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60538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浅谈中西文化的冲突与碰撞喜宴喜宴,喜在哪里?在婚礼上高爸爸的笑容里?在那些宾客满意而归的脸上?还是伟同和微微强装欢笑的婚纱照?就在闹剧的最高潮,李安亲自上镜说了那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这些表面的喜,是悲凉的,东方文化被谨小慎微地解剖,我们看到了婚礼的繁文缛节,看到了老人抱孙子的强烈愿望,看到了中国人对同性恋的不理解。而李安也不惜直接用台词讲出来,中西文化的对立都源自压抑和自由的对立。喜宴,不喜在哪里?印象最深的大概是伟同的说不出来的表情。伟同的不喜,是因为他力求皆大欢喜,又不想牺牲自己的喜,幸好最后的结局还算喜.如果说伟同代表夹在中西文化之间的男人,那

2、微微就代表了中西文化交融的女人,而这个人物似乎容易被忽视,所以这里就多说一些,微微对没有爱情的婚姻寄予期待,是传统的她;后来发现这不现实,就想打掉孩子去追寻自己的生活,是西方文化熏陶的她;最后还是和伟同、塞门组成了特别的家庭,是折衷的她。高伟同是影片纽带衔接的关键人物,他是一个在台湾长大、到美国留学的人物,他接受了美国文化,同时美国文化也容纳了他。他作为一个同性恋者,有一位同性恋恋人,但是他又无法摆脱父母对其婚姻的催促,为了满足父母心愿,他只好为父母演一场戏,以解二老焦虑。高父、高母代表中国传统道德观,高父作为当年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一名高级将领,他秉承了中国传统观念,要求儿子结婚生子。顾微微是

3、一位从大陆到美国求学的女孩,她本是“临危受命,但她不断地被两位老人所感动,在洞房之夜与伟同假戏真做,而且还怀了孕,最后她决定生下孩子.塞门是伟同的同性恋爱人,原本为帮助伟同,同意伟同与微微假结婚,却想不到他们假戏真做.伟同的父亲了解了这一切之后,经过痛苦的思索,无奈地面对事实,承认塞门的身份。最后伟同、微微、塞门以及孩子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 影片情节冲突转折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个矛盾随着情节的展开不断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根据郝夫斯特和强皮纳斯的文化维度来分析,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一个重要差别,表现在对“我们”的意识和对“我的意识.集体主义文化中

4、的人常常想的是“我们”,想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想如何遵从社会规范,并具有与内群体成员合作的强烈倾向。相反,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首先想的是“我”,我个人的幸福,我个人的追求,我个人的利益。在喜宴中有多处表现“我们”的重要。比如,伟同明显感到自己有延续香火的责任和压力;比如他的父母为选择未来媳妇所发生的争吵。父亲见到伟同说到找媳妇的事情时,强调的是“她应该能生很多孩子。他还对伟同说:“你一定要举行一个大婚礼,如果你不做,你就是一个不肖子孙;如果你照办,你的老爹就不会在美国丢面子.” 另外,在举行婚礼时,亲朋好友都为婚礼出了钱,所有的亲友都来参加了婚礼,而且都去闹了洞房,明显表现出“自己人”之间分享一切

5、的集体主义特征。这在美国人是很难想象的怎么可以进到人家的卧室并要求别人当众亲热?这侵犯到了别人的隐私。再亲近也得留下私人空间啊。2. 中性情绪化影片同时表现出中美两个民族在这一点上的差异.塞门总是将喜怒写在脸上,与伟同亲热时充满激情,对伟同不满时大声争吵,即使当着伟同父母的面也是如此.相反,伟同的父亲总是不动声色,就是当听到伟同是同性恋者这样令人震惊的消息,得知维维肚子里有了伟同的骨肉这个爆炸性“新闻”时都不形于色,表现出中国人情绪中性的极致。 因为是喜剧,影片当然对中美文化差异作了夸张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已越来越多地看到文化鸿沟的缩小,代沟的缩小和权力距离(尤其是父子父女间)的缩小。但

6、有意思的是,当我们用跨文化理论去解读电影中的文化差异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差异都被理论所概括了,这加强了我们对表象背后原因的理解,非常有效。3. 长期-短期导向中国文化有强烈的长期导向,注重历史和传统,相反,美国文化有明显的短期导向,强调创意和灵活性,有时为了眼前的利益可以不顾长远的后果,对文化传统更不留恋.在影片中,伟同把他父亲在历年里给他寄来的中国书法字画全部挂起来,以显示对父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维维也在伟同父母面前大谈书法经(她本人是艺术家),以赢得老人的好感。此外,虽然事隔多年,当餐馆老板认出老上级的时候,依然沿袭了原来的关系,要为老上级的儿子操办婚礼,表现的都是对历史的尊重。相反,

7、影片中的美国人塞门非常独立,他很少与自己的父母和家人交谈,几乎与家庭没有联系,这与伟同和维维跟其父母的关系形成鲜明对比。4. 权利距离与美国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的权力距离比较大,一般都认为社会等级是自然存在的,是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客观实在。而在美国则追求人人平等的境界。在影片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餐馆老板几十年后仍然不改对伟同父亲的称呼,一朝为上级,一生为上级(一朝为师,一生为父是另一个说法).此外,伟同本人在一家公司担任管理人员,他威胁下属时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如果你再犯错,我就扣你的工资.完全是居高临下的态度.其他的权力距离则表现在家人,很明显,其父是一家之主,每次吃饭大家都要等他先动筷子品

8、尝饭菜,每次伟同的母亲都会把药和果汁准备好,端到伟同的父亲面前。她还对维维说:“丈夫和孩子对我们女人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此事亘古不变,对吗?”没想到,维维回答说“不!”表现出上一代与下一代,中国台湾的妇女与中国大陆的妇女在对夫权上认识的不同。5. 关系特定-关系散漫在中国文化中,一般人都只加入几个为数不多的群体,并对这些群体有很强的忠诚感和内心承诺,同时与群体的成员有深入的交往.美国文化中的个体却常常是多个群体的成员,但与群体内其他成员却只保持很松散的联系.中国人对内外群体的态度很不一样,常常有区分“自己人”与“外人”的倾向。只有很亲近的亲戚朋友才被视为“自己人”。在影片中,伟同的父母虽然知道塞

9、门是伟同最好的朋友,却一直都把塞门看成外人就是这种倾向的表现。一部喜宴包含的内容和层次丰富得惊人,两代人的情感交流、对传统的不同态度、对生活的不同追求甚至整个华人社会对性的态度,以及不同身份的碰撞所蕴涵的政治暗指,让人笑中有泪地观看完喜宴之后,仍觉得回味无穷。喜宴是李安表达东方社会和情感最具神韵的一部作品,故事和人物既可能是个案,也可以是整体,题旨和细节既可以深入又可以浅出. 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至上,个人的行为价值由自己确立,无须别人的肯定(包括亲人在内);相对之下,东方文化则被塑造成是家庭至上,不容许个人独断独行,破坏了家庭的从属延续。影片的结尾是一个十分暧昧的态度,虽然以父亲为代表的老一辈

10、,似乎已经表示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以伟同为代表的新一辈却陷入了更深的矛盾。感情和责任的矛盾,也许要在更长远的将来慢慢化解、克服.李安电影中父亲的角色往往是集所有的中国符号于一身,精要的掌握两千年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他不仅仅精通太极拳、长于书法、熟悉中国诗词艺术,还能领悟体现于饮食之中的中国文化精义,甚至于连血统都极端纯正,因为他的先人曾在前清中过功名,但是这块绽放着浑圆成熟光芒的古玉,却与现代社会有些格格不入,他所熟悉的世界观,遭遇到他的下一代最直接的挑战.这些西化甚深的子女(伟同已经在美国住了十年,而且有绿卡)一方面表现出对父亲的价值观难以消受,但是同时又不能将后者完全摆脱。在这样的一个叙事架构

11、里,父亲明显的隐喻传统中国,但有趣的是这个传统中国并没有和西方直接接触,而是和已经西化,但是心中又充满矛盾情节的子女,也就是在现代化过程中伤痕累累,但又不能回头的当代中国相互进行拉扯.在喜宴之中,我们看到伟同为了迎接父母到访,将家中的摆设全部改换,到处挂上父亲亲手写的书法;与微微的婚礼采公证结婚,却惹的父怒母悲,结果只好大肆铺张,办了一个传统的大红喜宴。接受父亲一切安排的伟同,显然并不乐在其中。尽管如此,导演李安大概是担心喜气洋洋的热闹婚礼感染力太强,让观众不知道这是在批评传统中国的不合时宜,所以还安排自己现身说教,告诉观众这种铺张婚礼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分析进行到这里,我们发觉喜宴这部电影

12、其实是要透过喜宴这个仪式,排演出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危机。李安的聪明在于,要拍中国人对性的压抑,没有比“喜宴”更好的角度了。任何一个中国人都能体会到,那种当众的意淫简直到了疯狂的程度,而你若设想一下它的原因,这些看似疯狂的中国人在平时是承受着怎样的压抑,才会出现如此扭曲的群体现象。中国知识分子从五四运动以来对传统文化或捧或放、犹豫不决的态度,以及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在喜宴中化身为同性恋,泉涌而出,先是威胁断绝东方父权的香火,后来又重新端正父权的尊崇地位。继而对传统现代的冲突提供想象性的答案。这个答案又是什么?现代儿子对传统父亲的态度颇为单纯,现代不可能走回头路,不过只要大德不逾矩,那么小德出入可也。真正做了妥协、改变,但于其中又有所体悟的则是传统中国的父亲,此处父亲的转变就颇耐人寻味了。表面看来不合时宜、冥顽不灵的父亲,竟然耳聪目明,能明了现代社会的脉动(他对赛门说“I watch, I hear, and I learn。”),显露出年岁累积的圆融智慧。他接受了同性恋的事实,他肯定了父权结构没有动摇,但是他也同时明白下一代需要走自己的路。他成了这整个过程中得到启迪而有所成长的人物,耐人寻味的地方是他一点都不公开自己的转变,依旧回去过自己原来的生活。喜宴面对现代化危机所想象的理想出路于此昭然若揭:传统在面临现代化的时候,最好是能够掌握现代化的方向,但是又不至于迷失自己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