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填图方法及资料综合整理地质填图方法及资料综合整理第一节 概述v一.什么是地质填图 所谓地质填图就是对地表出露的各种地质体(地层,岩石,构造及矿产等)地质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把它测绘在地形图上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成果是地质图及地形地质图及地质报告。地质填图是地质调查最基本工作方法和手段,是地质调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他各种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贯穿了地质找矿过程始终,从地质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均要进行地质填图工作二.地质填图的目的与任务 查明区域地质特征,填绘出地质图,研究区域地层,岩石,构造和矿产的发育情况,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进行找矿,并根据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提出工作区矿产
2、远景及今后找矿勘探工作方向。根据需要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点进行调查,为国家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v三.地质填图的比例尺(一)区域地质调查区调填图采用的比例尺有:1:100万1:50万(小比例尺):主要在地质工作“空白区”或研究程度差,无法保证编制1:100万地质图的地区进行。1:20万1:10万(中比例尺):为了提高我国地质研究程度,在全国范围内系统进行(图幅按国际分幅)。按国际惯例,目前还填制1:25万。1:5万1:2.5万(大比例尺):一般是在1:20万区测地质基础上,在一些成矿有利地区按完整的国际分幅图幅进行。(二)矿产普查 以找矿为目的的地质调查工作,研究重点是各种成矿地质条件或找矿
3、标志。矿产普查地质填图根据任务要求采用:1:20万1:10万(中比例尺)1:5万1:2.5万或1:1万(大比例尺)测区范围由工作需要和成矿带决定,不受国际分幅范围限制。经踏勘确定有价值的矿点,须测制矿点地形地质图,比例尺一般为1:10001:2000。(三)矿区评价矿区评价时的地质填图是以查明控制矿床的地质条件和圈定矿体边界为研究重点。矿区评价时地质填图的比例尺,视矿床类型和地质条件不同而不同。一般的金属矿床采用1:10001:2000,复杂的可用1:500。简单,规模大的沉积矿床,采用1:5000,特殊的可用1:10000。(四)矿床勘查根据各矿床地质勘查工作具体情况不同,该阶段地质填图工作
4、通常分为两种情况:1:仍使用与矿区评价阶段同一比例尺的地质图。这时须根据工作进展,利用新资料对原有地质图进行修改补充,不另测图。2:根据需要测制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第二节:地质填图前期准备工作(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一)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收集资料主要是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和相关文献。主要内容有:地质图、地质报告以及其他各项图件文字资料(实测剖面、专题成果等),岩矿鉴定及取样化验成果,航空摄影资料及遥感资料,各种工程(槽、井、坑、钻)成果,物化探工作成果,重要标本,区内开采矿山的地质资料,工作经验及意见、建议等。资料范围:主要收集调查区资料;适当收集临区一些资料,如收集包括调查区的较小比例尺的地质
5、图,临区地质矿产研究成果及有关工作经验;有关国内外文献及参考资料。(二)遥感解译(二)遥感解译SPOT-5卫星影像:地层、构造、岩浆岩。ETM数据影像:线状构造比较清晰,解译效果较好;但地层识别难度相对较大。(三)地形图的选择(三)地形图的选择为保证填图的精度,一般选用比例尺比地质填图大一倍的地形图作底图。找矿勘探地质填图中,必须测绘符合精度要求的同比例尺地形图。实际工作中,进行大比例尺地调时,由于地形测量无法满足要求,允许使用简测地形图,或将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使用。将有关成果标列在精图上。(四)设计(四)设计设计就是安排地质填图工作任务和计划。一般应结合现场实际完成设计。地质调查设计的要求基
6、本内容有:1:绪言:包括目的、任务、交通位置,自然经济地理及矿权设置情况。2:资料收集及利用:地质矿产调查简史及研究程度、资料收集程度与综合利用分析、遥感、物探、化探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应用。3:区域地质矿产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4: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特征及存在的问题。5:技术路线、技术方法及精度要求:主要包括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项目实施过程中执行的技术标准及规范。6:工作部署与实施方案:包括总体工作部署原则、工作阶段划分,具体工作布置及时间安排。7:组织管理与保证措施: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单独介绍项目负责人情况)、质量保证。8:预期地质成果:预期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与进展(主要解决哪些地
7、质问题)、总体预期成果、具体预期提交实物成果资料。9:经费预算。10:地质调查项目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申报。项目一般能解决12个关键地质矿产问题单列一章:年度工作情况:工作进展(资料收集程度、遥感解译及异常提取、野外踏勘、技术培训等)、实物工作量完成情况、质量评述、取得成果)第三节 野外工作一一.踏勘踏勘具体任务:1:和当地组织取得联系,了解测区情况,重点是风俗文化和交通情况。2:了解工作区地层出露情况,包括地层层序、地层厚度、地层产状、地层的出露位置以及出露岩石的岩石学特征。3:了解工作区的构造系统,工作区内主要的断裂系统的分组,掌握工作区主要的构造线方向。4:了解工作区内岩浆岩特征。5:了解工
8、作区主要的矿化特征、矿种、矿化类型、形态产状,工作区的围岩蚀变特征,初步判断工作区矿化的控矿因素等。6:遥感解译实地验证。踏勘之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先前做的工作设计进行补充修改,并初步建立填图单位及填图标志。二二.实测剖面实测剖面实测剖面是地质填图的基础工作,填图前必须进行剖面研究,调查区各地层单元应有1-2条实测剖面控制。(一)实测剖面的任务(一)实测剖面的任务1:查明地层层序和厚度2:确定地层的时代3:查明地层的岩石性质,岩相特点及其变化4:查明地层间接触关系5:查明岩层的含矿性及含矿层在剖面中的位置6:划分填图的地层单元,寻找和确定标志层(二)地层剖面选择的原则、要求和比例尺(二)地层剖
9、面选择的原则、要求和比例尺1:地层剖面要选在层序完整,出露良好(至少80%),接触关系清楚、构造简单的地段,若沿剖面线有褶皱或断层,则必须能找到对应层位;2:剖面线原则上要垂直或大致垂直于地层走向,而且尽量取直线。实际上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剖面线方向常需要拐弯或平移(图1-图2)。图1 由于地层走向改变,剖面线拐弯图2 由于露头不好,剖面线平移 剖面线平移时,必须要沿相应的层位平移,以防漏测或重测,剖面平移距离不宜太远,平移点仍按原顺序编号,同时记录平移方向和距离,以便室内工作处理。剖面线上局部被浮屠掩盖地段,可临区追索相应地段,测短剖面以补充。接触关系或含矿层被掩盖是需要进行工程揭露。填图区个
10、别地层由于构造破坏或浮土掩盖,无法测完整剖面,可到临区测绘相应剖面。3:3:地层剖面的比例尺选择地层剖面的比例尺选择视地质填图的比例尺确定。一般采用1:5000,1:2000,1:1000,1:500,1:200,1:100等比例尺同时考虑以下方面:地层本身特点:岩性单一,较稳定的地层,比例尺可小些;标志层,含矿层等则实测较大比例尺剖面。最小分层的厚度:最小分层的厚度按比例尺在剖面图上应大于1mm。(三)实测剖面的步骤与方法(三)实测剖面的步骤与方法1.剖面踏勘剖面踏勘:作为测剖面前期工作,其任务是选择具体剖面路线,确定剖面起点和终点,初步了解分层情况,确定对掩盖地段的处理方法和估计工作量,并
11、在踏勘基础上制定出测制计划。2.剖面的实测剖面的实测:(1)组织工作:一个剖面测制小组需要3-5人,分别为前尺手一人,后尺手一人,记录绘图一人,标本样品采集一人,其他工作一人,组内成员共同观察,讨论。(2)实测项目:野外实测项目有:导线方位角,坡度角、斜距、岩层产状,标本样品采集及地质观察等项,并将测量结果填入剖面记录表(表1),并对岩性、构造做详细记录。表1 剖面记录表根据表1,剖面测量的项目分述如下:导线号:导线即剖面具体实测的路线,导线点是每一测绳的起点和终点,导线点不一定是地层分界点,多为地形转折点和导线方位变化点,导线号按0-1,1-2;顺序编写。导线的方位角和坡度角:由前后尺手用罗
12、盘测出,坡度角仰角为(+),俯角为(-)。层位:包括时代和层序两项,初步确定所测地层时代,并由老到新按1,2,3编号。斜距:相邻两个分层点之间的距离,在测绳上读出。有些大比例尺剖面,可直接测量出分层真厚度,就可以采用直接测量真厚度编制柱状剖面图。岩性描述:记录各分层的地质观察结果,包括岩性,构造、接触关系等地质特点。表1中的水平距、高差、导线与岩层走向的夹角、假倾角及厚度计算或查表得出。标本号:采集的化石或岩石标本的编号,按照层位顺序编制。化石采用H001,H002编号;岩石采用R001,R002编号,矿石采用K001,K002编号。3:剖面测量中的地质观察:剖面测量中的地质观察岩石性质:地质
13、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一般特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还应注意观察岩层的特殊性,如有用矿物组分,指相矿物的组分,原声构造及作为分层标志的特点等。化石:生物化石是确定地层时代的主要依据,测量剖面时应逐层采集大量各种化石。地层含矿性的观测。地层接触关系的观测:测量上下岩层产状,观察接触面上下岩层的岩性,化石类型,构造特征,变质程度等差异,观察有无侵蚀间断面,古风化壳,底砾岩,角度不整合等。地质构造的观测:逐层测量岩层产状,特别注意有无褶皱,断裂的存在,因为褶皱和断裂使地层的层序厚度变化,达不到剖面测量的目的。沉积韵律的观测:沉积韵律反应了地壳运动造成的沉积岩层物质成分的规律性变化。是地层
14、划分的重要依据。砾岩的观测:砾岩在地层划分中有重要意义,许多地层常以砾岩为分层界线。因此,在有砾岩存在的地层中,应注意砾石的成分,追索其稳定性,区分砾岩的性质(底砾岩、层间砾岩、同生砾岩、断层或破碎带形成的砾岩等)。底底砾岩砾岩4:岩矿及化石等标本样品的采集:岩矿及化石等标本样品的采集根据工作需要及剖面要求,可分别采集岩矿的陈列和薄片鉴定标本,化石标本,小型构造标本,矿层矿石标本;以及岩石,矿石等化学成分分析,光谱分析样品,人工重砂分析,粒度分析样品及孢子花粉样品等。标本采集要求:有代表性新鲜,可鉴定规格为3x6x9cm或2x5x8cm(化石及特殊的岩石、矿物、矿石。构造标本不限)。采集的标本
15、样品应及时进行编录、包括填写标本签,编号,并标注在剖面和记录本上,回驻地后应及时整理,在标本上用记号笔编号,填写标本登记本,外送鉴定者应填写送样单并妥善包装。5:素描和照相:素描和照相 在测制剖面中,对重要的地质现象和接触关系,岩层特征等应作素描图或照相。6:剖面记录:剖面记录 剖面记录可分为两种:填写剖面记录表,如表1;野外记录本上绘制信手剖面图,素描图及详细文字记录。表1 剖面记录表(四)(四)实测实测剖面制图:剖面制图:7:信手剖面图:信手剖面图剖面测量、地质踏勘、地质填图中要及时绘制信手剖面图(同比例尺或放大比例尺)以便工作参考(图3)。图3 洞里信手剖面图信手剖面图是在野外用目测随手
16、勾绘的剖面图。它能反映观测路线及剖面上各种地质体的分布情况及相互关系,特别能清楚反映地质构造特点。在实测剖面和穿越路线观测时都应该做信手剖面图。信手剖面图的做法:在起点确定方位和比例尺,用目测估计距离和高差,按比例绘出路线所经过的地形线,前进一段绘制一段。将路线上出露的地层、岩体、各种地质现象,依照出露的先后次序和出露位置按产状用图例绘在地形线上,观测一层绘制一层,同时进行文字描述并记录,并将层序、代号、岩层产状及标本样品号标注在剖面上(实测剖面的信手剖面图上,还需标注导线点号,导线斜距和坡度角)。三三.填图单位的划分及标志层确定填图单位的划分及标志层确定划分填图单位及选定标志层是通过踏勘阶段
17、的全面观察对比,结合地层剖面的研究后拟定的,它是地质填图基础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完成好坏对地质图的质量与精度有直接影响。(一)填图单位的划分(一)填图单位的划分 填图单位是指地质填图中,在图上表示出的基本单位,每个填图单位都是用地质界线分开。填图单位的种类有:地层(包括火山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单位(界、系、统、组、段.等)岩石单位:如不同时代不同类型侵入体界线,侵入体相带等 构造单位:如断裂带等 矿产单位:如矿体、矿化带等 各类填图单位一般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或图例花纹表示。其中划分地层的地质界线是最基本常见的一种。填图单位划分的详细程度由地质填图比例尺和地质体的可分性决定:比例尺越小,划分越粗
18、,在图中反映的地质情况越概略;比例尺越大,划分越细,在图中反映的地质情况越详细(图10A,图10B)。图10A 填图单位划分到系图10B 填图单位划分到统填图单位划分的一般原则:1.符合比例尺要求,地质图上能反映出来。在图中所表示的填图单位的大小,对地层成带状地质体宽度不小于1mm,断层长5mm,其他形状地质体直径大于2mm。但对于含矿层,标志层以及其他有重要原因的地质图,可不受比例尺限制,在途中放大表示。所划分的填图单位尽量能和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的划分相对比,例如地层的填图单位应尽量与地层时代单位一致,1:5万填图中,一般划分到段或阶(组)。3.具体要求,可查阅有关规范。(二)标志
19、层的确定二)标志层的确定 标志层又叫标准层,是指那些能作为指示划分填图单位的特殊岩层,利用它可以帮助辨别地层和查明地质构造。对标准层的要求:1:层位固定,只在一定层位才出现的岩层才可做标准层。2:厚度不大且稳定,在工作区同层位内广泛发育出露。3:特征显著:含有标准化石或特殊的颜色、岩性、构造和其他特征,野外易于识别。可选做标志层的有:1:具有丰富标准化石或含独特的化石岩层 2:具有与相邻地层不同岩性的岩层 3:具有特殊层理,层面结构的岩层,如斜层理,波痕等 4:具有特殊的成分或颜色的岩层,如含铁质,碳质的岩层 5: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云盖山段云盖山段平顶山段平顶山段标志层的“标准”和“稳定”,是
20、相对的。标志层不一定作为单独的填图单位,也不一定恰好是地层分界,但在最低级地层单位较大或地层分界线不明显,野外不易识别的情况下,主要根据标志层填绘地质界线,所以,相邻两标志层之间的间距(宽度)要尽量满足填图单位厚度要求。在地层划分困难,露头差,构造复杂的地区,往往需要借助标志层来辨别地层,查明地质构造。野外工作中,全区性的标志层应在踏勘阶段确定,在以后填图过程中,应随时注意选定新标志层。四四.填图技术方法填图技术方法1:5万地质调查万地质调查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填图法沉积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填图法。以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依据,以岩石地层划分为基础,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和对比。变质岩区变质岩区:
21、中深变质岩:采用构造岩石(地层)填图方法中深变质岩:采用构造岩石(地层)填图方法。如像太华群、林山岩群等野外要识别出正片麻岩和负片麻岩,将古老侵入体与变质地层相区别,恢复原岩及地层序列。浅变质岩区:采用岩石地层浅变质岩区:采用岩石地层填图。侵入岩区侵入岩区:以侵入体为单位,对不同类型的侵入岩,均按“岩性岩性+时代时代”的方法进行填图单元的划分和填绘。火山岩区火山岩区:采用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岩石地层火山岩相双重填图法 第四纪堆积区第四纪堆积区:如山间盆地及平原区,成因类型较多,主要有冲积、洪冲积、冰积等。采用地质地质地貌双重填图地貌双重填图法。五五.观测线和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线和观测点的布置1.布置
22、原则和密度布置原则和密度 地质填图是通过观测点、线构成的观测网进行地质观测的。合理布置观测点、线是保证填图质量的重要条件,观测点、线的密度具体要求参阅“规范”,但具体应用应根据测区实际地质条件布置。测区地质条件按复杂度可分为:(1)地质条件简单区:岩层产状平稳,褶皱规则,断层稀少,岩相稳定,标志层明显。(2)地质条件中常区:褶皱规则,断层较多。岩相不稳定,标志层不明显,有局部岩浆岩分布。(3)地质条件复杂区:褶皱断裂复杂,岩层变质,有不同时代的岩浆岩活动。观测点距、线距的粗略估算法,一般观测线距在图上为1cm,观测点距在图上为1/21/4cm。2.观测线的布置方法观测线的布置方法(1)穿越法)
23、穿越法 观测线大致垂直于岩层走向,这种方法能及时勾绘地质界线,利于查明地质构造和了解岩层在垂直层面方向上的变化,是应用最广泛的观测线布置方法。(图11A,11B)图11A 穿越法线形布点图11B 穿越法交错布点(2)追索法)追索法 观测线沿地质界线布置,该法定出地质界线准确,并查明地质体沿走向变化情况,但工作量大,易受交通和露头条件限制,适用于重要的地质体界线,如矿体,矿化地带,接触带,断层或构造线,标志层以及某些形状复杂的地质界线(图12A,12B)。图12A 追索法线形布点图12B 追索法三角形布点(3)放射线法)放射线法 由一个点向四周作放射线状穿越,实质上也是一种穿越法。适用于近圆形的
24、地质体,入侵入体,穹窿,构造盆地等(图13)。图13 放射线法布点3.观测点的种类和布置方法观测点的种类和布置方法(1)观测点的种类)观测点的种类:地质点:地层界线点、岩体界线点及相带分界点、岩性控制点、接触界线点、蚀变带分界点、矿体界线及矿化范围控制点等。地质构造点:断层点、破碎带界线点,节理、劈理、褶皱及侵入体构造观测点等。水文点:井、泉、河流、湖泊、地下水观测点等。地貌及第四纪观测点:阶地残坡积和冲击层观测点,各种外动力地质作用观测点及新构造运动观测点等。矿化点。(2)观测点的布置方法)观测点的布置方法 在填图观测路线上,在地质观察研究的重要地点,以一定的间隔定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首先
25、决定于地质内容,其次才考虑适当点距。主要的地质点,如界线点、构造点、矿化点等不受点距控制。观测点一般定在:填图单位界线、标志层、化石点、褶曲轴部。构造方向转折处,断层和构造带,岩体接触界线及岩体相带界线,矿体边界,蚀变带等重要的地质露头上。观测点的布置应以一定的间距有规则的成线形布置,构成观测线,不可孤立。4.观测点的工作内容观测点的工作内容 观测点上的观测工作是填图最基础的工作,其内容有:定点、勾绘地质界线,地质观测及描述记录,地质体产状、厚度的测量、素描和照相,采集标本样品以及进行路线观测并作信手剖面等。(1)野外定点法野外定点法 定点就是把观测点的位置、标定在地形底图上。定点的方法有目测
26、法和仪器法。仪器法精度高,一般由专业测绘人员完成。目测法定点是根据观测点周围地形地物特征,采用罗盘测绳等工具定点,简单易行,在区域地质填图中广泛采用。常用的目测法有:交会法、视距法、概略标测法。目前主要采用手持GPS定点法。交会法(后方交会法)交会法(后方交会法)在观测点周围找23个标志明显的地形地物点(如山峰、房屋、池塘、路口等),用罗盘测出观测点到该地形地物点的方向,并标在地形地图上,这两个方向的交汇点,即观测点的位置。三个方向,一般交会成三角形,则取三角形中心点为观测点位置。交会点是各种目测定点法中较准确的一种,填图时应尽量采用交会定点法。注意事项:选定的地形地物点与观测点距离大致相等,
27、两个方向的交角以60-120为佳(图14)。图14 交会点定点法视距法视距法 当观测点周围仅有一个标志明显的地形地物点时,用罗盘测出观测点到该地物的方位,再用测绳量出(步测、目估)两者间距离,就可以定出观测点的位置。精度较交会法差(图15)。图15 视距法定点概略标测法概略标测法 概略标测法完全利用地形地物特点确定观测点位置,当明显的地形地物点处于观测点上或近旁,直接在地形图上标出观测点。此法定点精度差,应在视野良好地方对其进行校正。利用以上方法定好观测点后,应及时标注点号,在点号前加注“G”字;点号按顺序编号,不能空号或重复,以免混淆。(2)勾绘地质界线)勾绘地质界线 地质界线是地质体之间分
28、界面与地面的交线,填图中统一界线上的两个相邻观测点连接起来就是地质界线。勾绘地质界线的原理和方法如下:岩层界线的勾绘原理岩层界线的勾绘原理-“V字形法则字形法则”在地质图上倾斜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二者的弯曲方向可简化为:“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如表3所示)。类型类型岩层倾向与地形岩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的关系坡向的关系岩层倾角岩层倾角a与地形坡度与地形坡度角角的关系的关系地质界线弯曲方地质界线弯曲方向与地形等高线向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的关系弯曲方向的关系地质界线的露头表地质界线的露头表现现相反相同山谷处向山里弯,山脊处向山外弯相同a相反山谷处V尖指下游,山脊处V尖指上山相同a相同,界
29、线弯曲度比等高线大山脊处V尖指上游,山谷处V尖指下坡表3 V字形法则地质界线的勾绘方法地质界线的勾绘方法1)联接同一界线上相邻观测点:连接必须考虑野外实地情况。第一:岩层的产状:界线总的延伸方向应与岩层走向一致;第二:地形影响:岩层界线应用“V字形法则”勾绘;其他不规则地质体界线根据实地出露位置勾绘;第三:校正:先在点上大致勾绘界线,再去远处观测清楚地方校正近勾远校 先在远处观测清楚地方大致勾绘,再带点上准确定下远勾近较2)在控制点建插入地质界线:在露头零星界线被掩盖的地段观测点不在界线上,这时地质界线要用插入法勾绘(图16)。图16 控制点间插入地质界线3)根据残坡积物判断地质界线:基岩被大
30、片残坡积物掩盖时,可根据残坡积物判断地质界线:首先,根据残坡积物的特点,确定其原岩的时代和岩性;然后,追索残坡积物的分布范围,一般残坡积物的边界和坡积物的最高位置大致即为界线位置。最后,尽量寻找零星露头和临区出露较好地段校正;必要时布置工程揭露。4)地物标志的应用;不同岩层中岩石风化剥蚀程度不同造成的地形形态、土壤颜色、植物生长状态存在差异,利用差异勾绘地质界线。5)被小片第四系掩盖的地段:地质图上尽量不填第四系(砂矿图除外),根据周围情况及零星露头推断第四系下基岩的地质界线,推断的界线用虚线表示。6)标志层的运用:运用标志层确定地质界线。(3)野外观测内容)野外观测内容 野外地质观测是地质填
31、图工作收集实际资料的基本手段之一。一个观测点的观测内容,随点的性质不同而异,主要包括以下各项:地层:地层:鉴定岩石性质及结构,构造特征,层理发育程度,层理类型,层面特征,原生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印模等),观测沉积韵律并进行测量,采集化石并进行初步鉴定并和剖面进行对比,确定地层的时代和层位,准确寻找分层界线,并填绘图上,注意岩相变化及相变特征,接触关系及其特点,观察岩石的蚀变,矿化及各种有矿迹象。侵入岩:侵入岩:鉴定岩石性质,确定岩石类型名称以及侵入体产状和形态,观察与围岩接触关系的性质,特别注意有无沉积接触,确定侵入体的侵入次序及时代,准确寻找岩体界线和相带界线,并填绘图上,寻找捕虏体并观
32、察同化混染特点,仔细寻找各矿产及矿化现象。观测脉岩类型,规模产状、空间、分布规律,相互穿插关系及生成次序,研究侵入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构造:构造:测量岩层产状,注意产状变化,观察各种断层现象,确定断层存在的证据,查明断层性质,规模和产状,观察断层是否被岩脉或矿化充填,寻找各种矿化现象。褶皱观测主要通过岩层产状和地层的对称性重复进行。节理、劈理、片理、层理以及各种小型构造的观测一般在一些观测点上专门观测,注意各构造之间联系。矿产:矿产:观测矿体形状、产状、规模、矿石矿物的组分,目测品位,注意矿物的次生变化等特点,寻找各种矿产标志及研究各种成矿有利条件。(4)野外记录的要求与格式)野外记录的要求与
33、格式 首先在首页记录日期、气候、工作区。填图中观测记录按下列要求:1)路线:从XX区XXX到XXX2)任务:观测路线的主要任务(踏勘、剖面、填图)3)观测点号:写在记录本中央4)点位:GPS经纬坐标或者公里网地理坐标5)点性:(界线点、构造点、水文点、地貌点、矿产点等)及露头情况(良好、较好、一般、零星、掩盖、天然露头或是人工露头)6)描述:按观察的先后顺序描述观测点的岩石性质,是一个点最基本的描述,基本描述包括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岩石名称;补充描述更深入细致,有定量数据,同时添加岩石的次生变化情况。7)地质构造:描述观测点及其附近的构造现象。8)矿产:描述观测点及其附近的矿体(
34、矿层、矿脉)特点及矿化现象。9)水文、地貌及其它地质现象。10)采集标本、样品的名称编号和数量。11)在记录本的右页做必要的素描图、柱状图、剖面图。12)路线观测:为了控制观测点之间的地质情况,一点工作结束后,即开始 路线观测直至下一观测点。对操作岩层走向的穿越路线,作信手剖面图。所遇到地质界线勾绘图上,岩性只需要作基本描述。按前进方向依次描述。野外观察现象记录时应注意野外观察现象记录时应注意:第一:记录内容精炼,同时必须阐明地质特点,因而内容应有所侧重。第二:使用硬铅笔记录,字迹清楚,文理通顺。第三:记录必须在野外观测点上完成,室内可做补充,修整。第四:野外记录本的使用时左页绘图,右页文字记
35、录(如图17)。最后:把野外记录看作不断认识客观地质规律的手段和过程,勤于思考各地质现象之间的关系,抓住现象看本质。图17 野外记录格式例图(5)标本样品的采集)标本样品的采集 采集的标本分为两种:一类是作为野外工作成果的一部分长期保存的,包括成套的地层、岩石、化石、矿石、矿物的标本及一些新发现的有意义的标本,需编号登记。一类是为野外工作,室内对比研究用的临时性标本。标本采集应在新鲜露头上采集,为了研究岩石内部的矿物组构方位者,还需要采集定向标本,进行室内研究,如光、薄片鉴定等。除标本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采集各种分析样品,如全岩分析、稀土元素分析等。5.野外工作中资料的整理野外工作中资料的整理
36、野外工作中,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小结,讨论,加深认识。做到四统一:地质情况、地质图、记录和标本样品统一于客观地质情况。整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清绘地质图清绘地质图 每天室内应当将野外所定的观测点、地质界线、岩层产状等进行修整,上墨清绘。(2)整理记录本整理记录本 对当天路线上重点问题进行研究小结,通过化石,岩矿标本初步鉴定,对野外文字记录进行修改补充,清绘整饰剖面图,素描图。(3)标本样品的整理)标本样品的整理 标本样品统一编号,登记,需室内鉴定的,填送样单及时交送。(4)根据工程成果校正地质图)根据工程成果校正地质图 进行山地工程的地段,要利用工程成果校正地质图,并对其他资料做相应修改补充。
37、第四节 地质调查的室内整理总结工作 室内整理和总结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室内整理和总结工作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全面整理填图中收集的资料及其他方面收集到的资料,对资料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总结出地质矿产特征和规律,并对工作区的矿产远景及找矿方向提出意见。按照设计要求地质填图最终成果,主要地质图、矿产图等各种途径按,地质报告、专题研究报告以及经过整理的原始资料。(一)(一)原始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研究原始资料的整理与综合研究1.原始资料的整理原始资料的整理 其工作内容有:全部资料分类登记编录,检查有无遗漏,重复、损坏等情况,如有上述现象及时处理乃至野外检查、补缺、返工。全面检查在野外工作阶段标本、样品的登记
38、、整理、送检工作,尚未处理的应尽快处理,然后进一步整理各标本样品的鉴定资料,查定编号是否错误,检查化验、鉴定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然后把资料编制成表册和图表备查。整理野外记录本 记录本和地质图查对,做到文图符合,然后根据样品鉴定分析结果对野外记录本进行修改补充,其内容应标注与原记录旁边,然后将所有记录本编目备查。整理地质图及其它图件资料 查对野外地质图(清图)与野外工作图(草图)是否一致,图幅是否吻合,保证原始资料的正确,待已有鉴定成果及综合分析后正式编制定稿的地质图。此外,对实测剖面,工程成果应及时整理。2.综合研究综合研究 在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应针对调查区地质矿
39、产的关键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如对地层的划分对比,地层、构造、岩石的特点及其对成矿的控制关系,矿产分布规律等。(二)(二)编制成果图编制成果图件件 (二)(二)编制成果图编制成果图件件 地质测量的最终成果通过编制各种地质图件表达出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地质图和矿产图,此外还有一些专门图件,如地质构造图,地貌图,水文地质图,物探化探异常等。各种矿产图件事从各方面反映工作区的地质情况,是体现地质调查成果的主要形式,在编制中,对测区的各种地质现象要给予科学合理解释,并作一定的结论。对不合理的地质界线和无法解释的地质现象应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修改,重要问题应野外实地校正,重测。1.地质图地质图 在对
40、全区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加工编制出定稿地质图。一幅定稿的正规地质图一般包括三部分:地质图及图例,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地质剖面图。这三种图的分层单位和制图单位必须一致,图件的格式和采用的地质符号,代号,颜色按“规范”统一执行。其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1)地质图)地质图 地质图是综合反映调查区地质现象的图件,不同比例尺地质图所表示的内容有一定差异。地质图应以同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比例尺较小的可以简化地形,有些可以不附地形,但仍须绘出经纬坐标和主要地形地物,如水系、山峰、干道、村镇等。地质图上除绘出地质界线外,还应包括各种性质的断层线,各种产状符号以及变质带和蚀变带。地质图上要标示剖面线,矿区地质图上
41、还应将主要勘探线。勘探工程及其编号标上,以表示工程布置情况。在图的右侧绘制图例,图例的排列次序由上到下为地层(新老)、变质岩、侵入岩、构造、其它。(2)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 根据图幅的地质情况,每幅地质图需要附一条或几条切过全区的地质剖面图,剖面线应选在通过地层,岩体出露完整,构造复杂的地区,并尽可能垂直主要构造线方向。剖面图比例尺与地质图相同,地层平缓地区,剖面的垂直比例尺可适当放大。(3)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该图反映了工作区地层发育情况,代表全区的完整系统,同时也适当反应出地壳运动,岩性变化及岩浆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时间关系,是地质图的主要附图,放置于地质图的左侧。综合地
42、层柱状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格式与实测剖面图大致类似,但内容更加广泛多面,故表现更复杂多样:综合柱状图的地层系统,一般为综合全区若干条剖面及其它资料编制,反映全区的情况。因此,其地层厚度是变化的,在图中用文字标注的厚度采用地层的最小最大厚度、而柱状图中是绘最大厚度。若某些地层单位岩性单一,厚度很大,为使图面美观,可用弯曲的双线断开缩减表示,但厚度数字不改变(图18)。图18 地层厚度缩绘示意图 区内的主要侵入体也要适当表示在柱状图上。作柱状图时,先要把侵入体绘出,侵入体可以从柱状图底部开始绘,也可在旁侧绘出。不同时代的侵入体应表现出穿插关系,同时代侵入体只需绘出主要一两种,而在描述中列出侵入体的种
43、类,此外还应反映出侵入体的时代,能确定时代上限的要绘至接触面(多为不整合面),只能确定时代下限的测绘至被侵入的最新地层中(图19)。图19 侵入体的绘法示意图 区内某些地层单位有明显的区域性横向变化时,则应在柱状图上,吧有岩相变化的相应层位,用一条不规则折线纵向分开,以表示其相变情况(图20)。一般岩性复杂的地层单位,主要抓住其主要岩性和主要岩石组合规律绘制。图20 岩相变化绘法示意图 地层接触关系在柱状图的表示,为简便起见,不考虑地层产状,所有地层与岩性符号均画成水平,接触关系用专门符号表示。综合柱状剖面图采用的比例尺,一般根据地层的总厚度和所需表示岩层的最小厚度,及能充分反映各地层单元的岩
44、性组合、层序、含矿层位、化石层位和接触关系等多方面考虑。一般等同于或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存在两套不能合并的平行地层系统时,可以绘制两个柱状图表示。图21 正规地质图格式2.矿产图矿产图 矿产图是综合反映矿产分布,成矿规律,控矿构造及找矿方向和远景的平面图。矿产图应按照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作底图,按统一图式编制。3.构造纲要图构造纲要图 一般作为地质报告中地质构造一章的附图,比例尺小于地质图,在图上须表示出的构造要素有:褶曲轴、迹、断层、不整合界线、侵入体、代表性的岩层。(三)编写地质报告(三)编写地质报告 地质报告和地质图件是地质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形式,地质报告最基本的内容应包括:绪言、地层、岩浆
45、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等,以能说明该区域地质矿产情况为原则。其编写提纲如下:1.绪言:目的任务、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研究程度、本次工作概况(工绪言:目的任务、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地质研究程度、本次工作概况(工作概况、质量评述、野外验收及补课、报告编写)。作概况、质量评述、野外验收及补课、报告编写)。2.地层:概况、分节描述、有关问题分析与研究。地层:概况、分节描述、有关问题分析与研究。3.岩浆岩:概况、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时空演化规律。岩浆岩:概况、侵入岩、火山岩、岩浆活动时空演化规律。4.变质岩:区域、动力、接触变质岩。变质岩:区域、动力、接触变质岩。5.构造: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构造层划分、构造变形特征(断裂、褶构造: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构造层划分、构造变形特征(断裂、褶皱及其他构造)、新构造特征、构造变形序列、地质发展简史。皱及其他构造)、新构造特征、构造变形序列、地质发展简史。6.矿产地质:成矿地质特征、矿产资源概况、矿产检查、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矿产地质:成矿地质特征、矿产资源概况、矿产检查、控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分析、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志分析、成矿规律及远景评价。7.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8.结语: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结语:取得的主要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