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50118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國名城CHINAANCIENT CITYVol.38 No.04 2024文章编号:1 6 7 4-41 44(2 0 2 4)0 0 4-0 0 2 3-0 7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2024年第38 卷第0 4期DOI:10.19924/ki.1674-4144.2024.004.004张泉,葛敬松,李喃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monstrationArea in South Anhu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

2、e of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ZHANG Quan,GE Jingsong,LI Nan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在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厘清示范区现有资源优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不力、创新能力欠缺、产业延伸不足、制度框架不全等问题,从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示范区具体建设路径,以期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助其融入长三角旅游高质量发展

3、,并为文旅融合视域下同类型旅游区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关键词:文旅融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创新Abstract:In the report of the 2O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Communist Party of China,it is proposed to adhere to cultural tourism,promote the 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tourism demonst

4、ration areas is continuing,and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s.By sorting out the current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inSouth Anhui Province,clarifying the existing resource advantages of

5、the demonstration area,analyzing the problems it faces such as weakcultural inheritance,lack of innovation capacity,insufficient industrialextension and incomplet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this paper putsforward the specific construction path 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 in fouraspects:protecting and in

6、heriting cultural resources,highlighting theconnotation of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tourism in the whole area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oursm services,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ssistance to steadi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of the demonstration area,boosting its int

7、egration into the high-quality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and providing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徽州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认知与活态保护研究”(编号:2 2 BSH085)。作者简介:张泉,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葛敬松,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喃,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tourism zon

8、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Key words:cultural and tourism integration;InternationalCulture and Tourism Demonstration Area in South Anhui Province;high-quality tourism development;all-for-one tourism;industrialinnovation中图分类号:TU984;F5 9 2.7引言在拉动内需的宏观政策背景下,中国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浪潮,2

9、 0 0 8 年左右兴起了跨区域的文化旅游区、文化旅游圈创建浪潮,各级政府提出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圈,如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海南国际旅游岛、大桂林旅游圈等,还颁布了相关政策文件指导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实践,如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遵循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积极推进产品创新和业态创新,打造文化特色突出的旅游精品;持续推动旅游区融合互动,促进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不断强化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文化多元性与生态多样性。2 0 0 9 年黄山市、池州市、宣城市联名提出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2 0 1 4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批复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明确

10、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范围与建设重点。示范区规划建设范围包括安徽省的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7 个市,共45文献标志码:A23张泉,葛敬松,李喃: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7 万km,常住人口1 6 46.1万人。规划建设目标包括彰显生态魅力、加强文旅融合、优化文旅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实现区域联动等方面,自此安徽省旅游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2 0 2 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与旅游应当融合发展,这一政策的提出意在通过文化凸显来促进旅游发展,旅游作为载体来传播文化,使两者能够共同繁荣与发

11、展。“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文化旅游界的热点话题。2 0 2 1 年4月发布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 0 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示范区发展阶段和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往后的五年将成为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关键。2022年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一直是学者的研究焦点。一般认为,文化发展与旅游带动的文化交流互为因果关系。马勇认为旅游的流动性是文化互动变迁的重要渠道,文化场域是文旅融合的空间载体,旅游空间实践参与文化场域共创 3;陈怡宁将文旅融合置于更广阔的空间生产视角,提出社会空间生产是文化与旅

12、游协同发展的基础。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作为安徽省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展示安徽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程晓丽通过构建区域文化资源丰度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示范区各地市文化资源丰度,得出示范区南北差异明显等结论 5 ;朱磊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内不同类别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结构和可达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探究其空间分异规律,发现不同类别旅游景点均呈集聚型分布状态且可达性差异明显I;胡文海利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等方法,以2 0 0 0 一2 0 1 3年示范区各地市的各类旅游收入为分析对象,揭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 7 。国内既有研究多运用

13、定量方法探讨示范区的某一方面,缺少对示范区整体建设路径的相关探讨。故本研究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整体角度出发,探讨其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的有效路径,以期打造生态型国际化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球生态文明发展高地和全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地。1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及优势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历史悠久,人文丰富,24有着优质的旅游资源,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示范区自2 0 1 4年成立以来,各项事业发展迅速。2 0 2 3年1 月,示范区共接待国内游客1 38 0 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人1 2 5 亿元,同比增长37.9%和40.7%8。部分城市和景区建设取得卓越成

14、效,如县人选第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池州市九华山景区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等。1.1巨大资源潜力示范区文化资源开发潜力巨大。一方面,皖南境内文化底蕴深厚。示范区坐拥皖江文化与新安江文化两大圈层,包含了黄山地区的徽州文化、以潜山为中心的皖江文化、九华山的宗教文化等特色地域文化和红色主题文化。除上述文化类别外,示范区内还拥有众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一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个(歙县、县、绩溪县、安庆市)、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 个(县许村镇、宣城水东镇、黄山市西溪南镇等)。另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成效不断凸显。示范区内现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国家级44项、省级2 5 9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15、49 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41 5 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所)5 1 个,展览馆、纪念馆、博物馆等一体化文化遗产保护模式基本建成。徽州三雕、宣纸宣笔、芜湖铁画、铜陵铜艺等传统工艺持续升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文化及其附属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9。1.2多元文旅业态多元的文旅业态丰富了当地经济产业结构,也促进了旅游与多种要素的融合发展。文化演艺旅游业态展现的是新兴技术与文化演艺的高度融合,如黄山徽韵演出以徽州历史文化为基础,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演艺手段展现明清时期“徽班进京”的真实故事,整个演艺项目包含舞蹈、音乐、京剧、徽剧、民歌等多种表现方式,带领游客

16、深度体验徽州文化魅力。此外,还存在乡村与生态紧密相关的文旅业态设计。不断创新升级的文旅业态为示范区乡村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文化旅游应加快促进“观光一体验一消费”一体化,还应讲求生态效益,保护乡村环境,利用合理乡村资源。1.3宏观政策支持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为示范区带来多种发展机遇。在宏观政策层面,文旅融合的提出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提供新的规划思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皖南偏远地区的发展提供助力。在区域层面,2 0 1 8 年1 1 月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旅游相关部门共同CHINAANCIENTCITYVol.38 No.0420242024年第38 卷第0 4期中國名城发布苏州宣言。同年

17、5 月,各地旅游部门就长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共同签署了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指出要大力推进大别山区生态旅游区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同发展,为安徽省奠定文化旅游发展基础。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共建等国家战略深人实施,也将加速要素资源跨区域流动整合。上述政策背景为安徽省内区域旅游指明了发展方向,示范区也应积极贯彻文件思想,紧跟政策制度引领,加快推进高水平示范区建设。2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当前面临的问题示范区自成立以来,依托区位与资源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成效果,在安徽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然而,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示范区内各项旅游事

18、业面临更高要求,地域文化传承、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国际产品打造及区域合作联动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具体来看,示范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非遗保护传承、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经营管理4个方面。2.1文化传承不力,非遗技艺流失示范区内文旅资源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表1)。非遗传承人作为非遗传承的关键纽带,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如今,相关人才的缺失使得传统手工艺濒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原因可归结于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传统的手工艺相比当今机械工艺复杂且耗时,熟练掌握一门工艺所付出的时间远远超过其制作时间,需要3一5 年的时间,如此高投人低回报的情况使得当代年轻人难以

19、接受。所以,当今的核心传统手工技艺大多掌握于老一辈人手中。第二方面,原材料接近枯竭且难以找到替代品,如歙砚原材料歙石主要来源于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然而自2 0 0 8 年以来歙石已停止开采,供给端出现明显缺口,使得砚手艺发展进程受阻。2.2同质现象泛滥,创新能力欠缺近些年相关旅游企业不断开疆拓土,以传统思路借鉴相关案例,取得了一定发展成绩,却也引发了乡村旅游质量参差不齐、发展水平普遍不高等问题,乡村旅游在建设运营和资源活化利用等方面的同质化问题也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其一,乡村旅游发展定位相似,经营管理部门在树立旅游兴趣点表1 示范区文旅资源现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城市遗产项目徽

20、州三雕、徽州民歌、黄山市道教音乐、徽州珠算等孔雀东南飞、黄梅戏、安庆市桐城歌、宿松文南词等宣纸制作技艺、龙舞、宣城市雄舞、花鼓戏、宣笔制绩溪龙川景区作技艺池州雄戏、青阳腔、九池州市华山庙会、东至花灯舞芜湖市芜湖铁画、无为鱼灯铜陵市无马鞍山市当涂民歌、东路庐剧资料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府网站。时多照搬照抄周边相似景区,导致村落特色缺失;其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趋同,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依靠本土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发模式的单一和开发主体的一元化,更使得旅游商品缺乏特色和吸引力,不利于长远发展;其三,在旅游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开发资金的投入与专业人才的引进不足,使得项

21、目产品缺乏创新,大多数企业和管理人员设计的旅游活动项目高度相似,趋于雷同,也不利于未来旅游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1 2 。2.3产业延伸不足,市场活力欠缺示范区设立以来,内部新型旅游产品的研发力度逐渐加大,然而其承载的功能基本以出行交通、休闲玩乐为主,无法有效应对当今游客日益变化的个性需求。例如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景点设置缆车等项目皆基于交通单个功能开展,缺少与研学、康养、文化创意等功能的复合开发,相关配套设施也较为缺乏。由新产品延伸出的产业链空间有限,附加值不足,进而导致产品开发不充分,价值利用不完全,游客因旅游目的地选择和旅游产品消费时间受限,旅游兴趣丧失 1 3。此外,新元素与旧元素的融

22、合可释放市场新活力,传统旅游要素,如山、水、建筑以传统商业模式运行致使产品输出缺乏新颖度;反观新要素,其在形式上迎合游客的好奇心理,在内容上满足游客个性需求。因此,示范区内产品开发需要朝着功能复合与要素叠加两个方向全力推进。2.4跨省统筹困难,制度框架不全示范区的建设不仅需要各地政策资金上的交流来往,而且需要皖南及周边地区之间的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密切合作。当前,安徽内部缺乏协调一体5A景区黄山风景区、皖南古村落、古徽2 2 个州文化旅游区天柱山景区九华山景区方特旅游区无长江采石矶文化9个生态旅游区4A景区23个24个17个11个9个25张泉,葛敬松,李喃: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

23、范区建设路径研究的旅游支持政策。例如,在非遗传承过程中,相关产业扶持制度的欠缺导致手工艺人才匮乏,进而影响文化的传承发展。省域外部欠缺区域联动能力,跨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协作能力不足,无法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应积极制定协调一体的相关制度,提高联动能力,发挥皖南旅游带动作用,全力建设旅游优秀示范区。同时,应密切融入长三角旅游发展带,与周边都市圈内旅游规划建立必要联系,形成区域联动发展。3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旅游活动中凸显文化内涵,有利于推动地域文化传承迈人新阶段;特色文化融人旅游发展,有利于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创新。文化与创新二者互促共进,前者为后者提供动力与支撑,后者为前者增

24、添内涵与深度。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深刻体现文化属性,展现地域特色,示范区内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活态创新路径也呕待发掘,以准确把握示范区本质特征,促进文旅融合新发展。3.1保护传承文化资源3.1.1注重非遗文化传承示范区非遗项目资源丰富,要大力坚持“旅游+文化”的思想路线,以现有非遗项目资源为抓手,区域旅游线路为渠道,促进非遗资源的转化升级。还可基于非遗技艺研发相应文化创意产品,组织具有文化属性的特殊展览活动,活化利用传统工艺并扩大区域影响力,传播非遗文化。如以徽剧、传统音乐、戏曲、皖江文学教育为基础发展特色演出,结合徽文化与皖江文化相关非遗项目开发文创产品及附属品。提高非遗资源

25、转化效率,从而使得非遗项目具有商品与文化两重属性4,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目的层3.1.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创建,要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整体素质。以传统手工艺为例,示范区内教育体系缺乏传统手工艺人才培育,与现今示范区内手工艺文化发展需求不匹配。安徽省内部分职业院校应专门建立非遗保护传承学院,设立皖江文化保护、新安江文化传承与徽派艺术发展等专业,提供徽州雕刻、铁画制作、笔墨纸砚工艺等传统手工艺训练场地。就业方面,学校应当积极与校外合作企业开展技艺交流,让手工艺学子们能够“进得来、出得去”,一方面,学生在课堂里完成理论知识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学生走出

26、校门后可迅速投身实操工艺(图1)。条件允许下,政府鼓励学校自主办厂并提供必要资金与政策支持,适当增加手工艺就业岗位,校方应采用与校外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多层次、多方向地培养手工艺人。3.1.3树立文化保护意识要充分调用企业、机关、学校、社区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构建全民保护意识体系,助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未来的建设发展。应鼓励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社会各界主体参与,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要发挥政府部门组织作用,在图书、报纸、网络平台等宣传层面上增加相关报道;要深入群众内部,以社区单元为基本单位,开展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保护意识,在思想上推崇文化保护观念。3.2凸显文化特色内涵3.

27、2.1打造地域性文旅IP地域性文旅IP不仅会影响消费者这一群体,还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本地居民与旅游服务者,从而实现社会文化价值的积累5 。特色品牌的创建离不开地域文化的凸显和宣传营销方式的创新(图2)。一方面,特色文旅品牌IP创建需围绕地区的形象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非遗保护措施相融对象层设立保护学院教学活动扩展培训设施保障就业系统扶持1历史文化保护落实层书法技艺研究徽派艺术探究专业训练场地徽州雕刻制砚工艺铁画制作技艺器具支持在线网络平台1自主办厂校外实习联合培养1111图1 示范区人才培养制度框架26CHINAANCIENTCITYVol.38 No.0420242024年第38 卷第0

28、4期中國名城输入要素旅游环境自然山水旅游服务自然风貌旅游商品历史风貌旅游设施本土习俗点和本土文化两者开展。地区形象IP的建立从示范区所在片区来看,应以“古徽州、皖江里”为出发点,塑造徽州古韵和皖江山水交融的名片。本土文化IP可基于本地文化,开展各类节日活动并打造本地文化产业,政府等单位可对产业设施进行日常运营管理,游览线路中重要转折处设商业服务点,结合文化创意产品实现理念营销。如在皖江地区结合当地戏剧、书画、教育文化,注入景区内部设施,结合5 G、VR 等视觉体验提高游客代入感。重点分析景区内人行流线,寻找最佳人群吸引点安置主题活动店铺,逐步推行网红打卡营销模式,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文旅品牌IP

29、l6,拉高本地经济同时扩大黄梅戏和桐城派等戏剧文学影响力,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于手工技艺传承中,促进皖江地区文化繁荣发展。另一方面,文旅IP产品应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营销方式。流量时代下,线上营销仅依靠官方网站传输信息远远不够,官方信息通道的辐射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受众人群的全覆盖。相比官方媒体,自媒体灵活自由度高且传播效果好,主要体现为速度快、受众广、范围大。应充分利用大众认可的抖音、微博等相关自媒体平台获取流量资源。地方企业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积极开展与政府和民间网络主播的相互合作,多角度、多主体、多路径地推动本地文化IP升级。在网络主播带货领域完善网络平台监督体系,实现自我监督、自我调整、自

30、我升级,为网络文化环境保驾护航。线下文旅IP产品应创新营销手段与本土景区宣传结合,提高本土品牌影响力,立足区域提升价值。同时线下宣传要依托主题节日庆典开展线下文化交流会,邀请流量主播线下参与,进一步提升文化IP等主题活动热度。3.2.2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刻不容缓,围绕皖南国际文化旅特色产品交互体验产品养生度假产品徽州研学产品反馈旅游市场图2 示范区特色品牌创建游示范区特色文化内涵展开产品研发工作,由此植入品牌理念,分别贯穿于宣传渠道、核心设计、附属产品设计中。首先,文创产品可作为品牌输出的载体,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为使用者认知提供便利,且提高文创产品自身价值。其次,在

31、产品核心设计部分,要提供充足的创新人才和配套设施保障,提高创新设计水平,营造优良研发环境。设计要植人品牌地文化特质精髓,提升文创产品竞争力并加强地域辨识度。最后,附属文创产品由产品定位与产品表面设计组成,该配套产品受众范围包括青年学子、返乡文人等,根据受众人群特征精准投放产品款式与颜色搭配。产品表面设计的要点在于文化要素的抓取,平面设计前需对地方特征要素进行全面提取并筛选出典型要素,融合受众人群偏好特点,打造集地域魅力与人群性格为一体的设计产品。设计产品外观时还应融人地域色彩,如包装外壳海报设计围绕民俗节日展开,颜色以本地乡村建筑景观风貌为主色调,展现风土人情,提升乡旅消费第一印象。此外,旅游

32、认同感可衡量本地旅游业发展态势,在旅游活动前、旅游体验中及旅游活动后3个方面提高创新参与度。事前,需营造良好旅游意象并在旅游中突出展现活动价值,事后,当事人基于体验好感度对客观对象进行主观评判。将创新理念注人产品形象塑造、产品活动开展和旅游品牌推出之中,积极打造“事前一事中一事后”旅游认同体系73.2.3提升自主创新意识经营者需要完备自身知识框架,培养创新意识。不论在项目产品设计手法上,还是在产品营销理念中都要敢于提出创新点,提升项目产品新颖度。本土旅游经营者在围绕特色产品进行合理开发时,还要树立以自主品牌设计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设计开发特色产品并及时申请专利,强调原创性,以维护旅游产品的独

33、特性。既可以扩大产品影响力高举品牌旗帜,传播渠道网红流量宣传线上线下直播带货通道11传统电视传媒1线下活动宣传27张泉,葛敬松,李: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线上线下联合组建应急指挥中心,推动应急指挥、信又可以避免同质化问题。以皖南村落为例,乡村文化息发布、可视化管理、多系统集中管理等功能无缝化特色与乡土气息可通过旅游产品反映,经营者建立以衔接。打造具有引领性的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智慧当地皖南乡村土产品为基础的品牌,实现经济效益的景区,应加快开发适合景区的防卫监控系统、智慧停同时能够促进当地乡旅的特色发展,从而有效防止产车系统、智慧旅游信息系统、环卫监测系统、游客中品创意

34、被抄袭,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打开村庄潜在旅心电子屏系统、景区指挥管理中心建设、网络传输及游市场,获得品牌知名度8。安全设备等服务功能(图3)【2 0 。例如,完善游安徽3.3加快全域旅游发展APP这款多功能性智慧平台,加强在资源展示、搜索、3.3.1建立区域文旅线路导航、咨询等方面的综合性与实时性,为游客在示范要整体提高示范区内的风景线的环境质量和服区内提供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务水平,加快推进文化线路构建,完善沿线基础设3.4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施,推进旅游线路升级。其一,皖浙一号公路途经安3.4.1健全监督评估机制徽浙江各类山川湖景,“车行画上、人游景中”的画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

35、范区内的各地政府而言,面让游客流连忘返。要积极推动线路升级,深人融合应通过设置合理的监督体系和评估机制,包括建立评古村落人文景观和山水自然风景,建设一体化公共服价标准、奖惩制度等,来规范市场行为和保证游客消务设施,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建,打造旅游示费安全。各级政府应依据旅游服务标准衡量和评价范精品线路。其二,作为古时联系徽州与杭州的重要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对旅游服务质量发展的偏好,要纽带,徽杭古道的复兴将重新连接黄山与杭州两大核通过竞争来满足游客对更优旅游服务质量的追求。游心旅游地。把徽杭古道打造为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客满意程度越高,说明游客对该类旅游服务的发展水旅游廊道,可以实现区域遗产价

36、值互补和资源共享,平越认同。因此,政府部门对旅游服务质量采取有效进一步丰富徽州地区遗产文化旅游品牌的价值内涵,的监管举措,能够促进行业内总体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并提升其辐射力,推动徽州文化遗产旅游事业蓬勃发升,实现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展,同时还能探求新时代文化传承新方向,展现徽州3.4.2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历史文化积淀过程与发展前景9。建立完善的政策、合理的制度,使旅游的发展3.3.2搭建智慧文旅平台有制度保障,有效化解文化旅游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智慧文旅平台的搭建可高效率地搜集信息、整合盾。一直以来,旅游开发和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以游客体验为中心,开最为突

37、出,旅游发展的经济利益固然重要,但是自然发旅游区云平台、实时信息柜、智能停车等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稳定是一切开发利用的基础。应坚持生设施,实现景区游客交互自由;配备微信抖音在线小态理念,设置弹性开发指标以满足区域生态价值平程序,提供搜索、购票、导航、体验全程技术服务;工作效率提升办公系统反馈系统考勤系统指挥中心系统引导设辅助环卫检测计平稳运行保证应急安全系统后台监测疏散网络28信息服务系统兜底用户作用体验保障无线网络系统基站建设设备维护基础站点夯实图3示范区智慧平台体系在线查询需求定位精准信息实时客流服务销售流量A支撑数据网络CHINAANCIENT CITYVol.38 No.04 20242

38、024年第38 卷第0 4期中國名城衡要求,并健全全域旅游资源登记制度,实现资源开发良性循环。政府要发挥宏观把控作用,规范市场行为,保证游客消费安全,严厉惩罚滥用资源、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行为,保证旅游行业健康发展。旅游产品质量标准也应由政府或中间组织监管,严格遵循有关管理规定,并实施动态反馈机制。可以销售季度为一周期,抽样检查,考核评估,对产品质量进行把关。此外,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充足的物质保障和供给,应充分调动旅游企业支持设施建设,吸引企业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文化服务设施的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全覆盖,整体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展现地域魅力。最后,要以示范区为样本,积极探索统一化、标准化的区域协作体系

39、,以满足区域联动发展需求;同时要追求更高的管理运作水平,并放眼国际化大舞台,积极探索区域管理的国际标准。4结语当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仍面临着文化传承不力、同质现象泛滥、产业延伸不足、跨省统筹困难等问题,呕待推进示范区更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调查分析示范区建设现状,归纳总结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要点,提出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发展、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等具体建设路径,以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彰显地区旅游产品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快皖南融人国际舞台。未来示范区建设还应与

40、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相结合,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促进皖南旅游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地区品牌形象。本文期望能助力安徽旅游强省建设,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融人长三角,为国内文化旅游区在文化传播与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提供借鉴和思路。5】程晓丽,史杜芳。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文化资源丰度评价.地理科学,2 0 17,37(5):7 6 6-7 7 2.6朱磊,胡静,周葆华,等.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一一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经济地理,2018,38(7):19 0-19 8,2 16.胡文海,程海峰,余菲菲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差异分析研究.地理科学,2 0 15,35(11):1

41、412-1418.8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皖南文旅市场首月“开门红”EBOL.(2 0 2 3-0 3-14)2 0 2 4-0 1-2 0 .h t t p s:/w l j.x u a n c h e n 0 2 2-0 2-2 4)2023-05-20.https:/ 0 2 1,2 1(2):44-52.11苏州日报,长三角三省一市旅游苏州宣言发布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开启苏州加速度EB/OL.(2 0 18-11-2 9)2023-05-20.https:/ 0 2 0(4):84-85.13】李金来。困惑与突围: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探析社会科学家,2 0 2 0(2):8 2-8 6.14

42、钱永平,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中国名城,2 0 15,2 9(5):8 5-9 0,9 4.15】王欣.文旅融合视野下地方文化的开发利用一一以徐州彭祖养生文化为例).中国名城,2 0 2 2,36(4):8 8-9 416】孟娜,赵凤卿,文旅IP在特色小镇IP文化运营中的应用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 0 2 0(6):144.17】洪长瑾,李浩,何业成,等基于“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耦合的黄麓镇传统街区规划设计。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19,33(6):6 6-7 3.18程倩乡村旅游纪念品设计与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建设研究.农业经济,2 0 2 0(12):

43、137-139.19】张亮.徽州古道的概念、内涵及文化遗产价值.中华文化论坛,2 0 15(9):37-43,19 2.20黄震方,储少莹,张梦佳。新时代全域旅游的理论认知及其高质量发展.中国名城,2 0 2 2,36(1):2 3-31.责任编辑:于向凤收稿邮箱:在线投稿:http:/参考文献:王钦安,郭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资源结构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18,37(4):114-12 0.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 0 2 2-10-2 6(1)3马勇,童昀,从区域到场域: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再认识.旅游学刊,2 0 19,34(4):7-9.4陈怡宁,李刚,空间生产视角下的文化和旅游关系探讨一以英国博物馆为例.旅游学刊,2 0 19,34(4):11-12.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