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五育融合”实践宝山区“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建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4335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五育融合”实践宝山区“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建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以“五育融合”实践宝山区“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建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5现代教学 2024/12以“五育融合”实践宝山区“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建设文/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 张 雯【摘 要】本文探索如何通过“五育融合”实践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的建设,并在课程实施中提出了“多育融合一育式”“多育联动融合式”“主动融合式”等“五育融合”实践模式。【关键词】共享课程 实践模式 “大思政课”2019 年 2 月发布的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要“更加注重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并明确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教育工作目标。同年 6 月,“五育并举”一词出现于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2、,文件中明确提出“坚持 五育 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无论是“五育并举”还是“五育融合”,都强调了要有五育,缺一育都不能成为育人的总方向、总目标和育人的体系要求。在上海市宝山区的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在“五育融合”的指引下,探索课程的整体构建及课程的具体实施。一、以“五育融合”理念构建课程框架我区的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名称是“行知寻 上海市宝山区中国系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蕴意:一是传承与发扬陶行知先生“做中学”“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二是强调“实践”的行动方式,“寻”既有“知”中的实践,更有“行”中的实践,即既有理性认识中的探寻,更有感性认识中的追寻,在“寻”中完成知

3、行合一,正心后,进而知行互发;三是围绕“中国”这一核心词,立足中国视野,扎根中国历史,着眼中国发展,聚焦中国成就,形成系列构建,如“党史教育”“红色中国”“科创中国”“民俗中国”“教育中国”“和美中国”;四是以宝山“五个百年”丰富红色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原点,逐步推演拓展,丰富课程内容。以“五育融合”理念构建课程基本框架,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在课程建设目标上,不受各育的学科限制,自主拟定主题式、综合化的课程方向,通过课堂学习、研学体验和展示交流三种学习方式,自成系列、自成一体,作为课程建设目标;在课程建设内容上,突出“中国”核心要素,“去学科化”地融合呈现五育于“中国系列”课程中;在课程建设形式上

4、,由课程使用说明、课程纲要、研学方案、学生学习手册、教案、PPT、一个微课、教学用资源包等八部分组成,各部分发挥各自作用,全面有机融合五育,将有形的五育化为无形。二、以“五育融合”模式组织课程实施(一)教育实施者视角我区的每一门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都专设了 课程使用说明,其具体内容框架见图 1,以提纲挈领地全面统领布局该门课程,从而确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区域共享。课程的组织实施者可以是学校中任意一位教师,无论哪一育的教师,教授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可组织“大思政课”共享课程的教学。(二)课程实践视角每门共享课程实践包括 4 节课堂学习、3 节研学本刊专稿图 1 上海市宝山区区域“大思政课”共享

5、课程 课程使用说明 内容框架362024/12 现代教学 体验及 1 次展示交流,三个部分组成课程的全程实施。我区组织区级骨干教师建设课程,从已完成初步开发的 56 门课程共 119 节教学研讨课中,笔者发现大致有三种“五育融合”的实践模式。1.多育融合一育式这种实践模式在课堂学习环节居多。以宝山区罗泾中心校建设的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罗泾农耕文化行”为例,此课程属于“民俗中国”,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4 节课堂学习主题依次分别是“旧时农具今何在”“时令节气农耕忙”“先辈技艺来传承”“稻花香里说丰年”,研学体验地是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塘湾村“罗泾农家风情馆”,最后 1 节课是分享学习成果。第

6、一课时“旧时农具今何在”的通识认知目标是通过资料搜集与信息交流,初步了解本地域旧时农具的种类及基本使用方法,体会祖辈们智慧、勤劳的传统美德;通过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感受农具的演变,感知现代科技为劳动生产带来的便利,激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从这个通识认知目标和详细教案中可了解到第一课时里有德育、智育,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融入了劳动教育。在学生了解了种植水稻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不同的旧时农耕工具、小组讨论完成了“农具使用表”、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这些农具无不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后,邀请一位农民爷爷到课堂上,让学生动手体验两种农具在 2 分钟内不停地用糠筛筛选黄豆;使

7、用扁担,挑着两个书包,绕班级一圈。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不易。2.多育联动融合式这种模式在研学体验和评价环节居多。仍以上述课程为例,在“罗泾农家风情馆”的研学体验有七个环节(见表 1),从“五育融合”视角做了设计与思考。这种实践模式的特点是以多种组合的方式进行多育联动,通过联动,实现在教育成效上的五育有机融合,即最后一步“写一写”,就是多育的效果反馈。3.主动融合式这应该是更高阶段的“五育融合”实践模式。以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建设的区域“大思政课”共享课程“奋进的中国航天”为例,此课程属于“科创中国”,适用于初中六年级学生。当教师在试讲过程中发现学生可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把火箭发射时的

8、星箭分离过程了解清楚,就未在课堂上详细讲授这一内容,而是提供一些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用身边随手可见的各种材料、多种方式模拟演示星箭分离。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有的用硬板纸制作模型演示,有的用 PPT 动画演示,还有的在学校操场的草坪上用身体搭建出火箭的样子,用爬行和停止爬行等动态模拟三级分离过程。学生在草坪上模拟火箭分离的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其手脚协调能力。他们根据学习到的资料去编排队形,还体现了空间想象力。当教师引入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了一定的教学条件,学生自主生成的团体教育场景就会随之适时展开,学生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会逐渐增大。这个案例较为生动地演绎了学生在自我成长中的主动“五

9、育融合”发展的可能,尤其是将体育融入学生成长的各个空间。当教师为学生铺设了成长的“奠基石”,搭建了适切的“脚手架”时,学生就会主动根据自身的情绪情感、兴趣爱好、任务要求等去进行“五育融合”式的发展。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EB/OL.http:/ 研学任务 研学体验内容“五育融合”设计与思考1查一查了解上海农耕时期产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当时的民俗,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小报多育融合2填一填完成馆内相关已学习过的知识填写智育为主3看一看参观古农具等,欣赏民间艺人当场展示“十字挑花”技艺、“四喜风糕”制作等 多育融合4读一读了解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字挑花”的发展历程智育为主5学一学感受“十字挑花”技艺劳育和美育融合6做一做参与制作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喜风糕”并品尝劳育为主7写一写每人写一份研学后的日记多育的效果反馈表 1 上海市宝山区罗泾中心校研学体验课总体说明学校发展本刊专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