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70224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及其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校园心理2 0 2 4年2 月第2 2 卷第1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Mental Health,February 2024,Vol.22,No.167综述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急的影响及其机制杜雨欣赵立军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山东聊城2 52 0 0 0通信作者:赵立军,Email:l i j u n z h a o l c u.e d u.c n【摘要】学业倦怠是学习者由于学业相关压力及其他个体因素所引起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的耗竭状态。手机依赖是引发学业倦怠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回顾既往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存在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并用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和资

2、源保护模型对其内在机制进行解释。【关键词】学业表现;心理倦怠;手机使用;科技成瘾;智能手机;影响因素分析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447010)D0I:10.19521/ki.1673-1662.2024.01.013学业倦怠(academic burnout)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所导致的一种情绪耗竭、学业疏离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学业成绩,还会削减学生对学校的满足感和需求感,同时伴随沮丧、疲惫、焦虑、抑郁、冷漠等负面心理情绪,更严重者甚至产生怀疑态度而导致学2 。考虑到学业倦怠产生的众多消极影响,

3、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学业倦怠的产生原因进行了探索,发现人口学变量(性别、年级、学业状况、家庭因素),内在个体因素(人格特质、自我、控制源、应对策略),外在情境因素(情境特征、社会支持)等都会对学业倦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手机依赖也成为影响学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人们必需的工具,在给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比如手机依赖。手机依赖(mobilephone dependence,M PD)也称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因使用手机过度而产生的心理或生理上的不适症状4。手机依赖的主要表现有:失控性,不能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很难将注意力

4、从手机上移开。危害性,沉溺痴迷于手机的行为会造成个体生理、心理甚至社会功能的损害。戒断反应,离开手机时会焦躁不安,十分渴求手机等5。对于学生群体而言,手机依赖主要表现为手机依赖的失控性和戒断反应,因而会影响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导致学业成绩下降16,引发学业倦急。基于对前期研究的系统梳理,发现手机依赖如何对学业倦怠产生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比较丰富,但是缺少对两者关系整合的综述类文章,且忽视了两者关系的理论和机制。因此本研究聚焦于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尝试从相关的理论机制对其进行解释,旨在从手机依赖的角度切入,为学业倦怠的深人研究及干预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学生改善学业倦怠现象。1手机依赖对

5、学业倦怠的影响1.1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直接影响近几年,学者们以青少年7、研究生8 为研究对象,发现手机依赖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业倦怠。而此类研究,针对大学生的居多,其他学生群体占少数,且有研究发现,随着大学生年级的升高,开设学科难度不断提高,学生会感到更多挫败感,学业倦怠的程度随之加深9 。张兴伟和沈绮云10 发现高职大学生在校期间手机依赖程度逐渐增强,其在校期间的学业倦怠程度也随之加重。由此提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大学生要多一份监督和提醒。此外,叶寻I针对留守儿童的研究也得出此结论。1.2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间接影响回顾以往研究,现如今大多数研究在探索两者关系的潜在机制,主要从学业方面、个体生理

6、和情感及个体内在因素解释手机依赖为什么能够引发学业倦怠,也有少数研究探讨了外部因素如何在两者之68间起作用。在学业方面,多项研究发现学业拖延在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在学生过度使用手机时,会增加学习拖延的时间,从而愈加排斥学习,产生学业倦怠12 。曲星羽等13 发现经济状况对学业拖延中介作用起调节效应,即在贫困生中学业拖延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比非贫困生强。此外,李杨等14 针对医学生的研究发现学业投入和情绪在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中起中介作用,手机依赖负向影响学业投入,正向影响情绪,从而导致学业倦怠的产生。由此可见,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占据了学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业倦加重。在个体生理和

7、情感方面,有研究发现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手机依赖能通过孤独感间接影响学业倦怠叫。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陪伴,往往会将思念寄托于手机,看到网络世界中的家庭团聚等信息,会使其孤独体验增加,从而将负面情绪带人到学习中,更易出现学业倦怠。程羽子8 在研究生群体中发现睡眠质量在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焦虑则调节睡眠质量影响学业倦怠的程度。这是由于手机依赖学生焦虑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而影响学习状态,产生学业倦怠。在个体内在因素方面,胡舒林15 的研究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在初中生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手机依赖的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较低,在面对高难度问题时克服动机更弱,

8、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解决问题,而是寻找借口逃避。且手机依赖学生的情绪智力越差,其处理压力及负面问题的情绪状态也会更消极,使原本就存在的逃避想法落脚于更加沉迷手机,出现学业倦怠。因此培养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提升情绪智力,看待问题的态度更加乐观,有助于改善学业倦怠现象。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会通过自我控制16 、心理资本17 、人格类型18 等个体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间接影响学业倦怠。此外,还存在其他外部因素,比如人际交往19 )生活事件切等都会在手机依赖影响学业倦怠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虽然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的相关心理学研究比较多,但是多为横断研究,无法明确因果关系,且缺少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影响

9、的结构模型。今后研究还可以继续对手机依赖影响学业倦怠的其他条件进行探究,尤其需要增多有关调节或调节中介综合性的研究,有利于找到手机依赖在什么条件校园心理2 0 2 4年2 月第2 2 卷第1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Mental Health,February 2024,Vol.22,No.1下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更小,比如父母教养方式会不会在两者之间起调节作用,哪种父母教养方式在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中起正向作用等。2手机依赖影响学业倦急的理论机制大量研究表明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密切,那么手机依赖究竟是通过哪些作用路径影响学业倦?目前研究主要通过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倦

10、怠理论的资源保护模型等视角来进行解释。2.1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早期研究者们发现人们每天都在致力于抵抗外界诱惑,以避免出现问题行为,并据此提出了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它强调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且所消耗的心理资源具有领域一般性,即资源能量有限,全部存储在一个资源库里,每执行一次自我控制,资源库的能量就会随之减少2 0 。依据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手机依赖学生由于沉迷于网络世界,浏览各形各色的信息,占据了部分心理资源,其又表现出强烈的戒断症状,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控制失败,进一步消耗大量自我控制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能调用的资源变少。周倩7 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在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关系中起部分中介

11、作用。心理资本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个体心理资本水平越高,其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越多,即个体可消耗的资源库总量越丰富。换言之,手机依赖个体可以通过提高心理资本水平,拓宽可控制的心理资源,提高自我控制,在进行学习活动时能更好地抵抗手机诱惑,不易分散注意力到其他无关事物,从而避免学业倦怠。还有研究表明在情绪调节过程也会消耗心理资源,尤其是手机依赖者存在情绪体验失常会导致明显的自我损耗。其次,情绪的效价不同,对自我控制的影响也不同,积极情绪具有能量激活效应,会使自我控制资源增多2 1,而消极情绪消耗过多心理资源,使其对自我控制更易失败,进而加重对学习的焦虑、沮丧等消极心理,产生

12、学业倦怠。总的来说,自我控制的能量模型主要是以个体心理资源的有限性为切入点,对过度使用手机的学生出现学业倦怠的现象进行解释,这里强调了自我控制力量的重要意义,提示学生可以从通过拓宽心理资源库的总量或者避免能量的自我损耗,从而改善学业倦怠。未来研究还可以通过使用能量模型的双任务范式及其延伸的范式充实对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的关系实证研究。校园心理2 0 2 4年2 月第2 2 卷第1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Mental Health,February 2024,Vol.22,No.12.2资源保护模型早期的研究者从工作倦怠个体的角度,提出资源保护模型。该模型基于个体在面对工作

13、相关的需求和资源产生威胁时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假定当个体感知到存在刺激对其自身重视的资源产生威胁时,就会产生压力和倦怠感,其中资源被定义为那些注意或极欲得到的对象、个人特征、条件或能量,而资源本身就有价值,或者其因为代表成就或是通往成就的通道而有价值2 2 。同样,这个理论模型依旧可以很好地解释对于学业领域中出现的倦怠。当个体遭遇外界突发生活事件时,突发情况会使个体将自己置于资源保护模式,随之产生压力或者使原本的压力更重,尤其对于手机依赖大学生来说,由于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手机上,其面对学习的愧疚和压力感可能要比正常使用手机的大学生程度高,因此事出突然的生活事件会加重手机依赖大学生的压力无助感,进而

14、加重学业倦怠现象。还有研究表明高心理韧性的个体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即手机依赖大学生中具备较强水平的心理韧性,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可能从负性事件或不幸中获得学习机会,将不利因素转变为成长的动力2 3。因此合理调节情绪,突破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可以帮助个体调节不良刺激对自身资源的威胁,进而很快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即减少学业倦怠现象。也有研究表明手机依赖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学业倦怠,在学习活动中,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会对个人学习目标具有较强的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也能在面对学业压力时表现出积极感知15。从资源保护模型来看,对于手机依赖学生,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会对来自学业上的威胁产生积极感知

15、,而这份积极感知能弥补个体之前迷恋手机的无助感,降低内心的压力,更有信心去接受现实,突破阻碍,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有效减少学业倦急。综合来讲,倦怠的资源保护模型进一步完善了手机依赖如何对学业倦怠产生影响的解释,并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提倡手机依赖学生要培养自身的内在坚韧品质,以至于在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威胁(压力源)时,可以相对安全地保护自身资源,而不是被动地任由倦怠感加重。2.3其他理论模型除了以上两个理论模型解释外,还有研究尝试从启动假设理论进行解释。大脑存在热情绪系统和69冷认知系统,热情绪系统与生存需求的本能冲动和情绪有关,而冷认知系统负责自我控制、情绪管理以及决策。它们的关系

16、是相互抑制的,过度使用手机的人可能更倾向于激活热情绪系统,而热情绪系统的活跃伴随着冷认知系统的消沉,由此导致自我控制能力降低2 4,一味地沉迷于网络世界带来的快乐,将学业任务抛之脑后,出现学业倦怠。又有研究基于解释水平理论得知,长期沉迷手机会导致个体解释水平变低,进而影响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进而通过自我控制这个中介变量影响学业倦怠2 5。总之,这两个模型都是立足于手机依赖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对学业倦怠现象进行解释,可见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对改善手机依赖个体的学业倦怠现象在理论上是有效的。综上所述,目前研究提出的关于手机依赖影响学业倦怠的理论机制还相对较少,未来可以考虑对学业倦怠进行纵向变化观

17、察,并考察其相关变量的动态变化,从而探究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长期影响机制,以提出更完整的理论机制体系。3目前研究的不足与展望3.1研究对象群体较少现如今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青少年群体中手机依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但是关于手机依赖对学业倦的影响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群体,今后的研究可以拓宽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细化年级层次。有研究显示,高年级学生和毕业班学生要比低年级学生和非毕业班学生更易产生学业倦怠,这可能与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和高难度课程有关3。这提示教师和家长不仅要从更早时间对学生手机依赖进行有效干预,使学生避免过度使用手机,将更多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主要任务上,还要针对学生成长不同阶段对症下药,尤其重视

18、高年级以及毕业班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状态。另外今后还可以探索特殊群体学生中手机依赖会不会影响学业倦怠。3.2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目前研究多为问卷研究,主要为自评问卷,主观性较强,未来可以采用他评、电生理学、实验法等手段进行研究。且针对两者关系的研究多为横断研究,缺少纵向研究,因此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是未来研究必须考虑的。此外,学者们大多集中于对网络成瘾和倦怠的生理机制的研究,较少对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的生理神经机制进行探索,今后可以从影像学角度和生化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手机依赖70校园心理2 0 2 4年2 月第2 2 卷第1期Journal of Campus Life&Mental Health,F

19、ebruary 2024,Vol.22,No.1和学业倦怠的关系,丰富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相关生理机制的研究。3.3缺乏二者相互影响的研究目前大量研究表明手机依赖可以正向预测学业倦怠,也有较少学者研究学业倦怠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高中生学业倦怠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2 6 ,可见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的高中生比高水平的高中生更易产生学业倦急,而产生学业倦怠的学生会采取更多地使用手机社交媒体来缓解负面情绪,所以会表现出对手机社交媒体的过分依赖。由此可见从一定程度上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是相互影响的,未来研究可以将手机依赖作为学业倦怠的结果变量,进一步研究手机依赖与学业倦

20、怠的关系。未来还需丰富实证研究,探讨是通过什么路径使两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的,以便于更好地选择干预措施,遏制手机依赖和学业倦怠的出现。参考文献1陈家胜.学习倦怠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6,2 4(6):9 39-9 43.D0I:10.13342/j.c n k i.c j h p.2 0 16.06.039.2 Bask M,Salmela-Aro K.Burned out to drop out:exploring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burnout and school dropout J,Eur JPsychol Edu,

21、2013,28(2):511-52 8.D O I:10.10 0 7/s 10 2 12-012-0126-5.【3郭英,周文静。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综述J,教育学术月刊,2 0 0 8,(10):17-2 0.DOI:10.16 47 7/j.c n k i.issn1674-2311.2008.10.010.【4熊婕,周宗奎,陈武,等.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 0 12,2 6(3):2 2 2-2 2 5.D0I:10.3969/j.issn.1000-6729.2012.03.013.5王丽君,宋丽娟,王丹娜,等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

22、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2 0,2 8(12):1905-1910.D0I:10.13342/ki.cjhp.2020.12.033.6 Lepp A,Barkley JE,Karpinski A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cell phone us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a sample of UScollege students J.Sage Open,2015,5(1):1-9.DOI:10.1177/2158244015573169.【7 何安明,万娇娇,惠秋平。青少年手机依赖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与生活事件、学业倦怠的关系中国

23、临床心理学杂志,2 0 19,2 7(2):410-413.D0I:10.16128/ki.1005-3611.20-19.02.041.8 程羽子.研究生手机成瘾对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 0 19.9张汉聪.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学习倦怠的关系J】.科教导刊(下旬),2 0 16,(6):16 8-16 9.D0I:10.16 40 0/j.c n k i.kjdkx.2016.02.079.【10 张兴伟,沈绮云,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基于高职生的一项实证分析J.职业时空,2 0 15,11(10):96-99.D0I:10.3969/j.issn.1672-89

24、63.2015.10.033.11】叶寻.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对学业倦怠的影响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 0 2 1.12 Lepp A,Barkley JE,Karpinski A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llphone use,a cademic performance,anxiety,and satisfaction withlife in college students J.Comput Hum Behavr,2014,31(1):343-350.D01:10.1016/j.chb.2013.10.049.13】曲星羽,陆爱桃,宋萍芳,等。手机成瘾

25、对学习倦怠的影响:以学业拖延为中介J】.应用心理学,2 0 17,2 3(1):49-57.D0I:10.3969/j.issn.1006-6020.2017.01.006.14李杨,贾祥瑞,吕婧,等。医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学业投人和情绪的中介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 0 2 0,(9):11-12.D0I:10.39 6 9/j.i-s s n.10 0 2-17 0 1.2020.09.006.【15】胡舒林.初中生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的关系研究一链式中介效应分析D】.牡丹江:牡丹江师范学院,2 0 2 2.16 张冰,成思哲,张亚娟,等.医学生手机成瘾和学业倦怠状况分析

26、: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3):435-438.D 0 I:10.13342/j.c n k i.c j h p.2 0 19.03.030.【17】周倩.大学生手机成瘾、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 0 2 1.【18 刘思佳,金灿灿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人格的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 0 18,(5):8 6-9 1.【19 高峰,杨东峰,杨春婧,等.9 5后大学生网络成瘾、人际交往与学业倦怠的关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17,(1):12 9-134,2o Baumeister RF,

27、Heatherton TF,Tice DM.Losing control:howand why people fail at self-regulation.J.Clin Psychol Rev,1995,15(4):36 7-36 8.D 0 I:10.10 16/0 2 7 2-7 358(9 5)90149-3.2 1】于斌,乐国安,刘惠军.自我控制的力量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 0 13,2 1(7):12 7 2-12 8 2.22 Halbesleben JRB,Buckley MR.Burnout in organizational life J.J Manag,2004,30(

28、6):859-879.D0l:10.1016/j.jm.2004.06.004.2 3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 0 0 6.【2 4张潮,翟琳,王畅大学生自我控制在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中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 0 17,2 5(1):145-148.D0I:10.13342/ki.cjhp.2017.01.034.2 5陈武.手机使用对青少年自我控制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 0 16.【2 6 韩箫剑.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手机社交媒体依赖关系研究:学业倦怠的中介作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 0 17.(收稿日期:2 0 2 3-0 5-0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