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底板钢筋施工工艺
1.1 实施标准
1.1.1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中国建筑工程总企业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
1.2 施工工艺步骤和操作关键点
1.2.1 施工工艺步骤
插图 1.2.11施工工艺步骤图
1.2.2 施工操作关键点
序号
操作关键点
工艺图片
1
弹放钢筋位置线
2
放基础钢筋
3
绑扎钢筋
4
双层钢筋时安放支撑架
5
墙柱钢筋插筋
1、将基础垫层清扫洁净,用石笔和墨斗在上面弹放钢筋位置线。
2、按钢筋位置线布放基础钢筋。
3、绑扎钢筋,四面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需确保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钢筋网,则需交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相邻绑扎点钢丝扣成八字开,以免风片歪斜变形。
4、大底板采取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确保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下应垫在下层钢筋网上。
插图 1.2.21钢筋支撑(1)
插图 1.2.22钢筋支撑(2)
钢筋撑脚形式和尺寸图所表示。钢筋支撑(1)所表示类型撑脚每隔1m放置1个。其直径选择:当板厚h≤300mm时为8~10mm;当板厚h=300~500mm时为12~14mm。当板厚h>500mm时选择图钢筋支撑(2)所表示撑脚,钢筋直径为16~18mm。沿短向通长部署,间距以能确保钢筋位置为准。
5、钢筋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双钢筋网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6、独立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上面。
7、现浇柱和基础连用插筋,其箍筋应比柱箍筋小一个柱筋直径,方便连接。箍筋位置一定要绑扎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
8、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0mm。
9、钢筋连接:
1)钢筋连接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10倍;
2)若采取绑扎搭接接头,则接头相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接送连接区段长度为1.3倍搭接长度(LL);凡搭接接头中点在该区段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在同一区段内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25%;
3)当钢筋直才能d>16mm时,不宜采取绑扎接头;
4)纵向受力钢筋采取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连接区段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较大值)且大于50mm。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
(2)直接承受动力荷载基础中,不宜采取焊接接头;当采取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
10、基础钢筋若干要求:
1)当条形基础宽度B≥1600mm时,横向受力钢筋长度可减至0.9B,交错部署;
2)当单独基础边长B≥3000mm(除基础支承在桩上外时),受力钢筋长度可减至0.9B,交错部署。
11、基础浇筑完成后,把基础上预留墙柱插筋扶正理顺,确保插筋位置正确。
12、承台钢筋绑扎前,一定要确保桩基伸出钢筋到承台锚固长度。
1.3 常见质量问题和原因分析
序号
常见质量问题
案例图片
关键原因分析
1
钢筋绑扎间距不符合要求,绑扎丝不够
绑扎之前没有弹钢筋位置线,现场管控交底不到位,扎丝绑扎没有成梅花形布设,工人责任心不强
2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上下排钢筋间距不够,翻样和绑扎不够正确
3
钢筋接头位置和接头面积百分率不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现场翻样不够细致,工人绑扎随意,监督不到位使用部位不对
4
直螺纹接头露丝没拧紧或钢筋接头搭接不够
工人责任心不强,工长及质检检验不到位
1.4 推荐做法
钢筋套筒连接无漏丝 钢筋弹线绑扎
底板钢筋和桩节点 底板暗梁钢筋绑扎
1.5 施工企业标准
1.5.1 通常要求
1、当钢筋品种、等级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材料代用手续。
2、浇筑混凝土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含:
1)纵向受力钢筋规格、数量、位置等;
2)钢筋连接方法、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
3)箍筋、横向钢筋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
4)预埋件规格、数量、位置等;
5)避雷网线布设和焊接等。
1.5.2 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钢筋翻样及下料完成。
2、在垫层上弹出钢筋位置线。
3、做好具体技术交底
1.5.3 材料要求
1、工程所用钢筋种类、规格必需符合设计要求,并经检验合格。
2、钢筋半成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钢筋绑扎用钢丝(镀锌钢丝)可采取20~22号钢丝,其中22号钢丝只用于绑直径12mm以下钢筋。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下表。
插表 1.5.31钢筋绑扎钢丝长度参考表(mm)
钢筋直径(mm)
6~8
10~12
14~16
18~20
22
25
28
32
6~8
150
170
190
220
250
270
290
320
10~12
190
220
250
270
290
310
340
14~16
250
270
290
310
330
360
18~20
290
310
330
350
380
22
330
350
370
400
1.5.4 关键机具
钢筋钩子、钢筋运输车、石笔、墨斗、尺子等。
1.5.5 作业条件
1、基础垫层完成,并符合设计要求。垫层上钢筋位置线已弹好。
2、检验钢筋出厂合格证,按要求进行复试,并经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钢筋无老锈及污染,成型钢筋经现场检验合格。
3、钢筋应按现场擅长平面部署图中指定位置堆放,钢筋外表面如有铁锈时,应在绑扎前清除洁净,锈蚀严重钢筋不得使用。
4、绑扎钢筋地点已清理洁净。
1.5.6 质量标准
1、主控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时,受力钢筋品种、等级、规格和数量必需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全数检验。
检验方法:观察、钢尺检验。
2、通常项目
基础钢筋绑扎许可偏差应符合表10.7.2要求。
检验数量:在同一检验批内,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量10%,且不少于3件,筏板基础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验面,抽查10%,且不少于3面。
插表 1.5.61构件绑扎许可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 目
许可偏差(mm)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
钢尺检验
网眼尺寸
±20
钢尺量连续3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长
±10
钢尺检验
宽、高
±5
钢尺检验
受力钢筋
间距
±10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
保护层厚度
±10
钢尺检验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20
钢尺量连续3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
钢尺检验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
钢尺检验
预埋件
水平高差
+3,-0
钢尺和塞尺检验
绑所缺扣、松扣数量
不超出扣数10%且不应集中
观察和手扳检验
弯钩和绑扎接头
弯钩朝向应正确。任一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要求值,且不应大于要求值5%
观察和尺量检验
箍 筋
数量符合设计要求,弯钩角度和平直长度符合图纸要求
1.5.7 质量统计
本工艺标准应含有下列质量统计:
1、钢筋出厂质量证实书或试验汇报单;
2、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汇报;
3、进口钢筋应有化学成份检验汇报和可焊性试验汇报。国产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应有化学成份检验汇报;
4、钢筋焊接试验汇报;
5、焊条、焊剂合格证、焊工操作证;
6、隐蔽验收统计;
7、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