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COMEDYWORLD电 影 时 空一、跨文化传播与国产主旋律电影1959年,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中首次提出“跨文化传播”一词,是指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活动,也涉及各种文化要素在全球社会中的迁移、扩散的过程,以及对不同群体、文化、国家乃至人类共同体的影响。在人际交往互动频繁的现代,国际传播交流也日益增多,要想研究基于文化系统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与影响,以及由跨越文化的传播过程所决定的文化融合、发展与变迁,可以通过声画背景音等最大程度减少文化折扣现象的影视剧便可作为最佳研究对象。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载体,我国
2、的电影业态正在不断优化,近年来主旋律电影更是佳作频出,通过对平凡人物的描写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我和我的”系列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献礼片,充分利用当下时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配合当下独有的文化生产和创作形式,在20分钟左右的时长内,省去电影惯常采用的“开端高潮结尾”三段式结构,直接进入主题,从小人物的视角和故事向大众展现最朴实简单的爱国爱家情怀,激发观众内心最朴素的爱国热情。并利用简洁易懂的文化符号营造传播氛围,最大程度减少文化折扣现象的产生,让国外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高语境层次下的中国符号和中国文化。从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家乡到我和我的父辈,电影都用了例如香港回归、原子弹爆炸、奥运
3、会夺冠等能使大众产生普遍共鸣的事件。以小人物的视角来展现国家在当时的大背景下真实发生的大事。在我国电影市场面对疫情逐渐萎缩的状态下,国产主旋律电影却向着以类型多样化、内容丰富化、表现手法创新化为主的发展方向前进着,满足大众家国情怀的心理契合点,通过最能引发共鸣的小人物故事对外宣传中国主流价值观,展现中国的国家形象。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当下国产主旋律电影在传播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国产电影产业从业者仍然需要探寻内容传递和民族文化传达的新方式,拓展传播渠道,以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民族品牌。二、主旋律电影文化符号与国家形象构建符号学观点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语言交往都离不开符号,而人的
4、意识过程就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再生的操作过程。符号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媒介,符号作为信息载体是实现信息存贮和记忆的工具,符号又是表达符号学视域下主旋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构建以“我和我的”系列为例文/李欣(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摘要: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下的新兴传播方式,其承担着许多形象宣传功能,在无法突破语言文字屏障造成的文化折扣等问题的情况下如何畅通地进行跨文化传播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从构建符号的角度出发,以国产献礼片“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为例,探索国产主旋律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关键词:主旋律电影;跨文化传播;符号53C
5、OMEDYWORLD电 影 时 空思想情感的物质手段,只有依靠符号的作用人类才能实现知识的传递和相互的交往;人类的意识领域就是一个符号的世界。中华文化作为高语境文化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文化折扣现象,而符号恰好可以作为一个媒介,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在展现画面声效的同时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丰富的中华文化以及人文景观,推进中华文化的输出和传播。(一)具有符号意义的事件点利用具有符号意义的事件是“我和我的”系列电影的核心内容模式。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为例,电影选用了建国大典、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女排五连冠以及奥运夺冠、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神舟十六号返回舱着陆和2
6、015年反法西斯胜利阅兵等具有情感共通性的事件,通过历史故事的改编唤起国人的集体记忆,反映家国情怀。影片通过一个个发生在过去的历史故事,使观众从观看者变身成为亲历者,感受真实发生在历史中的一个个大事件,以一个个单独的记忆唤醒国人集体的历史记忆。例如 我和我的祖国 中的第三个单元影片 夺冠讲述的是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决赛时上海弄堂里的小人物们聚在一起看比赛的场景。其中代表性的符号便是“女排”。“女排五连冠”是所有80、90后孩子从小就听家里长辈讲起的故事。从东东这个小人物出发,展现了属于中国20世纪独有的村口文化,和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
7、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而第四个单元故事 回归,讲述的就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期发生在香港的故事。“一秒都不能错”是贯穿整个单元影片的重心论点。“表”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从一位从大陆去香港的修表师傅这一位小人物出发,展现了香港同胞渴望回归祖国大陆的迫切心情。(二)利用符号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意境、留白,这和平铺直叙直抒胸臆的西方文化有很大的不同。以“我和我的”系列的第二部我和我的家乡为例,电影选用了想开滴滴的保安张北京、在贵州山区搞设计发明的黄大宝、92年的乡村老师老范、在沙地种苹果的乔树林和回到农村当干部的马亮为代表人物。从小人
8、物出发,在讲述属于中国小人物故事的同时将中国的绿水青山拍出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拍出来,以小见大,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的故事唤醒观众内心的家国情怀,也向国外输出属于中华文化的含蓄美。例如我和我的家乡中的一个单元故事最后一课,故事通过“还原一节课”展开,展现了我国江浙地区的山水美景,影片中最具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的是两个长镜头,第一个是装修房子,从摇臂到手持摄影,镜头跟着人走,跟着人物的变换拍摄重点,形成一段时间的信息呈现。第二个长镜头是老范跟着记忆重走当年的那条路,通过平行剪辑,过去的画面和现代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理冲击。平行剪辑可以营造出一种时空的错乱感,老教师老范发现他所
9、处的时间是虚幻的,老师对学生的爱,学生对老师的爱却渐渐明朗。这是中国传统师生观的体现。中国自古便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春秋时期,孔丘同他的弟子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楷模。他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对他尊重景仰,亲密无间。战国时期,荀况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比喻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过老师。唐代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用符号塑造中式美学的意境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这一艺术辩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
10、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在二者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从20世纪70年代电影进入数字时代开始,还原度更高的色彩让中华传统文化的意境美得到了更好地表达。“我和我的”系列电影借助现代媒介的数字技术将中华文化的意境美进行展现,弘扬中华水墨和书画的魅力。“我和我的”系列作为拼盘式的电影,自然而然带有了所有创作者的独特审美。例如最后一课 中展现的江浙地区独特的“动荡微波迎晓日,巍峨高阁沐斜晖”;白昼流星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同导演的风格融合,营造了独属于中国的中式美学。我和我的家乡片段神笔马亮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美术专业的马亮在墙上和麦田里的绘画色彩
11、丰富,以高饱和度的色彩和明亮的光线设计营造了影片的欢乐氛围,配合剧情营造出了简洁明快的观影感受。我和我的父辈 片段 鸭先知 中,镜头着墨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上海街头,画面采用了低饱和度的颜色打造复古感,让即使不了解那段历史的观众也可以明确感受到时间的变换。声画同步同样是电影独有的艺术特色。我和我的祖国中,同名的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贯穿全片,配合影片开始时的国旗,呼应影片主题的同时让观众不由得心潮澎湃。同样,在影片中间部分,各种音乐配合画面的呈现既塑造了人物形象也将观众带入剧情发生的时代。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萨姆 梅尔说:“世界各地的文化在每个社会都有不同种54COMEDYWOR
12、LD电 影 时 空类的音乐,不过这意味着当你放眼全局时会发现,社会的音乐行为十分相似。”即使传者和受传者之间语言不通无法准确理解歌词,旋律依然可以通过快慢板和曲调来传达情感。三、符号与主旋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措施由于语言、意识形态、生活习惯甚至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理解偏差,形成“文化折扣”。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影视剧往往是重要的传播方式。1935年我国电影 渔光曲 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以菊豆 霸王别姬为代表的中国电影也曾多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在跨文化传播中,主旋律电影应通过画面塑造文化符号从而助力核心内容的传递,既满足国内观众对家国情怀的契合也满足国外
13、受众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阅读中国故事,从而最大程度上打破话语体系屏障。同时通过新媒体渠道进行多平台传播,打造更易理解的中华民族代表符号。(一)代表性符号助力主旋律电影核心内容传递列宁曾说“在所有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革命与宣传的武器。”十月革命后的1925年,苏联电影大师艾森斯坦拍出了划时代的主旋律电影战舰波将金号,并采用蒙太奇手法打造了一个经典符号片段“敖德萨阶梯大屠杀”,以此展现沙皇军队对民众的残酷镇压。近年来我国的主旋律电影中也越来越多地强调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由于东西方处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过于直白地强化
14、中国人民的家国观念反而可能会造成海外受众的反感。这时适当引入弱传播理论,以弱者的姿态进行传播活动反而可以提升传播效果。根据“拟态环境”理论,国外受众往往是通过当地大众媒体所营造出的“蛋壳”来了解中华文化,构想他们眼中的“中国”。所以类似“我和我的”系列这类轻松欢快,快节奏、娱乐化的呈现方式,将政治传播隐藏在喜剧电影之后,在内容上用符号表达中国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用符号打造欢乐氛围,通过符号来推动内容传播,塑造出轻松欢快、蒸蒸日上、充满包容性的中国形象。(二)用符号打破话语体系屏障,讲好中国故事随着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新兴文化的冲击,面对这种现象,主旋律电影更应该主动承
15、担起文化保护的责任,运用为大众所熟知的符号,引发受众的共鸣从而引导受众主动积极地参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我国亟需在国际文明新秩序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注重家国大背景的塑造。电影作为视听结合的第八大艺术形式,相较于绘画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在跨文化传播中能够更容易实现减少“文化折扣”的目的,塑造新形象,提升海外传播的话语权,增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三)借助新媒体渠道,打造全新传播路径美国文化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罗森布尔提出“作为仪式现象的传播”这一观点,罗森布尔认为,大众需要仪式化的传播活动,例如“媒介事件”等。通过在不同媒体间线上线下的双渠道传播甚至是受众在
16、B 站、抖音等新媒体上的二次创作,这种充满社交性和强互动性的传播路径,会引发全民参与的强宣传效果。让受众在自己主导的传播路径中进行自发传播,提升了大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也刺激了受众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自发地、主动地了解,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 IP 符号,打造独特的中华文化形象代表,打造新型的中式美学。结语综上所述,主旋律电影作为当下的新兴传播方式,和喜剧电影、剧情片相比承担了更多的国家形象宣传功能。在无法突破语言文字屏障造成的文化折扣等问题的情况下,如何将主旋律电影精品化创作、在保证大国风采的情况下畅通地进行跨文化传播仍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在创作内容和展现形式角度,创作者应当创
17、造出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融合民族特色的同时通过典型故事展现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情怀。其次,应当适当淡化政治宣传的色彩,用轻松欢快的氛围塑造中国形象,利用传播仪式引导海外受众主动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扩大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软实力输出的体现,如何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是通过主旋律电影开展跨文化传播的重心所在。参考文献1 向艳丽,葛梦菲.跨文化传播视域下主旋律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以 我和我的祖国为例 J.电影评介,2022(06):55-58.2 曹旭婷,李艳.象外之象,境外之境:我和我的祖国的美术意境体悟 J.电影评介,2021(Z1):192-195.3 邵培仁,潘祥辉.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65-73.4 魏玉红,曲英楠.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策略研究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