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540567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初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文要点复习这里提供九篇课文的复习资料,大家每天复习二课,循序渐进。再结合课课练。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重点做做第二、第七自然段的练习题目,自己找题目。1、体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是作者儿童时代生活的恋歌。2、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百草园及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儿童时代的鲁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制度表示不满。3、作者及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

2、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4、词语读音:确凿zo菜畦q 蟋蟀shua 缠络luo 竹筛shi 觅食m鼎沸dng锡箔b 鉴赏ji脑髓su 盔甲ku 蝉蜕tu 秕谷b锡箔b倜傥ttng 拗 5、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第一部分:18: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 第二部分:(一)过渡段 9:告别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 (二) 1024:回忆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6、“百草园是我的乐园”:(1)有趣的景物;(2)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3)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 7、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 答:“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画龙点睛

3、,成为这几段文字的文眼。 8、学生赏读第二段,感悟探讨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1)多角度写景,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齐备。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四季图,构思极精巧。(2)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本文采取了由整体到局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再由高到低写动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菜畦、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油蛉、蟋蟀

4、、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覆盆子)。(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生动地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4)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例如:石井栏“光滑”表明长年累月摸,写出少年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直窜”写出鸟儿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9、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

5、? 递进关系,强调泥墙根一带的乐趣。(示例: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10、文章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明确: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11、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 明确:(1)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2)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这一系列动词的

6、运用,既生动准确的描写出捕鸟的过程,也表现了孩子捕鸟时的愉快心情。(3)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12、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主要写了三味书屋的哪几件事?(1)、向老师提问,了解“怪哉”一类的新知;(2)、跑去后园玩,寻找读书以外的乐趣;(3)、趁老师读书入神,在座位上做各种游戏、画画儿等 。13、分析对先生的描写:(1)你认为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明确:他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2)问: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明确:A神态描写:如“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B动作描写:如“他总是

7、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C语言描写:如“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宿儒,但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却不作回答,而且脸上还带怒色。先生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你怎样评价这位先生呢?作者对他态度如何?明确:提问本是鲁迅出于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应,是当时私塾制度所规定的。只要学生读自己的书,不应多问不必要的问题,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这种教育制度不可取,会大大挫伤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寿镜吾先生学识渊博,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仍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对罚跪,戒尺等到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态度

8、,鲁迅一直对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14、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态度怎样?参考:三味书屋的生活,看起来即便没有百草园生活无忧无虑,自由放纵。但却有着作者童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是值得珍惜回味的往事。1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无论哪种都有道理: 两部分是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 两部分是衬托关系,用自由欢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

9、儿童的束缚和损害。 两部分是和谐统一的关系,贯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16、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何为三余?答: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改名为“三味书屋”。 “三味”取自“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即醋和肉酱)”的古语。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这是把诗书子史等书籍比

10、作佳肴美味,比喻为很好的精神食粮。17、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18、鲁迅自题小像【原诗】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译文】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二、爸爸的花儿落了1、文章采用插叙的手法:从内容上看: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从(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2)通过回忆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

11、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4)从韩主任的讲话,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寄钱到日本的情形 这四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种写法就是插叙。小结:无论是顺叙还是插叙,全文都始终被浓浓的亲情、父女情、姐妹(弟)情时时萦绕在文章字里行间,波澜起伏,感人至深。作用: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1)使文章结构清晰而又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内容丰富而不混乱;(2)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对父亲的爱。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

12、情发生、发展、结局顺序叙述。(2)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这只是全文的一个局部),然后才交代事情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这才是文章的主体)。或者:把事件最关键、精彩、动人(结局、高潮或某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写。(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中暂时插入另外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这段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2、题目含义: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与题目相映,文章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全文充满情味而又严谨周密。3、作者生平

13、: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从小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等。4、词语注音:肿胀(zhng)(zhng) 叮嘱(dng)(zh) 恐惧(kng)(j) 骊歌(l) 花圃(p) 衣襟(jn) 挪窝儿(nu) 鸡毛掸子(dn) 耻笑(ch) 玉簪花(zn) 栅栏(zh) 撩起(lio) 徘徊(pi)(hui)骊歌:告别的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5、文章线索(填空):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处处照应“花”:毕业典礼前,“我”衣襟上别着(粉红色的夹竹桃);典礼即将开始,“我”想起(爸爸喜欢的那些花儿);典礼开始后,“我”又

14、想起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里(蒲公英);典礼结束,“我”回家又看到(散落在地的夹竹桃);结尾“爸爸的花儿落了”,暗示(爸爸的去世 )。6、两条线索:“花”和“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爱养花的爸爸,在作品中起主导作用。而后者是副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置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然而这两条线索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开展,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交映生辉。7、作者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苦与无奈,及对父亲的深深眷恋之情。8、人物形象“爸爸”: 爸爸是一个既严厉又慈爱;酷爱养花;注重感情;善于教育孩子的人大爱无言。从文中找出描写爸爸时的语言、动作、神

15、态的句子:语言:第6段:“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第11段:“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第18段:“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第20段:“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动作:第17段:“他高高瘦瘦的,站到床前来,瞪着我”第22段:“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第28段:“爸爸点头示意招我出去。”第29段:“爸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夹棉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第34段“每天他下班回来,爸爸摘一朵茉莉插到瘦鸡妹

16、妹的头发上”神态:第17段:“瞪着我”,第22段“气极了”。9、品析文段:文段1:请仔细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的语段(主要在17-29段)质疑: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你能提出一些疑问吗?请你把它说出来考考其他同学吧!1.这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参考:爸爸对“我”要求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我”的冷暖和苦乐。2.爸爸对我的严格教育对我长大之后有什么影响?参考: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3.特别留意文段中动词的运用,贴切自然。特别精彩的是爸爸打我的场景。品品第22-24段的动

17、词。文段2: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54-68)1.阅读文本,学会质疑例如:我为什么要赶着回家“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注意“我”心理描写的句子参考:这是亲人间的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2.由此让学生解释题目“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意思。表面上实指夹竹桃的败落,深层意义:比喻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参考: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10、拓展练习:父爱如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

18、与厚重。请你仿照例句,用比喻的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参考: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父爱如清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柔与细腻。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三、丑小鸭1、童话的基本特点 : 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童话中的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依照自然的法则和科学的规律,但是它又是曲折地反映着现实生活的本质。 大都采用拟人化的手段。童话往往让动物、植物、矿物等等披上人的外衣,赋予他们以人的思想和意识,能够像人一样的生活着、活动着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以便少年儿童能在阅读后受到有益的教育。2、全文主要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

19、方的生活? 回答:篱笆墙内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简要概括丑小鸭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篱笆墙内:被欺侮讪笑被 排挤赶走沼泽地:不喜欢差点被打死老太婆家:能在温暖的屋子里生活、有一些“朋友”、被安排学习一些本领 灌木林里:遇见天鹅几乎冻死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再遇天鹅 等死 被赞美 4、“丑”的含义:童话对丑小鸭的丑陋的外貌并没有太多的直接描写,但我们可以从它经历的遭遇的种种不公平、不幸中感受到他的丑。一个丑字,写尽了丑小鸭经历的苦难、境况的悲惨。由此可见,丑小鸭的丑不但是指它的外貌,还指它不幸的人生。5、你觉得作者笔下的丑小鸭美吗?回答:执著、有追求,

20、不甘于安逸,自卑但清醒,不屈从 ,谦卑。6、理解: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回答: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要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 7、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有人认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不是它自身努力的结果,因为它本来就是一只天鹅蛋 !你认同吗?)回答: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如果没有“丑小鸭”自身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它是决不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的。 如果满足现状,没有追求,它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是一只白天

21、鹅,说不定还认为自己是个怪物,自卑屈从一辈子。如果“丑小鸭”不去追求,即使有一天它变成了“白天鹅”,它也不再具备“白天鹅”内在的气质和神韵了,充其量只是一只外形貌似天鹅的鸭子而已!)8、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回答: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9、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回答:作者在丑小鸭这一形象中融入了深切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可以说是他本人生活经历的艺术写照。安徒生是一个穷苦鞋匠的儿子,母亲是一个濒于讨饭境地的、靠为洗

22、衣过活的寡妇,安徒生小时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同时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却有一个在当时 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他最初想做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他开始从事创作,但因出身贫贱而不断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声誉的童话大师。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生活体验,丑小鸭的形象才塑造得生动感人。这正应验了作者本人的话:“生活本身就是童话。” 四、最后一课1、作者、背景:本文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

23、说的代表作之一。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2、课文主题: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24、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3、小说文体简介:(1)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和环境。(3)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4)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等)4生字词学习郝(ho) 叟(su) 哽(gng) 懊(o)悔 祈(q) 祷(do) 踱(du)来踱去5整体感知:按照地点、时间的变

25、化理清故事情节。第一部分(16)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交代故事背景。上学路上。第二部分(710)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部分(1123)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6人物形象分析:小弗朗士(1)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小弗朗士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上学路上幼稚、不懂事:“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第1段)B、课前疑惑、诧异:学校里的种种异常情况。C、课上难受、懊悔、愤慨的爱国情a、“我听了这句话,心里万分难过。”(第12段)b、“我几乎

26、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第14段)分析:小弗郎士本来是很贪玩幼稚的,现在对再也不能学法语感到难过,为贪玩而懊悔;c、“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第13段)分析:“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老师的话在小弗郎士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 表达了小弗郎士难过、愤慨的心情。d、“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第21段)分析:比喻的手法,烘托出课室里的爱国气氛,也说明了小弗朗士领悟了此课的意义,由幼稚变懂事,具有爱国主义情感。e、“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

27、德国话唱歌吧!”(第21段)分析:这是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D、下课被先生的爱国激情打动、懂事、成熟“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第24段)分析:小弗郎士心中觉得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崇高、伟大,是因为他被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激情所打动,最终由幼稚变得成熟。(2)在上课前后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A“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第1段)分析:写出了小弗朗士很害怕韩麦尔先生。b “可怜的人!”(第15段)c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第16段)分析: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

28、,辛勤工作四十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表达了小弗郎士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d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第24段)分析: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表现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敬爱之情。小结:上课前后,小弗朗士对待法语、对待祖国、对待韩麦尔先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a、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 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3)小弗朗士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A小弗朗士本质不坏。(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B受韩麦尔先生等人爱国情感的影响C亡国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

29、情伤害唤醒了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的爱国主义感情(小弗朗士在文中有贯穿故事情节及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7、人物形象分析:韩麦尔先生小说刻画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1)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第10段)明确: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节课的重视,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2)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第27段)“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

30、势”(第29段)明确:充分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3)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第24段)明确:这是韩麦尔先生内心极其悲痛的表现。“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第22段)明确:这里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4)语言描写A“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第20段)明确:“监狱大门”比喻普鲁

31、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B“我我”(第25段)“放学了,你们走吧”(第29段)明确:三个破折号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当时无比沉痛的心情。8、环境描写分析(1)第一部分中两处环境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暖和”“晴朗”“画眉宛转歌唱”写出了当时风和日丽的自然景象,烘托了小弗朗士幼稚(愉快)、贪玩、不懂事的心态。“普鲁士兵操练”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2)7-10段对上课课前情

32、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烘托出课堂气氛严肃、庄严,暗示这节课不平常,同时也设置悬念。(3)22段中对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9、细节描写赏析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习自课上字帖上 “法兰西”“阿尔萨斯”等圆体字;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细节都蕴含深意,发人深思。11、邓稼先一、体裁特点: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

33、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其可读性极强。二、文章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第五部分,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对邓稼先作总的评价。内容看似比较散、比较自由,但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以丰富的

34、素材,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邓稼先伟大的人格和伟大的贡献。三、细读课文,质疑解疑:第一部分:质疑:文章第一部分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的屈辱史?讨论并归纳:先概述近百年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第二部分:写邓稼先留美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要知道邓稼先如果像杨振宁一样留在美国,也许也会获诺贝尔奖,他想到的是什么?讨论并归纳:他想到的不是个人的荣誉、地位和安逸的生活而是祖国的强盛和民族的命运。第三部分: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讨论并归纳:二人同是研究核武器的,分

35、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本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让人难堪)。邓稼先忠厚平实、朴实而没有私心,顾全大局。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的伟大。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如何理解这句话?明确:是指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就是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能顾全大局、一切只为国家和党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

36、、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关键句或事件:“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一节提到春寒有什么用意?讨论并归纳:进一步证明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也进一步证实了邓稼先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第五部分(重点):朗读法1.“我不能走”一节写邓稼先工作的环境是怎样的?讨论并归纳: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古战场。2.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明确:以荒芜人迹、萧条悲凉的场景,用

37、以表现故罗布泊沙漠来突出写邓稼先他们工作地点环境之恶劣、艰苦,更显示邓最高奉献精神的可贵。3.在井下测不到信号时,大家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表现邓稼先的什么精神?明确: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4.引用五四时期的那首歌曲有什么作用?明确:这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作者把邓稼先的贡献放置于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背景上,赞扬他是中国男儿、只手撑天空的奇丈夫,赞扬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这些有条件、有能力报效祖国的人也应有这样的气魄。第六部分:“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这两句该如何理解?明确:

38、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这两句总写除了邓稼先的伟大。四、表现人物的方法本文作者有传统眼光,历史视野,全球胸襟,因此文章写得不同凡响,高出一筹,一般传记作者很难企及。例如,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赞扬“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因为作者自己具有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所以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问题。又如,课文从近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读者跟着作者把眼光射到历史

39、深处。五、本文的语言特色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79德国强占租借俄国强占租借引发人们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强烈的愤慨,激发人们的爱国之心。85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表现邓稼先具有高超的科学知识和有勇进的领导者的胆识。对比:把奥本海默与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对比着写,更显出邓的崇高。引用吊古战场文、五四时代的歌曲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 一、整体把握:这一篇文章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于学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

40、如一的。二、难解词语: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作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望闻问切: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颜色、舌苔、表情、发育情况等;闻是听和嗅,即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切是用手诊脉或按腹部诊察有没有痞块等。通常这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叫做四诊。望诊是第一步。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不窥园”出自汉书董仲舒传,该传中有“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兀兀穷年:兀

41、(w)兀,用心劳苦的样子。穷,尽。一年到头劳苦不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该文中有“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的句子。沥尽心血(xu):沥,滴。用尽心思和精力。群蚁排衙:衙(y),衙门,旧时的官署。旧时官署陈设仪仗,全署属吏依次参谒长官,叫排衙。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先生写字十分认真,他的以十万百万字计的手稿,都是密密麻麻写得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好像群蚁排衙。赫然:赫,显著;盛大。形容令人惊讶或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潜心贯注:用心专而深。心会神凝:会,聚合;凝注意力集中。指会聚心神。迥乎不同:迥(jing),远。差得很远,完全不同。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

42、去完全不一样。迭起:屡次出现。慷慨淋漓: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淋漓,形容畅快。指闻一多正气凛然地痛骂国民党特务。气冲斗牛:或为“气冲牛斗”。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形容怒气很盛。实证:原义是实际的证明,文中指用实际的行动证明。高标:凡高耸物体的末端都可以叫做高标,杜甫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中有“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指慈恩寺塔高越青天。文中的高标指超群、出众。 三、 难解句子:(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从论语子罕篇中引来,是颜渊赞美孔子的话,意思是“老师之道,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弥,更加。

43、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坚持不懈,有恒心,有毅力。锲(qi),锲刻;舍(sh),放下。(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是比喻的说法。药方,比喻能够改变中国当时腐朽黑暗的事实从而兴盛起来的方法,把中国比喻成了病人。这里指闻一多先生希望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静夜”。闻一多借描写夜晚尺方之室里的安宁静谧,来表现自己不愿沉浸在幸福中,而是希望感受中国真实的黑暗、丑陋与苦痛,尽己之力救治受苦的人民。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表述不通,是因为原句就是这样的语

44、法结构;作者是借此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四、思考讨论:(1)文中是从哪两个方面去表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明确:一方面是他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另一方面是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2)据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怎么衔接的?第一部分(17)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第二部分(818)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第三部分(19、20)总结了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照应全文。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两方面的特点是通过7、8段来衔接的。其中第7段总结第一方面的特点,

45、第8段引出了第二方面的特点,是通过“仅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些关键语句来衔接。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五、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严谨、刻苦、实干、谦虚;作为革命家

46、的闻一多他无私无畏、大义凛然。闻一多无论是作为学者还是革命斗士,其说和做不变的宗旨就是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高贵品质。第二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更侧重于对闻一多先生的语言描写,结合其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他言行一致的品行。六、体会议论在叙事写人中的作用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叙事写人是具体的内容,在其中运用精当的议论可以使人物性格、主题更明确,结构更清晰。议论,简单来说就是作者鲜明地表达其观点、看法和态度,请找出文中属于议论的语句,体会它们在叙事中的作用:(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引用闻一多先生对自己的评价,直接点题,总领第一部分的内容。)(2)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总结第一部分,引出第二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画龙点睛,让人物特点更鲜明。(3)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七、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感情和音乐美(1)、生动形象:“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向钻探”运用比喻,化静态为动态,热情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时刻苦钻研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