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角下传统舞蹈的互动式体验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91957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角下传统舞蹈的互动式体验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角下传统舞蹈的互动式体验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角下传统舞蹈的互动式体验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7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摘要: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催生出新媒体,其带动了传统传播路径以及速度等发生大幅改变,并由此衍生出新媒体艺术等新型概念。相较于传统艺术,新媒体艺术思维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在原有理论基础上衍生出新设计思想,有效拓宽了传统艺术影响范围。基于此,本文以传统舞蹈艺术为例,分析其在新媒体艺术设计视域下的互动式体验,为传统舞蹈艺术创新发展提供思路支持。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舞蹈;互动式体验一、传统舞蹈在新媒体视域下的挑战以及机遇(一)传统舞蹈面临的挑战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梳理总结可知,相较于语言交流,古早时期人类主要通过肢体动作交流信息。这就使得传统舞

2、蹈最早承担着信息传递以及情感表达功能,而该功能性也使得传统舞蹈存在如下普遍特征:1.不取悦其他群体舞蹈艺术在实际发展中呈现出“不取悦任何群体”的特性。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舞蹈表演并非为取悦观众,而是表达演员心灵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传统舞蹈与一般舞蹈艺术的区别在于表演者与观众的身份迥异1。在传统舞蹈中,观众不仅是欣赏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其可以与舞者共同参与舞蹈过程。传统舞蹈目的是为纪念丰收、祭祀祖先等重要目的,是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明和祖先的敬意,因此传统舞蹈通常具备一定的宗教和仪式性质。另外,传统舞蹈表演通常会调动观众情绪,促使其逐渐参与表演中,形成大型舞会氛围。观众们身着传统服饰,共同庆祝和参与

3、舞蹈。这种热闹而热烈的氛围,使得传统舞蹈成为人们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传统舞蹈的表演不仅仅是舞台上的艺术表演,更是整个社区参与文化盛宴。2.未形成标准套路传统舞蹈是作为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其与现代舞蹈相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之处。首先,传统舞蹈缺乏套路标准,不存在固定舞蹈编排和严谨的艺术结构,整体动作较为随意。与现代舞蹈相比,传统舞蹈更注重感情的表达和情绪宣泄,强调舞者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而非追求完美的舞蹈技巧和精确动作,舞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状态和舞台情境来进行舞蹈动作的选择和发挥,这使得传统舞蹈更具有灵活性也更加个性化。其次,传统舞蹈动作变化性较强,只要能够表达感情并保持基本舞步,舞蹈者可

4、进行即兴发挥。在传统舞蹈中,舞者可以根据自身感受和舞蹈风格,对舞蹈动作进行创新和改变。该自由发挥特点使得传统舞蹈更具有个性和独特性,呈现出不同于现代舞蹈的魅力和韵味2。3.结构稳定传统舞蹈自诞生以来即存在稳定结构,以传统舞狮艺术为例,尽管其在长期发展中对动作进行过一些调整,但其基本套路始终保持不变,在观看舞狮表演时,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其中情绪。该稳定性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舞蹈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规范,得到群众的广泛接受;另一方面,传统舞蹈受外界影响较少,未受到激烈演变环境的影响。由上述分析结果可知,传统舞蹈特点决定其对空间和文化环境依赖性较大,传统舞蹈通常需要特定的空间和场所进行表演,比如广场、剧院或

5、庙宇新媒体艺术设计视角下传统舞蹈的互动式体验研究文/杨燕妮(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00)68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等,此外文化环境也对传统舞蹈的发展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传统舞蹈通常与特定文化背景和民俗传统相结合,因此其需要继承和保留相应的文化元素。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传统舞蹈正面临巨大挑战。传统舞蹈始终依赖于宗族管理模式下的乡村环境进行传承,而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土地被开发建设、宗族结构改变,宗族管理模式逐渐被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取代,传统舞蹈传承环境遭受破坏。同时城市化也带来新文化消费习惯,年轻一代对传统舞蹈的兴趣相对较低,导致传统舞蹈文化传承受到更严重的限制。(

6、二)传统舞蹈发展机遇传统舞蹈自诞生以来即为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重要文化表达方式,其能够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传达情感和故事。随着时代变迁和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体艺术出现可为传统舞蹈带来全新观赏体验。新媒体艺术能够利用数字技术构建出视觉和听觉上的丰富享受,为传统舞蹈创造出令人难忘的观赏体验。通过投影、灯光和音效等现代技术手段,舞蹈演出能够呈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感受到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同时,新媒体艺术融入还可为传统舞蹈表演提供特殊音乐和声音设计,以此进一步增强观众感官享受3。科技发展为新媒体艺术提供了更多的艺术灵感和实践手段。数码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各种先进工具,使得传统舞蹈可以突破传统

7、的舞台和表演形式,创造出更加奇妙的舞蹈场景和效果。例如利用投影技术,舞者可以在虚拟舞台上与数字化舞蹈人物互动,营造出梦幻般的舞蹈氛围。此外,科技进步还允许舞蹈和新媒体艺术开展跨界合作,创作者可以通过与数字艺术家和编程师合作,将舞蹈与数字艺术、声音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为舞蹈艺术提供丰富的叙事能力和表达能力。在新媒体艺术改造下,传统舞蹈表演环境得到重塑,舞蹈语言也得到相应丰富,其可进一步拓展舞蹈呈现形式和舞蹈语言边界。观众也能够通过与虚拟舞蹈人物互动,亲身体验舞蹈魅力,增强参与感。二、基于新媒体艺术的舞蹈舞台设计要点(一)采用多声道表达形式舞蹈艺术属于通过身体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情感的艺术形式。然

8、而在舞台设计中,声音在各种表演形式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声音可增强舞蹈演出情感表达力,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舞蹈作品意图。在将新媒体艺术融合舞蹈舞台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新技术应用到舞台声音中,为观众提供立体化的体验感。通过新媒体技术,声音可以被呈现成更加真实、传神方式,使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舞蹈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以音乐演唱会等场合为例,通过新媒体艺术中的多声道技术应用,可以产生立体化声音场,该设计可以使每位观众都能够沉浸在其中,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上。观众可以通过身临其境音效体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音乐和舞蹈带来的情感冲击。多声道舞台设计融合正是新媒体艺术在舞台中的展现,该

9、设计可以突出舞台的中心作用,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在舞蹈表演上。通过创造出独特的声音环境,多声道舞台设计可以加强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感知,使其更容易投入到艺术表演中。(二)合理使用数码灯光控制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艺术迅猛发展,其在舞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受到广泛重视。以往舞蹈舞台设计中,由于难以准确控制舞台灯光设备,导致无法达到整体美感效果。而结合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后台人员可通过电脑控制台和 DMX512信号传输系统来统一调度各种灯光设备,从而解决以往难以准确控制设备问题,并且可以有效节约人力成本。通过结合光线物理原理和新媒体技术,舞台灯光设计可以更便捷地调整舞台亮度,创造出多样、多变化的灯光效果。通过灯光

10、渐变、闪烁和聚焦等手段,舞台上情感变化可以得到更好呈现,从而营造出艺术环境和情感渲染气氛。在舞台设计中,新媒体艺术的应用还可以用于烘托现场气氛,并提升表演者情感体验,更好地突出和传达表演者情绪。同时,艺术家也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灯光与音乐、影像等元素结合,创造出更具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4。(三)充分利用屏幕技术优势LED 彩色大荧幕在舞台设计中作为背景屏幕其展示效果明显,可以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享受。传统舞台设计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限制,而新媒体艺术应用为舞台设计带来解决方案。高亮度 LED背景屏幕具有调节色彩的能力,使得舞台设计师能够即时调整背景色彩,以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表演情境,并引

11、起情感共鸣。通过合理搭配舞台数码灯光,LED背景屏幕能够形成写实具象绘画性的效果,为观众呈现出更逼真的舞台画面。LED 背景屏幕的使用不仅使得舞台表演更具观赏性和亲和力,同时还营造出良好的舞台氛围。观众可以通过 LED背景屏幕与演员之间的互动,获得更为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得整个表演过程更具吸引性。三、基于新媒体艺术的传统舞蹈互动式体验设计(一)塑造意象表演空间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传统舞蹈得以在任何场合中展现其所在的物理环境,从而提供更广阔的表演空间。如梅帅元团队创作的禅宗少林 音乐大典将山谷作为舞台,运用明暗的光影效果展现多层次的舞台效果。该作品巧妙地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舞台影像带领观众进入

12、禅境,让观众在观69COMEDYWORLD舞 台 聚 焦赏过程中尽情体会禅意。塔林树影、寒山古刹、木鱼钟声、溪水潺潺等元素被巧妙地融入舞台影像中,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全面的沉浸式体验。由此可见,新媒体技术运用极大地拓展舞蹈创作物理空间,为舞者们提供更多叙事转场、意境氛围和空间层次表现手段。舞者可以在虚拟山谷中自由穿行,将舞蹈动作与影像融为一体,进一步加强了舞蹈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新媒体艺术融入也可有效拓展舞蹈表演想象力。新媒体技术与传统舞蹈的完美融合可为作品增添意境和艺术空间。如2021年舞剧 只此青绿以女主角双袖下垂的动作为特色,仿佛山川纹理和瀑布形态,为观众展现江南山

13、水美妙想象,此外通过舞台投影映射出山水画面,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相关技术点缀和衬托传统舞蹈作品,为其增加更深层次的艺术价值。该创新性和想象力丰富的舞蹈作品不仅给观众带来了新感受和视觉享受,更为传统舞蹈注入新活力。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着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完美融合。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舞者的精湛技艺,更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无限魅力。(二)推动传统舞蹈表达方式拓展在具体应用新媒体艺术开展传统舞蹈互动式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增强其叙事性表达效果。传统舞蹈发展历史悠久,其不仅是表演形式,同时也是一段令人回味的历史故事承载者。如在中国传统舞蹈中,“孔雀舞”和“秧歌

14、舞”这两种舞蹈都有多种起源说,但无论起源如何,其均能通过舞蹈形式表达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讲述故事。将新媒体艺术融入传统舞蹈之中,可有效革新其表达方式。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影像、音效和互动元素,传统舞蹈传说可表现得更加真实且生动。观众可通过电视、网络和移动设备等渠道实时观看和参与舞蹈表演,使传统舞蹈与现代社会产生更紧密的联系。以大型歌舞剧长恨歌为例,该剧通过运用灯光和造型表现手法,使观众感受到千年前爱情故事的情感。精心设计的灯光效果和独特的舞美造型,为观众打造出梦幻般的舞台效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古代王朝宫殿和花园之中。此外,也可通过新媒体艺术提升舞蹈情绪表达力。传统舞蹈是与劳动人民祭祀、劳动和礼仪

15、活动息息相关的艺术表达形式。其通过舞蹈动作和音乐结合,传达出肃穆、喜悦、庄重等不同情绪。在传统村落中,观众和舞者具备共同生活经历和共通情绪,使其对于传统舞蹈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共鸣,进而使得传统舞蹈与观众之间产生精神互动。然而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变化,此共情背景变得越来越困难,民众生活方式改变、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使得观众对于传统舞蹈理解和感受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三)打造新型观演关系传统舞蹈在现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较多,其中最突出问题即群众基础坍塌和观众缺失。而近年来新媒体艺术逐渐崭露头角,通过技术和创新表演,可为观众带来沉浸式互动体验,进而对观众与舞蹈之间关系进行有效重塑。新媒体艺术具备包括

16、音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在内的丰富表达手段,其实际应用中可有效降低舞蹈艺术接受难度,可以有效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尤其是部分缺乏传统舞蹈背景知识的观众。传统舞蹈通常需要观众具备一定文化底蕴和舞蹈专业知识方可真正理解和欣赏,而新媒体艺术则有效打破了该限制,为不同群体提供了观赏舞蹈的机会与条件。在新媒体艺术的丰富视听表达形式支持下,观众可亲身感受传统舞蹈和文化习俗,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中,身临其境地感受舞者的身姿和节奏,从而对舞蹈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同时,依托新媒体技术也可改变传统观演方式。观众与舞者的空间界限不再以舞台为划分,观众可脱离以往被动地观赏舞蹈表演状态,在新媒体艺术

17、支持下观众可置身于舞台中,成为创作的一部分。该观演方式不仅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身临其境的感受,更重要的是重塑观演关系,将原本远离观众的舞蹈表演带到每个观众身边。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艺术崛起为传统舞蹈注入新的活力和可能性。通过技术与创新的结合,传统舞蹈和文化习俗得以在新媒体艺术的世界中得到全新的体验和理解。同时,新媒体艺术还通过丰富的表达手段和互动体验,吸引了更多观众,提升了舞蹈的影响力和观赏价值。由此,艺术工作者应注意加大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力度,为传统舞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参考文献1 李园园,李蓓娟.舞蹈艺术创作中的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应用评 新媒体数字化舞蹈艺术导论J.传媒,2022(07):3.2 巩露遥,刘鑫.新媒体环境下舞蹈艺术特点与表现风格分析 J.戏剧之家,2022(21):3.3 倪春洪,谢婷婷.基于数字文旅的非遗民间舞蹈体验设计研究与实践 J.湖南包装,2023(04):118-122.4 陶雅萌.新媒体时代下舞蹈传播路径及舞蹈功能的转变发展 J.中国民族博览,2022(24):134-13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