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各章中的有关概念和主要结论
注:(1)书上以黑体字标出,可以作为解题依据,加★,并在前面表示出现位置.
(2)书上有,但未以黑体字标出,可以作为解题依据,加▲.
(3)书上没有,建议补充,可以作为解题依据,加■.
一、数与代数
七年级上
第1章
(1)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绝对值.★
(4)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
(1)有理数运算法则.(加、减、乘、除和乘方)★
第3章
(1)一个正数有正、负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4)实数的运算法则.★
第4章
(1)合并同类项法则.★
(2)去括号法则.★
第5章
(1)移项法则.★
(2)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七年级下
第4章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和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
(2)应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第6章
(1)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2)用因式分解进行简单的多项式除法.■
第7章
(1)分式中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零。当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就没有意义.★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加减乘除法则.★
(3)分式的乘方法则.▲
(4)分式的通分.▲
(5)利用解分式方程把公式变形.▲
八年级上
第7章
(1)一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2)利用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或近似解).▲
八年级下
第1章
(1)二次根式的性质.★
(2)相同二次根式的项合并.▲
(3)二次根式的四则运算.★
第2章
(1)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0.■
(2)一元二次方程:
①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当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九年级上
第1章
(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第2章
(1)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与性质.★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的关系.▲
二、空间与图形
七年级上
第7章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3)对顶角相等.★
(4)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七年级下
第1章
(1)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7)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8)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9)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第2章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2)图形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3)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相等;■平移后的对应点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
(4)图形旋转变换的性质: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度等于旋转的角度。 ★
(5)图形相似变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每一个角的大小;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
八年级上
第1章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7)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处处相等.★
(8)在同一平面内,垂直(或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第2章
(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4)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5)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垂直(或平分)于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6)等边三角形的各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内角都等于60°.★
(7)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10)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平方等于另外两条边的平方和,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1)斜边,直角边定理: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H。L).★
第3章
(1)欧拉公式:顶点数+面数-棱数=2.■
八年级下
第4章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2)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那么和另一条直线也相交.★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第5章
(1)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为360°.★
(4)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7)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8)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9)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0)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2)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
(13)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14)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
(15)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第6章
一、矩形
(1) 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3)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5)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 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二、菱形
(7)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8)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9)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10) 菱形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 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13)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三、正方形
(14)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15)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16)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17)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18)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四、梯形
(19)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0) 等腰梯形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
(21) 等腰梯形两条对角线相等.★
(22) 同一条底边上的两个内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3) 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4) 连结梯形两腰中点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5)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边,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九年级上
第4章
(1) 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
(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周长之比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面积之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3) 黄金比:▲
(4)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分别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7) 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8)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9)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等于相似比,对应角相等.★
(10)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它两边(或其它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三角
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11) 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平行于另一边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12) 位似图形的性质: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13) 位似变换的性质:若原图形上点的坐标为(,),像与原图形的位似比为,则像上的对应点的坐标为(,)或(,)。 ★
九年级上
第3章
(1)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两个弦心距中有一对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对量都相等.★
(2)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 垂径定理的推论.★
(4)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
(5)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6) 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外角等于不相邻的内角■
(7)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8)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母线长为,底面半径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
(9) 圆的弧长公式:。 扇形的面积公式:.★
九年级下
第1章
(1)0〈sinA〈1,0〈cosA<1,tanA·cotA=1(∠A为锐角).▲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坡比(坡度) .■
第3章
(1) 直线与圆相切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2) 如果的⊙O的半径为,圆心O到直线的距离为,那么
〈等介于直线与⊙O相交;
=等介于直线与⊙O相切;
>等介于直线与⊙O相离.★
(3) 切线的性质: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4) 相切两圆的连心线(经过两个圆心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第4章
(1)看不见的轮廓线要画成虚线.▲
三、统计与概率
七年级下
第3章
(1)P(A)=事件A发生的可能结果总数/所有事件可能发生的结果总数.★
(2)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
八年级上
第4章
(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和中位数的计算.★
(2),.★
八年级下
第3章
(1)频率=频数/样本容量.▲
九年级下
第2章
(1)运用列举法(画树状图、列表)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2)用重复实验的方法估计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