥江发展”战略以江为核心,但在跨界山体的保护与开发方面,衢州的地位更加重要,应进一步发挥衢州的协同作用。衢州北部山区与杭州南部山区同属1个森林单元,跨界山地系统的保护重点为衢州北部的白际山脉与千里岗山脉。未来应共同保护好杭衢“两山一涧”的山地生态系统,协同加强山区主要生态斑块的保护,在交界地区增设国家公园、郊野公园(见图1)。严控国土开发强度,统一杭衢山区生态资源保护标准。杭衢山地生态系统保护格局10102550km南772023 No.4重点明确跨界两市的白际山脉与千里岗山脉差异化保护与开

14、发策略。白际山脉坐拥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应探索跨地域的国家公园保护模式,杭黄衢联合打造“野趣之山”,以生态资源保护为重点,共建“大钱江源国家公园”,严格限制各类活动;千里岗山脉应以现有旅游功能为基础,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生态与旅游并重,打造“活力之山”,建设国家山地运动示范区,大力发展运动休闲、健康养老等多元化的、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以风景绿道为依托,推进三大生态旅游跨界协作区建设。4 文化联杭,共建世界文旅名城衢州与杭州文化同源,具有千丝万缕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共生共荣的互动关系。杭衢文化资源与脉络的协同保护开发,是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最重要的特色化路径,将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

15、品的优化供给,实现杭衢文化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推动两大文旅名城的统筹建设。重点通过2条区域文化线路建设,实现文化联杭。4.1 重塑礼宜乐和的钱塘江“儒学之路”儒学是衢州的文化内核,两宋时期,南孔落户衢州,衢州变为文化陪都,成为与杭州呼应的儒家精神圣地、教化交流中心,对儒家哲学在南方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文风开明,哲学体系走向成熟期,各类儒家学派林立,是中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杭州衢州武夷山”沿线地区成为我国儒学文化活动的主要历史线路,孕育出灿烂辉煌的宋明理学,儒学活动和组织较多,并产生球川镇等一大批文化名镇,杭州的万松书院及衢州蒙山精舍、柯山书院、鹿鸣书院、景濂书院等著名古书院

16、2。未来,衢州应以“南孔圣地”为核心,恢复沿“杭州衢州武夷山”一线儒学文化场所,如三衢之会、鹅湖之会,以及其他一些会馆、名人故居等,并依托“儒学之路”积极策划新儒学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全面展示宋明以来儒学发展历程。“儒学之路”向北连接京杭大运河,成为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对接赣粤地区,成为纵贯我国南北区域的大文化通廊,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见图2)。4.2 落实省域战略,构建钱塘江“唐诗之路”浙江提出建设健康韧性和诗画江南新家园目标,核心抓手就是塑造以“唐诗之路”为代表的文化空间。衢江沿线是钱塘江“唐诗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衢州应落实省域文化战略,以“唐诗之路”为载体,进

17、一步强化杭衢文化协同。衢州应策划沿江旅游通道,识别、串联沿线与唐诗宋词相关的名湖、名山、名江、名迹,包括衢州古城、球川镇、菱湖、江郎山等。策划新诗画节点,形成沿江诗画风雅走廊,分江段打造不同“诗画”主题,丰富杭衢协同打造“儒学之路”2782023 No.4三大创新走廊示意3文化内涵,与杭黄风景廊共同打造“诗画浙江”鲜活样板。以上述2条文化之路为统领,建设“风雅衢江,儒雅衢州”,包括水、陆、空文旅游线策划,以及南孔诗意乡居环境建设等策略制定。衢州古城是衢州核心载体,应通过梳理古城文脉空间恢复历史场景,强化衢州在文化“两路”中的核心地位。5 创新承杭,共育新兴科创高地除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协同

18、外,从顺应都市圈城镇与产业发展趋势、推进衢州发展模式转型、实现杭衢“双赢”等角度出发,杭衢创新协作是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第三大核心特色路径。杭州正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新组织中心,创新驱动力持续增强,创新扩散效应持续放大。杭州都市圈创新网络化态势逐步显现,逐渐形成“平台+内生”创新组织模式,重点发展的数字创新产业逐渐形成创新扩散平台3。但受到成本和空间双重制约,杭州创新产业不得不向外转移寻求空间,具备低成本优势的衢州正在承接越来越多来自杭州的创新扩散。衢州目前经济发展仍依赖传统动力,内生动力不强,发展结构不优,资源驱动特征突出,新兴产业成长慢,科技型、创新型产业占比较低,发展质量不高。衢州须抓住长三

19、角一体化战略机遇,全面融入区域价值链,充分引入外部动力和需求,激活自身资源和内生动力,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杭衢创新发展“供需”对等,并已有较好的“山海协作”基础,未来杭州向衢州数字创新的溢出效应有望进一步放大。衢州未来应全面融入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建设,进一步激发本地创新主体、创新人才的动力和活力,构筑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圈,聚焦聚力特色创新领域,做大做实“创新承杭”,并依托衢州的实体制造基础和绿色创新政策,培育衢州的内生创新能力。杭衢创新协作可借鉴波特兰与西雅图的“硅森”创新协作模式4。波特兰依托成本优势,大力承接西雅图创新溢出,培育实体制造创新并发挥本地生态优势,培育体育运动等绿

20、色产业,同时营造创新环境,吸引创新人群集聚。杭州与西雅图类似,衢州应借鉴波特兰经验,发挥成本、环境优势,承接杭州创新溢出,实现在数字创新、实体创新与绿色创新三方面的差异协作。以此为基础,杭衢之间应构建三大创新走廊(见图3)。对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0102550km792023 No.4三类创新圈示意4廊,以未来杭衢高铁为载体,共筑杭衢数字创新走廊(杭建衢廊道),以科技城模式推进衢州高铁新城建设,实现“枢纽接枢纽,西站通西站,高地到高地”目标;对接G60科创走廊,共筑杭衢沪实体制造创新走廊(杭金衢廊道),推动杭沪研发转化落地,推动中心城市承担核心生产制造、工程技术创新等中端制造环节,县级城市承担一

21、般生产制造、制造工艺创新等后端生产环节;以北部山区美丽通道为载体,共筑杭淳衢绿色创新走廊(杭淳衢廊道)。以三大杭衢创新走廊为基础,全域培育数字创新、实体创新、绿色创新三类创新圈,形成系统完整、梯度合理、差异化、多层次的全域创新空间体系(见图4)。6 结语本文以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索大都市圈边缘中小城市融入都市圈的路径判断与策略措施。衢州与杭州虽遥望相隔,但山水相依、文脉相连,故保护本底与文脉的“魂”、强化创新联动的“形”,应是衢州融入杭州都市圈的核心路线。此类城市在我国还有很多,对于这些都市圈边缘的中小城市而言,要充分做到“审时度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应清醒认识时代新要求、区域新趋势

22、,充分发挥在特色资源、要素成本、发展空间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抓住重大交通设施建设削弱空间距离劣势的契机,从都市圈整体视角出发,积极谋划、主动融入、借梯登高,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城市魅力,培育内生动力,增强综合实力,强化与核心城市的协作与联合,逐步成为都市圈不可或缺的专业化节点,形成后花园、文旅中心、创新中心等,与都市圈核心城市形成“严丝合缝”的差异化供给和互补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张学良,林永然.都市圈建设: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 J.改革,2019(2):46-55.张婧.衢州儒学文化产业园:让传统文化接地气、入人心 N.中国文化报,2022-05-07(2).周军,施勇峰,曹粤江,等.杭州都市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研究 J.杭州科技,2008(6):31-34.蒋玉宏,祝学华,朱庆平.硅谷的“硅”去哪儿了美国波特兰地区硬件制造业的发展及启示 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8,33(10):72-76.12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