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710823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天净沙·秋思》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完整版)天净沙秋思教案天净沙秋思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体会词人的离情愁绪。 5、与白朴的天净沙秋的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悲秋情怀和思乡之情。6、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7、完成背诵。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景感染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品读与想象结合法,拓展法,比较阅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受汉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了解词的内容;借助品读

2、、想象,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意境与悲秋思乡之情,感受汉语言的美;积累名句. 2、难点:赏析小令,领悟曲中情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通过两首小令描写的景物上的异同等方面的比较,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寄寓的思想情感。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飞翔的歌曲故乡的云,学生欣赏、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小结:这首歌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魂牵梦萦,唱出了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元代的散曲,他抒发的同样是天涯游子的情怀。二、了解作者和元曲。 1、介绍马致远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元曲作家,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现

3、存曲作首,被称为“秋思之祖”。他还是杰出的戏剧家,著有杂剧种,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汉宫秋。 2、介绍元曲 元曲与唐诗、宋词标志着文学史上的三座艺术高峰。曲在元代兴起,“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它开拓了一条大众化、通俗化的新的文学途径,在格律、字句和情调上有较大自由。它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结构上又分为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通常是独立的单只曲牌,按曲调创作,每一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都不相同,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意为秋天的思绪。 三、诗歌朗读:1师配乐范读2学生齐读3学生给诗歌划分节奏,注意重音:古人说

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4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断肠人秋旅图、

5、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四、品析鉴赏:(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提问,归纳: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二)再读古诗,理解其意。1用自己的语

6、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示例一: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示例二 几根枯藤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

7、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2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三)品读赏析,感受诗情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

8、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举例:“枯藤、单说“藤”的形态是多样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体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

9、的藤、毫无生机的藤,于是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同学们可以类推。)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凄苦羁旅图 秋郊夕照图3“断肠人在天涯”中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于暮色苍茫中,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悲痛到极点的游子却只能漂泊在天边极远的地方。“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

10、,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本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揭示“秋思”的含义,至于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这些言外之意,尽可听凭读者去想象闷。4 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得到体现的? 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魄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

11、游子羁旅之悲.这首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化景语为情语,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5大家想一想,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6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

12、,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7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白描),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五迁移拓展,意境延伸你

13、能从课外阅读的古诗词中找到一些如天净沙秋思一样采用意象并列写成的诗句吗?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示例】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的商山早行2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唐】杜甫的绝句3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的燕歌行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小结: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给我们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图,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思乡的那种孤寂凄楚的心情.不仅写景,动静相衬,而且写人,借景言情;不仅用景物点染“秋”,而且用景物来表现“思”,化景为

14、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六、布置作业:1背诵诗歌。2课后以诗歌的意境作一幅画,各自进行交流。3、A下面的诗句都是写秋的,请选出与天净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项: a 沅江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七、板书设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萧

15、瑟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八、教学反思意象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作者由外界的事物触发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因此,对诗歌意象的探究是解读和教学诗歌的要核,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意象分析是起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初三学生之前没有过多的接触过关于意象的话题,因此,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在于,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诗歌名句中意象的感悟,使用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在分析意象组合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进行再创造,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的状态被学生还原了。如在分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幅苍凉悲壮的秋行图。原来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断肠人,所以第一层形成的动静相迭的事态描绘的其实是天涯沦落人那种颠波流离、潦倒无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凄苦的多重心态下的情感轨迹.学生亦能从这样画面的还原和情感的体验,将诗歌意象通过鉴赏升华为一个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审美升华。诗歌鉴赏的教学,应该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知体验,从此来培养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