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25651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1 期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Mar.,2024Vol.26 No.161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李林1,2,谢辉1,2,张忠山1,2,李庆1,2*(1.湘南学院附属医院(临床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2.湘南学院医学影像检验与康复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医教协同”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围绕“医教协同”提出“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概念,整合“医学院校-医院-医学会”三方

2、优势,以“垂直型”模式共同培养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满足社会对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需求。关键词:医教协同;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98X(2024)01-0061-04doi:10.16500/ki.1673-498x.2024.01.016收稿日期:2024-01-12基金项目:2021 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HNJG-2021-0977)作者简介:李林,男,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李庆,男,教授,主任医师,E-mail:。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临床治疗科目已经将医学影像技术融入临床治疗,如介入治疗、肿瘤放射治疗、核

3、医学治疗等。国家迫切需要一大批医学影像治疗应用型人才。然而,绝大部分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都源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或其他分支学科,并没有形成“垂直型”的规范化人才培养模式。传统意义上的医学影像学的“大而全”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发展要求。因此,整合各方资源,探索基于“医教协同”的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垂直型”培养体系是中国医学影像教育的现实需求。1 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现状1.1 传统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起源于 19 世纪,至今逐渐形成了一个影像大家族: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医学等。进入 21 世纪后,精准医学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实现精准医疗迫切需要大量拥有影像学基础的医学人才。

4、然而与之矛盾的是现实中医学影像人才短缺,其来源主要是从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或是其他相关专业转岗而来的旁系学科。1.2 国内现状当前国内医学影像专业教育仍然以影像课程群、生物医学课程为主干课程,保留医学技能培养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主要授予包含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和影像医学等课程 1。该模式师资学科、背景单一,科学研究也仅仅局限在医学临床应用研究。在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除了培养传统的技术型、诊断型人才,还应该拓展其应用宽度,注重治疗型人才培养。1.3 国外现状日本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951 年开始,日本培养诊疗类放射工作人员就按其国家制度来培养。第一种方式,1987 年开始实施 4 年制

5、放射技术教育,日本共有 7 所大学设置了该专业,学生授予学士学位;第二种方式,通过短期大学培养放射技术人员,共有 16 所大学采取这种短期方式,类似于美国的 23 年的副学位制,也相当于中国的专科教育。美国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美国有16 所大学培养放射技术方面人才,分设 5 个本科专业,分别为放射线摄影技术、放射治疗技术、超声技术、影像诊断技术和核医学技术,都采取 4 年制学制。这种模式的培养区分医学影像技术、影像诊断、影像治疗,做到了专业的精细化划分。因此,美国这种精细化划分的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方式值得我们借鉴。当前,国际教育界以 KAQ(Knowledge,Ability,Qua

6、lity,即知识、能力、素质)3 作为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的综合水平作为现代人才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而将医务工作者的素质、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工作能力综合水平作为医学人才质量高低的评判标准。纵观国内外,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现状是保守的、落后的,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2 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2.1 医学影像的内在需求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2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1 期62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普遍倡导“诊疗精准,影像先行;影像精准,技术先行”的理念。在疾病诊疗过程中,医学影像专业除了对基础性诊断、病因根源性追溯起到了重要支撑性作用,对疾病的治疗亦有关

7、键的指导作用。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医学影像专业教育尚停留在中专或大专层面,导致高学历者较少。影像专业从业人员基础知识薄弱,知识面狭隘,相应的临床应用知识以及计算机和外语水平也有限,在新技术使用、大型影像设备的操作、新理念的掌握方面不能得心应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医学影像技术对高学历层次、厚基础医学知识与重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4-5。2.2 改革的成功案例近几年来,国内也有很多人针对医学影像专业做了基本理论研究,如何健垣等 6 的研究与实践着重于培养特色的影像专业人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浙江省肿瘤医院联合打造了“院校合作培养放疗技术人才 7 ”平台,构

8、建了“医校协同”模式,共同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医院与学校双方优势,有效解决了“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需依托大型影像设备支持,对实践条件要求很高”这一难题 8,这一举措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而且优质的教学软硬件资源,同时医疗机构也获得了大批优质的肿瘤放射治疗专业人才,取得了“双赢”的效果。2.3 交叉学科的发展众所周知,现代科学发展的标志是严格区分理、工、医、农等学科。但是,伴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及电子技术向各学科的渗透、融合,各学科间的壁垒也逐渐被打破,这种局面使得各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也涌现了很多新的交叉学科。而且,新的教育模式正在从以“生物医学科学为主要支撑的医学

9、模式”向以“医文、医工、医理、医+X 交叉学科为支撑的医学模式 9 ”转变。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医学影像专业办学指导思想,以“思想先进、目标明确、改革领先、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教学优秀”方针为指导,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 10 ”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强化自身的办学优势和专业特色。利用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解决医学领域前沿问题,特别是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错综复杂情况下的前沿问题,是医学影像新的教育模式的内涵要求。3 新模式下的医学影像人才培养3.1 “医教协同”理念的孕生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了“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 11

10、-14:指医学院校协同政府、行业、医院、学习者等,共同参与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专业课程开发、教学基地建设和制度保障等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采取跨专业、跨部门、跨地区、跨领域的合作育人模式。自此,医学教育模式改革更加注重“医教协同”,特别是在 2017年及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相关文件,将“医教协同”提高到了一个历史新高度。3.2 “医教协同”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医教协同”理念,结合“医学院校医院医学会”三方优势,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能够实现医疗资源优势互补。“医学院校医疗单位担医学会”三者间的医疗资源分布较分散:医学院校,有稳定的医学生源(未来医务工作的主

11、要承担者),医学生在学校可以接受基础医学知识与基本专业知识。医院,特别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医学影像科拥有先进的医学影像诊疗设备,也是医疗诊疗行为的主要场所,有丰富的临床案例;同时,学生在医院的长期实践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操作能力和有效的沟通能力,让学生运用科学来进行判断、处理、治疗及预防疾病。医学会,其成员构成大都来自大型综合性医疗单位的医学专家与骨干医务人员,这一类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医学经验,掌握着先进的医学诊疗方法和各医疗行业的先进理念,学生在各医学会可以了解与医疗相关的社会因素及社区背景因素,进行医学伦理的判断及医德的辩论等。医教协同下“垂直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 15,理论+

12、实践教学为主,由导师主导,分为 3 个学习阶段:第一阶段为专业基础阶段,基础课程教师负责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教学;第二阶段为专业综合学习阶段,由专业教师和医疗行业导师共同教学,医疗行业导师在专业教学基础上引入医学影像治疗行业理念,对行业标准进行解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相关标准,并带领实践;第三阶段为专业模块化阶段,采用双导师制、双身份(医疗单位+医学会)的规范化教学,共同培养更精细化的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构建基于医教协同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见“垂直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图 1)、基于“医教协同”的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的“垂直型”培养体系模块分解(图 2)与培养体系具体实施方案

13、(图 3)。3.3 改革成效通过构建医教协同下的“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有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行业导师和专业导师的科研团队中,并做出了一定的科研成效,分别获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4 项(利63图 1 “垂直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图 2 “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体系模块图 3 “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方案用 CT 影像组学构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乳腺癌的疾病现状及多模态影像诊断应用价值的研究以湘南地区为例;调控乙酰辅酶 A 乙酰转移酶 1 对放射治疗鼻咽癌治疗效果的影响;体外超声联合微泡辅助溶栓技术在动物肺栓塞实验模型中的应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

14、业项目 2 项(202210545、李林,谢辉,张忠山,等:基于医教协同构建“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2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1 期64S202010545017),并且都发表了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其中 SCI 1 篇,科技核心期刊 2 篇,国家级期刊 3 篇。通过构建医教协同下的“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统计了入组的 30 名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有 7 名学生考取了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占比23.34%,其中有 2 名学生考取了医学影像学专业,有2 名学生考取了医学影像学超声医学方向,有 1 名学生考取了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方向,有 1 名

15、学生考取了医学影像学核医学方向,有 1 名学生考取了放射肿瘤治疗学方向;有 15 名学生成功就业,占比 50%,分别为医学影像诊断学 6 名、介入放射学 2 名、超声医学 3 名、核医学 2 名、放射肿瘤治疗学 2 名,并且全部就业于县市级二甲医院以上单位;有 5 名学生在规培,占 16.67%,规培专业分别有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学、核医学、放射肿瘤治疗学;有 3名学生准备在毕业后第二个年度再次考研,其意向专业也分别为核医学、放射肿瘤治疗学、介入放射学。通过构建医教协同下的“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入组学生中还有部分同学在国家级的技能大赛中斩获了很好的名次,同时,在各

16、相关医学会的重要会议中,学生也首次上台发言,为各医学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共同推动了医学会与湘南学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科发展。3.4 存在的不足虽然本研究项目取得了一些成果,也给医学院校医院医学会新培养模式下的入组学生均带来了一定红利,但是入组学生样本量不大,新培养模式也还只是探索性的改革,各医院、医学会的发展重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本研究项目在短时间之内影响力与影响范围都还不够。在未来的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亟需各方协同努力,并在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模式中勇于做出大胆的创新与探索。4 结语地方高校如何契合“医教协同”人才培养理念,如何才能在一流医学专业建设中异军突起,坚持三个“紧密

17、结合”是关键 16:紧密结合新时代医学内涵,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综合性大学资源。只有这样,医学生才可以在不同学科领域汲取营养,牢固掌握数理化基础,并掌握高超的医疗技能、拥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拓展广阔的学术视野,用最新理念去引领行业发展。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结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各医疗机构与各相关医学会的优势,建设基于医教协同的“垂直型”医学影像治疗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符合新时代对医学教育的要求。参考文献:1 雷力行,黄小华,刘念.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 J.科教导刊,2017(28):108-109.2 王刚,林黎娟.我国与美国日本对放射技

18、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 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7):920-921.3 东风兰.美国高等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D.保定:河北大学,2005.4 刘国浩,杨娜,刘虎,等.应用型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 J.重庆医学,2017,46(7):992-994.5 陈晓光,任伯绪,黄劲柏,等.医学影像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5):885-887.6 何健垣,郑林吉,彭兴慧,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探究 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5):191-192.7 徐建国,陈益红,朱远,等.院校合

19、作培养放疗技术人才 J.浙江医学教育,2006,5(3):11-14.8 俞允,陈伟炜,黄浩.医校协同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教育教学论坛,2021(1):118-120.9 钮晓音,郭晓奎.“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5):1-2.10 孟婷.以学生为本的高职高专双创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研究 J.工业设计,2021(2):40-42.11 汪玲.论健康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J.中国大学教学,2017(2):25-31.12 施晓光,程化琴,吴红斌.我国新一轮医学教育改革的政策意义、诉求与理念 J.中国高等教育,2018(S

20、3):61-63.13 吴红斌,王维民.世界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回顾及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思考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8,38(5):641-645.14 李兆燕,曾元儿,陈杰斯,等.医教协同提升附属医院中医临床教学质量的路径研究: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 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41(7):1138-1140.15 吴祎昉,李欣华,孙梦婕,等.“多层次环形:垂直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职业教育创新 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0,42(12):48-54.16 顾丹丹,钮晓音,郭晓奎,等.“新医科”内涵建设及实施路径的思考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8):17-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