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7834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白博仁周详张婧婧崔虞馨(天津市介入脑机与智能康复重点实验室,南开大学社会学院,天津300350)摘要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揭示了人机合作的必要性,但创新领域下的人机合作仍面临诸多阻碍,人工智能展现自恋特征或可解决这一困境。本研究通过两项仿真情境实验,操纵 AI 高/低自恋并检验其如何影响个体对AI 的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以及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结果发现:(1)AI 自恋提升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2)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平行中介 AI 自恋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关系。研究结果展现了 AI 自

2、恋的积极作用,为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的亚成分结构提供实证支撑,为应用AI 自恋特征助推人机合作创新提供实践指导。关键词人工智能,自恋,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分类号B8491引言智能时代下,人类与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合作行为已屡见不鲜并深化至不同领域(许为,葛列众,2020),然而不同任务情境对合作者提出的要求并不相同(Thuillardetal.,2022),这也导致个体在不同情境对 AI 持有不同态度。例如许丽颖等人(2022)发现个体对 AI 做出歧视性决策结果一事相较于人类歧视行为更为包容;与之相反,Hitsuwari 等人

3、(2023)则发现个体得知文学作品是由 AI 所作时对其的评价更为苛刻。这提示了人机合作存在领域特殊性,相较于接受 AI 在翻译、诊断疾病等分析性任务中的助力作用,个体更难接受 AI 与人类一同完成创造性任务(周详等,2023)。因此,人机合作创新很可能是当下人机合作困境的“重灾区”,探究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对顺应智能时代实现创新飞跃具有重要启示。自恋特征或可回应人机合作创新中的个体需要。自恋是一种自我意识夸大、优越感与权力感强烈、同理心低的人格特质,常反映在自恋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Emmons,1987)。尽管自恋常被视为一种消极特质(Furnhametal.,2013)

4、,但其在合作创新意愿方面却可能表现出积极意义。首先,个体可能对自恋者抱有更高的合作意愿。自恋者为寻求社会赞赏常表现出较高的社会化魅力与吸引力(任芬等,2023),而这会提升他人对自恋者的趋近动机;其次,个体可能认为自恋者创新能力更强。依据创造力内隐理论,大众会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关于创造力概念、结构及其发展的看法(Sternbergetal.,1981)。由于高创造力个体常表现出自我坚持、忽视社会规范、优越性等特质,因此大众会经由总结归纳认为自恋与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Barron&Harrington,1981)。这暗示着当 AI 模仿自恋者表现出自恋特征时可能也会提升个体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

5、。部分研究结论反对自恋提升他人合作创新意愿。例如,Abfalter(2013)发现自恋者往往不关心他人感受,表现出缺乏同理心的特质,因此会损害他人与之合作创新的意愿。然而由于个体对 AI 的亲社会性预期本来就很低,因此即使 AI 表现出自恋特征时,个体也不会额外产生如被忽视等消极感受。综上所述,AI 自恋或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展现出一种有利无害的积极影响,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1:AI 自恋会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AI 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作用路径,可以通过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进行解释。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human-agentinnercompatibilitytheory)是指人机合作情况

6、取决于人类与智能体在合作目标、工作习惯、信息处理方式等内部系统收稿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19FSHB010);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教改项目(20221039)。通讯作者:周详,E-mail:。心理与行为研究 2024,22(1):137144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DOI:10.12139/j.1672-0628.2024.01.019137方面相互匹配与适应的程度,即人机内部兼容性。根据该理论,人机内部兼容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组成部分:人机认知兼容性与人机情感兼容性。其中,认知兼容性强调人类合作者与智能体具备相似的信息处理方

7、式与思维能力(Coll&Coll,1989);情感兼容性则强调人类与智能体对特定情感事件所做反应的匹配程度(Hancocketal.,2011)。然而已有研究中对人机合作促进因素作用机制的探讨仅停留在单一通路层面,忽视了两条通路同时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何贵兵等,2022)。因此,本研究将同时从认知兼容性与情感兼容性两条通路出发,探讨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是否共同作为 AI 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心理机制。首先,认知兼容性通路提示,AI 自恋会通过提升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进而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创造力长久以来均被视为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Hitsuwarietal.,2

8、023),这种人类对创造力的垄断导致个体否认 AI 具有与人类类似的创造性思维。而 AI 自恋或许可以打破这一局面。由于创造力评价往往缺乏客观标准,而是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因此,Sternberg 和 Karami(2022)指出,如何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创新性同样可被视为创新能力的一部分。此时,自恋者的优越感特质成为了一种优势,可以帮助自恋者更好地说服他人接纳并认可其创造性(Goncaloetal.,2010)。而当自恋的主体从人替换为 AI 时,自恋的这一积极效应可能会被复制,导致个体对 AI 感知创造力的评价提升,而这种对 AI 认知表现的认可能够进一步提升个体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据此,

9、本研究提出假设 2:AI 的感知创造力在 AI 自恋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间起中介作用。其次,情感兼容性通路提示 AI 自恋会通过提升个体对 AI 的感知情绪能力进而提升人机合作意愿。由于创造性任务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因此良好的情绪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团体中的合作创新(贡喆等,2017)。但当前个体对 AI 的社会认知相关内容阻碍了个体感知到 AI 的情绪能力,并进一步影响了个体与 AI 合作的意愿(Harris-Watsonetal.,2023)。而通过呈现自恋特质或许可以改变个体对 AI 情绪能力的认知,引导个体认为AI 具有与人类相似的情绪能力。具体而言,由于自恋者往往具有更高的情绪感受

10、能力(Emmons,1987)以及更多的情绪表达(谢莹等,2022),因此当 AI 成为自恋的主体时,个体可能会受自恋相关刻板印象影响提高对 AI 情绪能力的感知,而这种人机之间情绪能力的同步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个体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3:AI 的感知情绪能力在 AI 自恋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本研究旨在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探讨 AI 自恋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影响,并检验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在其中的并行中介作用,以揭示这一影响的内部心理机制。2实验 1:AI 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2.1被试首先使用 G*Power3.1 软件计算研究所

11、需样本量。设置统计方式为独立样本 t 检验,显著性水平=0.05,中等效应量 d=0.5,统计检验力为 80%,至少需要 128 名被试。通过 Credamo 平台发布实验,剔除没有通过注意检查及作答时间不合规的被试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数据 149 份,包括男性 50名(33.6%),女性 99 名(66.4%),平均年龄为 29.545.84 岁。所有被试被随机分配到高自恋 AI 组(n=74)和低自恋 AI 组(n=75)。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实验且知情同意,实验结束后获得相应实验报酬。2.2实验设计与程序本实验为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AI 自恋(高自恋 AI 组、低自恋 AI 组)

12、,因变量为被试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以及人机合作创新意愿。首先,被试被随机分配到高自恋 AI 组或低自恋 AI 组。作为对 AI 自恋程度的操纵,被试需要浏览 AI 自我介绍材料。操纵材料编制参考 Emmons(1987)对自恋的定义,分别编制高/低自恋版本的AI 自我介绍。经专家评定两版本在自恋的优越感、自我中心、权力感等特征上充分区分了高、低两水平。并且 60 名在校大学生按等级评定文字材料反映的 AI 自恋程度(1=“非常不自恋”,5=“非常自恋”),独立样本 t 检验发现高自恋材料(M=3.73,SD=0.83)与低自恋材料(M=1.90,SD=0.96)差异显著,t(5

13、8)=7.92,p0.001,证明文字材料操纵有效。文字材料以仿真对话框图片形式呈现,详情见图 1。阅读材料后,所有被试被要求回答“您觉得 C109 自恋吗?”(1=“一点也不自恋”,7=“非常自恋”)。138心理与行为研究第22卷AI高自恋组AI低自恋组图1AI 自恋操纵材料在阅读完操纵材料并回答操纵检验后,被试填写感知情绪能力问卷。本研究借鉴 Malle(2019)对感知情绪能力的测量,请被试回答 4 个题目(Cronbachs=0.62),例如,“您觉得 C109 能感受兴奋吗?”4 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计分(1=“一点也不”,5=“非常”),得分越高表明被试感知到该人工智能的

14、情绪能力越强。随后,参考 Goncalo 等人(2010)测量感知创造力的方式,要求被试浏览一首 AI 创作的诗歌并评价其创造力。研究中使用的诗歌经由 ChatGPT 生成,经 30 名在校大学生对其新颖程度进行 17 点评分,单样本 t 检验发现其(M=3.87,SD=1.28)与中值 4 差异不显著,t(29)=0.57,p=0.573,证明该诗具有适中的创造力,适合作为实验材料。材料以仿真对话框图片形式呈现。阅读材料后,所有被试被要求回答 2 个题目(Cronbachs=0.70),例如,“请您评价 C109 这首诗的新颖程度?”2 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 9 点量表计分(0=“一点也不”,

15、8=“非常”),得分越高表明被试感知到该人工智能的创造力越高。接着测量被试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本研究参考 Schroeder 等人(2019)对合作意愿的测量,在原题项基础上增加相关表述以准确反映合作对象为 AI 以及合作目标为创新任务的测量目的,新量表经由两位人机合作创新领域专家评定内容效度良好。量表共包含 3 个题目(Cronbachs=0.64),例如,“您有多大程度愿意与 C109 合作完成一项创新任务?”3 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 7 点量表计分(1=“一点也不”,7=“非常”),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与 AI 的合作创新意愿越高。最后,要求被试完成控制变量测量并报告性别和年龄两项人口统计学信

16、息。控制变量参考许丽颖等人(2022)的研究要求被试报告他们对 AI 的熟悉、了解和喜爱程度,3 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 点量表计分(1=“一点也不”,5=“非常”)。2.3结果2.3.1AI 自恋操纵检验首先,以 AI 自恋(高、低)组别为自变量,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高自恋 AI 组中被试对 AI 自恋评价(M=4.19,SD=0.84)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2.31,SD=1.00),t(147)=12.45,p0.001,d=2.04。说明 AI 自恋程度操纵有效。2.3.2AI 自恋对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影响2p2p2p以 AI 自恋组别为自变量,独

17、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高自恋 AI 组中被试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M=11.96,SD=1.88)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10.97,SD=2.35),t(147)=2.83,p=0.005,d=0.46;感知情绪能力(M=12.46,SD=2.51)显著高于低自恋AI 组(M=10.17,SD=3.30),t(147)=4.77,p0.001,d=0.78;人机合作创新意愿(M=17.31,SD=1.64)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16.25,SD=1.88),t(147)=3.66,p0.001,d=0.60。为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将性别、年龄、以及被试对 AI 的熟悉、了解、

18、喜爱程度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上述 AI 自恋组别主效应依然不变:感知创造力,F(1,142)=7.76,p=0.006,=0.05;感知情绪能力,F(1,142)=29.70,p0.001,=0.17;人机合作创新意愿,F(1,142)=13.88,p0.001,=0.09。2.3.3相关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见表 1),结果发现,除 感 知 创 造 力 与 感 知 情 绪 能 力 之 间 不 相 关 外(r=0.13,p=0.110),其余两两变量间均显著相关。基于上述结果,本研究将继续探讨二者在 AI 自恋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之间的并行中介作用。2.3.4中介分析本研究使用 SPSS

19、 插件 PROCESS(Model4),以 AI 自恋程度为自变量(低自恋 AI 组=1,高自恋AI 组=2),感知创造力和感知情绪能力为中介变第1期白博仁等: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139量,人机合作创新意愿为因变量,性别、年龄以及被试对 AI 的熟悉、了解、喜爱程度为协变量,设定 Bootstrap 样本量为 5000,选取 95%置信区间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结果见表 2。感知创造力和感知情绪能力的单独中介效应均显著,直接效应不显著。并且,感知创造力和感知情绪能力两条路径的中介效应没有显著差异,95%CI=0.17,0.24。表1各变量相关矩阵(n=149)变量1231.

20、AI自恋2.感知创造力0.23*3.感知情绪能力0.37*0.134.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29*0.49*0.38*注:*p0.01,*p0.001,以下同。表2中介效应分析(n=149)路径EffectSE95%CI占总效应比值(%)下限上限AI自恋人机合作创新意愿1.080.290.511.66直接效应0.340.280.220.9031.5总间接效应0.740.210.371.2068.5AI自恋感知创造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340.150.090.6631.5AI自恋感知情绪能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400.140.160.7037.0为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本研究又使用传统逐步回

21、归方法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图 2。2.4讨论实验 1 的结果支持了假设 1、2、3,证实了 AI自恋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提升作用,以及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对该提升效应的解释作用:AI 自恋会同时提升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进而提升个体同 AI 的合作创新意愿。为进一步增强研究结果的稳健性与可推广性,实验 2 将更换感知创造力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测量方式以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三项假设。AI自恋行为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30,t=3.73,p0.001=0.09,t=1.19,p=0.235=0.22,t=2.79,p=0.006=0.43,t=5.71,p

22、0.001=0.27,t=3.49,p0.001=0.41,t=5.45,p0.001图2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3实验 2:稳健性检验3.1被试首先使用 G*Power3.1 软件计算研究所需样本量,参数设置同实验 1,至少需要 128 名被试。通过 Credamo 平台发布实验,剔除没有通过注意检查及作答时间不合规的被试数据,最终得到有效数据136份,包括男性48名(35.3%),女性88名(64.7%),平均年龄为 28.745.81 岁。所有被试被随机分配到高自恋 AI 组(n=68)和低自恋 AI 组(n=68)。所有被试均为自愿参加实验且知情同意,实验结束后获得相应实

23、验报酬。3.2实验设计与程序本实验中实验设计、材料与程序除更换感知创造力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测量外均同实验 1。首先,为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将感知创造力测量更换为要求被试浏览由 AI 作答的非常规用途任务(AlternativeUsesTest,AUT)结果并评价其创造力,该任务被广泛应用于以往创造力研究。研究中使用的材料由 ChatGPT 生成,经 28 名140心理与行为研究第22卷在校大学生对该材料新颖程度进行 17 点评分,单样本 t 检验发现其(M=4.21,SD=1.06)与中值 4 差异不显著,t(27)=1.06,p=0.300,证明该结果具有适中的创造力,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24、材料以仿真对话框图片形式呈现。后续感知创造力测量题项(Cronbachs=0.84)基本同实验 1。其次,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生态效度,本研究将更换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测量方式。改编 Wang 等人(2012)研究中合作意愿的测量方式(补充说明合作形式为人机合作以及合作内容为创新任务),并参考 Harris-Watson 等人(2023)的合作情境想象范式,请被试在完成人机合作创新情境想象后再作答 2 道题目(Cronbachs=0.74),例如,“假设您的上级交给您一项创新设计任务并拨给您 6 张相同面额的支票作为经费,请问您准备分配给 C109 多少张用于邀请 C109 与您一同完成这项合作创新任

25、务?注:分配给 C109 的经费将用于其系统性能维护及配套硬件设备折损。”2 个题目均采用李克特7 点量表计分(0=“一张也不”,6=“全部”),得分越高表明被试与 AI 的合作创新意愿越高。该测量经由两位人机合作创新领域专家评定内容效度较好。3.3结果3.3.1AI 自恋操纵检验首先,以 AI 自恋(高、低)组别为自变量,独立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高自恋 AI 组中被试对 AI 自恋评价(M=4.25,SD=0.74)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2.22,SD=0.93),t(134)=14.10,p0.001,d=1.54。说明 AI 自恋程度操纵有效。3.3.2AI 自恋对感知创造力、

26、感知情绪能力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影响以 AI 自恋组别为自变量,独立样本 t 检验结2p2p2p果显示高自恋 AI 组中被试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M=12.03,SD=2.10)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10.82,SD=2.42),t(1)=2.83,p=0.005,d=0.93;感知情绪能力(M=12.25,SD=2.21)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10.07,SD=2.69),t(134)=5.15,p0.001,d=0.45;人机合作创新意愿(M=55.07,SD=0.89)显著高于低自恋 AI 组(M=4.28,SD=0.93),t(134)=3.10,p=0.002,d=

27、0.81。为验证结果的稳健性,将控制变量作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上述自恋 AI 组别的主效应依然不变:感知创造力,F(1,129)=9.06,p=0.003,=0.07;感知情绪能力,F(1,129)=29.35,p0.001,=0.19;人机合作创新意愿,F(1,129)=29.33,p0.001,=0.19。3.3.3相关分析对各变量进行相关分析(见表 3),结果发现,除 感 知 创 造 力 与 感 知 情 绪 能 力 之 间 不 相 关 外(r=0.13,p=0.150),其余两两变量间均为显著相关。表3各变量相关矩阵(n=136)变量1231.AI自恋2.感知创造力0.26*3.感知情

28、绪能力0.41*0.134.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40*0.56*0.48*3.3.4中介分析使用 SPSS 插件 PROCESS(Model4),参数设置同实验 1,分析结果见表 4。其中,感知创造力和感知情绪能力的单独中介效应均显著,直接效应不显著。并且,感知创造力和感知情绪能力两条路径的中介效应没有显著差异,95%CI=0.17,0.27。表4中介效应分析(n=136)路径EffectSE95%CI占总效应比值(%)下限上限AI自恋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790.160.491.10直接效应0.260.140.010.5332.5总间接效应0.540.120.310.7967.5AI自恋感知创

29、造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250.090.090.4230.9AI自恋感知情绪能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290.080.150.4636.7为进一步验证中介效应的稳健性,本研究又使用传统逐步回归方法进行了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见图 3。3.4讨论至此,结合实验 1 与实验 2 的结果可以充分证明本研究假设提出的平行中介模型:AI 自恋通第1期白博仁等: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141过提升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进而提升个体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并且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两条通路在重要性上无显著差异。AI自恋行为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0.40,t=5.

30、10,p0.001=0.13,t=1.88,p=0.062=0.26,t=3.10,p=0.002=0.48,t=7.52,p0.001=0.36,t=5.38,p0.001=0.41,t=5.15,p0.001图3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4总讨论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仿真情境实验操纵 AI 自恋程度并测量不同条件下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以及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结果发现:(1)AI 自恋会显著提高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感知情绪能力与人机合作意愿;(2)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在 AI 自恋与人机合作创新意愿间起完全平行中介作用。4.1AI 自

31、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本研究发现个体对高低自恋 AI 存在态度差异,具体表现为对高自恋 AI 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更高。首先,这一结果首次证实了 AI 自恋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提升作用。事实上,以往大量研究均发现智能体拟人化能够改善个体对 AI 的态度(Huretal.,2015;Kim&Sundar,2012),而本研究则证实了将自恋这一人类特有的性格特征赋予 AI 可以作为一种 AI 拟人化的新方式改善个体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尽管基于人类对象的研究多将自恋视为消极特质并试图回避其对合作意愿的不良影响(Abfalter,2013),然而当自恋主体替换为 AI 时却出现了影响方向的逆转。这为发掘

32、部分独特的消极人格特质在改善个体对 AI 负面态度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启发,并提示 AI 设计者通过开发性格算法扩展 AI 拟人化维度以进一步放大 AI 拟人化的积极效应。其次,本研究将人机合作研究细化至人机合作创新领域。已有人机合作相关研究或不对合作领域作区分,或仅关注可以充分展现 AI 强大分析能力的决策领域(何贵兵等,2022)。然而由于不同任务情境对合作者的要求不尽相同,填补人机合作创新促进因素这一研究空白显得至关重要。由于 AI 运行基于严格的算法,具有较强逻辑性,因此人类可能不愿意承认 AI 可以在依赖直觉与启发式思维的创新性任务中发挥作用(Moruzzi,2020)。然而赋予 AI

33、 自恋人格可以扭转 AI 不具备创造力的消极刻板印象。由于自恋者具备的内部动机更高、非理性的自我坚持等特征均与创造力过程存在重叠之处(Sedikidesetal.,2019),因此 AI 自恋可以成为促进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特异性因素。这也提示不同任务情境下人机合作意愿存在针对性的提升方式。4.2AI 自恋影响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双重通路本研究还发现个体对高低自恋 AI 的知觉存在差异,而这也是解释前述提升效应的潜在机制。首先,这一发现与前人关于个体对自恋人类的社会认知研究结果相一致:个体的自恋特征不仅会提升他人对其创造力评价(Goncaloetal.,2010),同时也被认为伴随着更多的情绪体验

34、(谢莹等,2022)。当自恋的主体由人类替换为 AI 时,一方面,AI 自恋使其更容易说服评价者以提高个体对AI 的感知创造力;另一方面 AI 自恋可以激活自恋者情绪表达丰富的刻板印象以提高个体对 AI 的感知情绪能力。而这两种知觉又与合作创新意愿具有紧密联系(Goncaloetal.,2010;Lee&Min,2021)。本研究明确了 AI 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在个体认知层面的心理过程,为更有效地利用 AI 自恋改善人机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其次,这一发现为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撑。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指出,主要存在认知兼容性与情感兼容性两种改善人机合作创142心理与行为研究第22卷

35、新的通路(何贵兵等,2022)。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从单一视角出发,仅关注认知兼容性或情绪兼容性单独影响 AI 使用态度的情况,忽视了两条通路共同发挥作用提升人机合作意愿的可能性,因此对人机合作促进因素的作用路径揭示得不够全面。本研究则遵循人机内部兼容性理论,通过同时测量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分别作为认知兼容性与情感兼容性的体现,证明了 AI 自恋会同时激活认知兼容性与情感兼容性两条通路以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并且两条通路在提升效应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支持了人机内部兼容性的亚成分结构,同时也启发未来研究探讨如机器拟人化(Huretal.,2015)、人工智能素养(Celik,2023)等

36、其他人机合作促进因素发挥作用时是否存在双重通路。4.3研究局限与展望首先,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测量工具有待进一步开发。本研究参考 Schroeder 等人(2019)的合作意愿测量方式,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人机合作创新的内容作为实验 1 中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测量方式,并且进行了专家评估,但在正式实验中存在内部一致性信度相对较低的问题。因此实验 2 借鉴 Wang 等人(2012)和 Harris-Watson 等人(2023)的研究方法更换了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测量方式,新的测量方式内部一致性信度得到了改善。但未来研究仍可进一步开发并完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测量方式。这不仅可加深对人机合作及其下属概念的理解

37、,同时也有助于澄清人机合作在不同目标情境下可能存在的内涵与形式变化。其次,本研究结果未考虑人类因素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可能影响。以往研究中发现如拟人化倾向等个体特质会影响人机合作关系(何贵兵等,2022);而个体性格差异也可能会导致其对AI 自恋表现出不同知觉感受。未来研究可引入如性格特质、创新自我效能感等人类因素作为调节变量考察其对 AI 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影响。这有助于启发个性化人机合作体验提升方案制订。5结论本研究考察了 AI 自恋对人机合作创新意愿的提升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论如下:(1)相比于低自恋 AI,个体对高自恋 AI 的人机合作创新意愿更高。(2)这一提升效应的潜在机制

38、是 AI 自恋提高了个体对 AI 的感知创造力与感知情绪能力,由此提升了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参考文献贡喆,刘昌,沈汪兵,王贤,石荣.(2017).信任对创造力的影响:激发、抑制以及倒 U 假设.心理科学进展,25(3),463474.何贵兵,陈诚,何泽桐,崔力丹,陆嘉琦,宣泓舟,林琳.(2022).智能组织中的人机协同决策:基于人机内部兼容性的研究探索.心理科学进展,30(12),26192627.任芬,刘拓,齐保莉,徐绍恒,凌钲程.(2023).自恋双面性与行为系统的关系:性别的调节作用.心理与行为研究,21(1),3642.谢莹,葛若瑾,张文海,陈晓惠.(2022).不同自恋类型大学生的日常

39、情绪特征及调节方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6(4),344346.许丽颖,喻丰,彭凯平.(2022).算法歧视比人类歧视引起更少道德惩罚欲.心理学报,54(9),10761092.许为,葛列众.(2020).智能时代的工程心理学.心理科学进展,28(9),14091425.周详,祖冲,崔虞馨.(2023).创造力与人工智能.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Abfalter,D.(2013).Authenticityandrespect:Leadingcreativeteamsintheperforming arts.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22(3)

40、,295306.Barron,F.,&Harrington,D.M.(1981).Creativity,intelligence,andpersonality.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32,439476.Celik,I.(2023).Exploringthedeterminantsofartificialintelligence(AI)literacy:Digitaldivide,computationalthinking,cognitiveabsorption.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83,102026.Coll,R.,&Coll

41、,J.H.(1989).Cognitivematchinterfacedesign,abaseconcept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user friendly computerapplicationpackages.Journal of Medical Systems,13(4),227235.Emmons,R.A.(1987).Narcissism:Theoryandmeasurement.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2(1),1117.Furnham,A.,Richards,S.C.,&P

42、aulhus,D.L.(2013).Thedarktriadofpersonality:A 10 year review.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Compass,7(3),199216.Goncalo,J.A.,Flynn,F.J.,&Kim,S.H.(2010).Aretwonarcissistsbetterthan one?The link between narcissism,perceived creativity,andcreative performa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

43、n,36(11),14841495.Hancock,P.A.,Billings,D.R.,Schaefer,K.E.,Chen,J.Y.C.,deVisser,E.J.,&Parasuraman,R.(2011).Ameta-analysisoffactorsaffectingtrustinhuman-robotinteraction.Human Factors:The Journal of the Human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53(5),517527.Harris-Watson,A.M.,Larson,L.E.,Lauharatanahirun,N

44、.,DeChurch,L.第1期白博仁等:人工智能自恋提升人机合作创新意愿及其机制143A.,&Contractor,N.S.(2023).SocialperceptioninHuman-AIteams:Warmth and competence predict receptivity to AI teammate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45,107765.Hitsuwari,J.,Ueda,Y.,Yun,W.,&Nomura,M.(2023).Doeshuman-AIcollaborationleadtomorecreativeart?Aesthetic

45、evaluationofhuman-madeandAI-generatedhaikupoetry.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39,107502.Hur,J.D.,Koo,M.,&Hofmann,W.(2015).Whentemptationscomealive:Howanthropomorphismunderminesself-control.Journal of ConsumerResearch,42(2),340358.Kim,Y.,&Sundar,S.S.(2012).Anthropomorphismofcomputers:Isitmindfulormin

46、dless?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8(1),241250.Lee,J.,&Min,S.J.(2021).Theeffectsofrepeatedinductionofemotionsoncooperationandpunishment.Economic Inquiry,59(3),925943.Malle,B.F.(2019).Howmanydimensionsofmindperceptionreallyarethere?InA.K.Goel,C.M.Seifert,&C.Freksa(Eds.),Proceedings ofthe 41st Annual

47、Meeting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pp.22682274).Montreal,QB:CognitiveScienceSociety.Moruzzi,C.(2020).Should human artists fear AI?:A report on theperceptionofcreativeAI.InM.Verdicchio,M.Carvalhais,L.Ribas,&A.Rangel(Eds.),xCoAx 2020:The Eighth Conference onComputation,Communication,Aesthetics&X

48、(pp.170185).Porto,Portugal:UniversidadedoPorto.Schroeder,J.,Risen,J.L.,Gino,F.,&Norton,M.I.(2019).Handshakingpromotes deal-making by signaling cooperative intent.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16(5),743768.Sedikides,C.,Ntoumanis,N.,&Sheldon,K.M.(2019).Iamthechosenone:Narcissisminthebac

49、kdropofself-determinationtheory.Journalof Personality,87(1),7081.Sternberg,R.J.,Conway,B.E.,Ketron,J.L.,&Bernstein,M.(1981).Peoplesconceptionsofintellige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41(1),3755.Sternberg,R.J.,&Karami,S.(2022).An 8P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understanding creativity

50、and theories of creativity.The Journal ofCreative Behavior,56(1),5578.Thuillard,S.,Adams,M.,Jelmini,G.,Schmutz,S.,Sonderegger,A.,&Sauer,J.(2022).When humans and computers induce social stressthrough negative feedback:Effects on performance and subjectivestate.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133,107270.W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