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 年 3 月Vol.26No.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第 26 卷 第 2 期Mar.2024DOI:10.11885/j.issn.1674-5094.2023.12.14.01文章编号:1674-5094(2024)02-0054-07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秦承明1,2*1.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摘要:中华民族现
2、代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要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需要大历史观的视野: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逻辑,从古今延续中西对比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逻辑。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加深刻地领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更加坚定成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关键词:大历史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A St
3、udy of the Inner Logic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HistoryQIN Chengming1,2*1.School of Marxism,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500,China;2.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Sichuan,610207,ChinaAbstract:The ma
4、cro history perspective provides an effective angle fo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the Chinese nation.The article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the culture,theory,value,and practicallogic inherent in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hist
5、ory of Chinese civilization,the history of socialistdevelopment,andthehistoryofhumancivilization.SeenfromthelonghistoryofChinesecivilization,themoderncivilizationoftheChinesenationisdeeplyrootedinChinasexcellenttraditionalcultureandiscontinuouslyself-renewal.Fromtheperspectiveof the development of s
6、cientific socialism,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bsorbs its theoretical roots fromthe Marxist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and obtains socialist orientation and essential provisions in the Chinese field.From the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the modern civilization
7、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of great value to thehistory of world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Such study contributes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historicalinevitabilityofthemoderncivilizationoftheChinesenation.ThemoderncivilizationoftheChinesenationwillsurelybecome more stea
8、dfast and mature under the strong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rough the unremittingefforts of all Chinese people,making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advancementof human civilization.Keywords:Macrohistoryperspective;moderncivilizat
9、ionoftheChinesenation;excellenttraditionalChineseculture;Chineseculture;a new model for human civilization秦承明 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2):5460QIN Chengming A Study of the Inner Logic of the Modern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HistoryJ Journal o
10、f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24,26(2):5460*收稿日期:20231214作者简介:秦承明(1990),男(汉族),山东临沂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学。基金项目:2023 年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学理阐释及四川实践研究”(SCJJ23ND91)。第 2 期秦承明: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55引 言2023 年 6 月,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总任务,发出了“担负新时
11、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总号召1,建构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叙事体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华,是中华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当前,学界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以理论、价值、实践等为维度的横向研究,从多个视角尤其是从大历史观视角来研究还不多见。笔者认为,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认识,应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入手,在长历史时期和大历史时空中分析和把握其演变机理和内在逻辑,以此推动更深刻地阐发其历史必然性。1 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逻辑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是深深植根于中
12、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借鉴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所有优秀成果,在其基础上持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结果。要读懂这一文明,关键在于读懂她所生长的文化土壤。1.1 中华民族现代物质文明重民革新,体现中华文化民本理念的发展观“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明“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价值底蕴。中华民族现代物质文明通过对传统民本理念加以鉴别对待和扬弃继承,发展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主张“让人民生活幸福是 国之大者”,强调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宏观场域中,这不仅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民本智慧,而且从发展
13、层面实现了对民本理念的时代升华。与此同时,中华文明蕴含“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这与中华民族现代物质文明坚持变革创新的特点相契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内生动力,不断开辟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的新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1.2 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尚道崇法,弘扬中华文化天下为公的家国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千百年来的中国仁人志士所向往的治国济世之道。小康、共富、大同,是无数先辈英杰修齐治平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亦崇尚大道。今天中华民族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稳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千年理想
14、转化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的实际行动2。追求“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西周礼乐制度,是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源流。良好的政治秩序是礼序现代化的关键,中华民族现代政治文明亦尊崇礼法:2016 年,全国实施宪法宣誓制度;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形成了体系完整、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探索出一条通过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法律保障。1.3 中
15、华民族现代精神文明敬德向善,践行中华文化仁爱和善的道德观“人心和善”“上善若水”“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厚德载物”体现的传统道德观,都把善与为人之本、社会价值联系在一起,反映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敬德向善的精神追求。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道相关研究参见:沈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意蕴、根本遵循及实践路径探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第316 页;任平:理解与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核心要义:哲学解读,学习与探索 2024 年第 1 期,第 19 页;孟献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出场逻辑与世界
16、意义,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4 年第 1 期,第 3343 页;李冉:何以必要、何以可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理省思,毛泽东研究 2024 年第 1 期,第 2328 页;康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逻辑、实践路径与价值导向,中国社会科学2023 年第 8 期,第 49 页;方世南: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政治意蕴,学术探索,2023 年第 7 期,第 16 页;朱碧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学理逻辑与实践省思,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 8 期,第 917 页;田凯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方位、理论要义与战略功能,统一战线学研究 2
17、023 年第 4 期,第 8089 页;等。56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德精神既蕴含着讲仁爱、崇正道、尚和合等价值理念,又反映了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更承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中华民族现代精神文明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有机融合,赋予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以价值源泉。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精神力量。1.4 中华民族现代社会文明稳定和谐,映照中华文化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中华民族“和”文化源远流长,“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是中华民族“和”文化在社会领域的体现。这一社会观主张承认和尊重差异,在
18、多样性中寻求统一,发挥着整合不同需求、尊重多重诉求、协调化解矛盾等社会功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华民族现代社会文明正是在借鉴其核心内核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表现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要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等新的理论形态和实践样态。同时,“和”文化思想中也蕴含着“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邦交智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中华文明中的邦交智慧。当今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致力于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世界应该秉持 天下一家 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
19、努力”3。这一倡议在人类文明形态中深刻呈现出了中国思想之光2。1.5 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和谐共生,折射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生态智慧。中华民族向来有着敬畏自然、守护自然的价值追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传统自然观,都是中华民族对待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4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现代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和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5习近平
20、生态文明思想为构建中国特色生态哲学、寻求永续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理论启示,是对中华文明中生态文明的时代表达和当代诠释。2 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逻辑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尤其是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探索、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的发展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出场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场域中获得了社会主义定向和本质规定,并从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中不断吸纳理论根源。2.1 科学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强大理论内核和价值定向纵观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体历史进程,从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到逐渐成为纯粹的科学理论,然后转变为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实践运动,社会主义在艰辛求索中
21、彰显出其具体的规定性,并改变着整个世界。俄国的十月革命,使得社会主义从一种社会理想和科学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现实,扭转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但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遭受严重挫折和来自世界资本主义的挑战。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关键就在于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各自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体现和确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那么,社会主义如何开辟出一条超越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并使它的优越性得到充分说明和实际确证呢?这是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近代以来,中国无数仁人志士努力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6。其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
22、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等轮番登场,但均以失败告终,寻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道路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共产党最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逐渐强起来。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探索历程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只有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才能防止被资本主义奴役压迫的依附性境遇,才能获得社会主义定向、理论内涵和本质规定。在新中国 70 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社会主义内在本质日益彰显,使其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遵循“以人民第 2 期秦承明: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57为中
23、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逻辑,超越了“以资本为中心、物欲膨胀和引发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旧的西方现代发展模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理念,克服了文明冲突和对抗扩张的西方现代发展模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秉持民本理念,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趣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打破了导致人的异化状态和片面发展的西方现代发展模式。这些鲜明内涵和价值,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的优越性7。2.2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深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认为,文明与野蛮相对立,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中一个过渡的文明形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一直推动社会形
24、态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承认资本主义文明相比“野蛮”社会是一种历史进步,但他们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反文明的一面,认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8,资本主义文明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文明”9;指出劳动仅是服务于资本剥削增值的手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本身”10。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因其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而必然产生“结构性内爆”,必被更高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所代替。因此,创造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新文明、实现全人类的大解放,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坚定不渝的使命。马克思与恩格斯所主张的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科学地确证了资本
25、主义文明被共产主义文明取代的历史必然。列宁则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他指出,唯有社会主义的国家“才可以达到而且已经达到高度的文明”。后来,他又总结出:“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11在这里,列宁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文明,认为社会主义文明需要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丰富发展这一思想,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多次就文化、文明建设提出新论断:坚定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2;弘扬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落实全球文
26、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13.这些关于文明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成为指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3 从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逻辑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探索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有植根于自身历史文化和文明传统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有世界性的一般规律和共同特征。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和世界历史性的存在,现代中国以负责任全球大国的定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各国共建更美好世界提供了新的启示。3.1 加强文明互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交往互鉴是文明建设发展的根本要求。人类
27、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赋予了鲜明特质、积蓄了厚重底蕴,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华民族一直致力于推动文明互鉴。两千年前,悠悠驼铃响彻丝路古道,开启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之旅。后续千年,先后有玄奘西行求经、鉴真东渡传教、郑和七下西洋.如今,又有“钢铁驼队”呼啸西行,中欧班列再一次将东西方紧密相连。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年来,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习近平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强调发挥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有力彰显出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28、、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的责任担当。过去十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成为世界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引擎和跨国投资的高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克里斯塔利娜 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良好,将为其他国家提供重要机遇。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国在世界舞台的一系列行动,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稳定剂”2,成为捍卫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58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3.2 建构中国叙事,改变世界历史格局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西方国家以地理大发现为前提、以技术革命为导引、以新兴产
29、业为基础,率先开启了人类现代化实践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在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中,西方国家凭借其先天发展优势,把其他国家卷入到资本逻辑构建的世界体系中,“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然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立足于本国实际,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的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14 亿多中国人步入全面小康社会,书写出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由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构了中国人对于本国的历史认知,推倒了世界历史中关于中国的“静止论”“循环论”“落后论”等论调,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式的世界历史体系的话语垄断,从而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平等参与世界历史叙事的能动主体。
30、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 现代化=西方化 的迷思,体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14。今日中国不再是世界历史体系中的“依附者”,而是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推动世界历史体系朝着更为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重要力量。3.3 贡献中国理念,引领文明发展新未来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整体或者某一领域中的进步状态或成果。文明的进步,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类现代文明发展至今,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现代性问题,尤其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15,世界范围内“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频发生,各类新威胁、新挑战、新矛盾使世界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31、,各种能够预见和无法预见的复杂变化明显增多。少数西方国家秉持新的冷战思维,通过意识形态划线分裂世界,制造阵营对抗,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搞“假民主、真霸权”16。在这样的形势下,人类文明发展进步需要新的文明理念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积极贡献着文明新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新型国际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一系列着眼全球、面向世界的新理念、新创想,不仅引导中国人民升级认
32、知、改造思想、更新观念,指明了中华文明从传统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的前进道路,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指出了人类文明的光明前景,为解决当今世界文明走向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案,对促进人类文明形态的历史性变革具有无可比拟的引领价值。4 从古今延续中西对比中认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逻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把握古今历史延续、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时空场域,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力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4.1 厚植历史根基,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
33、精深。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鲜明特征,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生成发展的根基所在,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与运用。习近平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当下,我们需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大文化力、价值力和思想力。从践行文化自信的主体来看,要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人类文明创新性发展,是我们的光荣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
34、任。在这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中华民族文化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一步巩固“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打造文明交流互鉴、创新发展的合作平台,加强政党合作共建人类文明,在实践中坚定文明自信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仍要继续领导人民加强文化建设,以强烈的文化使命感,切实增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第 2 期秦承明:大历史观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逻辑59界民族之林的自信力和自豪感。从践行文化自信的客体来看,要提升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
3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7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并不断创新发展的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要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根源的重要性,通过挖掘整理其丰富精髓并在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力推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在全社会践行革命文化,使其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大力推进对革命文化的自信。要立足新时代,勇担新使命,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群众凝聚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思想共识,勠力推进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要推动构建人类
36、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分析新时期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文化文明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继续坚持多边主义,践行正确义利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协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实现创新性发展,推进人文外交,促进人类进步,为全球文明发展添砖加瓦16。4.2 把握历史规律,坚守“两个结合”习近平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1历史经验表明,在新的发
37、展环境和历史使命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历史规律,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两个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新情况、推动新发展、迈上新征程。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最根本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要不断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指导地位,把意识形态责任制贯彻到思想文化战线的各个角落,构筑主流思想意识在文化领域的优势地位,打造富有强大引领力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8。要正确把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切实保证“两个结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要切实把握
38、文化继承发展的内在规律。文化继承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唯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这也是其内在规律,只有准确把握这一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践行“两个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要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念相互融通、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互贯通,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更加牢固的群众根基和历史基础2。4.3 勇担历史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从中华文明延续性角度出发的历史责任,也是当代中国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时代命题中所肩负的历史担当,更
39、是不断推动人类文明走向更平等、更繁荣、更光明未来的历史使命。要担负起这一使命、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根本方法就是守正创新。坚持守正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1。守正创新,基础是守正。所谓守正,一要守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传承好中华民族在绵延数千年历史考验中所创造出的丰富的制度、文化、思想、艺术、科技成果以及灿烂的农业、商业、手工业文明,守好中华文明的历史根脉;二要守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之正:不忘初心,坚守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
40、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三要守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之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正创新,关键在创新。所谓创新,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来看,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通过创新发展不断建设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体系。建设60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 年物质文明,核心是要完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打破科技短板,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有利于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建设政治文明,就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建设现
41、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提高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精神文明,就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关心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回应当代社会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创新内容载体,改进方式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建设社会文明,重点是切实推进法治、自治与德治相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持续稳定和谐的社会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就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充分发挥科技作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持续发展相协调的良好格局19。5 结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的继承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
42、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结出的文明之果,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这种新的文明形态,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示出强大生命力,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种文明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中变得更加坚定成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参考文献1习近平.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N.人民日报,20230603(1).2新 华 社 国 家 高 端 智 库.改 变 中 国 的“第 二 个 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
43、创新与实践EB/OL.(20230709)20241201.https:/img- 近 平.携 手 建 设 更 加 美 好 的 世 界在 中 国共 产 党 与 世 界 政 党 高 层 对 话 会 上 的 主 旨 讲话EB/OL.(20171201)20241201.https:/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950.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4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151.7庞立生.大历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2022(12):1218.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
44、集:第 5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5.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8.11列 宁.列 宁 选 集:第 4 卷M.北 京:人 民 出 版 社,2012:285.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10715)20241201.http:/ 近 平.携 手 同 行 现 代 化 之 路在 中 国 共产 党 与 世 界 政 党 高 层 对 话 会 上 的 主 旨 讲话EB/OL.(20230315)20241201.https:/ 2 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385.16石云霞.习近平新时代文明观论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2(8):2231.1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3.18李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J.学海,2023(1):512.19何哲.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异同?N.学习时报,20230710(1).编 辑:李阳编辑部网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