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补充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70059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补充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补充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是( C ). A、银行存款 B、应收账款 C、交易性金融资产 D、持有至到期投资 2、以下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的是(金额均为公允价值)( C ). A、以应收账款280万元交换存货300万元 B、以固定资产400万元交换长期股权投资300万元 C、以库存商品500万元交换在建工程450万元 D、以交易性金融资产300万元交换持有至到期投资300万元 3、企业之间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如涉及到货币性资产,在确认补价比例时应( A )。 A、小于25% B、小于或等于25% C、可以等于或大于25% D、视交换非货币性资产的具体情况而确定 4、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对于换出的资产属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确认的交换损益在会计处理时( C )。 A、反映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 B、应列项于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C、应列项于投资收益 D、应列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对于换出的资产属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的交换损益在会计处理时( B ). A、反映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差额 B、应列项于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C、应列项于投资收益 D、应列项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2012年2月,甲公司以其持有的5000股丙公司股票交换乙公司生产用设备.甲公司所持有股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为23万元,其中成本为18万元,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5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8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1.25万元。乙公司用于交换的设备账面余额为20万元,累计折旧3万元,未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双方交换后资产的用途不作改变.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交换,甲公司换入的设备假设不需安装)。 要求(1)甲公司换入设备的入账价值是( C )万元。 A、20 B、24.25 C、25 D、29.25 要求(2)乙公司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是( C )万元。 A、25 B、26.75 C、28 D、29。25 要求(3)甲公司换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的损益应计入( A ) A、投资收益 B、营业外收入 C、主营业务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 要求(4)乙公司换出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是( B )万元。 A、5 B、8 C、9。25 D、12.25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范的有(金额均为公允价值)( AC )。 A、以无形资产300万元交换固定资产(不动产)250万元 B、以固定资产(生产用设备)400万元交换长期股权投资350万元 C、以库存商品500万元交换在建工程450万元 D、以原材料75万元交换库存商品100万元 2、在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对于换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确认的损益金额在利润表中体现的项目有( ABC )。 A、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 B、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C、投资收益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若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应同时具备的条件有( AB )。 A、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B、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C、该项交换一定会涉及补价 D、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4、若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于具有商业实质的理解,正确的有( AB )。 A、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在未来现金流量(时间、风险、金额)具有显著不同,则具有商业实质 B、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之间在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差额与交换资产公允价值的比重是重大的,则具有商业实质 C、交换资产之间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不等,必须涉及补价才具有商业实质 D、关联方之间的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一定不具有商业实质 5、下列涉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表述中,符合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基础正确的有( ABC )。 A、该项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 B、不确认换出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损益 C、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D、该项交换不会涉及到补价 三、判断题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进行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这是企业取得(或减少)非货币性资产的一种互惠行为。在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中不会涉及到货币性资产,若涉及到货币性资产一定不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范围.( 错 ) 2、若企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进行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必须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错 ) 3、若企业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基础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可能涉及到补价,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交换资产之间的账面价值不等,但不会确认交换损益。( 对 ) 4、若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之间进行应税存货之间的交换,且公允价值(计税价格)相等,涉及换出方增值税的销项税额及换入方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均不会影响换入存货资产的入账价值。( 对 )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下,换出资产的损益一定会体现在利润表的列项中。( 对 ) 6、是否确认换出资产的损益与企业采用的计量基础(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有关,但与企业是否支付补价或收到补价无关.( 对 ) 四、计算题 题略。主要在业务题中掌握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下换出非货币性资产损益的确定. 五、业务题 1、根据单选题6,编制交换双方相关的会计分录。 附原题:2012年2月,甲公司以其持有的5000股丙公司股票交换乙公司生产用设备。甲公司所持有股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为23万元,其中成本为18万元,累计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5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8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1。25万元。乙公司用于交换的设备账面余额为20万元,累计折旧3万元,未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25万元。双方交换后资产的用途不作改变。双方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符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交换,甲公司换入的设备假设不需安装)。 确定补价比例=(1。25÷29。25)×100%=4.27%﹤25%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28+相关税费0-可以抵扣的增值税4.25+支付的补价1。25=25(万元) 确定换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8-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18+5)=5(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2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2 5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80 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000 投资收益 50 000=280 000-230 000 银行存款 12 5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0 000 贷:投资收益 50 000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25+增值税的销项税额4。25-收到的补价1。25=28(万元) 确定换出固定资产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5-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0-3)=8(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0 000 累计折旧 30 000 贷:固定资产 200 0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280 000 银行存款 12 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7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2 500=250 000×17% 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利得 80 000 2、假设甲企业与乙企业均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现甲企业与乙企业因各自需要,进行一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假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有关资料经整理列表如下: 甲企业换出资产 乙企业换出资产 账面余额 库存商品300万元 原材料280万元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万元 10万元 账面价值 280万元 270万元 公允价值(计税价格) 300万元 280万元 换入资产支付运费 2万元 4万元 提示:补价 收到补价23。4万元 支付补价23、4万元 换入资产支付的运费假设不考虑增值税,也不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交换完成.根据资料, 分别编制甲、乙两企业相关的会计分录。 确定补价比例=(23.4÷351)×100%=6.67%﹤25% 甲企业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 =换出库存商品的公允价值300+相关税费51+2-可以抵扣的增值税47.6-收到的补价23。4=282(万元) 确定换出库存商品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300-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80=20(万元) 借:原材料 2 8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476 000 银行存款 214 000=234 000-20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 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2 8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200 000 贷:库存商品 3 000 000 乙企业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 =换出原材料的公允价值280+相关税费47.6+4-可以抵扣的增值税51+支付的补价23。4 =304(万元) 确定换出原材料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80-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70=10(万元) 借:库存商品 3 04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0 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 8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76 000 银行存款 274 000=234 000+40 000 借:其他业务成本 2 7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00 000 贷:原材料 2 800 000 3、假设题2中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则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基础.分别编制甲、乙两企业相关的会计分录。(提示:按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补价,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确认补价比例=(10÷280)×100%=3。57%﹤25% 甲企业的会计处理: 换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换出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280+2-收到的补价10 =272(万元) 不确认交换损益 借:原材料 2 720 000=280 000+20 000-1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200 000 银行存款 80 000=100 000-20 000(收到的补价-支付的运费) 贷:库存商品 3 000 000 乙企业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 =换出原材料的账面价值270+相关税费4+支付的补价10=284(万元) 借:库存商品 2 840 000= 2 700 000+40 000+100 000 存货跌价准备 100 000 贷:原材料 2 800 000 银行存款 140 000=100 000+40 000 4、A公司与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现两公司因各自需要,进行一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假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有关资料经整理列表如下: A公司换出生产用设备 B公司换出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余额 200万元 240万元 累计折旧 20万元 减值准备 10万元 20万元 账面价值 170万元 220万元 公允价值 180万元 240万元 支付清理费用 2万元 提示:补价 支付补价29。4万元 收到补价29。4万元 A公司与B公司换入资产后的原用途不变,且B公司换入资产涉及的增值税能够抵扣。上述交换完成。根据资料,分别编制A、B两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确定补价支付比例=(29。4÷240)×100%=12.25%﹤25% A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180+相关税费30。6+2+支付的补价29.4=242(万元) 确定换出固定资产的交换损益=180-170=1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700 000 累计折旧 2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0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420 000=1 800 000+306 000+20 000+294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700 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100 000=1 800 000-1 7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6 000=1 800 000×17% 银行存款 314 000=20 000+294 000 B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240+相关税费0-可以抵扣的增值税30。6-收到的补价29.4=(万元) 确定换出长期股权投资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240-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20=20(万元) 借:固定资产 1 800 000=2 400 000-306 000-29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6 00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000 银行存款 294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 400 000 投资收益 200 000=2 400 000-2 200 000 5、假设题4中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基础。分别编制A、B两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提示:按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补价,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确定补价比例=(50÷220)×100%=22。72%﹤25% A公司的会计处理: 换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70+相关税费+2+支付的补价50=222(万元) 不确认交换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700 000 累计折旧 200 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100 0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 2 220 000=1 700 000+20 000+5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700 000 银行存款 520 000(支付补价+支付的清理费用) =2 200 000-1 700 000+20 000 B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220+相关税费0-收到的补价50=170(万元) 不确认交换损益。 借:固定资产 1 700 000 银行存款 500 000(收到的补价)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200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 400 000 6、A公司与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现两公司因各自需要,进行一项非货币性资产的交换,假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有关资料经整理列表如下: A公司换出生产用设备 B公司换出无形资产 账面余额 800万元 1000万元 累计折旧(摊销) 100万元 200万元 账面价值 700万元 800万元 公允价值 900万元 1000万元 提示:补价 收到补价53万元 支付补价53万元 假设不考虑B公司换出无形资产的营业税,交换后资产的原用途不变,交换完成.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编制A、B两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 确认补价比例=(53÷1053)×100%=5.03%﹤25% A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900+相关税费153-收到的补价53=1000(万元) 确定换出固定资产的交换损益 =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900-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700=2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000 累计折旧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8 000 000 借:无形资产 10 000 000 =9 000 000+1 530 000-530 000 银行存款 530 000(收到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 530 000=9 000 000×17%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 000 000 B公司的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相关税费0-可以抵扣的增值税153+支付的补价53 =900(万元) 确定换出无形资产的交换损益 =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00=200(万元) 借:固定资产 9 000 000=10 000 000-1 530 000+53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530 000 累计摊销 2 000 000 贷:无形资产 10 000 000 银行存款 530 000(支付补价)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2 000 000=10 000 000-8 000 000 7、假设题6中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采用按账面价值计量基础,分别编制A、B两公司相关的会计分录(提示:按交换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补价,假设不考虑增值税) 确认补价比例=(100÷800)×100%=12.5%﹤25% A公司会计处理: 换入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00+相关税费0+支付的补价100=800(万元) 不确认交换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000 累计折旧 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8 000 000 借:无形资产 8 000 000=7 000 000+1 0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7 000 000 银行存款(支付补价) 1 000 000=8 000 000-7 000 000 B公司会计处理: 确定换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800+相关税费0-收到的补价100=700(万元) 不确认交换损益。 借:固定资产 7 000 000=8 000 000-1 000 000 累计摊销 2 000 000 银行存款(收到补价) 1 000 000 贷:无形资产 10 000 00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