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2612290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6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班级:_ 姓名:_ 考场:_ 座号:_.密封线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分 数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下列词语的字形含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笙箫 榆阴 颓圮 廖廓 秋毫无犯 B沧茫 遒劲 青荇 河泮 中流底柱 C箕倨 斑斓 戮没 拜谒 得垄望蜀 D玉玦 刀俎 瞋目 长篙 神彩飞扬 2下列句子中,只有一处通假字的一项是 ( )(2分)A无能为也已 / 共其乏困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失其所与,不知C要项伯 / 因击沛公于坐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2、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B秋毫不敢有所近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不如因善遇之 / 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若属皆且为所虏C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 以其所奉药囊提轲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B顾计不知所出耳 / 终已不顾C沛公则置车骑 / 脱身独骑D若属皆且为所虏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3、)烛之武退秦师 吾得兄事之 亡秦之续耳 乃朝服,设九宾 于是项伯复夜去 常以身翼蔽沛公 从百余骑 数目项王 A / / B / / / C/ / / D / / / 7下列各句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以其无礼于晋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是寡人之过也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得复见将军于此A / / B/ / C / / / D/ / / 8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C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9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4、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礼记王制记载“东方曰夷,西方曰戎,南方曰蛮,北方曰狄” 。B“九宾”也称“九仪”,是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一种礼仪,由九名迎宾赞礼的官员立于殿廷,接引宾客上殿。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D我国古代史书的编排体例按不同标准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通史、断代史、记事本末体。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订的战国策是编年体断代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

5、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6、“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7、确的一项是( )(2分)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奔赴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至正”属于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B“太祖”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C“擢”指升官,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拜”“授”等,其中“迁”“授”都指升官。D“即位”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的表述还有践祚、登基、继大统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8、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1

9、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5分)(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1分)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城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锦城、绵州是四川省的三个地名。“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城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离开锦城,经过绵州回到绵谷后,蔡氏兄弟还在锦城。14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6分

10、)15从全诗看,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三)古诗文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的语句是: , 。(3)鸿门宴中表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语句是: , 。(4)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六指猴墨中白侯六是新来为东家赶马车的,右手六手指,护院的都笑称他六指猴。侯六也不恼,伸出手问:“像六指猴吗?”“六指猴是江湖大盗,你是给东家赶马车的。”说完,大

11、伙善意笑了。东家江大佬有钱,有钱的东家不住在泗州城。东家喜欢住在五里坡的凤凰墩。凤凰墩背靠九座梅花山,西临拦山河,东边一条大道直通南边的泗州城。东家爱去泗州城听戏。东家听完泗洲戏,侯六就陪他去梅岭茶馆。东家和众玩家边品茶,边玩赏古玉。众玩家要看东家腰上的玉。东家掏出洁白的手帕,用嘴吹吹,才解下玉放在上面。只见手帕上的蟠螭,圆眼怒睁,细眉飞扬,脚爪上翘,胛骨尽显,活泼有趣。众人夸:“好玉。”侯六却在旁边大碗喝着茶,喝完,就到泗州大街上逛。东家品足了茶,侯六准时套好马车等他。坎坷道,马车如履平地。东家喜欢坐在车上眯着双眼哼着泗州戏,回味着茶馆玩玉时的惬意。到家,东家拎起长衫下车,侯六就看到他腰带上

12、那只活泼的蟠螭。东家有钱,可有钱的东家人不坏。东家喜欢拿出白花花的银子救济乡邻。侯六常听人夸,东家是善人。侯六拴好马,路过东家房时,就听东家和老婆说:“侯六人不小了,是该成家了”侯六听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泗州大街,仁义当铺。黑衣人闪身进屋。老板贾仁义低声问:“玉呢?大人催要。”黑衣人说:“盗不来。”“没有你偷不来的宝贝,否则告知官府,丢的不仅是玉,还有多人的性命!”黑衣人不回答,抛下酬金,飞跃离去,眨眼钻进黑夜里。天亮,府衙有人投案,声称自己是大盗六指猴。师爷马皮金一看是马夫侯六,笑说:“你手长六手指,就是六指猴?”“我是六指猴,为东家赶车,实是想偷他的玉。”马皮金只好向吴知府

13、禀报。吴知府听后,说:“通知江大佬,让他看着办吧。”马皮金把知府的话转告给东家,临别小声叮嘱:“大人的嘴,大着呢!”东家忙带上金银赶到府衙。看着满眼的金银,吴知府叹道:“你有钱心善,好人呀,可好人如何会让飞贼赶车呢,要追究”吴知府眯着小眼盯着东家的腰间。东家取下玉佩递给说:“一个赶马的怎会是大盗哟?”马皮金忙上前接玉,旁边的吴知府就怪怨说:“好好马车不赶,非说是飞贼,自己的命贱,也不为主人着想,再说,他真是六指猴,怎敢自己找上门来?这些下人呀,醉酒后,全是醉话!”东家忙谢过知府,刚把侯六带走,贾仁义就求见吴知府说:“真是六指猴呀。”吴知府笑道:“抓了六指猴,还会有七指猴八指猴,那么多飞贼抓得完

14、吗?要的是玉!”看着吴知府把玩着圆眼怒睁的蟠螭,贾仁义连赞:“大人高明!”侯六得知东家用古玉救他,跪谢说:“我不配。”东家伸手拉起他说:“玉是宝,可活人更是宝哩!”侯六说:“不能再为您赶马了。”转身欲去。东家也不挽留,说:“走正道吧!路平整,好走!”六指猴点头,飞身上了大路。平原大道,晨光如金。东家坐着马车去泗州城,路遇一老者,停车,让其坐。老者摘去胡须,是侯六。侯六感慨说:“东家的善心无处不在呀。”双手递来一玉。东家见是那块活泼有趣的蟠螭,摇头叹说:“何必呢!”侯六说:“东家放心,他们无可奈何,日后还会尊敬您呢!”看着东家一脸莫名,侯六笑着跃到马后,接过马鞭说:“再为您赶一趟吧。”望着飞舞马

15、鞭的侯六,东家仿佛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影子。侯六走了,东家再也没有他的消息。东家不明白,古玉被盗,官府也不追问,吴知府对他尊敬如宾,像是他偷了自己的古玉。东家进城时还爱听泗州戏,去梅岭茶馆。东家品茶时,听茶客们说,江湖上有一飞侠,专盗贪官金银救济穷人,飞侠盗金银,还拿他们记录贪污的私账簿儿听着,听着,东家会猛喝一口茶,他希望飞侠是六指猴,却又为侯六捏着把汗。 (本文有改动)【注】蟠螭:传说中盘曲的无角龙,汉族传统装饰纹样。(1)下列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赏析,不准确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中有关“凤凰墩”的一段环境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充分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B知府

16、勾结当铺老板,当铺老板收买黑衣人,黑衣人就是大盗六指猴,六指猴亦即侯六,作者在极短的篇幅内巧妙地交代了这些人物关系。 C侯六听到东家与老婆的对话后,“心一热,父母去世,无人再关心自己”。这种叙事中的闲笔,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D通过描写人物语言的前后矛盾,可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吴知府在得到玉蟠螭前后对东家说的那两段话,就具有这样鲜明的表达效果。 E侯六将盗回的玉蟠螭交还东家时说的话是伏笔,后来茶客们的话是照应。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避免了平铺直叙。(2)请概括侯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那块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方面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6分)(

17、4)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只有与国家和人民_,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_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 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A.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鱼目混珠 B.休戚相关 东山再起 鱼龙混杂 C.休戚与共 死灰复燃 鱼龙混杂 D.休戚相关

18、东山再起 鱼目混珠 1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只有对核电池的制造、流通和回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这一具有广阔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新能源才能更好地用于现实生活。B为满足与日俱增的客流运输要求,缓解地铁线路载客,近日,广州地铁三号线再增加一列新车上线运营。C. 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D深陷债务危机的希腊和西班牙,失业率已经超过20%,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经济衰退和实施大规模财政紧缩政策所导致的。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马

19、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作为六畜之首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A BC D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微博没有传统媒体“守门人”过滤、垄断信息的特权,而且门槛很低,_。但是由于人们大多使用匿名,_,于是微博从开始时,虚假信息就一直是一个被人诟病的方面。与此同时,由于短

20、小精悍,微博往往只有论点而缺少论证,似乎只需要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_,这就造成微博里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五、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

21、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河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班级:_ 姓名:_ 考场:_ 座号:_.密封线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8分)1【答案】C 解析:A廖廓(寥)B沧茫(苍)河泮(畔) 中流底柱(砥)C箕倨(踞)得垄望蜀(陇)D神彩飞扬(采)2【答案】D 解析:A:已,同“矣” /共通“供”;B:振

22、,通“震”/ 知,通“智” ;C要,通“邀”邀请 / 坐 ,同“座” ;D:不,同“否” / (无)。3.【答案】 B 解析:B古今义都是指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A.“郎中”,古义指宫廷的侍卫;今义为方中医医生。C.“穷困”,古义指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指生活贫穷,经济困难。D.“行李”,古义指出使的人;今义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4.【答案】 A 解析:A均为趁机;B介词,表被动/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里;C句末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D目的连词,来/介词,用。5.【答案】D 解析: A推辞/辞决B只是,不过/回头(看) C一人一马/动词,骑 D类/类6【答案】D

23、 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续,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朝服,名词作动词,穿上朝服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那样 “从”,使从 “目”,以眼示意,名词作动词用。7【答案】A 介宾短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8【答案】A 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及省略句。D项为判断句及省略句。9.【答案】D 解析:战国策是国别体。10.【答案】C 解析:C项中的“趣”通“促”,意为赶快、匆忙、急促。11.答案:C 解析:“迁” 调动官职,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授”是授予官职。12.【答案】A 解析:朱文逊是在城破之前战死

24、,不是在城破之后战死。这是命题者故意错乱时间。(原文: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13.【答案】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2)孙氏遇到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分析:第(1)小题的关键词语有“乘”“缘”“攀”三个,这三个关键词语是从翻译文句自身内容中挑选的,难度并不高。“乘”指“趁着”,是常用义,现代汉语仍在使用。“缘”指“沿着”,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正是此义。“攀”当“攀爬”讲,一直沿用到现在。较难的词语例如“堞”,未列入

25、关键词语,这正体现了降低难度的意思。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浮”“莲实”两个,难度也不大。“浮”当“飘浮”讲,古今汉语是相同的。 “莲实”中的“实”当果实讲,“莲实”即“莲子”,虽稍难一些,但考生也是应当能够掌握的。本句省略了主语“孙氏”,可设置1分。补充资料: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

26、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2. 谥号 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所谓“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谥号有帝王之谥,由礼官议上;有臣属之谥,由朝廷赐与。还有称谥,是门徒弟子或是乡里、亲朋为其师友上的谥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即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私谥可能始于东汉,或谓春秋时期已有。民国以后,称谥在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主义行德曰元等,这是美谥;杀戮无

27、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好祭鬼怪曰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同情的哀、愍、怀等。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 尊号 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不过这时的尊号一词的含义与唐代以后的不甚相同。尊号开始时,字数尚少,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越到后来,尊号越长,如清乾隆皇帝全部称号为“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除了庙号“高宗”二字外,其尊号竟有二十余字之多。4.

28、 年号 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明朝以前,封建皇帝每遇军国大事或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元。如汉帝在位五十四年,先后用了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十一个年号。唐高宗在位三十三年,先后用了永徽、显庆、龙朔、麟德、乾封、总章。咸亨、上元、仪凤、调露、永隆、开耀、永淳、弘道十四个年号。明朝自第一代皇帝朱元璋开始,包括明、清两代,每一个皇帝不论在位时间长短,只用一个年号,如明太祖只用洪武,清高宗只用乾隆。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或尊号,都称庙号、谥号或年号。

29、具体参见中国古代帝王称号的演变。【参考译文】花云,是怀远人。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至正十三年癸巳,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在内。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贼兵大惊说:“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被提升为总管。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太

30、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

31、建立忠臣祠,将他们一起祭祀。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花云被俘之后,郜氏投水而死。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回来窃走了小孩,逃跑渡长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历经一年到达太祖那里。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大将的种啊。”太祖赐小孩名炜,他的五

32、世孙请求世宗,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14答: 游览锦江之喜悦,首联叙写一年春秋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离别友人之怅恨,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对朋友的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末联回首远望,回寄书信(诗题)给蔡氏兄弟,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每点2分)15答: 借代。“东风”代指春天。 拟人。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颔联写芳草“碍马”,白云“遮楼”,表达了

33、诗人对锦江美景的依恋之情。颈联写山含恨,水悲歌,抒发了诗人告别锦江后的离愁别恨。以景结情。尾联以景作结,以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点明对友人的思念。情韵悠长,余味无穷。(每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5分)诗歌赏析:绵谷回寄蔡氏昆仲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这首诗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七律的双重主题。首联以

34、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像友人一样,对自己依依有

35、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有意把楼台层层遮掩。“碍马”、“遮楼”,不说有人,而自见人在。用笔简练含蓄,给人以丰富的想象余地。“碍”字、“遮”字用笔迂回,有从对面将人写出之妙,而且很带了几分俏皮的味道。就像把“可爱”说成“可憎”或“讨厌”一样,这里用了“碍”与“遮”描述使人神往不已的开心事,正话反说,显得别有滋味。这两句诗,诗人以情取景,以景写情,物我交融,意态潇洒娴雅,达到了神而化之的地步。颈联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在离人眼里,锦江的

36、山好像因自己之离去,而牵绕着别恨,锦江之水也似乎带着离情,发出咽泣之声。美丽多情的锦城,的确使人魂牵梦绕,肝肠寸断。中间二联分别通过写锦江的地上芳草、空中好云、山脉、河流的可爱和多情,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作者只说锦城的草、云、山、水的美好多情,而不直说蔡氏兄弟的多情,含蓄而有韵味。末联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诗人把中间二联“芳草”、“好云”、“断山”、“流水”的缠绵情意,都归落到对友人的怀念上去,说:“今天因为怀念你们,回头远望锦城,只见远树朦胧,云遮雾绕。”用乔木高耸、淡烟迷茫的画面寄写自己的情思,结束全篇,情韵悠长,余味无穷。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

37、新颖,结构严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白话译文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芳草有情碍马蹄不让我们走,彩云片片把楼阁层层来遮掩。青山把我们隔断产生了别恨,绿水把离愁梦中送到我心田。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16(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17.(1)答案:A3分、C2分,其他不给分。解析 A“充分地体现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真实性的追求”错。“细腻鲜活,生动传神”也不恰当,特别是“细腻”二字,文中的描写极其简

38、略,根本谈不上“细腻”。C项,“这种叙事中的闲笔”错。虽是不经意的一笔,却从侧面佐证了东家对侯六关心备至,恩重如山,为后文写东家舍玉救侯六以及侯六盗玉回报东家做铺垫。(2)答案:侯六:武艺高强、迷途知返、知错能改、行侠仗义、侠肝义胆、知恩图报。小说通过东家关心侯六婚事、侯六主动投案、东家舍玉救侯六、侯六窃玉及账本、结尾时茶客们的谈论等情节,生动地写出了侯六侠义性格的内涵。 东家:仁义、乐善好施、不图回报、重情轻财、乐于帮助迷途的人,仗义疏财、待人宽厚、热爱旷达闲适的生活。小说通过人们对东家乐善好施的传扬,东家关心侯六婚事、舍玉救侯六、为侯六担心等情节,具体写出了东家仁义性格的内涵。解析 分析概

39、括小说中人物性格题是高考的常见题型,答题时一定要既有总评,又有分析,答案呈总分式结构。分析时要从小说情节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要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举止,有的作品还要注意作者的议论或作者借助小说中其他人之口对人物的评价。(3)答案:在情节安排方面,玉蟠螭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它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东家有宝玉,侯六来盗玉,侯六被东家感化自首,东家舍玉相救,侯六窃玉以报东家。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了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品格,使人物个性更鲜明。例如东家爱玉,衬托其风雅;知府爱玉,表现其贪婪。侯六为盗玉蟠螭业为东家赶车,结尾又为东家盗回玉蟠螭,突出了侯六侠义的性格;东家以玉蟠螭为宝

40、,但关键时刻却用玉蟠螭救回了侯六,表现出东家善良仁义的品格;讽刺了吴知府贪赃枉法的丑恶嘴脸。解析 本题的题干指向清晰,只要求从情节和人物塑造两方面来分析,所以考生抓住两点就可以。文本中某物在情节方面的作用:线索,串起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照应相关内容等。而在人物塑造方面往往是以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注意的是该物往往不只对一个人物有衬托的作用,解答要全面。这类题型一定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来分析。(4)答案:情节结构角度,使小说情节发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便于加快叙事节奏,适合本文迅速推进小说情节发展的需要。 人物角度,突出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动作描写,一句一段的形式可以

41、起到强调的作用,有助于突出不同人物形象,使各类人物个性更加鲜明突出。形式角度,语言简洁明快,一句一段,形成一种参差错落的排列,有一种诗歌的音韵之美。内容上,便于密集且清晰地组织、传达信息,便于叙事场景的灵活切换,适合本文于丰富、复杂的多场景中叙事、写人的需要,产生电影分镜头效果。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一句一段也就是一句一景,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衬托了主人公美好心灵。阅读心理上,本文虽然段落短小,但内容的表达简洁而准确,富有“提示”性,能够有效调动读者的想象。解析 小说阅读的试题解答维度往往是: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本题看似考查的是小说的写法,其实我们可以把它转

42、换过来,也就是这样短小的段落对“内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场景、阅读心理”各有什么作用。要注意的是,必修、选修模块中,小说阅读的相关知识要有机地嵌套进去。1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与辨析成语的能力。【方法点拨】 “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连,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鱼龙混杂: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只能指人,不可用来形容物;鱼目混珠: 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