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考试题周周练——古诗词赏析·第十三周
一、闻洮西捷报①·苏轼
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⑤此处指边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综合全诗,诗人主要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什么样的形象?谈谈你的理解。
2.钱起在《暮春归故山草堂》中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3.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刻画了“幽竹”怎样的形象?幽竹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诗歌前两句中“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词语渲染出暮春时间冷寂的氛围。(写出两个即可)
5.诗歌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思想感情?
6.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现出怎样的环境特点?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西江月·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四、樵夫词·【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拾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 。
2.请欣赏“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
五、纳凉·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前两句中,“ ”字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 ”的心境。
2.“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六、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注 ①雨脚:即雨线之意。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了刚出郊时太阳未出、江城隐于雾中的情景。
B.颔联描写了天气晴朗、云雾完全消散的景象。
C.颈联捕绘了一幅黄鹂轻语、紫燕翻飞的生机盎然的图景
D.全诗描写了作者郊游时的所见所闻。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C.全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七、秋霁·崔道融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1.这首诗题为“秋霁”,诗中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霁”字的?
2.赏析最后一句“时有惊鱼掷浪声”的妙处。
八、湘南即事·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 。(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九、迎燕·【宋】葛天民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
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注释:咫尺:距离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暂。咫,古人称八寸为咫。
1.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能让人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乌衣巷》中的两句诗:“ ,飞入寻常百姓家。”
2.颔联“为迎新燕入, 不下旧帘遮”中的“旧帘”一词有何妙处?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翅湿沾微雨, 泥香带落花”的画面。
十、望夫石·王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
望夫石①·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 ”一句意思相近。
(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
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
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
十一、恨别①·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②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③。
【注】①这是杜甫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诗。②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③760年,校检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请联系写作背景,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联系诗中“四千里”“五六年”,品味“兵戈阻绝老江边”中的“老”字的表达效果。
十二、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
1.这首诗前两句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流露出了 之情。
2.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最后一句的妙处。
十三、雨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这首小诗的一二句描写了哪两种景致?
2.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该字的表达效果。
十四、送魏二·王昌龄
醉别江楼桔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这首诗是作者贬为龙标尉时所作。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醉别”叙事,“江楼”点出地点,“桔柚香”写景并点明时令,描绘了送别的环境,含蓄地写出了与友人分别的心情。
B.潇潇的“江风”,凄迷的“雨”,冰凉的“船”,这些意象是暖色调的,烘托出朋友相送,内心那无尽的温暖和惬意。
C.第三、四句想象友人和自己分别后的情景。一个“遥”字,既写出与友人相隔的距离之远,又暗示分别后相见之难,依依惜别之情传达得委婉动人。
D.古歌谣有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诗句“愁听清猿梦里长”以凄清的环境烘托愁苦心情,这两句在表达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该诗前两句写实,后两句从“忆”和“梦里”这些词可以看出是诗人的想象,这样虚实相间,寓情于景,巧妙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请结合诗句,说说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中考试题周周练——古诗词赏析·第十四周
十五、淮上与友人别·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这首诗歌的第一句交代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
B.那依依袅袅的柳丝,蒙蒙渺渺的杨花唤起了诗人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
C.“愁杀”二字,将友人间依依惜别的思绪刻画到了极致。
D.从“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晚亭”有何作用?
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宋)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注释】毛滂:浙江衢州人。这首词是毛滂辞别病中妻子,赴任途中所作。
1.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有“我寄愁心与明月”,如果用此句替代这首词中的“断魂分付潮回去”,是否合适?请根据词的内容做出分析。
附李白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东坡·(宋)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特点。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十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田 舍①·(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①田舍:农家。 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 ”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春思·(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注释】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百舌儿:鸟 名;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二十、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社日·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
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光好·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词的下片后两句描绘了早春园林夕照 的美景。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景状物色彩鲜明,花团锦簇,柳丝夕阳,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画卷。
B.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C.“花偎雪坞浓香”与“笋迸苔钱嫩绿”对仗,景致互相映衬,香色尽现。
D.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 达了对春天 的赞美之情。
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遣兴·(清)袁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
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1.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
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晴江秋望·(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
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月螺川①早发 【明】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长江流远梦,短棹②拔残星。
露湿鸥白衣,天光雁字青。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③。
【注】①螺川:螺山,委婉如螺,在江西境内,南临赣江,风景秀丽。②棹(zhào):船桨。③孤亭:这里指螺江。
诗人:王猷定(yóu)(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散文大家,诗人。他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辈科名显达,但他并不追逐功名利禄。
1.诗中哪些自然景物表现了“螺江早发”的“早”?答:
2.“景中有情”是这首诗的艺术特点,请结合诗句作赏析。
答:
二十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一)即事① 宋·徐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做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 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
二十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成都曲·【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1.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2.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二十八、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题齐安城楼·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二十九、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江夏送倩公归汉东·李白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①辉。宁知②丧乱③后,更有一珠归。
【注释】①明月:传说中的“随侯明珠”,与“和氏璧”齐名。②宁知:谁也没有想到。③丧乱:安史之乱。
1.简要赏析“更有一珠归” 中“珠”字的妙处。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中考试题周周练——名著阅读·第十五周
1.下文学名著列对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刘四爷是个土混混出身的车厂老板,极端的自私自利;虎妞性格泼辣,敢爱敢恨。
B.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有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遭遇,这养成了她自尊、坚强、独立的个性。
C.保尔在一次激战中头部受重伤。在养病期间,他认识了冬妮娅,后来冬妮娅成了他的妻子。
D.《伊索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北风和太阳》告诉人们,想让他人改变主意,劝说比强迫更有效。
2.《两游记》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他听说只要吃唐僧一块肉,就会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号山是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于是他变成一个被人用麻绳捆住手脚高吊在松树梢头的七岁顽童,骗取唐僧解救,趁机擒拿唐僧。于是发生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
请概括故事中红孩儿的性格特征。
3.《西游记》和《水浒传》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从下列四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其内容。(80字左右)
①吃人参果 ②收服红孩儿 ③杨志卖刀 ④武松醉打蒋门神
4.(1)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 )。
A.小茨冈 B.阿廖沙 C.格里戈里
(2)下列情节与林冲上梁山有关的是( )。
A.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B.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拼命三郎火烧祝家庄
(3)《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
A.森林打猎 B.章鱼来袭 C.安葬船员
(4)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运用荒诞手法想象了一个人兽颠倒的国度,讽刺了人性的丑陋与人类社会的弊端,这个国度叫( )。
A.小人国 B.大人国 C.慧骃国
5.(1)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是( )。
A.《西游记》里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B.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北宋时期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其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如林冲、鲁达、李逵、宋江等,小说通过叙写他们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朝花夕拾》中的《无常》既讽刺了庸医,也批评了封建主义的孝道,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道主义观念。
D.《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骆驼羡慕牛有一对非常厉害的角,于是向宙斯请求赐予,宙斯非常生气,认为骆驼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好处还不知满足,就把它的耳朵变小了——这个寓言说明贪得无厌的人最后往往会失去更多。
6.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同学们爱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因为这部名著被誉为“ ”,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 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也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
上述文字节选自 国的文学名著《 》,作者是 。作品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8.从这一天起,保尔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丁创作的艰辛:有时候那些鲜明生动、难忘的景象蒲晰地重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但他无法用笔墨表达,写出来的字句显得那样苍白无力,缺少生气和激情。
(1)这是一段关于保尔在 的情况下进行文学创作的描写,也是作者 (人名)真实生活的写照。
(2)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是以作家自身经历为原型进行创作的,例如高尔基的 (作品)。
9.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题后的问题。
【甲】杨志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钱钞,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乙】“……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曾给予我一点美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用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用血肉之躯跟你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1)【甲】段文字选自名著《 》,所属情节是
(2)【乙】段文字中的“我”是 (人名),原著中“我”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10. ①《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中的“尸魔”就是“白骨夫人”,她是如何“三戏唐三藏”的?
②《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小人国的皇帝邀请格列佛观看宫廷表演前,小人国人民已经不再觉得格列佛对他们会有危险了,有时会在格列佛的身体上玩耍。他们是怎么玩耍的?
11.下列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 在《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 “火攻”的精彩战役,如“火烧赤壁”就是其中的经典,除此之外,你还记得哪些?请写出其中一例,简述主要情节(80字左右)。
② 格列佛在大人国都经历了哪些惊险的事情。请举出两例。
12.(1)小说《格列佛游记》好几次提到中国,请简要列举相关内容。
(2)《五猖会》是鲁迅先生《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13.⑴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① ② ③
捕鸟 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活无常
选择 和 ,篇名分别是《 》和《 》。
⑵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1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C.《鲁滨逊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D.《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
15.“以诗解文”是古典章回小说的一大特点。请你根据下面这首诗补全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2分)
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答: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16.在我国古典名著中,作家塑造了众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请根据右侧插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人物形象是 。
(2)选出符合人物特点的项:( )。
①多愁善感 ②精明能干 ③才华横溢 ④体弱多病
⑤狠毒泼辣 ⑥孤芳自赏 ⑦世故圆滑
17.请说出下面选段出自哪部名著。
(1)每当有重要官职空缺,不论是原官员过世还是失宠撤职(这是常有的事),就会有五六位候补人员呈请皇帝准许他们给皇帝陛下及朝廷百官表演一次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跌下来,谁就接任这个职位。重臣们也常常奉命表演这一技艺,使皇帝相信他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领。作品:《 》
(2)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作品:《 》
(3)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作品:《 》
(4)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作品:《 》
1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鲁提辖假意道:“你这用作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倾,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选:“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1)鲁达为什么“大踏步去了”?从以上言行中,你读出了鲁达怎样的性格?
(2)请再写一个与鲁达相关的经典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从下面两道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字数在100字左右。
(1)请简述“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情节。
答:
(2)请简述鲁滨孙收伏野人星期五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答:
20.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