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_薛光远.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111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01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_薛光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_薛光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邓小平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_薛光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邓小平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薛光远 黄怡摘要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经验、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等多种资源,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强化了我国共同富裕话语的影响力。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遵循以党的领导为关键、以道路问题为基础、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以促进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成果为支撑、以大局着眼为策略、以精神文化为保障、以群众认同为取向的内在逻辑。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有助于我国掌握共同富裕话语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为解决人类面临

2、的共同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和中国建议,为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重要基础。关键词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建构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3-0082-10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研究”(21BKS145)作者薛光远,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南省党建理论研究基地研究员,博士,湖南湘潭 411201黄 怡,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湘潭 411201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达。论证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诠释共同富裕的理论支撑、实践基础、历史依据和国际经验,阐释共同富裕

3、的目标、路径和价值,需要形成和借助具有引领力、主导力、吸引力的话语体系。探究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逻辑与路径,对于新时代把握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邓小平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理论资源共同富裕话语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能凭空生成,其建构需要综合利用和有效整合各种资源。为增强共同富裕话语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强化共同富裕话语82DOI:10.16870/ki.51-1763.2023.03.009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的现实影响力,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

4、,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经验、历史智慧和国际经验等多种资源。(一)马克思主义为共同富裕话语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科学依据马克思主义不仅为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提供了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为共同富裕从理论变成现实提供了科学指引,增强了共同富裕话语的权威性、学理性和阐释力。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论证了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明确了共同富裕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定位。马克思、恩格斯强调消除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创建共同富裕的新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并指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

5、富裕为目的”。邓小平将其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进行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借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定义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不但使共同富裕话语脱离了简单的政策宣传,而且使其具有了相当的政治高度和深厚的学理依据。(二)实践经验为共同富裕话语建构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素材共同富裕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同改革一样,是一个不断试验、不断调整、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为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提

6、供了丰富原料和素材。经济体制改革打破“大锅饭”后,越来越多的人和地区走上富裕之路,邓小平以此为依据,明确指出:“要承认不平衡,搞平均主义没有希望。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国家才有余力帮助落后地区。百分之二十先富起来,会把其他的带动起来。”1992 年 1月 21 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深圳支援相对落后地区情况的汇报时,对深圳每年按固定比例从财政划出一部分资金作为贫困地区开发“造血”型项目基金的做法予以肯定。这进一步印证和丰富了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设想: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可以通过“多交点利税”“征收所得税”“技术转让”“自愿拿出钱来办马克思恩格斯选

7、集 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 16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 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 200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3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64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 657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 1335页。83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教育、修路”等方式,激励、示范、帮助、带动、支持不发达地区,“一

8、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在一定程度上,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过程是对实践中所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根据实践发展进行丰富、深化的过程,从而强化了话语的“在场性”、实践性和合理性。(三)合理运用历史经验来说明共同富裕的缘由与性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更好地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离不开对历史的研究与借鉴。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合理运用了中国近代历史经验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来说明共同富裕的缘由与性质。为了说明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在回顾近代中国发展道路选择的曲折历程后强调:“我们

9、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在论证共同富裕的必然性时,邓小平同样借用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他说:“我们过去是吃大锅饭,鼓励懒汉,包括思想懒汉,管理水平、生活水平都提不高。现在不能搞平均主义。毛主席讲过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好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待遇高一点,不合格的要刷下来,鼓励大家想办法。”刚刚走出“文化大革命”的中国人对于“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所导致的共同落后、共同贫穷记忆深刻,邓小平将其与共同富裕相对比,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先富带动后富的合理性也获得了历史支撑。(四)辩证地引用国际经验来

10、诠释和说明促进共同富裕的方法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也注意辩证地引用国际经验进行诠释和说明。如在姓“资”姓“社”问题的争论中,他就明确提出:“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致富经验的辩证吸纳,尤其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从而为通过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共同富裕奠定了思想基础。邓小平在借鉴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11页。邓小平文选

11、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66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 287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23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 387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92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49页。84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和吸取国际经验时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原则,他指出:“我们在改革中坚持了两条,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

12、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相反地,吸收外资也好,允许个体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也好,归根到底,是要更有力地发展生产力,加强公有制经济。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借助国际经验来诠释共同富裕的政策方针和具体举措,使共同富裕话语具有更强的现实性和穿透力。二、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话语建构不是语言、文本、符号的随意组合和任意叠加,而是在实践基础上遵循内在逻辑和规则产生的。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以党的领导为关键,以道路问题为基础,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以

13、促进发展为中心,以实践成果为支撑,以大局着眼为策略,以精神文明为保障,以群众认同为取向。由此,邓小平构建了一个独特而完整且逻辑严密的关于共同富裕的话语体系。(一)以党的领导为关键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组织保证。他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证党的领导。我们之所以能经得起风浪,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一条保证。党的领

14、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带根本性的一条。”邓小平不但视党的领导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且深刻指出,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二是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要落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两者在党的领导下相互联系、相得益彰,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发展。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49

15、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341-342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 588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128页。85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二)以道路问题为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因此,建构共同富裕话语首先必须明确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只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个公有制占

16、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我们就是要坚决执行和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的原则”。这一论述为实现共同富裕确立了根本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在谈到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问题时,邓小平坚定地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道路问题是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逻辑起点,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这一根本原则,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遵循。(

17、三)以基本国情为依据共同富裕话语只有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才能引导实践走向成功。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一再强调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邓小平深刻地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他认为:“中国这样的底子,人口这样多,耕地这样少,劳动生产率、财政收支、外贸进出口都不可能一下子大幅度提高,国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不可能很快。所以,我在跟外国人谈话的时候就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因此,共同富裕不是齐头并进式的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式的同等富裕,而是分

18、阶段、分步骤、有差异的共同富裕。“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3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11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57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10-111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

1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52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259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152页。86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四)以促进发展为中心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必须更加重视富裕这个基础前提和根本目的,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把蛋糕做大。针对“四人帮”提出的“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错误言论,邓小平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

20、义摆脱贫穷落后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邓小平一再强调,“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时,发展不能超越客观现实去追求不适当的、盲目的发展速度,而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发展要“扎扎实实,讲求效益,稳步协调”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在邓小平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始终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要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他毫不含糊地指出:“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在他看来,我们发展的成果应该为全体人民所拥有,否则我们的改革就是失败的,就是走上了邪路。(五)以实践成果为支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

21、小平在构建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注重实践的积累,注重以实践成效、发展事实来支撑和论证话语的正确性,并用具有真理性的共同富裕话语进一步指导实践。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改革开放一度面临严重困扰。尤其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下,部分党员干部对党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认识模糊,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对此,邓小平认为不要作空洞的争论,要用事实来说话。早在 1984 年,他在实地考察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之后得出结论:“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1992 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根据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不但把共同富裕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而且提出判

22、断改革开放姓“社”姓“资”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也证明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和优势,“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55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54-255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65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30页。邓小平文选第 3

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5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11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39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2页。87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在邓小平构建共

24、同富裕话语中,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实践效果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撑。(六)以大局着眼为策略在如何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如何处理“先富”与“后富”的问题上,党内党外都存在认识上的分歧。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采取了从大局着眼的策略,通过包容不同观点化解认识分歧,凝聚共识,协调各方关系,尽力避免因共同富裕话语引发矛盾和冲突。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备优先发展的条件;而内地在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人才储备上相对薄弱,不具备和沿海地区实现同步发展的条件。因此,在根据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下,中央选择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加大对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支持,增强沿海地

25、区的经济实力,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对此,内陆省份有过抱怨。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说服内地顾全大局。他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同样,他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内涵也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和包容性,由此激发了改革的活力和动力,凝聚了社会共识,调动了各方力量。(七)以精神文明为保障共同富裕不会轻易实现,也不是单纯地指向物质生活的富足。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也注重阐释社会主义

26、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性。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一方面,共同富裕是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另一方面,如果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要走弯路。邓小平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

27、993年,第 374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277-278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367页。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208页。88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这个真理,有些同志已经不那么清楚了。这样,也就很难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作为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重要内容,物质文明与精

28、神文明的辩证统一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想致富、人人能致富、人人会致富的良好氛围。(八)以群众认同为取向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关乎中国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目标,不仅取决于党的正确领导,也取决于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任务也要靠人民群众去完成,生机勃勃的、富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邓小平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时,既强调通过改革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又力求使共同富裕话语适合大众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接受习惯,以使大众理解、接受、认同共同富裕话语

29、。比如,在说明共同富裕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小康社会时,邓小平用形象的语言进行了描述:“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广为人知的“摸着石头过河”、“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也是生活化、大众化的表达。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拉近了共同富裕话语建构者、传播者、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既强化了话语的社会传播效果,也有利于话语在实践领域的推进执行。三、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历史作用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30、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而且推动了共同富裕话语建构的进程,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智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44页。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第 1356-1357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61-162页。邓小平文选第 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323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66页。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1、年,第 1306页。89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共同富裕的话语建构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通过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手段,将先富带动后富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路径,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作为实行共同富裕的必然条件等,突破了对于社会主义的僵化思维和陈旧认识,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

32、和超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同时,在共同富裕话语建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运用和创造性发挥,更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生命力,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与永恒魅力,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巩固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有助于我国掌握共同富裕话语权邓小平通过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使我国成为共同富裕话语的倡导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美国学者傅高义认为:“邓小平时代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具备了足够的政治眼光与魄力去超越帝国主义时代的痛苦记忆,开始跟其他国家发展持久而积极的新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成为多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新秩序中的一员。”正是通过建构共同富裕话语,全国上下能够消除分歧、增强

33、认同、凝聚智慧、集中力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同时,在中西方话语交锋中,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使我国掌握了共同富裕的话语权,有助于摆脱西方话语的强势殖民和路径依赖。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实践构成话语体系最深刻的根基、最强大的支撑和最充足的论据。只有将中国自己的话语元素、核心概念和原创性理论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才能提升中国话语的“在场性”和能见度,不断将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三)形塑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和精神气质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政党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观念和科学表达,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外在形象和精神

34、气质。邓小平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为政党话语体系注入了鲜活力。在建构共同富裕话语的过程中,邓小平既注重说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和组织保证,又特别强调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扎实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冯克利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年,第 644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 45-46页。90邓小平研究2023 年第 3 期Deng Xiaoping Research NO.3 2023推进共同富裕是巩固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本需要,是党始终不渝的接续探索。他明

35、确指出:“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通过共同富裕话语,不但塑造了党勇于通过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政党形象,而且成功地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的现实追求,提升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四)为解决贫富差距这一世界难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和中国建议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不仅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明确思路,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给出了中国答案和中国建议。邓小平曾经预言:“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富裕是各国现代化

36、追求的目标,但贫富差距始终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是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严重阻碍。西方国家通常不直接提共同富裕,一般都将这一问题归结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搞了几百年工业化和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高,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贫富差距问题越来越严重。实际上,西方国家崇尚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由市场经济,出现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是必然的。邓小平不但建构了共同富裕话语体系,更身体力行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尽力消除国际社会对中国共同富裕实践的误解和偏见,使国际社会理解和接受中国共同富裕话语。事实证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与实践的推进,形塑了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中国已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共同富

37、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邓小平对于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为推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从整体上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合理性、必然性。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进一步推动共同富裕话语的建构,以话语推动共同富裕实践,形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拥有实现共同富裕的自觉与自信,为世界探索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中国智慧。(责任编辑肖雪莲)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370-371页。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 118页。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2页。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