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78746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86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 3月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Mar.2024第2 期Journal of the College of Northwest Adult EducationNo.2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源于古典文学经典作品诗经 楚辞。“抒情传统”的概念由陈世骧在1971年提出,抒情传统这一提法是在中西比较诗学的视野下提出的,它将中国文学特有的抒情传统与西方文学的叙事传统双向融合。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占有压倒性地位的就是抒情传统。一、抒情与抒情传统“抒情”的英文原词“Lyric”可追溯到古希腊演奏七弦琴(Lyre)的唱诗活动,可见“抒情”一词在最初的西方语境中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在个人情感的流动中

2、,音乐的流动感是一种最好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抒情”一词并非从西方流入,在中国古典文献中就有明确记载“抒情”一词,楚辞 九章 惜诵中就有:“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根据楚辞章句补注 楚辞集注,该句其实原作“发愤以杼情”,“杼,谍也,一作舒”,在哀时命又出现“焉发愤而抒情”,所以我们看到“抒、杼、舒”可以互训。而“杼、舒”有缓解、宣泄、释放的意思。所以“抒情”一词可以看作是情感的宣泄与释放,但是这里的“抒情”还不是文论概念的体系化表达。在现代汉语的通常理解中,“抒情”一词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

3、等特征。陈世骧在论中国的抒情传统中提出“中国文学的荣耀并不在史诗,他的光荣在别处,在抒情的传统里。”1的“抒情传统”概念。台湾学者高友工认为,抒情传统是指中国有历史以来形成的一种传统,主要是抒情诗。2这种传统所蕴涵的抒情性精神,是恒定的、浸润的、深邃的、广博的,中国传统的文艺表达成为这种传统抒情性的中流砥柱,这种抒情性的精神,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表现。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学者试图打破“抒情传统”的自我设限,寻找其从“古典”到“现代”的“通关密码”。现代中国抒情的观念不只是来自西方启蒙之后,历经法国大革命的刺激所兴起的浪漫主义的影响:抒情的观念也在反传统的旗帜下,承续了传统里不同形式的资源,并且深

4、入到不同的主体范畴里面。二、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生成(一)诗化小说的形成在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小说诗化现象的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影响张安文(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抒情传统对现代小说文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诗化小说在现代小说拥有着一席之地。诗化小说有着它独特的成就,它不同于现实主义小说要反映宏大的社会价值,也不同于西方小说有着浓烈的抒情因素,而是更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更追求文字的意境营造和“象外之境,言外之意”的表达效果。本研究从抒情传统的角度出发,浅析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创造和借鉴的影响,探究诗化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关键词抒情传统;中国现代诗化小

5、说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539-(2024)02-0108-05DOI10.20012/ki.ISSN1008-8539.2024.02.016收稿日期2023-11-10作者简介 张安文(1997),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硕士,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108是唐传奇。唐传奇作为文人小说的开端,已经开始把抒情因素植入小说的叙事当中,形成了中国小说诗化的最初形态,这一观点被大多数专业学者认可。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诗化小说也恰好出现在这个时期。这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抒情传统向小说文体的渗透之后的产物。在唐朝之后,诗化小说并没有取得快速的发展。直到明清时期,小品

6、和叙事文中又开始出现诗化倾向,将诗性融于文章。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诗化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在高友工看来,红楼梦的象征意味似乎比它的现实批判更显著,它的抒情境界的全貌乃由大观园的空间暗喻所象征。3从上述中国古代诗化小说研究表明,融诗性于叙事是这一类文学体裁的主要特点,叙事小说的诗化并非是在现代产生,而是从古代就有的传统,现代诗化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只是对古代小说的改良传承。“五四”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和影响日益扩大,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同时主导了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从诗文向小说的转移。叙事性主导小说的理路受到质疑,诗歌精神的形式被文学革命所扬弃,开始向小说领域渗透,小说在抒情传统的浸润

7、和侵扰下,变形式为内容,在形式上获得更丰富的解放,内容上将诗性精神融入小说的创作中,造成小说语言的诗化。关于现代诗化小说的出处,不少研究者都认同鲁迅的小说原乡是一部诗化小说起点。在阅读故乡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还是作者对故乡既眷恋又失望,既想挽留住记忆中的故乡,又对现实中的故乡充满忧虑的复杂情感。因此这篇小说完全可以视为现代诗化小说非常经典的篇目。一直以来,仅以诗化小说的形式特征命名的“散文化小说”“写意小说”“抒情小说”等,都呈现出对“散文化小说”“写意小说”“抒情小说”等诗化小说的本质内涵的忽视,以及对其纵深发展的制约。借助于抒情传统的视角,诗歌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审美价值逐渐明晰。(二)诗化小

8、说的特点诗性小说语言所展现的不同于其他文学样式的特点,一方面是诗性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所遵循的韵律,进而通过音调变化而形成的旋律,另一方面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不断构建和阐发所带来的诗性语言的画面,这是诗性小说在语言表达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诗化小说在结构上以人物为核心来组织故事,淡化了线条式的情节结构,只在结构上提供了一种逻辑上形成散文化特征的简明的故事框架。“抒情传统”在融入现代小说创作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传统的接续和创造性的改造,从而形成了诗歌般的古典之美,这实际上并没有远离或者抛弃小说风格的叙事功能,而仅仅是将作者不断丰富和饱满的情感以一种渗透的方式融入到小说之中。4以百合花为例分析诗化小

9、说语言和结构的特点。百合花一文清新俊逸、语言优美,富有抒情诗的意味,如诗般美好,令人向往,是典型的诗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语言中有着诗化的音乐美,结构中又有着散文化的特点,情感蕴藏于文字当中,委婉含蓄。茹志鹃的百合花在语言上,开篇就将战争残酷惨烈的背景淡化,通过一段优美的环境描写,以诗意清新的环境创设,使小说在诗性上彰显了它的独特之处。通过对外貌细节的简练描写:“身披洗淡黄军装,束腿直击膝部,肩中步枪管,疏插数枝”,5勾勒出人物的立体风貌。在结构形式上,百合花大胆摒弃了传统小说所采用的情节结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情感穿越式和回旋转式的结构,不再注重情节的贯穿性和情感的韵致,这种散文化的结构形式成功地

10、牵引着读者和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喜怒哀乐各具特点,让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共鸣,百合花 的故事情节结构形式被 百合花 所取代,文章将“百合花”这一最主要的线索贯穿于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中,作者以小通讯员为中心,通过“我”对小通讯员的几次态度转变,借事件中新媳妇与小通讯员的几次冲突与和解,串联起小通讯员牺牲掩护战友的事件,塑造了小通讯员这个“平凡的英雄”的形象。在情感表达上,文本中并没有直接表达情感,而将情感藏于语言和情节中。在淡化战争题材残酷、宏大叙事的同时,超越了“军民鱼水情”这一狭隘的政治主旨,将小说主题提升到了体现人性之美的高度。从“我”的视角来看,小通讯员就是那个走路时109总是和“我”保

11、持距离,省下馒头给“我”吃,却饿着肚子的羞涩青年;新媳妇和小通讯员“斗气”,一针针为他缝补衣服的真诚女人,不管是新媳妇奉上嫁妆,还是通讯员扑向手榴弹,自然从容,这位年轻的小通讯员,从“我”的角度来看,是一个这样的“英雄事迹”。这里丝毫看不出一丝气壮山河的意味。面对逝去的小通讯员,即使悲伤也收敛了一些,新媳妇也没有哀嚎痛苦,只有“细细的破洞”。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也是诗化小说的一大特点。三、抒情传统与中国现当代诗化小说的内在联系从已有对中国抒情传统的描述来看,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诗言志”说和“诗缘情”说。今文尚书 尧典中对“诗言志”有这样的描写:“诗言志,歌永言,声作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

12、论,神 人以和。6而在诗大序中,“诗言志”更明确地表述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是“以志于心,以诗于人。情动于中、言动于行;话不足,于是唏嘘不已;叹其短促,所以咏之千古;永歌不足,不识翩翩起舞。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7在文赋中,陆机正式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一备受后来者争议的文学观。“诗缘情”相对于“诗言志”明显将抒情诗的文学特性放在了更显著的位置。有学者评论说:陆机在 文赋 中策动的“缘情绮靡”之说,是中国文艺美学的第一次生命价值体认的尝试,它意味着中国文人对精神解放的追求,有了一个实践

13、的载体,它确认了人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表达意愿和表述的过程,使文学作品的形成和文学作品的效果,置于了文化艺术审美本质的把握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诗缘情”对中国抒情传统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得中国抒情文学开始更自觉地面对自我的心灵,而不再仅仅作为一种“言志”的工具。“诗缘情”所强调的“情”的根本出发点正在于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因此“缘情论”将中国抒情传统朝着文学本体的方向大大推进了一步。有人称“言志派”诗论是政治家和经史家的诗论,“缘情派”诗论是诗家的诗论,是有一定道理的。“诗言志”和“诗缘情”所代表的两种不同抒情观,将中国抒情引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一种是豪迈的、抒发家国之忧的“大我”抒情,此即诗

14、言志的路数;另一种则是内敛的、重在自我反思的“小我”抒情,此乃诗缘情的路数。后一种抒情方式更成为历代文人抒发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重要途径。正因为有如此强大的抒情传统,中国文学在抒情文体方面达到其他文学样式难以企及的高度,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抒情传统的影响并不仅限于诗歌内部。在小说、戏剧等叙事类文体中,我们同样能看到抒情传统强大的渗透。陈世骧先生曾慨叹:“元朝的小说,明朝的传奇,甚至清朝的昆曲。试问,不是名家抒情诗品的堆砌,是什么?至于小说,虽然在小说里抒情诗体乍隐乍现,不好捕捉,试问,那个人读小说不被充塞全篇的抒情诗感动(甚或时而烦透)?”8这句话道出了抒情传统对各类叙事文体存在着普遍影响这一事

15、实。抒情传统对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抒情诗对小说文体的渗透和融合所造成的小说诗化现象,诗歌入小说,以营造某种诗境或达至一种哲学思考;从文体上来说就是小说叙事的散文化,即“诗化散文体小说”的产生,是散文笔法和诗意笔触在小说叙事中的相辅相成。现代诗化小说在对自我内心世界的看重,对文字意境的营造、追求“象外之境、言外之旨”等表达效果方面均明显受到来自中国抒情传统的影响。因此,在现代诗化小说的生成语境中,抒情传统绝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或一种形式,而是一个有着深层影响力的因子,作用于现代诗化小说的生成。“抒情传统”与“五四”以来的“人的觉醒”相碰撞所带来的人的主体力量的焕发,是诗性精神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小说中

16、所表现出的“诗性”特质,是诗性精神的核心转化。对于以往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的超越,对于文学本质的本体论思考,9西方诗化哲学主张从诗歌的角度寻求人生的归依。事实上,诗性精神是影响现当代110小说的本体精神,在抒情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因而成为推动抒情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根本动因,因此,诗性精神是影响现当代小说的本体精神,也是影响抒情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根本动因。廖高会提炼出“诗性精神”的内涵,是基于维柯对“诗性精神”的阐释,以及海德格尔对诗性本质的论述,从对存在的追问出发展开的。诗性精神是从另一个更高的、理想的、超验的世界重新设定现实世界的诗意冲动,是独立人格与自由心灵的体现,是更高意义上主体与客体的交融

17、,是人性与神性的交流,是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10诗化小说传达的核心“旨意”在于“诗性精神”,在表现民族文化特殊心理、集体无意识的作品中,“诗性精神”被乡土情结、家国意识具体化地表现出来。乡土情结,是作者从“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延续下来的返璞归真、寻求超脱的出世向往,直指人的永恒存在;而家国意识则指向现世启蒙,以诗的“兴、观、群、怨”的作用来追求入世的实现和自我价值。乡土情结,表现为融入和超脱乡土自然的诗化小说创作的文化心理根源,“达则兼济天下”的宗旨是创作的家国意识现实语境的根源,追求国家社会的安定和谐,实现个人理想与社会政治的统一。9四、抒情传统对中国现代诗化小说价值走向的影响中国现

18、代诗化小说是在继承传统诗歌和小说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意识、观念和表现手法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价值取向。诗化小说在价值取向上,注重表现个体的精神追求和生命体验。通过富有诗意的抒情话语和形式,传达作家对生活、人性和文化传统的独特见解。(一)审美价值:抒情传统实现以诗歌美学为基础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诗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以诗歌美学为基础的小说创作,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表现形式,也为小说的审美价值提供了新的可能。诗化小说在审美价值上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抒情传统对于诗歌美学的借鉴和

19、运用上。诗歌美学以其独特的意象、比喻和韵律等手法,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通过运用这些诗歌美学的手法,诗化小说在描绘人物、叙述故事和构建情节等方面,展现出了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审美特质。其次,诗化小说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现代情感和思想的抒情表达上。在诗歌美学的启发下,诗化小说通过富有诗意的抒情方式,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观念,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总的来说,以诗歌美学为基础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美学支撑。诗化小说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抒情意趣,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理解和评价中国现代小说的价值走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二

20、)文化价值:抒情传统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诗化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进行了富有创意的创新发展。现代诗化小说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现代诗化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借鉴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押韵、意象等,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诗化特征。同时,现代诗化小说还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观念和技巧,如意识流、象征主义等,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融合了古今中外文学传统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在表现手法上,现代诗化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的线性

21、叙事结构,采用了多元化的叙事策略,同时抒情手法的大量加入与运用,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主题内容上,现代诗化小说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个体命运,展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和价值追求。这种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发展的做法,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三)社会价值:抒情传统实现对现代社会现象的反映与思考诗化小说是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以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为特点,对111现实生活进行诗意化的抒情描绘和解读。诗化小说在表现现代社会现象时,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而且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揭示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和价值追求。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看,抒情传统的表现使得中国现代诗化小

22、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它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通过对个体心灵的剖析,诗化小说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孤独、迷茫和焦虑等情感状态,反映了现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其次,诗化小说关注社会现象,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冲突和社会矛盾。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描绘和解读,诗化小说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文化困境和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反思和审视现实的角度。最后,诗化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价值,它以诗歌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为特点,使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综上所述,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在表现现代社会现象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精神困境和价值

23、追求,而且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审视现实和反思人生的角度。“人生问题”是现代小说所面临的根本问题,五四以来“自我的发现”使小说作家从泛政治化或欲望化的叙事模式中走出来,追求个性的解放。中国现代诗化小说在继承传统诗歌美学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其价值走向经历了从传统诗歌美学向现代诗歌美学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抒情传统使得诗化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价值走向不断的表现为对诗歌和小说两种文类的融合。诗化小说在保持诗歌的抒情性和意象性的同时,借鉴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形成了独特的叙事诗风格。其价值走向还体现在

24、对个体情感和人类命运的关注。诗化小说以诗歌的美学特征表现了个体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困惑、挣扎和追求,反映了人类对自由、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抒情传统提供的不仅是现代小说思想题材的本体意蕴,更重要的是超时空的普世原理。从“人”的本体意义出发,在抒情的传统下,表现出离不开思考人生的“诗性”精神追求,而“诗性人生”的欲求,更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体验之美。而所谓的“诗性”,也不是脱离现实的审美乌托邦,而是对丰富的生命体验的肯定,对生命的包容与自由,对诗性的回归,即对文学本真的回归,对生命泰初的参考,经过现实的冲突与矛盾的转化而达成的一种美好的诗意的生命平衡。参考文献1陈世骧.中国的抒情传统陈世骧古典论文集 C

25、.北京,新知 读书 三联书店,2014:4.2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 C.北京,新知 读书 三联书店,2008:90-142.3龚鹏程.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 J.美育学刊,2013,4(04),51-63.4徐誉娟.陈世骧“中国文学抒情传统”论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22:7-13.5 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 C.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32.6(汉)孔安国,(唐)孔颖达.尚书正义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131.7 王廷信.中国传统文艺思想的贯穿性 J.中国文艺评论2024,(01),26-31.8陈世骧.时间和律度在中国诗中之示意作用,陈世骧古典文学论集 C.新知 读书 三联书店,2014:270.9潘巧云.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国现当代诗化小说教学价值及教学策略研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22.10 廖高会.清末民初新小说对诗性传统的中断与续接 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35.文字校对:贾红红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开题报告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