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610867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1 期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Mar.,2024Vol.26 No.133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陈彦,胡金鲁,骆素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目的 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4 至 6 岁 60 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来自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2022 年 1 月至 12 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脱落 2 例,入组 28 例)

2、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0 例,脱落 1 例,入组 29 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 Ashworth、Berg 及 GMFM 的各指标变化和综合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Berg 及 GMFM 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肌张力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表 1 一般资料比较组别例数年龄/岁偏瘫侧男女左右观察组(n=29)14154.830.851613对照组(n=28)13154.750.891513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符合痉挛型小儿脑瘫的诊断标准 8;知情并自愿参与,积极配合者;年龄 4

3、6 岁;肌张力 2 级;未进行其他可干扰本试验结果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或出现不良反应及中途退出者;伴有癫痫或其他意识障碍、智力障碍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审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 9 Bobath 疗法:利用反射性抑制调整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通过关键点的控制训练,改善异常肌张力;牵拉下肢痉挛肌(如内收肌、小腿后侧肌群、腘绳肌等);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30 min/次。石蜡疗法:将做好的石蜡敷在痉挛肌上,30 min/次。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将电极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24 年 3 月(第 26 卷)第 1 期34片置于足背伸肌上,并调节脉宽

4、100 ms、频率 1 Hz 的电流,20 min/次。1.3.2 观察组采用 tDCS 联合常规康复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同对照组;tDCS 治疗 10:用经颅直流电刺激仪(IS 300,四川省智能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刺激脑部,将面积为 2.5 cm2.5 cm 的电极片用绷带固定于刺激点,阳极电极片置于脑初级运动皮层的偏瘫下肢代表区(即 M1 区,可用电极帽定位),阴极置于颈后或锁骨处,刺激时选择电流密度为 0.057 A/m2,电流强度为 1 mA,每次 20 min。1.3.3 疗程 两组均每天治疗 1 次,每周连续治疗 5天(周一至周五),周末休息 2 天,共治疗 6 周。1.4 观察指标

5、和疗效标准1.4.1 观察指标 肌张力:改良 Ashworth 量表 11;下肢步行功能: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12 中与下肢步行运动功能相关的功能区,即 D 区合计 13 项,反映站立能力,共 39 分;E 区合计24 项,反映走、跑、跳能力,共 72 分。每项得分根据完成水平计为 03 分,0 分为不能做,3 分为顺利完成,功能水平越好则分值越高;平衡功能:采用 Berg 平衡量表 12,包括坐站、睁眼闭眼、单脚站立、转身等 14项内容,每单项又根据独立、辅助及动作持续时间分为 04 分,五个等级,获得分数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1.4.2 疗效评价 根据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

6、标,参考相关文献 13 拟定以下疗效标准:显效为患儿的肌张力下降至 1 级及以下,平衡能力提高至 41 分以上,其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 70%以上,独立性功能和步态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有效为患儿的肌张力下降至 1 级或不变,平衡能力提高至 2140 分,其下肢粗大运动功能改善 40%70%,独立性功能和步态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为临床症状及观察指标均未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1-(无效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6.0 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 t 检验或 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7、 2检验。P0.05)。治疗 6 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 Ashworth 指标分数均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要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的 Berg 及 GMFM 的指标分数均有提高,其中观察组提高程度要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 2。2.2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 6 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表 2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评分比较(分,x s)时间组别AshworthBergGMFMD 区E 区治疗前观察组(n=29)1.720.4633.764.9619.311.3934.591.62对照组(n=28)1.680.4834.114

8、.6319.751.0434.901.85治疗后观察组(n=29)0.860.88*#47.485.58*#28.523.79*#58.527.16*#对照组(n=28)1.360.87#43.616.47#25.464.53#49.1112.94#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0.01。表 3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n(%)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n=29)16(55.17)10(34.48)3(10.35)26(89.66)*对照组(n=28)7(25.00)12(42.86)9(32.14)19(67.86)24.07P0.04注:*与对照组比较

9、,P0.05。3 讨论下肢在人体的步行运动和其他日常活动中至关重要,因此,在临床康复治疗中更应该注重下肢功能的恢复。下肢受累重是痉挛型脑瘫的典型特点,其平衡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下降以及骨盆、核心肌群等控制不足是下肢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本病不及时有效地干预,不仅影响下肢功能的恢复,更易引起关节、肌肉挛缩,造成永久性损伤。学龄前期,是神经系35陈彦,胡金鲁,骆素林: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运动功能的临床观察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行走、跑、跳等下肢运动功能逐渐发育完善,因此在此期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对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14。目前,关于本病的治疗

10、方案尚不明确,但均倾向于综合化治疗,认为综合化治疗更适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恢复。tDCS 具有安全、简便、疗效显著等优点,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应用中最为广泛,可减少因操作者技术差异和患儿动机强弱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这表明常规康复治疗的疗效有限,且低于联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发育迟缓、理解力差、康复动机不足,是影响常规康复疗效的重要因素 15。而tDCS 作为一种被动接受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患儿接受治疗时的指令理解差、参与不足等问题。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的肌张力降低更明显,其GMFM 中的 D 区和 E 区评分及 Be

11、rg 平衡量表评分提高更明显,这与程春雨等 16 的研究结果相似,这说明 tDCS 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对本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其机制可能是 tDCS 对大脑中枢的刺激,与常规康复治疗的外周刺激相协同,发挥“中枢-外周”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脑功能重塑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首先是“外周-中枢”通路作用,Bobath 疗法抑制肢体的异常运动模式,结合石蜡的温热和机械作用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的自主控制作用,这些常规康复治疗均通过外周感觉刺激作用于人体,并将外周刺激反馈于大脑中枢发挥作用;其次是“中枢-外周”通路作用,tDCS 以磁场和感应电流的双重刺激,直接作用

12、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脑组织电生理,改善脑部血运,并将中枢感应刺激传至外周发挥作用;最后是“外周-中枢”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联合治疗后,其外周感觉刺激和非倾入性中枢刺激,共同提高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促进大脑功能重塑和代偿,降低肢体异常肌张力,提高患儿的平衡与协调、步行运动等功能 17-18。综上所述,tDCS 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一的常规康复治疗疗效,能明显降低患儿异常肌张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改善患儿步行运动功能。但基于医学伦理学的影响,本研究并未观察单一的 tDCS 治疗,因此不能直接比较 tDCS 与常规康复治疗的效果优劣,同时本次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今后可纳入

13、更多样本量进行分析,为 tDCS 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和理论依据。参考文献:1 何成,尹羽,刘衡.儿童脑瘫运动功能障碍的结构 MR 研究进展 J.中国 CT 和 MRI 杂志,2021,19(2):12-16.2 牟梓君,何丽云,郑琪光,等.针刺治疗脑瘫儿童的症状分类特征和用穴经验分析 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11):3959-3965.3 邵磊,张明,刘鹏,等.仿生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 J.中国康复,2022,37(10):588-591.4 乔淇淇.高精度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平衡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D.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21.

14、5 Lim S B,Louie D R,Peters S,et al.Brain activity during real-time walking and with walking interventions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J.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2021,18(1):8.6 Fleming M K,Theologis T,Buckingham R,et al.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for promoting

15、motor function in cerebral palsy:a review J.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2018,15(1):121.7 陈彦,向玺,谢辉,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治疗对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 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1):1249-1252,1256.8 唐久来,秦炯,邹丽萍,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15):第一部分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7):747-754.9 梅镇.水中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能力的影响 D.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20.10 全

16、超.穴位埋线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 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20.11 魏鹏绪.关于改良 Ashworth 量表的探讨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67-68.12 朱青,吕露芬,门爽.水疗干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技能水平的影响 J.青岛医药卫生,2022,54(3):202-204.13 伍红星,林阳,李振华.低频双侧交替经颅刺激联合 CIMT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对其核心控制能力、精细功能及 MBP水平的影响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1):3401-3404.14 李高恩.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系统评价及头针联合揿针治疗小儿脑瘫

17、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15 周平,陈思韵,李文兮,等.促进康复动机的策略在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4,39(2):280-287.16 程春雨,张丽华.重复低频经颅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分析 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7,24(7):43-45.17 董柯,练涛.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2,37(10):1425-1429.18 沈斌,肖松林,于常晓,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下肢耐力表现影响的系统综述 J.医用生物力学,2023,38(1):202-2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