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123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6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 2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的途径研究李伟中,林谕彤,朱俊华,梁芳,白彩虹,邓旭*(玉林师范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党和国家高度注重农业、农村和农民(以下简称“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 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

2、极大改善,农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势头。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大量利好的国家政策与发展机遇不断涌入乡村,乡村被重新规划与定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朝气。然而,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生活质量不高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的稳定和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而农林专业的大学生正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类人才将可以积极投身农村、关注农业和关爱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所谓“三农”情怀是指大学生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它是一种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对农村发展现状的认识而产生的积

3、极情感态度2。服务“三农”思想是指大学生将农村发展视为己任,积极参与其中的一种思想理念,它是大学生在农村实践中形成的对基金项目: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155);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A291,2021JGA289);玉林师范学院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020XNK01);玉林师范学院“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2022xjsx03,2022xjsx04);玉林师范学院2021 年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021QYLK06);玉林师范学院 2022 年自治区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022QYLK06)第一作者简介:李伟中(1972-),男,博士,教授。

4、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高等教育管理。*通信作者:邓旭(1971-),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教育。摘要: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农林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旨在探讨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校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意识淡薄的原因,以及大学生“三农”情怀的研究现状,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探讨,提出高校在促进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培养的措施和途径,这些措施和途径有助于提升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关键词:

5、农林专业;“三农”情怀;服务“三农”;大学生;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院G642.0文献标志码院A文章编号院2096-9902渊2024冤02-0023-05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rain agriculture andforestry professionals with the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he ideology o

6、f serv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three rural feel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serving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and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ir weak consciousness ofserving ag

7、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as well a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and discussed through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practic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ways for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feelings of agricultur

8、e,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to serv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which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professionals,so asto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

9、rn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Keywords: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major;feelings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service of agriculture,rural areasand farmers;college students;rural revitalizationDOI:10.20028/j.zhnydk.2024.02.00623-2024 年 2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

10、农村发展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方式3。当前,一些农林专业大学生对“三农”缺乏了解,对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学生可能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实践操作和农村体验,导致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深入。因此,加强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迫切,并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而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一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农林专业大学生投身于农村建设中,因此,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不

11、仅是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更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首先,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连接城市和自然资源的纽带,农民是社会分工的重要群体。培养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必然要求。其次,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农”问题是关系我国人民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农林专业人才,才能真正推进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厚植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提高其服务“三农”意识有助于提升农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

12、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1农林专业大学生野三农冶情怀和服务野三农冶意识淡薄的原因1.1高校对野三农冶教育的轻忽在高校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系统地针对“三农”教育而开设相关的通识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同时,高校没有拟定一套完整合理的有关服务“三农”的标准与准则,没有硬性的考核制度与验收制度去评定学生对于“三农”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没有引导与要求学生去研读有关“三农”工作的课外读物,在平时考试与评奖评优中也甚少涉及“三农”知识的考评。学生课外社会实践也多是单位实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验、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调研等,没有专门对于“三农”教育开展有关实践活动。校园网站与宣传平台也甚少对于本地特色美食

13、、当地风俗手工艺、历史地理、古迹传记等进行相关介绍与报道。由于“三农”教育在高校开展的不完整、不合理,使学生既在课堂上无法有效、全面地接收乡土知识,手中也没有相关专业系统的乡土教材辅助学习,从而使农村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意识越来越淡化,甚至有部分农村大学生不再认可服务“三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农村传统的价值观念制约农村传统价值观念的壁垒阻止了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回馈家乡的想法和脚步。多数农村家庭深受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以及封建思想影响,仍然存在认为农村落后于城市以及留在农村工作是一个没前途行为的观念,家庭方面对国家“三农”工作的了解缺失。一方面,村里培育出一名大学生是一

14、件全村人都骄傲与自豪的大事,多数家长受传统观念固化影响,认为自己的子女从此可以摆脱“农籍身份”晋升为“城市新贵”,可以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出卖劳力的脏活、累活,选择“体面”“舒适”的白领工作,实现宗族命运华丽的逆转与家族重振腾飞的夙愿,做他们做不到的事情、过他们过不到的生活;另一方面,部分农村大学生原始家庭经济基础比较差,父母恐惧贫困会继续延续到后代身上,将贫穷与不良因素恶性遗传给自己子女,使子孙重复自己贫苦艰难的生活境遇。因此,许多家长家费尽心力地供孩子们读书,甚至常给孩子强制灌输改变命运走出农村的负强化思想,希望借此来改变贫困代际传递的现状。1.3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和悬殊的发展差距城乡资源

15、分配不均制约着人才振兴乡村的动力与留守家乡的意愿。乡村医院数量不仅稀少,还分布较为分散,设备器械也相对落后,而且医疗团队整体素质不高,看病住院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城乡二元结构使大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城乡医疗、社会福利、就业保障等制度方面的差距。这种基于感官认知的落差,导致一些农村大学生一旦走出乡村,就不愿再回来了。他们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享受着便利的生活条件与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在某些方面对城市的认可度要高于乡村。农村微薄的收入、教育资源的落后、福利待遇的匮乏、精神娱乐缺失,促使着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涌动,也让城市的人才对农村望而却步,从而使农村内在活力不断被削弱。乡村聚拢的劳动生产人力资源不

16、足,导致乡村各个方面整体都呈现了萎缩的状态,公共设施也被逐渐废弃,社会服务功能也相继弱化。这些问题都影响着农村大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传承,乡土情怀也失去了重要的传播阵地,从而使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度偏低,乡村振兴的践行力差强人意。2高校农林专业大学生野三农冶情怀的研究现状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对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进行了研究。如李富宁等4通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职业认知的调查,发24-2024 年 2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现当前农学类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意识整体较弱,52%的学生存在对未来职

17、业前景及个人发展定位认识不清晰的情况,仅 65%的学生有乡村基层就业意愿,也存在部分学生缺乏深入了解“三农”问题的机会和平台等问题。方皓等2结合大学生“三农”情怀现状,提出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从第一课堂到第四课堂,在特色课程体系、校内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建设网络平台方面,全方位建立高校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体系。另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围绕“知农-爱农-学农-智农-做农”五大专题教育,探索大学生“三农”情怀的培养路径5。此外,为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一些高校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成功的实践探索。例如,江苏农

18、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设“三农”问题研究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三农”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到农村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有的农业大学还建立了校-地合作模式,与当地农村开展深度合作,通过科技支持、人才培训、产业帮扶等方式,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这些实践案例充分证明,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和提高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的思想意识具有积极的效果和重要意义。有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林专业大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丰富多样的高校更容易培养他们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例如,安徽农业大学将“三农”问题纳入课程体系,成功培养出了一批关心农村、富有创新精

19、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其次,实践教学在培养“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农业大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农村实践活动,使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深入了解“三农”,从而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具有积极影响。例如,北京林业大学通过开展以“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系列讲座和研讨会,提高了学生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和“三农”情怀。3高校厚植农林专业大学生野三农冶情怀的途径在培养农林专业大学生的过程中,高校应注重培养他们的“三农”服务精神和服务能力。首先,要将“三农”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20、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使他们明白服务“三农”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6。其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农村、开展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农村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他们对农村的热爱之情。然后,要引导学生关注和研究农村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相关讲座或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报告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农村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正确的“三农”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林专业的大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服务“三农”的思想。3.1将野三农冶教

21、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是强化大学生“三农”情怀的主阵地,是乡村振兴实施的重要助力,承担起培养与输送祖国急需人才的职责与重任,其环境对塑造大学生理想信念与思想品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影响。教育与课程相辅相成,将“三农”内容融入课程,让学生了解“三农”相关知识。高校应注重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三农”相关内容,如农业史、农村社会学、农业经济学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当前最新的新闻报道、国家“三农”政策、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的现状和问题,加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高校需要深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目标与乡村振兴的时代需求同向同行,并且把握时代脉搏,打造一支能弘扬劳动精神、

22、凝聚乡村力量、高超专业技术的农村大学生人才队伍。原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将社会实践、生产劳动融入课程中。同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需要牢牢把握时代教育服务理念,打造农事教育课程,并且推进乡土教育与劳动教育相融合,将劳动观与乡土情怀不断向外辐射,从而使学生直观感受乡土、了解并认知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此外,提高乡土与教育融合质量,并且在学中做、在做中生情,使农村大学生逐渐形成关心家乡、热爱农民的积极思想情感,有助于磨炼他们服务家乡的意志,使他们自觉担当新时代青年的社会责任。“三农”教育的融入,有利于提升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度,拓展乡土文化建设

23、的视野,增强理想信念与责任意识担当,从而助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3.2劳动教育与乡村社会实践相结合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农学课外实践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去当地农业科技基地、乡土历史遗迹以及附近村庄等进行实地参观调研,直面乡村的变化与乡土文化的魅力,了解目前农民生活与农村经济效益情况。同时,高校应多邀请农学领域内的学术专家与民间学者来学校开设座谈与讲座,鼓励学生与专家进行交流互动,在理论基础上更深层次地理解乡土文化,凝华自身25-2024 年 2 期实验 研究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的“三农”情怀,从而生成振兴乡村之志。学校还应开展有关农学的知识问答

24、比赛、文化展览会、读书会以及农业文艺汇演等校园活动,鼓励学生自觉学习“三农”知识。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农业实践活动,比如到农村实习、参与农田劳作、参访农业企业等。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农业劳作的辛苦和挑战,增强对农民的尊重和关心。乡村实践教学是有形且鲜活的劳动教育,高校应把劳动教育与乡村社会实践有机融合,指引农村大学生赴乡进行社会调研与实践,参与乡村农事。并且加强他们与农民互动交流,从而了解乡村的发展现状,这对促进大学生的学农务农助农、助推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具有伟大深远的时代意义。最后,寒暑假是学生参与乡村实践的“黄金期”,应将乡村实践安排在此期间,并在

25、乡村实践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让农林专业大学生秉承对家乡建设深切的关心与乡村未来规划的任务来到乡间地头,亲身感受泥土,坚定他们振兴家乡的初心。3.3树立野三农冶榜样与导师培养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树立榜样和选择导师是关键。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那些在农业领域有卓越贡献的人士,如农业科学家、农民领袖、乡村企业家等,同时,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指导老师或导师,帮助他们思考和解决农业领域的问题,以及为农业发展贡献力量。其次,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宣传正能量,倡导服务“三农”的精神。高校必须利用好现有的平台例如校报、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抖音、校园广播等社交媒体平台,积极发布有关“三农”的新闻、政策和动态,

26、宣传服务“三农”的精神和成功案例。最后,可以邀请当地的专家学者撰写涉农文章,分享他们对“三农”问题的见解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三农”问题的讨论。此外,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组织线上涉农活动,如“农民故事征集”“农村发展大家谈”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三农”的认识和服务意识。提升农村大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度,不仅要有“理想信仰”,同时还要有“感恩的幸福观”,从而擦亮那抹乡土底色,做一个愿为家乡奉献且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新时代农林大学生。3.4鼓励参与野三农冶社会服务活动高校应积极与农村企业和农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设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三农”的实践机会。通过组织各类实

27、践活动,如农村社会调查、农业实践体验、农民关爱行动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将更加关注农村发展,培养服务“三农”的意识。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涉农社团活动,如农村发展研讨会、农产品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其次,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区的服务活动,如义务教育支教、乡村文化传承、农村产业扶贫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切身体验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加深对农村地区的认识和关心。通过与农民的互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

28、应农村工作的需要。最后,鼓励农林专业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与农村发展有关的实际项目,如农村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改善等。通过亲身参与实际工作,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农村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增强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通过参与这些社会服务活动,使农林大学生明白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村和农民,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问题;他们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农村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指导;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农民进行良好的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3.5加强校园文化和交流平台的建设高校应重

29、视与加强校园文化和交流平台的建设,积极宣传与解读乡村振兴的理论政策,完善与丰富“三农”情怀教育体系,构筑返乡助力乡村的校园“风向标”。例如,可以开设涉农专题讲座,邀请农业专家、学者、农民代表等为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与农业相关的论坛、讲座、研讨会等交流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思想碰撞的机会,通过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学生、农民代表、农业专家等的交流,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加强对农村和农业的思考。此外,校园广播站、网站、公众号及校报等应融入乡土文化的宣传和介绍,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大学生重新拾起爱乡情,唤起护乡心。学校食堂应重点推出乡土特色菜,让更多人先

30、从乡土特色菜来慢慢了解乡土文化,从而生成热爱家乡的转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增加资金的支持,设立专门的“三农”服务基金,用于支持参与农村发展和农业创新的大学生项目和个人。“三农”教育全面、系统、针对性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我国高校的教育结构与体制的革新与改良,还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的“三农”情怀,进而推渊下转 31 页冤26-2024 年 2 期智慧农业导刊Journal of Smart Agriculture实验 研究动乡村振兴的顺利实施,使大学生从懂农到爱农,再到付诸实际行动去反哺“三农”。4结束语厚植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提高其服务“三农”意识在高等院校农林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

31、助于培养大学生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注、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其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能力,还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林专业大学生“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淡薄的原因和研究现状,提出了通过优化人才方案、开展实践活动、树立“三农”榜样、践行社会服务和建设媒体平台等多种途径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意识。农林专业大学生的“三农”情怀和服务“三农”思想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的艰巨任务,并且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不断加强学生对“三农”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完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等,才能培养出更多具备服务意识和实

32、践能力的农林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参考文献院1 本刊编辑部.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 年)J.乡村振兴,2022(1):8-13.2 方皓,徐小雨.耕读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三农”情怀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02-105.3 曾强贵.职中院校该如何培养学生服务“三农”意识J.新农民,2021(27):33-34.4 李富宁,杜丽娟,韦璐.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涉农高校“三农情怀”培育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为例J.高教论坛,2023(7):66-69.5 赵艳岭,余海波,殷从飞,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科专业大学生“三

33、农情怀”培养路径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2):98-101.6 周冰洁.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2.技人员定向班及企业订单班培养模式,进一步缓解现阶段广西地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紧缺、企业农产品精加工技术研发及品控管理人员缺乏等问题。同时可以根据行业、食品加工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提升的需求,建立食品类从业人员学历提升班等形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农产品加工从业者全体的整体学历及技能水平,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同时,全面依托原有的政校企合作资源及各优势平台,职业院校积极推进双师队伍提升工程,吸引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等方向的大师工

34、作室、加工技术创新育人协同平台等,不断实现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与高校教师的双向互补,有效提升食品类专业链的教学质量、技术创新、专业建设等综合水准。6结束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代大背景下,探索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链与广西现代农业产业链有机融合路径,是全面贯彻产教深度融合理念,实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新时代下,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应重视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等综合问题,并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是本文研究的主旨核心问题,也为其他专业链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参考文献院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

35、施方案(20232025 年)的通知 EB/OL.(2023-6-1)2023-10-6.https:/ 秦虹.职业教育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对接的探索以天津职业院校与产业发展为例J.教育科学,2013,29(5):76-81.3 刘尚明.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链的专业链构建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5):24-26.4 农春仕.加快人力资源与实体经济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J.现代经济探讨,2020(8):95-100.5 董子羊.吉林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6 石伟平,郝天聪.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维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1-9.渊上接 26 页冤31-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