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605026 上传时间:2024-06-03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60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版)文学古代汉语习题集20套古代漢語練習(1)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共10分) 1、下列關於康熙字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書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書按照地支分成十集。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種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證糾正了五千多條錯誤。2、注重分析虛詞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經傳釋詞 B詞詮 C助字辨略 D古漢語虛詞通釋 3、 許慎的“本無其字,依聲託事”是指( ) A會意 B形聲 C假借 D轉注4、下列各組中完全屬會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 B炎、寒、賊、朱 C從、信、秉、亦 D友、及、伐、取5、 下列各組字中是古今字關係的是( )A錯/措 B睹/覩 C置/

2、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點詞使用了本義的是( )A孟嘗君顧謂馮諼. B天帝使我長百獸。 C塗有餓莩而不知發。D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7、下列句中“孰與”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與城北徐公美。 B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 D百姓足,君孰與不足.8、“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為之所”是雙賓語句。 B“無”與“勿”是古今字.C“何厭之有”是賓語前置句。 D兩個“之用法不同.9、“說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義來源和發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駿聲10、下列句中加點詞與例句“童子隅坐而執燭”用法不

3、同的是( )A其後秦稍蠶食魏 B舜勤於民事而野死 C良庖歲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二、填空(每題1分,共10分)1、說文作者是東漢_ 。這是中國 的奠基之作。收字_ 個,另有重文1163個.2、詩詞曲語辭匯釋近人_所著,這是一部研究詩詞曲中_的一部專著。3、形聲字“裁的意符為_,聲符為_。4、文字學家辨別本義主要是憑_,如“叔”的本義是_。5、“以勸事君者”中,“勸”的意義為_.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6分)1、轉注2、偏義複詞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共0分)1、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偪人。2、亟請於武公,公弗許。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

4、4、晉不可啟,寇不可翫.5、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6、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7、勤而無所,必有悖心.8、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曰:“孟嘗君客我.”9、師進,次於陘.10、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11、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12、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14、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於三子者之撰.15、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16、封書謝孟嘗君曰:“寡人不祥,被於宗廟之祟,沉於諂諛之臣,開罪於君17、世以鮑

5、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18、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五、簡答(每題3分,共9分)1、古漢語動量表示法有何特點?2、舉例說明古漢語判斷句有哪些活用形式?3、介詞“於”有哪些用法?六、指出下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象的詞,並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每題2分,共10分)1、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2、不如吾聞而藥之也。3、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4、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5、群臣後應者,臣請劍斬之。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並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共10分)1、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2、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3、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4、

6、紾兄之臂而奪之食,則得食。5、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八、解釋加點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每題2分,共10分)1、太后盛氣而揖之.2、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3、宣子未出山而復.4、天下之父歸之,其子焉往?5、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盡大事。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點,並翻譯(15分)陳 涉 之 初 起 王 楚 也 使 周 市 略 定 魏 地 北 至 狄 狄 城 守 田 儋 詳 為 縛 其 奴 從 少 年 之 廷 欲 謁 殺 奴 見 狄 令 因 擊 殺 令 而 召 豪 吏 子 弟 曰 諸 侯 皆 反 秦 自 立 齊 古 之 建 國 儋 田 氏 當 王 遂 自 立 為 齊 王 發 兵 以 擊 周

7、市 周 市 軍 還 去 田 儋 因 率 兵 東 略 定 齊 地.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每題1分)1、C 2、A 3、C 4、D 5、A 6、A 7、D 8、B 9、D 10、D二、填空(每空1分,有錯別字不得分)許慎、文字學、9353 2、張相、特殊語辭3、衣、。4、字形、手拾 5、 勉勵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1、轉注:建類一首(1分),同意相受。(1分)“受”寫作“授”不得分.2、偏義複詞:由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兩個詞構成(1分),只有一個詞起表義作用,另一個詞不表義,只是一種陪襯(1分),這種複合詞叫做偏義複詞。3、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主觀上認為(1分)賓語具有了該形容詞的性質或狀態(1分)。

8、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詞性、意義或用法(每題分,能准確解釋出詞語的意義即可)1、成熟 2、屢次 3、安撫 4、放松警惕 5、外交使節 6、咨詢,征求意見 7、勞苦 8、高舉;拜訪 9、臨時駐扎 10、向後退 11、足 12、犯錯誤 13、通“饋,贈送 14、站起來 15、走向,接近 16、遭受 17、胸襟寬大 18、言語真實;逃跑五、簡答(每題3分)1、(1)古漢語沒有動量詞,數詞直接用在動詞之前 。(2)數詞置於整個句子之後,在其他部分後加上代詞“者”。2、(1)表比喻 (2)表複雜內容 (3)表原因3、(1)引進處所,涉及對象 (2)引進比較對象 (3)引進施事者 (4)引進時間六、指出下

9、列句中有詞類活用現象的詞,並說明其活用情況和意義(每題2分,共10分)1、端:名詞用作動詞,穿上禮服;章甫:名詞用作動詞,戴上禮帽.2、藥: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作藥。3、亡: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滅亡。4、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產生。 5、劍:名詞作狀語,表示工具,用劍。七、指出下列句子的類型並分析其特點(每題2分,指明句式類型1分,分析特點1分)判斷句(1分),“此“作主語;“誰作謂語。(1分)被動句(1分),“見”表被動,“於”引出主動者。(1分)賓語前置句(1分),用“實”復指否定句中。(1分)雙賓語句(1分),“奪”帶雙賓語,“之”作間接賓語,“食”作直接賓語.(1分)賓語前置句(1分),

10、否定句中代詞賓語“之前置。(1分)八、解釋加點的虛詞的詞性、語法意義,能釋出的要釋出(每題2分)1、連詞,用在狀語和動詞之間。2、介詞,用在主謂之間,表示語意未完,讓讀者等待下文。3、副詞,用在動詞之前,表否定.4、疑問代詞,表處所“哪裏”.5、代詞,表說話人自稱“我。九、給下面的短文加標點,並翻譯。(15分,標點5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 也,地,狄,奴,廷,奴.令,令,曰:“立,齊,國儋,氏,王。王,市。去,地. 陳勝剛剛起義稱王楚地的時候,讓周市攻取平定魏地,向北到達狄地.狄城守官田儋假裝捆綁了他的僕從,帶領青年人到廷堂,想拜見令,殺死了僕從,得以拜見令,趁機殺死令,於是召見豪強子

11、弟,說:“諸侯都叛秦,自立為王.齊國,是古代建的國;儋是田姓,應當稱王。”於是自封為齊王,發兵攻打周市,周市軍隊返回了狄,田儋於是率領軍隊向東攻取平定齊地。古代漢語練習(2)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從_開始,把古韻分成十部,至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部。2、莊子注本到清代有_的莊子集解和_的莊子集釋。3、切韻是隋代 編寫的,分為 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北宋_ _編成廣韻。4、近體詩的對仗中,有兩種特殊的類型:_和_。5、三十六字母中的齒頭音是指_,舌上音是指_。6、七言律詩平起仄收式頸聯對句的平仄格式是_。7、作為格律要求,律詩中_、_兩聯必須對仗。二、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

12、,共25分)1、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2、有一母見信饑,飯信。3、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4、同我婦子,饁彼南畝。5、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6、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7、楚之有直躬,其父竊羊而謁之吏.8、春日載陽,有名倉庚。9、七月在野,八月在宇。10、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是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11、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12、八月斷壺,九月叔苴。13、登大墳以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14、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15、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唯陳言之務去。16、英俊鳥集,秦失其鹿.17、上常從容與信言諸將能不,各有差。18、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

13、侯。19、朋酒斯饗,曰殺羔羊。20、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21、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22、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三、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1、英雄無用武之地,故劉豫州遁逃至此。2、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陽陵。3、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義。4、一沐三握髪,一飯三吐哺。5、侶魚蝦而友麋鹿.四、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共6分)東 坡 母 成 國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輔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輔 初 娶 東 坡 女 兄(佗)復 與 兩

14、 錢 散 成 得 藥 去 五 六 歲 親 中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謂 成 曰 卿 今 強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無 急 去 藥 以 待 不 祥 成 與 之 後 十 八 歲 成 病 竟 發 無 藥 可 服 以 至 於 死五、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簡述詩經韻例的特色。2、介詞“以” 有哪幾種用法,各舉一例說明。3、古書注解的主要內容是什麽?4、近體詩有哪些特點?5、說出十三經注疏中為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和爾雅作注疏的作者。參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顧炎武,段玉裁,29 2、王先謙,郭慶藩 3、陸法言,206,陳彭年 4、流水對,借對 5、精清從心邪,知徹澄娘

15、6、仄仄平平平仄仄 7、頷聯,頸聯二、解釋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1、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 2、給飯吃 3、獲罪 4、送飯 5、用如名詞,硬度6、仰視的樣子 7、稟告 8、開始 9、屋簷下 10、遺憾 11、急忙 12、拾取13、水中高地 14、栽種;種植 15、務必 16、像鳥一樣;帝位 17曾經;不同18、聚合 19、兩杯 20、通“罹”,遭遇 21、無禮 22、懸賞征購三、指明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5分)代稱 2、委婉 3、用典 4、稽古 5、互文四、為古文加標點(每題3分,共6分)氏,姓。才,輔,第二;(1分)孺,第六,州;(1分)叔,第七。兄。散.藥,歲,者,(1分)曰:“

16、健,死,藥,祥?(1分)之。歲,發,服,死.(1分)五、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1)從韻在句中的位置看,句尾韻是最常見的形式。(1分) (2)從一章中韻數看,可以分為一韻到底和換韻兩類。(1分)(3)從韻腳相互距離看,有句句押韻、隔句押韻和交韻。(1分)2、(1)表示行為以某物為工具或憑藉,在意義上雖然可以譯成現代漢語的“用或“拿,但是它具有更純粹的介詞性質。(2分)(2)引進原因,在意義上略等於現代的“因為”,但是“以”字後面的話應該認為是介詞的賓語。(2分)3、(1)解釋詞義 (2)闡述語法 (3)說明修辭 (4)注明字音 (5)校勘文字 (6)串講文意 4、(1)講究平仄,一般只

17、押平聲韻。(1分)(2)用韻要求嚴格,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2分)說明:(2)中“用韻要求嚴格占1分,“一韻到底,不許臨韻通壓占1分。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1分);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1分);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1分);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爾雅:晉郭璞注,宋邢昺疏(1分)。古代漢語練習(3)一、選擇題(每題1分,共15分)1、康熙字典中錯誤的注音方式是 ( )A反切 B直音 C叶音 D讀若2、下列工具書按照注音字母順序排列的是( )A辭源 B辭海 C詞詮 D經傳釋詞3、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在古今詞義的演變中屬於詞義擴大的是( )

18、A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B夸父與日逐走. C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D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4、“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下列關於“園圃”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雙聲聯綿詞 B疊韻聯綿詞 C偏義複詞 D單純詞5、下列句中加點的詞使用了本義的是( )A君子引而不發。 B孟春之月,東風解凍。C五色令人目盲。 D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6、下列字中完全屬於會意字的一組是( )A校/信/原 B戒/及/炎 C友/武/叔 D上/過/本 7、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屬於形容詞使動用法的是( )A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B今先生儼然不遠千里而庭教之。C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 D強本而節用,則天不

19、能貧。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動句式的是( )A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B父母宗族,皆為戮沒。 C信而見疑,忠而被謗。 D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9、下列句中不是名詞作狀語的是( )A 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 B豕人立而啼。 C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 D其一犬坐於前。10、下列句中“莫”的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 )A 保民而王,莫之能禦也。 B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C 吾有老父,身死莫之養也. D君有疾病見於面,莫多飲酒。11、對“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的分析正確的是( )A正常語序 B“是”作賓語前置 C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 D代詞“是”複指前置賓語12、下列句子中名詞作狀語表示憑借的是(

20、 )A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太祖累書呼. C天下雲集而響應。 D其後秦稍蠶食魏。13、“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中的詞類活用類型是( )A名詞用如動詞 B使動用法 C意動用法 D名詞作狀語14、“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下列論述正確的是( )A“莫是“暮”的古字。 B“既”是副詞,既然。 C“冠”是個名詞。 D“風屬於名詞的使動用法。15、下列判斷句不屬於活用的是( )A 君者,舟也。 B良庖歲更刀,割也。 C 仲弓父,賤人也. D曹公,豺虎也。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1、古白話是指唐宋以來在 基礎上形成的。2、 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

21、年體歷史著作。3、 基本上奠定了現代詞典編纂的體例格局.4、清代以後,人們對於“六書”的名稱一般采用 的,而次序則采用 的.5、許慎為“假借”下的定義是 , .6、辟避、詒貽、憑凭、孰熟、錯措、諭喻、赴訃、縣懸、遊游、修脩中屬於古今字關係的是 ;屬於異體字關係的是 .7、“孟嘗君顧謂馮諼”中“顧”使用的是它的 義。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6分)1、反切2、偏義複詞3、動詞的使動用法四、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15分)1、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2、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3、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4、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5、射其左,越於車下。射其右

22、,斃於車中。6、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7、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8、孟嘗君問:“馮公有親乎?”對曰:“有老母。9、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1、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12、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13、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詞並說明活用的類型及活用後的意義(每題2分,共14分)1、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2、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3、於是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4、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5、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

23、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6、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 7、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賓語並說明前置的條件(每題2分,共14分)1、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2、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 3、王見之曰:“牛何之?”4、曾子曰:“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5、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6、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 7、余雖與晉出入,余唯利是視。七、簡答(每題3分,共12分)1、說出說文四大家的名字以及代表著作.2、舉例說明如何探求詞的本義。3、名詞作狀語可以表示哪些意義?4、句尾

24、語氣詞“也”、“矣”有什麼區別?八、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14分)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二月,鄭伯如晉,子產寓書於子西,以告宣子,曰:“子為晉國,四鄰諸侯不聞令德,而聞重幣,僑也惑之。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夫諸侯之賄聚於公室,則諸侯貳.若吾子賴之,則晉國貳。諸侯貳,則晉國壞;晉國貳,則子之家壞,何沒沒也?將焉用賄?夫令名,德之輿也;德,國家之基也.有基無壞,無亦是務乎!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題1分,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C;2、C;3、A;4、C;5、A;6、B;7、D;8、D;9、C;10、D;11、B;12、B;13、C;14、A;15、C;二、填空

25、題(每空1分)1、北方話;2、左傳;3、辭源;4、許慎;班固;5、本無其字;依聲託事;6、辟避、孰熟、錯措、赴訃、縣懸; 詒貽、憑凭、諭喻;7、本義三、名詞解釋(每題2分)1、反切;是用兩個字合注一個字的音,(1分)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1)2、偏義複詞;是用兩個單音的近義詞或反義詞組成,(1分)其中一個詞素的本來意義成為這個複音詞的意義,另一個詞素只是作為陪襯。(1分)3、名詞使動用法是使賓語代表的人或事物(1分)成為這個名詞代表的人或事物(1).四、解釋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意義准確即可)1、“寤”通“啎,逆,倒着; 2、疆界; 3、安撫; 4、多次、屢次;殺; 5、墜落;倒下

26、; 6、堵住;7、粗陋的食物; 8、父母雙親; 9、跌倒; 10、或者; 11、扛; 12、心裏難過、可憐; 13、通“饋,贈送;五、指出句中活用的詞並說明活用的類型及活用後的意義(每題2分)1、隧,名詞用為動詞,挖隧道;2、書法,名詞作狀語,根據記事的原則;3、虛,形容詞使動用法,使上位虛;4、見,動詞使動用法,使之拜見;5、少、輕,形容詞意動用法,以之為少、以之為輕;6、雲、響、景,名詞作狀語,像(烏雲、回聲、影子)一樣。7、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投降.六、指出下列句中前置的賓語並說明前置的條件1、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2、我,用“之”複指前置賓語;3、何,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4、江漢、

27、秋陽,作“以”的賓語,前置;5、陳言,用“之”複指前置賓語;6、之,否定句賓語前置;7、利,用代詞“是”複指前置賓語.七、簡答(每題3分,共12分)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桂馥說文解字義證;王筠說文句讀。2、先通過字形分析;再在文獻中找到證據(2分)。如“習,說文:“數飛也.禮記月令:“鷹乃學習。(1分)3、表示比喻;表示處所;表示工具或依據;表示對人的態度;4、“也表示判斷肯定語氣;“矣”是把事物發展的現階段作為新情況告訴別人;(2分)“也”是靜態的;“矣”是動態的;(1分) 八、將下列古文翻譯成現代漢語(14分)范宣子當權,諸侯向晉國進貢的負擔很重,鄭國人很擔心.二月,鄭

28、伯到晉國去,子產委托子西帶書信給范宣子。信中說:“你治理晉國,四方的諸侯沒有聽說你的美德,卻聽說進貢的負擔很重,我呢,對此事很不理解。我聽說掌管國家的人不是擔憂沒有財物,而是擔憂沒有好的名聲。諸侯的財物聚集到晉國,諸侯就會懷有二心。如果你依賴這些,那麼晉國其他貴族就會產生二心。諸侯懷有二心,那麼晉國就會受到損害;晉國受到損害,那麼你的家就受到損害,怎麼這樣糊塗呢?這樣還會在哪裏用到財物呢?好的名聲是載德的車子。德是國家之根基。有了根基而不損壞,難道不應該致力於此嗎?”古代漢語練習(4)一、填空(每空1分)1、十三經注疏 毛詩正義收錄了漢毛亨傳、_箋、唐陸德明_和_正義.2、史記三家注包括了南朝

29、宋裴骃的_、唐司馬貞的_和張守節的史記正義.3、李善文選注的主要特色是_。4、從_開始,把古韻分成十部,至_分成十七部,王力分成_部。5、上古時代的韻部是根據_的用韻和_的用韻歸納出來的。6、中古音以隋代 的 為代表。7、三十六字母中的齒頭音是指_。8、五言律詩平起仄收式頷聯對句的平仄格式是_。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8分)1、叶音 2、讀若、讀如 3、流水對 4、正義(古書注語)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共25分)1、神之聽之,介爾景福。(与答案不符合) 2、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4、同我婦子,饁彼南畝。5、女執懿筐,遵彼微行。6、八月斷壺

30、,九月叔苴。7、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8、曰黃昏以為期,羌中道而改路.9、僕終已不得舒憤懣以曉左右,則是長逝者魂魄私恨無窮。10、今以虧形為掃除之隸。11、主上為之食不甘味,聽朝不怡。12、其次剔毛髪,嬰金鐵受辱。13、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14、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15、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惟陳言之務去。16、言戰者多,被甲者少也. 17、諸將效首虜,休,畢賀。18、朋酒斯饗,曰殺羔羊。19、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20、果荼薪樗,食我農夫。21、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22、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23、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

31、能生得者購千金。 24、修身者,智之符也。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共6分)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2、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之陽陵。3、煙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4、臣聞洪水橫流,帝思俾義。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6、今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五、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共6分)1、東 坡 母 成 國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其 侄 之 才 字 正 輔 第 二 之 元 字 德 孺 第 六 即 楚 州 子 邵 字 懿 叔 第 七 正 輔 初 娶 東 坡 女 兄2、(佗)復 與 兩 錢 散 成 得 藥 去 五 六 歲 親 中

32、 人 有 病 如 成 者 謂 成 曰 卿 今 強 健 我 欲 死 何 忍 無 急 去 藥 以 待 不 祥 成 與 之 後 十 八 歲 成 病 竟 發 無 藥 可 服 以 至 於 死(与前面的试题重复)六、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連詞“而”有哪幾種用法,各舉一例說明。2、簡述詩經用韻的特點。3、古書注解的主要內容是什麽?4、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是什麽?5、說出十三經注疏中為周易、尚書、禮記、春秋左傳和爾雅作注疏的作者。(与前面的试题重复)七、讀下面一段論語注疏回答問題(共16分)(这里缺少原文内容)1、這種對論語的注解采用了什麽方式?(2分)為什麽?(2分)2、根據阮元校勘記,文中哪一字為

33、衍文?(2分)有何證據?(1分)3、“焉”字有幾種解釋?(2分)4、文中的“丘”都寫作“ ”是什麽修辭方式?(2分)5、翻譯文中畫线部分。(每個2分,共4分)參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1、鄭玄;(經典)釋文;孔穎達;2、史記集解;史記索隱;3、注明典故來源; 4、顧炎武;段玉裁;30(29);5、詩經;楚辭; 6、切韻;平水韻;7、精、清、從、心、邪;8、仄仄仄平平;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1、叶音:為了說明詩經押韻和諧,認為某字該改讀某音(1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1分)。2、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一般是用來注音的(1分),有時也可以說明假借字。3、流水對: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

34、立的(1分),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4、正義(古書注語):不僅解釋正文(1分),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1分)。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只要能准確表達意義即可得分)1、突過、投;2、仰視的樣子;3、通“饋,贈給;4、送飯;5、循、沿著;6、拾取;7、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8、楚辭中特有的語氣詞;9、遺憾;10、臺階;11、主持、處理;12、繞、套上;13、流傳;14、接近;15、致力於、從事於;16、披;17、獻;18、兩杯19、觸犯;20、破木;21、栽種;22、傲慢;23、懸賞征購;24、效驗;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錯答不得分)1、

35、代稱;2、委婉;3、互文;4、稽古(引用);5、誇飾;五、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1、氏,姓,才,輔,二;元,孺,六,邵,叔,七;兄。2、散.歲,者, 曰:“ 健,死,藥,祥?” 之。 歲, 發, 服,死。六、簡答(每題3分,共15分)1、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可以是順接,也可以是逆接,如“敏於事而慎於言”;連接主語和謂語,是一種逆接,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有時表示假設的意思,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連接狀語和動詞,如“太后盛氣而揖之”。2、引進時間、處所,如“王坐於堂上”;引進涉及的對象,如“季氏將有事於顓臾”;引進比較的對象,如“季氏富於周公

36、”;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3、解釋詞義;串講文意;分析句讀;提示語法;說明修辭表達方式;詮釋典故成語;校勘文字;4、古體詩句數不固定,近體詩句數固定,律詩八句,絕句四句;古體詩押韻不嚴格,近體詩押韻嚴格,一般押平聲韻,很少押仄聲韻;古體詩平仄不嚴格,近體詩的平仄嚴格;古體詩不講究對仗,近體詩講究對仗.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疏;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疏。七、下面一段論語注疏回答問題(共16分)1、集解(2分);因為書中把諸家的觀點匯集到一起,有時還提出自己的見解(2分);2、“輕”字是衍文;阮

37、元說:“石經初刻本無輕字,車馬衣裘見管子小匡後人因雍也篇衣輕裘誤加輕字。” (2分)(沒有說出證據得1分)標點可以有兩種: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1分)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1分)3、指示代詞,於是(1分);疑問代詞,安,哪裏(1分);4、委婉(2分);5、翻譯文中畫线部分。(每個2分,共4分)(1)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善行,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2分)(2)我還沒有見過看到自己的過錯就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呢;(2分)古代漢語練習(5)一、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即 本 鳥 通 見 上 耳 悲 涉 旌 既 本 魚 歌 江 下 耳 悲 陟 門 題

38、 旦 視 疆 寸 馬 棄 丹 糞 戶 牟 鬲 采 徒 廿 禾二、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並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 2、蔡潰,遂伐楚。3、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5、寒暑易節,始一反焉。6、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7、心憂炭賤願天寒.8、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9、之子于歸,宜其室家。10、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11、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並說明古今義的差異。1、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2、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3、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4、大王失職入

39、漢中,秦民無不恨者。5、冬日則飲湯,夏日則飲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8、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9、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10、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並指出其用法及意義.1、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2、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3、同志者,當不遠千里而至。 4、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6、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9、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10、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

40、沒,又郊敗之.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五、簡答。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2、寫出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六、標出下首律詩的平仄,並指出拗救.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歡笑情如舊,蕭疏髪已斑。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加“”者為入聲字)七、閱讀下段古文並回答問題.(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

41、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左傳僖公四年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2、本文中有幾處賓語前置的句式,請在原文中畫出。八、標點並翻譯下段古文.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專門)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呂氏

42、春秋疑似參考答案:一、本題每字0。5分。象形:鳥耳戶禾鬲魚馬戶 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門丹牟會意:即涉旦采見既陟棄糞采 形聲:通悲旌題視徒歌江疆徒二、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於本義或引申義1分。1、 防:堤壩,本義; 2、 潰:潰敗,引申義;3、 宿:經常,引申義; 4、 間:離間,引申義;5、 節:節氣、季節,引申義; 6、 發:出發,引申義.7、 賤:價格低、便宜,本義; 8、 隙:隔閡,引申義;9、 歸:女子出嫁,本義; 10、 過:過錯、過失,引申義;11、 節:關節,引申義.三、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之間的差異1分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範圍擴大;2、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幹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凶,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為貶義;3、睡:古義指打盹、今義指睡覺,詞義範圍擴大;4、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詞義程度由輕變重;5、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湯類的食品,詞義範圍轉移;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